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帝国崛起 >

第201章

三国之帝国崛起-第201章

小说: 三国之帝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沉默了好一阵,郑啸哈哈大笑:“哈哈……德衡,做的好,有此神兵利器,我何愁天下不定,何愁强敌不灭。德衡,此物可有什么隐患?”
  “这个是有,首先,他对发射者的经验要求比较高,火候的掌握很重要,何时断绳索能发射到什么位置,若不经过严格训练,是无法将这大家伙控制如意的。其次,这个装填比较费时间,我在想办法改进这一点。在有就是,这个投石太快,这些石弹都是做过特殊处理才能使用的。”
  “噢,这个石弹很难做吗?”
  “不难,就是麻烦一点。也不是什么难事,随便拉个壮丁就可以做,就是比较费时间而已。”
  “这些都不是问题。有这般威力,就是花费一些又有什么。就是这个家伙似乎有点太大了吧……”
  马均却不慌不忙的说:“主公放心,这个不是问题,我制作地这个是可以拆卸的。只要作战的时候安装上就好。不过他的缺点就是……就是……就是。”
  “说把,没什么。”
  憋红了脸地马均挤出两个字:“太贵……”
  “贵?哈哈,好东西那里有不贵的。这个大家伙制造起来很贵吗?”
  “制造倒不贵,就是使用起来消耗太大。由于发射的速度加快了许多,对应的磨损速度也加快了许多,一些关键部件,一旦坏了,这一台抛车就废了,只有造新的了。”
  “这个部件不能更换吗?”
  “谈何容易啊。这些关键部件要求很高,丝毫的差距都能影响,一旦出事,这些石头可就不知道飞到那里去了。也有可能砸到自己人。”
  “那么把所有地部件和抛车都制造成一模一样的不就可以了。”
  “是这样,但是这完全一样……可能吗?要知道,有些部件就是只有一分(一粒黍子地长度)地差距也要要出问题的。”
  “放心吧。哈哈……这个问题在我地匠造坊里是不会是有问题。我可以保证。各个部件的差距不会超过一根头发,哈哈……这个抛车,就叫连发车吧。”
  郑啸策马长笑而去,这个事情放在别人那里实在是不可思议。但是在他这里,却是十分简单,他的匠造坊是按照典籍依照先祖大秦的匠造坊建立的。
  大秦时代,这个要求实在是简单。现在自己的匠造坊虽然还没有达到大秦时代地高度,但是自己传承自大秦时代的技艺却完全可以做到这些。实在不是问题。
  郑啸思考了一下,这个连发车的制造完全不是问题。但是自己却要咬牙装备,为啥?这家伙太费了,威力虽然巨大,损耗一样大。抛出去的不是漫天的石弹,整个就是抛出的是漫天的钱啊……
  不过贵点就贵点,他郑啸什么时间怕贵了?只要能发挥威力,在贵也值得。
  这马均实在是宝贝啊,连弩,连发投石车。水车,听说最近马均正在和墨家的人一起改良风帆。这小子,作用太大了。
  我就看看这下你曹操如何对付我这个秘密武器。损益连弩的威力已经在巴蜀平定蛮人作乱的时候得到了验证,效果非常地好。
  等到这连发投石车大规模装备了部队,那么就是曹操灭亡的时候了,哈哈……
  郑啸这里日以继夜的赶制连发车,而大军也在调度。现在秋收已经完毕,到了农闲时节。郑啸现在麾下正规军三十万,护军更达到了五十万,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不过相对而言,护军是要参加各种农业活动的。
  所以春天秋天是不宜出动护军的,要不然自己治下的粮食生产会受到影响的,得不偿失。随着难民的不断涌入。以及这几年太平日子下来,很多新生的孩子没有统计。
  郑啸找来田丰:“元皓先生,青州,徐州即将安定。我也要展开对曹操地战争了。这下要你忙一阵了。”
  田丰却丝毫不在意,自己何时不忙了?不过郑啸既然说了,田丰当然不能这么说了:“主公放心,现在治下百姓安定,我的辛苦就不算什么了。”
  “不亏是我的外管家啊。呵呵。”
  “这市井之言。主公您也听到了。”
  “偶然听到。就当个乐子。现在元皓先生你需要做一件事,今年冬天在一次清查治下的人丁数量。所有地门阀佃户奴仆也要计算。连我的也不例外,就先从我开始,我倒看看,那家门阀敢抗拒的。”
  “这个,是不是太急了。西凉,关中,并州,河北都不是什么问题。但是青州,徐州两州还未平定,这门阀力量依然强大,若是激起反抗便不好了吧。”
  “元皓先生是老成谋国啊,呵呵,不要紧,我只是清查,又不是没收,相信他们也不会反抗。不过元皓先生的考虑不无道理,那么等我解决对曹操的战争在开始清查吧。”
  “主公,这清查确实必要。在您打压门阀之前,撇开青州,徐州。整个北方人口不过一千八百万之数。而开始整治门阀后,您治下人口激增了接近两百万。”
  “这么多。”郑啸也是一惊。门阀的力量这么强大,居然占到十分之一了。
  “不错,门阀中的佃户与奴仆是私产,不在人口统计范围之内的。若不是您这些全力打压门阀,这个数字估计至少要翻一倍。所以这个门阀不除,天下不宁啊。”
  “我也知道,可惜门阀根深蒂固,也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地。大汉四百年,就培养出这么一班蛀虫。还是我大秦时代好啊。”
  郑啸发现自己失言了,可田丰却一副我什么也没听见地样子。郑啸也不做解释,这个越解释越黑了……
  “元皓先生?为何先秦时代门阀没什么威力呢?”索性叉开话题……
  “呵呵,先秦时代不是没有门阀,只是门阀被秦始皇压制了。只是秦始皇在位的时间太短了,若是在给秦始皇二十年地时间,怕是天下就真的没有门阀了。”
  “他是怎么办到的?值得我们效法吗?”
  “不值得,秦始皇的失误是太急了。或许他也知道自己的时日无多把。秦始皇自三十九岁统一天下,可他要面对的六国遗族,这些人太多了。他首先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他实在太缺乏时间了。”
  “这些他不是都做到了吗?”
  “是的,做到了。但是各国风俗不同,已经经历数百年,又那里那么容易改变。秦始皇虽然强力实施了这些。但是也种下了引子,秦始皇太强力了,不过他也没有办法,不以严苛的法度对待,六国遗脉怎甘臣服?”
  “最后灭亡大秦,依然是这些六国的遗脉啊。这些人就是最早的门阀吧……”
  “不错,这些人本就称雄一方,威望甚高。登高一呼,四方百姓自然云集景从。”
  “看来这打压门阀,是任重道远啊。”
  “呵呵,主公您也不必担心。这难是很难,但是已经比先秦好太多了。汉朝四百年,已经将这些人全部融合了。在没有秦人,楚人,韩人,齐人之分,天下只有汉人。门阀的力量虽然强大,却没有那时候那个威力了。”
  “只是这门阀的削弱势在必行的。好了,先不说这个,我马上就要展开对曹操的全面战争,这次我要亲自出征。这领地内的政务就靠你了。”
  “份内之事。”
  田丰以下去,老管家蒙捷就进来了:“少爷,小四的事情有眉目了。”
  郑啸一听四子被害查出原因了,眉毛登时竖了起来。

  第二百五十五章 捉襟见肘

  “那个和尚叫竺娄迦,是身毒,也称天竺那里过来的。起初在洛阳白马寺,后来洛阳战乱,白马寺被毁。这和尚投靠到徐州笮融处,笮融为修佛寺贪污,陶谦要抓拿他。笮融带着人跑去荆州依附了刘表。”
  “这和尚不可能自己跑来害我的孩子,荆州,刘备。”郑啸一声大叫,眼睛都红了。
  蒙捷急忙劝到:“少爷您别急。确实是刘备干的。现在这些已经投靠了刘备,在荆州大修寺庙。而这佛教在全国各地都有了一些信徒,分散各地显示很少,所以不好查。”
  “这些和尚有什么特征?”
  “光头,穿僧袍,头上有香疤。”
  “很好,传令各地,但凡见到这个特征的人一律格杀。娘的,主意都打到我头上了,只是可怜我的博儿,还不到一岁呢……”
  蒙捷对于郑啸的孩子比自己的孙子还痛爱,这次也是发了死命令,要不也不会这么快有消息。现在郑啸要杀和尚,蒙捷也不劝阻。你这些人,传教就传教吧,参与什么诸侯战争。这不是找死嘛,最可恨的就是对婴儿动手,子嗣,这是郑啸的逆鳞所在啊。
  冷静下来的郑啸对蒙捷说:“蒙叔,对于内院的安全要加强。至于刘备,我现在暂时没有时间对付他,我要先打败曹操。可是也不能让荆州消停,你派人去帮助这些和尚。”
  “帮助他们?”蒙捷眼中也是若有所思。
  “不错。帮助他们。这些和尚一旦得势,必然与荆州豪门发生冲突,荆州是个门阀林立的地方。你在派人从中挑拨,先让这些和尚和荆州门阀斗个你死我活。”
  “明白了。”蒙捷直接去布置了,荆州门阀力量强大,而这些和尚明显是有刘备撑腰。和尚一旦和门阀斗起来是斗不过地,所以郑啸派人帮助他们一把。估计不用多长时间,这荆州就不会太平了……
  郑啸也是叹息,真是打虎不死啊。刘备这小人,表面上一副仁义道德。私下却派人来暗害自己的子嗣,估计他也不会善罢甘休。这般报仇法,也是因为自己一箭把刘备射了个断子绝孙的关系吧。
  可你有什么本事不能冲我来,居然向我的孩子下手。还不满周岁的孩子啊。刘备。我定然将你千刀万剐……
  郑啸现在没有时间去收拾刘备,曹操才是现在的目标,中原之地啊。先容你刘备多活一段时间吧。
  秋收一过,郑啸又开始大规模征召护军。各地护军纷纷归队,新的护军不断在组建。随时准备接受调令。雷霆即将到来了。
  公元195年九月。郑啸举兵攻打曹操,曹操一下子四面皆敌了。
  郑啸亲率大军十五万,出长安,走洛阳,去中牟与徐晃军会和。直指许都。
  张颌从冀州起兵八万,出白马,过黄河。目标直指陈留。
  太史慈从青州起兵两万,出泰山,寇略泰山郡,东郡。
  赵云从徐州起兵两万,出琅邪,配合太史慈部队经略泰山郡,沛郡。
  一时间旌旗招展,曹操四面皆敌。弄地曹操也是手忙脚乱。不得不加大征发粮草。抽调民壮,增加兵力。
  曹操也迅速作出相应部署。命令夏侯渊回军泰山郡,与太史慈,赵云部僵持。
  命令于禁率兵五万增援官渡,对抗张颌部。
  曹操自己亲率大军十万,增援中牟。与郑啸主力决一死战。
  现在曹操很恼火,派去和刘备,孙策联合的人都传回消息,刘备,孙策都在拖延,并不愿意与曹操结盟。
  孙策在稳定江东局势,防备刘备。刘备在打巴蜀的主意,同时也在防备孙策。两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出兵帮助曹操。
  青州,徐州还没有完全平定,郑啸让赵云,太史慈的军队更多的是牵制策应。主要还是稳定青,徐两州。虽然表面上这两地已经完全在郑啸手中,但是很多地方还是不太平的很。
  即便如此,郑啸这次攻势动用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三十二万,十五万正规军,十七万护军。只是动用了一半地正规
  现在郑啸也算地上家大业大了,可地盘大了,要守备的地方也多。这三十万正规军也不可能全部出动啊,在说,郑啸执行的是边打仗便练兵的政策,护军经历了战火才可能是合格的正规
  这样虽然残酷,可是结果却是郑啸的精锐军队越打越多。只要国力允许,他能一直征战下去……
  大军出长安之日,郑啸却看到城头之上,自己的妻妾子女都来送行。蔡文姬更是弹奏了一曲《出塞》。让郑啸想起当年自己出征黄巾,在洛阳也是这般。
  只是那个时候自己手下只带领了五千士兵,现在却统带数十万大军;那个时候才刚和蔡文姬订亲,现在蔡文姬已经是孩子他娘了;那个时候蔡文姬在车中,而现在在城头之上;那个时候自己十六岁,现在自己二十七岁;
  感怀一下,郑啸策马转身,对这长安城头,对着送行的无数百姓。爱马翻羽人立而起,郑啸画戟指天。运足力气大喝一声:“万胜。这一声宛如平地炸雷一般,带起了所有人的情绪。
  “万胜。”将领们举起武器,寒光闪闪……
  “万胜。”士兵们扯着嗓子,发泄出胸中热血……
  “万胜。”百姓们握紧拳头,挥向天空。祝福自己地大军获取胜利,取得军功……
  在这震动天际地声音中,郑啸率领大军象阅兵一般出了长安。带领他们奔赴沙场,带领他们建功立业,带领他们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