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黄沙百战穿金甲 >

第39章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39章

小说: 黄沙百战穿金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静下来后,侯大勇叫春兰到书房去磨墨。
  春兰道:“磨墨做什么,现在要写字吗?”
  侯大勇道:“我准备写个怀孕注意事项,你和秋菊都要把这些注意事项记熟。”
  妻子怀孕之时,侯大勇认真看了许多有关怀孕的书,伴随着妻子怀孕生产,侯大勇也成为半个专家。侯大勇想把记住的知识要点全部写下来,这些知识虽然简单,但都是一千多年来的知识结晶,应对秋菊怀孕有指导意义。
  春兰虽不相信侯大勇能写什么注意事项,见侯大勇一本正经,不似开玩笑,就到书房磨好墨,把纸准备好。
  侯大勇坐在书桌旁边,回想妻子怀孕时的情景,想到什么就写下来,陆续写了八条:一是恶心、呕吐、疲倦嗜睡,对策是多睡;二是尿频,对策是临睡前1…2小时内不要喝水,可以减少起夜次数,但不要憋尿;三是常有饥饿感,对策是少吃多餐;四是不要大补,特别不要乱吃补药;五是多吃红苋菜、菠菜、生菜、芦笋、豆类、动物肝及苹果、柑桔等;六是走路小心,出行、上下楼、进出澡房时一定要当心,避免摔倒,洗澡水不要太烫;七是不能乱吃药;八是保持情绪稳定。
  侯大勇写完后,道:“只想得走这么多,等想好了再写。”春兰把侯大勇所写拿给秋菊,秋菊初是感到好笑,一个大男人写什么怀孕注意事项,这些大男人懂什么,当看到八条内容时,笑容在脸上凝固了,看了一遍又一遍。春兰问道:“阿郎写的什么。”秋菊一条条讲给春兰听,讲完后,两人半响没有说话。
  侯大勇写的这八条,无意中传了出去,几年后,竟成了大周朝女性怀孕必读的八条,后被收入著名医书,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被称为“侯氏八条”,这是侯大勇万万没有想到的。
  秋菊有身孕之后,侯大勇更觉肩上担子更重。“胜者为王败者寇。各种利益集团斗争十分激烈,手段极其残酷,郭威、柴荣的儿子在后汉时期,全被杀掉,害得郭威没有了直系后代,所以养子柴荣才得以继位,赵匡胤若得王位,到时结果如何,还未可知。”侯大勇每次想到这些问题,都要冒出冷汗,在去嵩山书院途中,侯大勇暗暗发誓:“一定不能让悲剧在我身上发生,要尽全力保护好家人,让他们快乐健康地生活。”
  嵩山书院基础工程迅速动工。由于是官府征房,三间民房很快被拆除。本来房屋主人正在屋中悲泣,官差意外地送来了赔偿,赔偿价格还比较合理,足以在另外的地方重修房子。房屋主人不认为是应得的赔偿,而感觉是天上掉下了横财,全家人一致决定赶紧搬家,以免官家反悔。
  如何办好书院,成为摆在侯大勇面前的一个大难题。侯大勇不断修正设想,最初设想书院要建成大周朝的黄埔军校,而且还应是新技术研究、应用的发源地。但是这样高的要求,无论从基础设施、师资等软硬功夫件来说,恐一时无法达到。黑雕军的集训队办得很有效果,已有一定经验,侯大勇思前想后,最后决定放低书院档次,先照搬集训队的模式,以集训队为骨干,先办两个班,解决实际问题。
  一个是初级班,主要面向十七八岁的农家子弟和郑州军军士,教他们识字,进行军事训练,学制一年,学成后充实到部队中去,担任低级军官。另一个是高级班,从郑州军队里选一些有前途的低级军官,进行高级训练,提高其文化、眼界和军事素质,低级军官必须到书院学习后,才能升职,要把这作为郑州军的一条硬性标准。至于基础教育,目前只能依托以前的模式,书院暂时还无法兼顾。
  侯大勇亲自拟出了招贤榜:郑州新办嵩山书院,招贤纳士,凡懂天文、地理、历史、军事、武艺及各种能工匠,均可到郑州衙门来面谈,凡进入嵩山书院者,管吃住,每月钱五十贯。
  侯大勇的招贤榜,让梁守恒等人目瞪口呆,这是招的什么人啊。
  招贤榜早已在各地张贴开来,冲着优厚待遇,不断有人揭榜而来。侯大勇在衙门里的一间侧房内,亲自考察了揭榜的九人,结果大失所望。九人全是腐儒,鹦鹉学舌一样照搬圣人之言,对社会历史、政治形势、军事策略、天气地理等等一无所知。侯大勇选了一名稍稍年轻的,作为初级班识字教师。
  招贤纳士如此之难,让侯大勇伤透了脑筋。招贤榜贴出第五天时,侯大勇又打发走了十七人。正在失望之际,军士带进一名揭榜之人。
  揭榜之人似是南方人,个子不高,约一米七三左右,衣着朴素,肤色微黑,脸颊虽瘦,却神采奕奕。进入侧房后,向侯大勇作了一揖。
  侯大勇道:“先生请坐,上茶。”待来人坐下,又道:“看先生相貌,应是南方人吧。”
  揭榜之人答道:“我姓杨名徽之,字仲猷,建州浦城人。”
  侯大勇问道:“先生从南方而来,游历甚远,一定见多识广。先生从那一条线路过来?”
  “我从建州出发,先到了杭州,然后从杭州出海,到了青州,最近才到郑州。我见到招贤榜,着实奇怪,嵩山书院不教四书五经,不请儒学之师,却请旁门左道之士,有违常理,不知能否招到学生。”
  侯大勇听到杨徽之选择的路线和商队的路线一致,心赞其眼光不错,又问:“既然如此,先生为何而来。”
  “我自幼刻苦为学,最喜行万里路,虽不能说见多识广,可对儒学、天文、地理也略知一二。”
  “先生好大的口气!”
  杨徽之见侯大勇身高体壮,说话谈吐间,虽然平和,但眉目间却带杀伐之气,想必是一名经过战阵的军官。他家世尚武,自幼苦学武艺,成年之后未遇敌手。他这次到大周来,是想到大周参加科举,但到了郑州后,盘缠用尽,见到招贤榜上待遇优厚,有心在侯大勇面前显露一两手,以折服侯大勇,谋得这个职位,以解燃眉之急,于是道:“你是军官吗,如是军官,我愿讨教讨教。”
  侯大勇对揭榜之人已颇有好感,见他突然挑战,想必有点真才实学,道“刀枪无眼,我不愿伤到先生,比比拳脚如何?”
  “可以。”
  两人来到后院,听说揭榜之人要与防御使比武,杜刚等长期跟随侯大勇的亲卫来了兴致,簇拥着两人来到了衙门后面的小院子里,众亲卫无事之时,常到此处练习。杜刚知道侯大勇近来武艺突飞猛进,吴二郎如此历害,竟被杀得无还手之力。
  两人摆开架式,侯大勇首先进攻,一个直拳猛击杨徽之面部。杨徽之见侯大勇出拳干净利落,没有一点花哨的动作,往旁闪开,对准侯大勇脚踝踢去。
  侯大勇甚是喜欢此人,有心收服他,几次想抓住他,然后用跤法把他摔倒,而杨徽之身法灵活,没让侯大勇得逞。两人来来往往交手五六回合,侯大勇拳脚迅猛,杨徽之出招刁钻,一时之间,竟势均力敌。
  突然,侯大勇卖了一个破绽,把胸口露了出来,杨徽之一拳击向侯大勇胸口,而侯大勇微退,卸掉拳力,趁杨徽之拳头力气用尽之时,抓住了杨徽之的手腕,猛地发力,把杨徽之摔在地上。


第十三章 王朴来访
  杨徽之被侯大勇以迅捷手法摔在地上,爬起来后,看着侯大勇,愣了好一会才道:“你这是什么手法,是契丹人的角骶之技吧。我十年未曾一败,不料败在你的手下,请问尊姓大名?”
  侯大勇笑道:“胜负乃兵家常事,不必太在意,我姓侯名大勇。”
  杨徽之原本只道侯大勇是防御使手下军官,当得知和自己交手之人就是防御使侯大勇时,大吃一惊,长揖道:“原来是防御使,早就听说防御使英雄了得,在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今日一见,果然令人心折,我输给防御使,也不算丢脸。”
  侯大勇见杨徽之文武双全,对其心存好感,这是他发出招贤榜后,遇到的第一个满意之人,和杨徽之交谈几句后,带着杨徽之参观未来的嵩山书院。侯大勇在参观过程中,把书院的办学方针、办学规模仔细告诉杨徽之。杨徽之觉得书院更似一座军营,但他见多识广,隐隐约约意识到嵩山书院有不同凡响之处,可是具体好在哪里却又说不出来。
  书院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侯大勇煞费苦心,精心设置课程。
  侯大勇想改变大周军人普遍不学无术的现状,在高级班和初级班都开设扫肓课。并在集训队最显眼的地方,树起了一块大标语: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在具体课程设置上,初级班侧重于具体技能的掌握,没有老师,就在郑州军中找出各方面的能手,通过比武、推荐等方式,把射箭、刀法、枪法等方面的高手找出来,充当军事技能的各科老师,并在黑雕军原集训队找出军容军姿好的军士作为队列老师。
  高级班侧重于理论学习,由侯大勇、杨徽之、石虎、郭炯、梁守恒、符彦辉等人分别授课,侯大勇主讲《运动战和游击战》、《诸兵种合成进攻》、《骑兵的集中运用》、《特种作战大纲》、《后勤保障》六门功课。这六课是侯大勇融合现代军事理论和古代军事实践,专门为高级班写作的,旨在高级班军官中培养出具有先进军事理念的将领。杨徽之则担任高级班三门课程,分别讲授《孙子兵法》、地理和唐朝边塞诗。
  经过紧张的前期筹备,初级班和高级班在集训队里开班了。侯大勇亲任院长,而由杨徽之任副院长,负责书院具体事务。学员大部分从郑州军中选出。与此同时,书院还面向社会招收学员,令众人气馁的是,郑州平民子弟对于嵩山学院普遍持怀疑态度,特别是儒生,认为嵩山书院是名符其实的旁门左道,很是不屑,只有少数贫家子弟,听说书院管吃饭,才抱着混饭吃的态度到书院报名。杨徽之从中选出了十七个机灵的小伙子。
  就在侯大勇正在全心全意开办书院之时,比部侍郎王朴悄悄来到了郑州。近一个月以来,柴荣不断接到谏言,弹劾侯大勇私放军粮、飞扬跋扈、敲诈勒索、私扣难民。柴荣本不在意,但弹劾不断,于是令王朴到郑州来核实弹劾之言是否属实,同时查看侯大勇政绩,考察其能否当起一方大员之职责。
  王朴来到郑州后,没有直接来找侯大勇,而是穿着便装,带着二个部下,在郑州各地走了五天,待心中有数之后,才去见侯大勇。侯大勇听到王朴到来,连忙出门迎接。
  王朴到衙门来时,已换上正式官服。两人互相行过礼,王朴神情严肃地对侯大勇道:“奉陛下令,特来查验郑州诸事。”
  侯大勇本来兴致勃勃来见老朋友,还想来个热情拥抱,见王朴一本正经,赶紧收起笑容,按官场规距行事,侯大勇知王朴公私分明,若自己真有事做得不对,王朴定不会为已隐瞒。
  因为王朴是代表柴荣问话,侯大勇不敢马虎,将郑州诸事,择要点向王朴道来,王朴不时提一些问题,侯大勇一一照实回答。终于等到问完话,王朴才换上笑容。
  侯大勇见王朴突然间笑容可掬,松了口气,道:“老兄,你可真吓得我流了一身冷汗。”
  王朴笑道:“我已来了五天,天天在郑州街头巷尾转悠。侯郎口碑不错啊。”又道:“高平之战后,各地难民甚多,我也到了不少地方,说实在话,郑州难民安置得最好,不过,这样一来,若以后难民都到郑州来,郑州可接受不了这么多难民。”
  侯大勇知已过了王朴这一关,道:“陛下天纵奇才,难民只会越来越少。况且,我们明年要利用西蔡河做淤田,成功之后,可得良田万顷,到那个时候,我还担心种田的人手不够。”
  王朴点头道:“淤田之法,古来有之,选择合适的河流,可使斥卤变为良田,做成此事,是郑州老百姓之福。听说郑州办了一个嵩山书院,可否带我看看。”
  侯大勇正想带王朴参观书院,他知道王朴一定对吴国沙盘感兴趣。侯大勇根据王朴著名的《平边策》,制作了一个吴国沙盘。《平边策》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择取弱小而攻之,拟定的第一个攻击目标是吴国。杨徽之本是建州人士,且游历甚广,对各地地理极为熟悉。因此,侯大勇要求杨徽之制出吴国地形沙盘。杨徽之本不知何为沙盘,侯大勇一说出沙盘原理后,杨徽之很快理解其战略、战术意义,按照侯大勇所说要点,亲自监工,很快制出一个简易沙盘,虽然十分粗陋,可山川河流、城镇集舍、交通要道、兵力部署等基本要素都已具备。
  王朴见到吴国沙盘,顿时两眼放光,盯着沙盘不转眼。王朴对吴国边境兵力最感兴趣,杨徽之对吴国形势深为了解,不断回答王朴提问,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谈得极为融洽,倒把侯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