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新睿宋史 >

第248章

新睿宋史-第248章

小说: 新睿宋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战事并没有蒙古军想象的那般顺利,先锋官木华黎曾向铁木真保证,三月之内全占辽国全境,奈何西辽百姓多是先辽亡国后败逃至此,刚刚拥有了家园,便被蒙古军正面攻杀过来,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几乎所有的青壮年都拿起手中兵刃,加入了对抗蒙古入侵的战斗中。
蒙古军手段残忍,战斗力强悍,往往在野战之时,以少胜多的战局比比皆是,但辽国百姓组成的义军知道没有退路。唯有决死一战,反而将蒙古军侵入的速度降了下来。
西辽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才勉强将蒙古军阻挡在一处名叫淮水之地,这里半人高的灌木丛生,严重限制了蒙古军的机动性。加上这里辽国效仿大宋,精心构建了不少坚固的城墙,蒙古军也颇为无奈。
木华黎面子有些挂不住,虽然铁木真对于蒙古军的进攻不利并未多加指责,反而对木华黎取得的战绩多有褒奖,但木华黎十分清楚。铁木真心中的不满,而近日到来的哲别就是最好的证明。
虽然铁木真言明,哲别是来做副先锋官,但在木华黎看来就是一种侮辱,当然木华黎憎恨的对向是辽人,居然胆敢阻挡蒙古军。木华黎心中充满了杀意。
哲别到来之后,并未多言,只是传达铁木真的命令全力进攻,而跟随哲别前来的,还有不少汉人工匠和与其制造的投石车,攻城器械,这些汉人工匠。是蒙古潜伏在宋境的势力,花了大价钱,想尽一切办法,偷偷运到蒙古境内,这些工匠的家人也被一起送来,给予优厚的待遇,崇高的地位,加上在威胁之下,大多数工匠都无奈屈服,开始为蒙古军制造攻城器械。
而一些坚强不屈的工匠。落入蒙古军的手中后果可想而知,而且蒙古军为了震慑众多工匠,手段之残忍令人闻之色变。
木华黎见到如此多的攻城器械心中也是大喜,原先的担忧也变得踌躇满志,蒙古军虽然骑兵极为强悍。奈何攻城能力极差,并非蒙古军化为步兵就成了软蛋,而是蒙古军缺少压制城池之上守军的武器,每次进攻纯粹是活活的靶子,任由城头之上的守军收敛生命,每次总是草草败退而回。
如今攻城器械已到,何惧城头守军。
果然,在加入攻城器械之后,蒙古军势如破竹,连克数城,蒙古军所到之处,血流成河,横尸遍野,尤其反抗蒙古军较久的城市,全成屠戮,连活着的家禽都没有,微风拂来,满是血腥之气,伏尸连片,如同人间地狱。
辽国再也坐不住了,而在是否让宋军前来支援,辽国朝野之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蜀国公主在开战之前便欲请宋军入境对抗蒙古,并非蜀国公主对大宋多么信任,而是有宋军的牵制,蒙古军自然无法向现在这般,毫无顾忌的将全部兵力投入正面战场,也可以让宋军承受蒙古的进攻压力。
蜀国公主自然明白,对于蒙古来说,大宋才是真正的威胁,而辽国不过是苟延残喘,掀不起大的风浪,而且宋军的加入会让蒙古有所顾忌,若是能拖入打打谈谈的节奏,对于辽国是最有利的。
而耶律大石却完全不同意蜀国公主的做法,若是从前,蜀国公主完全可以压制耶律大石,独断专行,让宋军进入辽国境内,奈何耶律大石暗暗对蜀国公主的恶意中伤,让蜀国公主声望急剧下跌,要不是耶鲁大石最后出面为蜀国公主澄清,蜀国公主很可能被群情激奋的百姓诅咒致死。
蜀国公主心灰意冷之下,想要远离朝廷,选一处僻静之地居住,奈何蒙古大军全力入侵,加上耶律大石的一味挽留,蜀国公主感谢耶律大石在其困窘之时的出手帮助,犹豫再三还是留了下来。
其实并非耶律大石想要留下蜀国公主,一来蜀国公主虽然声望不如从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是不少掌握实权的将领与冷静的百姓氏族依然坚定的支持蜀国公主,再者耶律大石可以通过此事积累不小的声望,对于蜀国公主的既往不咎和充分信任,显得耶律大石的胸襟之宽广。
待在皇宫之中的蜀国公主很快发现,自己如同一个傀儡一般,根本没有丝毫的发言权,朝堂之上不少支持蜀国公主的将领,也被安排在对抗蒙古军的前线,现在朝堂之上过半是耶律大石的嫡系,朝臣也不是傻子,为了自保,也不敢太明目张胆的支持蜀国公主,真是风箱里的耗子两头受气。
一时间朝堂之上的文武人人自危,现在前去一线作战,基本便是宣判了死刑,何况耶律大石将所有朝臣的家眷都安排了住处,美其名曰照顾这些将领的家人,其实是一种威胁。
蜀国公主满是愤怒的看待着这一切,逐渐变得沉默,身心俱疲之下很想一走了之,奈何现在西辽便是蜀国公主的家,若是蒙古将西辽拿下,天下之大真还没有其去的地方,此时的蜀国公主莫名的想到了赵谌,对于赵谌没有领兵而来的原因,蜀国公主心知肚明,蜀国公主内心真的很希望赵谌领兵前来,将蒙古军赶出西辽,不过这一切总显得不太真实。
就在耶律大石训斥众将无人敢领兵出征之时,蜀国公主终于按耐不住,站起来上前沉声道:“皇上,我愿意领兵出征。”
大殿之上顿时寂静一片,谁也没想到蜀国公主会如此。
耶律大石看着蜀国公主坚定的眼神,微笑道:“我大辽泱泱大国,武将众多,怎能劳公主亲征,耶律大石恨不得现在蜀国公主立即领兵出征,最好是死在战场之上,这样耶律大石就能以为蜀国公主报仇的名义,将更多的实权掌握在手中,到时候,就算不敌蒙古,便向蒙古投诚,也可以保全其一生富贵,虽然没有做皇帝滋润,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能保全荣华富贵已经着实不易,耶律大石久居皇帝之位,早已失去了当年的血性和气魄,只想怎么活下来。
蜀国公主凄然一笑道:“皇上,此时乃是生死攸关之时,本不能计较个人生死,仅凭我辽国军队,抵御蒙古军只是一时,蒙古军连屠数城,很多将领都心生畏惧,若是再不请宋军前来支援,败亡只是迟早,我宁可战死沙场,也不愿看到蒙古军继续屠戮我辽国百姓,我会以个人名义请求宋朝出兵救援,若是宋军不来,或是皇上一味阻止,那么就让本公主领兵前线,与百姓同在一起,生死由命成败在天。”蜀国公主言语之中满是决然。
蜀国公主的一番言论,让在场不少将领热血沸腾的同时满是羞愧,作为将军居然只想保命苟安,实在可耻,纷纷请命愿意领兵出战。
耶律大石面部有些扭曲,没想到蜀国公主突然的行动会如此招揽人心,对蜀国公主不免起了杀心,耶律大石小心的将杀气隐忍,微笑着道:“公主严重了,若是公主前去,定然能让大军重整旗鼓,击败蒙古军,若是宋军前来支援,朕自然也不会阻拦,还会出城相迎,并且拿出全部的国库金银用来行赏,公主是否满意。”
蜀国公主淡淡的看着耶律大石,这个原先给人如沐春风般亲切的男子,现在已经被全力腐蚀,让蜀国公主再也无法辨识。
蜀国公主微微行礼,转身离开了大殿,而不少将领也跟着蜀国公主除了大殿。
耶律大石眼神微眯,冷冷的看着离去的众人。
当赵谌手握蜀国公主的书信时,赵谌有些犹豫,此时并不是最佳的出兵时机,辽国并未出现不可挽回的局势,虽然蒙古军进攻推进速度极快,但辽国主力尚有一多半,但蜀国公主的真切言语,让赵谌无法回避这个问题。
赵谌十分理智,自然不会因蜀国公主一言便盲目出兵,而是蜀国公主提出的条件,简单的说,若是宋军帮助辽国击败蒙古军,那么宋军基本大致已经可以控制辽国大部,不论是市场还是战略城市,而让赵谌最终决定现在出兵的理由是蜀国公主提到耶律大石欲投蒙古的想法,虽然赵谌并未全信,但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不可能,赵谌决定立即出兵西辽,抗蒙援辽。

第三百八十七章决战(上)

黑暗笼罩的荒野,宋军的火把整齐显现出方阵,缓慢匀速地向蒙古军营寨移动,火把在距离坞壁数百步地方停下来,一小部分宋军兵士高速跳跃着向坞壁大门移动,从速度和上下跳动的形状,很容易地判断出这些兵士大多是轻装前进,夜袭敌营的兵士大多是精心挑选的,因为古代不少人患有夜盲症,在黑暗之中作战极为不利。
领军将领带着一众兵士潜伏在蒙古军不远指出,低声对左右下令道:“给我放箭,三轮过后,全军全力冲杀。”
“遵命。”
箭雨呼啸而来,几十名蒙古军护卫如同狂风下的茅草般被射倒在地,而尚未死去的蒙古军咬紧牙关,勉力支持,不断向后退去。
宋军全军杀上,几个兵士向前全力推动,营寨的大门被缓慢打开,徐徐向内推去,宋军全军杀入,不断连续的倾力搏杀,两军相互搏杀,喊杀之声震天,众兵士手脚簌簌发抖,肺里的空气已被榨干,散乱起来各自为战,两军兵士都大口喘气着,怒视着对方的兵士,最简单,最直接的杀戮在战场之上不断上演。
而正在两方兵士酣战之时,忽然劈里啪啦的弓箭声音响如战鼓,密集的箭矢倾泻而下,中箭者甚多,两军避无可避,尽可能的将对手杀死,用对方的身体作为肉盾,阻挡密集的箭雨,宋军夜袭蒙古军营寨看来已被早已识破。
宋军避过密集的箭雨之后,急忙朝着后方败退而去,好在宋军的战甲颇为强悍,针对蒙古军箭矢威力的抵消。并未造成多大的伤害,倒是蒙古军自己损伤不少,本来以牺牲己方兵士换取宋军大量伤亡,奈何宋军棋高一着,让蒙古军的策略完全成为了空谈。
自从数月以前,宋军强势入驻辽境以来,双方不断上演劫营。偷袭,伏兵,陷阱,两军都使出浑身解数,欲将对手置于死地,数月以来。不知有多少兵士长眠于战场之上,从最初的悲痛到后来的麻木,战场之上唯有机械式的冲锋,杀死敌军,或是被敌军杀死,在这样的强压状态之下,对所有兵士的心理都是一种严酷的考验。
赵谌与逐将在大帐之中。就当前的形式展开讨论,不得不说,蒙古将领哲别等人着实有一手,当得知宋军进入辽境之后,立刻抽调兵力,绕开辽国的重兵把守之城,在一处宋军前来的必经之路上法器突然袭击,虽然蒙古军人数不多。也并未骑乘战马,可以说是失去了全部的优势。
但蒙古军很好的抓住了蒙古军劳师以远的契机,给宋军前锋部队造成巨大的压力,士气一度开始低迷,直到赵谌到来之后才有所好转,蒙古军见无法继续深入,居然壮士断腕般的下了决心。将夺去的数座城池让了出来,不过全部弄塌了城墙,哲别很清楚宋军善于城市攻坚,若是蒙古军放弃擅长的机动战术而是跑去守城。那和找死无异。
蒙古军完全改变了作战战术,在广阔的土地上,随机构建屯兵的兵寨,但并不会驻扎过多的兵士,而是周围遥想防守,作为掎角之势,更何况有大量的蒙古骑兵在周围游曳,宋辽军队根本无法前去,而深夜时的夜袭便成了南下这些营寨最好的办法,当然是互有胜负,宋蒙两军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而辽国反而有了自己的打算,在与宋军配合时多有提防,对于配合完成的进攻任务也多有拖延,造成贻误战机,其实面对曾经本是敌军的宋军,辽军兵士本能的有种反感。
赵谌此时根本来不及顾忌这些细节,虽然延后发兵,但现在依然被蒙古拖入战局之中无法自拔,正如曹俊青所料,宋军进入辽境之后定然会步履维艰,现在赵谌终于明白,在辽人心中,蒙古是狼,宋人是虎,别驱虎吞狼,最终虎再强居此地,但现在战局已经到了关键时刻赵谌根本无法抽身离开。
苏日安宋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蒙古军的士气完全被宋军抑制,虽然蒙古军战斗力依然极强,但已无当初的锐气,而不断从全国抽调过来的兵力不断往辽国边境之地聚集,最新研制的火器,铠甲,兵刃也不断运来,在战场之上,宋军的伤亡的阵亡率越来越低,胜利的天平逐渐朝着赵谌这边倾斜,而最为危险的是,这一特征并未被蒙古将领所察觉。
赵谌久居辽国之地,已有数月,一直以来,赵谌只是想要借助辽国的壁垒抑制蒙古军,奈何辽国对大宋的提防远远超过了蒙古,这也难怪,谁让宋军战斗力如此强悍,越是危险的势力,就算是同盟也是潜在的危险,赵谌逐渐也下定了决心,完全拿下西辽,再将西辽交给蜀国公主,赵谌心中叹息,想要控制西辽,必须迎娶蜀国公主,这是必要的条件,只有这样一场政治婚姻,赵谌才能完全控制西辽。
赵谌心中无奈,但心中也明白这种事无法避免,既然如此只能顺应大势,当赵谌得到聚集起来的宋军精锐到来的消息之后,愈发气定神闲,果然在完全了解蒙古军的优势之后,早已有所准备的赵谌,虽然在最初吃了点亏,但很快发现,蒙古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