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帝国崛起 >

第21章

三国之帝国崛起-第21章

小说: 三国之帝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曾经并肩作战,浴血沙场。我们是可以将自己后背交给对方的战友,我们是生死相托的兄弟。那一场场惨烈的厮杀,我们一同浴血;那一次次危机的磨砺,我们一同经历;数十年后,即便我们到老,到死都不会忘记这些一同经历的岁月。兄弟,前路坎坷,珍重。
  郑啸带领骑兵们一路急行,一路只是停下补充粮草,其余时间都在赶路。盗贼们看到这么一大片骑兵也不敢招惹,势力大些盗匪也不敢正面冲击,只有先计划在实施,可惜等他们计划好了西凉骑兵们早走远了。
  出征大半年,没有人不思念家里。西凉骑兵可谓归家心切,一路换马疾驰,行军速度达到一个恐怖的速度。
  让郑啸开心的是庞德现在又成了一条生龙活虎的好汉,广宗之战庞德大小伤口十余处,还以为要很久才能恢复,但是不过半月就恢复如初,让人很是惊讶这家伙如怪兽一般的恢复能力。
  庞德是郑啸手下爱将,他提拔庞德跟随自己出征,一路征战庞德从没有让他失望。很是看重庞德这个智勇双全的将军,要是庞德就这样倒下了他会很惋惜。
  一路上他们看到无数因为黄巾之乱而向西凉迁徙的民众,这都是郑啸手下的宣传到位,西凉成了许多人的避祸之地。
  西凉本就是地广人稀,在他老爹郑睦花了十年时间开凿了灵渠后,西凉大地更成了沃土天国,以安置数千万人口。这一条遍布西凉的水网也成了郑啸以后征战天下的坚实后盾。
  迁徙的百姓们看到威武的西凉骑兵奔驰而过,也安心不少。西凉军队威武代表的是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随着黄巾之祸而被毁的家园可以在西凉重建就让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无限希望。
  一路上的粮食接济没有短缺让迁徙的百姓们对西凉更是向往。想想那优厚的条件,官府帮助自己安家,去后每个壮丁都可以分到三十亩土地,官地粮赋不过一成。这样的好事上那里去找。
  反正家园已经被毁,还不如去西凉赌一赌。看现在应该不成问题,看人家一路上发给的粮食冬衣就可以知道西凉的前景如何。这么多人的迁徙是多么浩大的工程,要耗费多少钱粮。人家犯得着花那么大代价来欺骗这些平头百姓吗?
  说真的,一路上西凉官府给的口粮食物比以前自己弄的还好。中原的税赋太重了,即便是丰收的年份也没有太多的余粮可以挥霍。
  人们就在这样充满希望路途上前行。当然,那些被郑啸搞来的黄巾俘虏却没有这么大的希望,虽然他们能逃的一命,但是他们要面临的是二十年的奴役生涯。
  即使是这样也让无数黄巾俘虏有了希望,他们大多是被逼造反。本以为被打败了就死定了,可没想到还有这么个机会可以再世为人。虽然二十年的劳役很长,可是能活下来比什么都强。
  或许二十年后他们没有寿命去享受自由的待遇,可他们的子孙却可以有这份待遇。造反,本来是株连九族的大罪,听说现在外面的黄巾都快被朝廷剿灭了,没有希望的事情谁也不会去做。劳役就劳役吧,总比死了强。
  前前后后数十万黄巾俘虏就这样分批的也踏上了去西凉的道路,他们是以后二十年西凉建设的主力军,也大大的促进了西凉的发展。都是好劳力啊。
  可惜现在西凉内乱,虽然主要集中在北地,金城两郡。但是只要有叛乱的消息必然影响中原百姓对西凉的移民,毕竟危险的地方谁都不愿去啊。
  反叛必须迅速扑灭,西凉是他的根基所在,决不能有半点闪失。就在这样的心态下,郑啸带领剩下的骑兵不过半月时间就赶回了凉州。
  洗去一路风尘,郑啸来不及休息便召唤蒙明问起叛乱之事。
  “这叛乱来的蹊跷,也许韩遂他们是黄巾之乱朝廷顾不上西凉的机会吧。单是边章一人是没有这个胆子的。可韩遂不一样。此人有胆略,用眼光,影响力很大。
  这两人都是素有名望之人。传言他们是被北宫伯玉,李文侯等羌胡领袖劫持不得已而造反,当然现在还无法证实,现实情况是金城郡闹的比较严重,北地郡规模不大,其余郡县皆安定如常。”
  郑啸听到此处安心不少,单单是金城郡的话影响不会太大,金城郡本就靠近西羌,那里羌人较多,金城郡本身一直很复杂,发生叛乱也比较容易。
  这下叛乱虽然弄的人手忙脚乱,幸好郑啸他爹郑睦早有防备,北地郡的叛乱没形成什么规模就被压制住了,麻烦的就是金城一线。
  金城郡靠近西羌地盘,看来这次叛乱少不了羌人的关系。目前最重要的是先稳定住局势,若不是羌人太多,郑啸真想把所有的羌人一并赶出西凉去。
  可惜那不现实,想想就是了。真要下了这命令,那估计麻烦是一串串的。羌胡诸族本就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的。赶都不好赶。
  这几年西凉开凿灵渠,大力发展农业,让越来越多的草场变成了耕地。羌胡人赖以生存的游牧方式受到越来越大的限制,也难怪一有人挑头声势就搞的这么大呢。

  第二十九章 西凉叛乱

  西凉韩遂叛乱,聚众十数万。也让朝廷头痛不已,现下黄巾之乱尚未平定,朝廷一时没有力气管西凉叛乱的事情了。
  西凉叛乱已经有一个月了,凉州刺史耿鄙不但没能镇压住叛乱的势头,反而叛军势力越来越大,已达十数万之众。
  这个时候郑啸在洛阳的人员全部活动了起来,大笔的钱财送进了十常侍和大将军何进的府中,士人集团也都受到拜访。全部目的只有一个,罢免耿鄙西凉刺史一职,令武威郡守郑啸取代耿鄙的职位,成为西凉刺史。
  这一下朝廷上也左右为难了,汉灵帝刘宏也是左右为难。这郑啸吧,征缴黄巾是立了大功的,出身也不错,他父亲郑睦也算一方贤臣,天下大儒了。但是他年纪太小了,能让人放心吗?
  为此朝廷上也有争论,虽然赞成的占了压倒性的优势。可大臣们打嘴仗不顶用,最终还是要皇帝裁决不是。
  朝臣们大多都同意,反对的却是汉室宗亲。他们认为郑啸年纪太小,资历威望都不够。这下免不了一番唇枪舌战,也让皇帝刘宏头大不已。
  这郑啸孝敬上来的两千万钱已经收下了,大臣们那边也没意见了。可皇室成员大多不认可也让刘宏危难,毕竟这皇室成员都是自家人,面子上还是要尊重的。
  这个时候却是十常侍这些死太监发挥了大作用,他们都算是刘宏的心腹了,平时对皇帝也多有影响。早被郑啸的金钱攻势攻陷了,他们巴不得让郑啸当西凉刺史,那样他们会得到更多的钱财。
  深夜的洛阳皇宫***辉煌,刘宏这个时候心情却很糟糕。刚刚宗正刘虞又跑来反对,不过一个破刺史的职位,怎么外臣都赞成自己而自家人却反对自己,真是没面子。
  “让公,你说说这关于郑啸升任凉州刺史一事如何?”看到张让进来,刘宏开口问起了张让。
  “奴婢一个阉人,那里懂什么国家大事。皇上您问我不是白问。”
  “不碍的,你且说说。”
  看到皇帝上钩张让眼里一抹喜色瞬间抹去,他太了解刘宏这位皇帝了。
  “陛下,听说这西凉郑啸勇猛的很,打黄巾的时候让黄巾闻风丧胆的。现下西凉叛乱,不正好用这么勇猛大将去剿灭嘛。我想以郑啸的威名,西凉的叛军是打不过他的。”
  刘宏沉默半晌才说:“皇甫嵩老儿可是很看重这个郑啸啊,上的奏章也把他夸的和天兵天将一样。他爹郑睦是个人才,只是他年纪太轻,也确实是让人难以接受。”
  张让见刘宏一时下不聊决心连忙说:“年纪小怎么了,年纪小就不能委以重任了。要是按照这个说法,那这人必定是暗指皇上,其心可诛。”
  “怎么会扯上我了?”刘宏很是纳闷。
  “陛下,您登基时可也只有十二岁。要是说年纪小就不能用那不是说当初您登基是个错误嘛。这是谁说的,敢影射您,该诛!”
  刘宏一听可不是嘛,顿时大怒。怪不得,这个提议外臣都愿意就自家的皇室人员反对,原来是对我不满啊。可朕已经是天子了,你们还能怎么样,咋们走着瞧,看看谁得意。
  张让也看出了刘宏还有些犹豫当下又说:“陛下,您可以这样啊。不是说郑啸威望不足嘛。您可以让郑啸去平定叛乱啊,等郑啸平定了叛乱看谁还有什么话说,人家连那么大的叛乱都平定了,还不能委以重任不成。”
  刘宏一听大喜,这个折中的办法不错:“还是让公知我心意啊。”
  第二日,汉灵帝刘宏下旨。西凉刺史耿鄙失职,诱发西凉之乱,乱起而征缴无力,除西凉刺史职,回京述职。武威郡守郑啸征缴黄巾,有功于社稷,着其总领西凉军事,即日平定西凉羌胡之乱。
  这道旨意一下,最高兴的某过于蔡邕了,自己的准女婿啊,这下是人都看的出来只等平叛后就是一方封疆大吏了。俗话说女婿就是半个儿子,自家孩子出息了自己也有光彩不是。
  诏令一下,郑啸这边也是安排停当,他听从蒙明的建议,临时征兵三万,在加三万老兵,以高顺为帅前往金城郡与韩遂对峙。他自己则率领一万精骑直扑北地郡,先扑灭了北地郡的叛乱,杀杀叛军的威风,也省得自己要两面作战。
  对于郑啸这次出兵北地郡基本和旅游一般无二。北地郡叛乱本就不大,他老爹郑睦在西凉经营日久,眼线众多,对于北地郡的叛军行踪规模是一清二楚。
  北地郡不过两万叛军,又没有什么将帅之才坐镇,实在和一群马贼没什么区别。大军赶到叛军驻扎地富平县。
  郑啸在派斥候摸清了叛军部署后凌晨发动了突袭,虽然他只有一万骑兵,但是却都是西凉的精华,精锐中的精锐。叛军却是乌合之众,有没有什么得力的大将。
  被郑啸带领骑兵杀了个措手不及,完全没有了组织。郑啸在火光中呼喝如雷,所到之处杀的是血流成河,无人能档。骑兵们欢呼着跟随他们无敌的统帅奋勇冲杀,叛军们则看到这个身影就忙不迭的逃跑。
  这次夜袭只一战就击溃了叛军主力,斩首六千,俘虏数千。只有小部分叛军逃入乡间,了无踪影。至于这些漏网之鱼,郑啸交给北地郡本地处理,自己立即回师直奔北地郡而来。
  北地郡这边,高顺与韩遂接站数次,一直在僵持。因为有三万新军,一时很难打败韩遂主力。因为叛乱的主力是羌人,羌人中多马匹,多骑士。虽然冲不破高顺大军,但是却让高顺寸步难行。
  西北的冬天大雪纷飞,大雪也阻断了两军的大战。同样也使得郑啸行军的难度,本来十日便可走完的路程硬生生走了十五日。
  两军会合后,兵力达到七万。虽然韩遂的叛军已经增加到十五万,可惜郑啸的大军大半是职业军人。而叛军不过是乌合之众,虽然羌胡人男丁自小就与刀马为伴,可惜那只能说明单兵作战能力不错,而大军对阵的能力却是差的很是遥远。
  两军对峙一月有余,天气放晴,决战也就开始了。榆中县西南这处平原原来籍籍无名,却在今天的大战后被载入史册。
  两军对阵,郑啸派张辽上前骂阵。先来个例行的阵前单挑再说,他对张辽有足够的信心,张辽一定会胜的。
  那边阵中奔出一羌人大将,头戴熊皮帽,身披熊皮甲,整个一巨熊……手中是羌人爱用的狼牙棒,挥舞起来虎虎生风,也是相当的有气势。
  此将名彻里迷,在羌人中是赫赫有名的勇士。曾经空手打死一头巨熊,后用熊皮缝制一身铠甲,号称“巨熊将”。每有战事,皆勇猛冲杀,死在他狼牙棒下的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了。
  好一个张辽张文远,长戟一指,战袍飘飘,好一个儒将风范。
  彻里迷狼牙棒直砸张辽天灵,张辽一戟拨开大棒,心下暗暗惊讶,好大的力气。彻里迷也是一惊,这一棒下去一指无人能档,这白脸小子居然轻描淡写的就化解了。
  当下两人皆奋起精神,战在一起。彻里迷力大招沉,张辽招数精妙。两人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一时打了个难解难分。
  两人呼喝酣战,彻里迷的战马却承受不住了。这彻里迷身量本就高大,手中狼牙棒也是不轻。可胯下战马却只是一般战马,大战半日,承受不住。
  又一次两马盘旋交击,彻里迷胯下战马嘶鸣一声。失蹄倒地,一下也把彻里米摔了个灰头土脸。张辽却立马横戟,并不追杀。
  “你且回去换马在来,现在杀你不是英雄所为。”
  彻里迷大怒:“没马又如何,就是步战我也能杀了你。”说完挥起狼牙棒又和张辽战在一处。
  别说彻里迷这家伙简直是怪物,开始居然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