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黄沙百战穿金甲 >

第334章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334章

小说: 黄沙百战穿金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德成穿上了新衣服,心里明白侯大勇所说之事并不假,就道:“ 钱粮之事,犯官确实未曾经手,全是郑有林一手为之。”
  裴巽再次翻了翻手中的帐册,这个帐册他早已拿到手,裴巽一笔一笔的核实了帐册的记录,有一事令他十分惊讶,这个帐册所记录的内容对王德成和肖青不利,对郑有林却颇为有利,但是,王德成为何要记下对自己不利的证据,这让老道的裴巽对这个帐册的真实性有些怀疑,迟迟没有使用这个帐册。不过,就算是不启用这个帐册,凭着户部搜出来的一大堆凭条,也能定下王德成、肖青贪赃枉法的罪名。
  “假的,那些凭条都是假的,虽然签字和我的极像,但是还是有细微差别,我已经写了数十个名字,大人可以对照着看,还有金部郎中到了澶州以来,我只是在公堂里见过两面,其余时间都是郑有林在陪同,所有手续都是他和郑有林办的,天打五雷轰,我确实没有经手钱粮。”
  一直以来,王德成坚决否认凭条上的字迹,这字迹是真是假,大理寺卿杨志义、御史中丞窦俨以及中书门下派来旁听的吴若谷、李佑森,甚至陛下亲随、书法大家陈子腾也被请来一判真假,可是大家也争执不休,有说真有说假。
  定不也字迹,也就拿不实王德成贪污的真凭实据。
  见王德成仍然言尖嘴得。御史中丞窦俨勃然大怒,对裴巽道:“裴大人,你手上不是有王德成的帐册吗,为何不拿出来,赶快让此人闭嘴。”
  旁听的给事中吴若谷奇道:“什么帐册?”
  裴巽有些无奈地取出帐册,对着王德成道:“王德成,你也是读书之人,为何如此无耻。”他举起帐册摇了摇,道:“你可见过这个帐册?”
  王德成脸色顿时变得十分苍白,他低声自语道:“你们怎么找到这个帐册?”
  裴巽紧紧盯着王德成,见王德成脸色大变,暗道:“莫非王德成真是傻子,自己记下这些脏事?”
  一个衙吏拿着本子走到王德成身旁。随手翻了几页让王德成辨认。
  “假的,犯官是有记事的爱好,可是这个帐册不中我记的。笔迹不同,内容更是荒诞。”
  “胡说。这个帐册就是在澶州城外的王家庄搜出来的,如何有假。”
  王德成早已有说法,“假的就是假的,从澶州到大梁这么远的距离,或许在路上被人掉包。”
  裴巽冷笑道:“王德成,你就抵赖吧,证据确凿,任你有三寸不烂之舌,也洗刷不了你的罪名。”
  “大人要硬给犯官安上罪名,我也无话可说,不过离地三尺有神明,大人可要三思。”
  御史中丞窦俨早已按捺不住,站起来道:“好大的狗胆,给我用刑。”裴巽见窦俨发怒,低声道:“侯相说过,王德成是读书人,身子骨弱,禁不起棍棒,另外还要给读书人留点斯文。”窦俨怒道:“这是刑部大堂,打不得,问不出,如何结案。”
  给事中吴若谷插话道:“既然王德成说是有人掉包,不若审问一番到澶州取包之人,这样可以封死王德成的嘴巴。”
  吴若谷是中书门下的给事中,也是近年来提拔的新贵之一,窦俨资格极老,他昂着头,对这位资历极浅的后辈道:“给事中是来查案吗?”
  吴若谷却不生气,恭敬地道:“在下不敢,我只管把审案情况记下来报给各位阁老,多嘴了。”
  杨志义抹稀道:“给事中的意见也不错,就派人去审审到澶州去的军士们。”
  第五次审讯也就趁机结束了。
  很快,刑部、枢密院联合审问了前往澶州的柳江清和一众军士。
  柳江清莫名其妙地接受了一次审问,怒火冲天地回到了自己的小院,小暑见柳江清闷闷不乐,就道:“阿郎,为何把脸拉下来,有什么不高兴之事。”见到小暑,柳江清眼皮突突跳了跳,他猛地抓住小暑的手臂,道:“小寒,你说小寒成了刘眯眼的小妾?”
  “是啊,真是便宜了刘眯眼,不知他用了什么手段。”
  柳江清努力回想当时见面的情景,当日里刘眯眼虽然看了帐册,可是当场就还给了自己,并没有任何异常之举,他摇了摇头,道:“刘眯眼肯定没有掉包。”
  小暑早就粘住了柳江清,柳江清有些心烦,就把她推开,正在此时,院外传来一片杂声。
  “干什么的?”
  “开封府的。”
  柳江清走出门外,只见门外涌过来许多衙吏和禁军,为首者正是开封府少尹杨徵之。
  杨徵之和柳江清是上下级关系,两人平日极熟,杨徵之拱了拱手道:“柳郎,你遇到了麻烦事,实在不好意思,在下奉命要请你到刑部。”
  柳江清心中格登一声,暗道:“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这可如何是好。”嘴上道:“在下问心无愧,到刑部何妨。”
  “那得罪了,我相信你是清白的,事完之后,当哥哥的请你喝酒。”


第二百七十五章 鹿死谁手(三十八)
  大梁城是帝都,每天城外各条驿道涌动着无数骑着快马、面色紧急的信使,把各地最重要的情报送到大梁城,只是,各地最重要的情报一到了大梁城,就成为次要或是根本不重要的情报,多数如泥牛入海,再也没有下落。
  按照常理,澶州一案不过是普通的案子,黄河岸边年年都要发生水灾,每次水灾都有着不小的损失,可是无论再大的损失,多来几次也就麻木了,人们早已习惯了这条大河的桀傲,听到水灾消息之后,最多发几声感叹,大家该干嘛还是干嘛。
  如今,侯大勇把澶州案犯带回了大梁城,还动用了三司使部审案,这就有些不同寻常了,各种小道消息就如洪水般四处流窜,澶州案子就开始吸引着老百姓的目光,毕竟,在这个年代,并没有丰富的娱乐生活,有一个案子能让大家谈论着,也算是丰富了广大大梁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所有的一切都在按照侯大勇的安排进行,这让侯大勇很开心,侯大勇开心了,另一位宰相就必然不怎么开心了。
  范府是百年老院,凡是经营得好的百年老院有一个共同特征,有许多粗壮的大树,这是历史悠久的象征,也是其活力依旧、子孙繁衍不息的象征。
  在范府最核心的小院里,和许多大户人家一样,也有一个园中园。宰相范质和枢密使赵匡胤独坐小院之中,仆人们用井水冰镇了一些绿皮瓜,仆人们小心翼翼地把绿皮瓜切成条形,里面却如鲜血一般红。装在盆子里,灿若碧玉宝石。
  赵匡胤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东西,脸露迟疑之色,看到范质咬了红瓤。也就跟着咬了一口,瓜瓤入口,只觉又爽又凉又甜,禁不住赞道:“这是什么,真是人间美味。”
  范质得意地笑了笑,解释道:“这是从西边的黑汗引来的东西,叫西滑泸瓜。去年,黑汗国的使者到了帝都,有几人就留了下来,要了一片地,说是献上新奇礼物。今年这几人就献上了这个东西。”
  范质又吃了一口,道:“真是好东西啊。”
  (注:“西瓜”一词本非汉语,而源自女真语。西瓜原产西亚,在五代时引入西域,后又由金国引种到南宋。西瓜的普遍种植,大致要等到清乾隆年间,也就是陈家洛生活的那个年代。在本书中,范质作为宰相,提前吃到西瓜,也算合理YY吧。)
  赵匡胤想了一会儿,道:“黑汗国多沙漠,既然出产这个好东西,想来在北边草原和沙漠地带也能栽种,这东西既解喝又解谗,着实不错。”
  两人把美味的西滑泸瓜吃完,仆人又递来洗手水,等到仆人全部退下。两人这才触入正题。
  “中书门下之事,赵郎想必已经听说了。”赵匡胤点点头。道:“我昨日刚从大名府返城,已经听说了此事。”
  范质见赵匡胤脸色平静,就道:“黄河沿岸,年年都要决堤,从来都是就事论事,何尝惊动了三司使,这有些小题大做了。”
  自从柴荣驾崩以后,宰相范质就对手握重兵的将领们不断示好,他不太敢招惹皇族李重进和张永德,柴荣对这两名皇族重将一直颇有防范,范质虽是宰相,只能表面上号令这两人,一动真格的,这两人他根本号令不动。而对老奸巨滑的袁彦、王彦超等人,范质有很深的戒心,这些老将们,经历数朝,一个个都是墙头草,只认实力不认道义。
  范质就把招揽的重点放在了没有什么背景的年轻将领赵匡胤、李继勋、韩世坤等人,这几名年轻将领中,又以赵匡胤为人最为忠厚,实力也最为强劲。
  而赵匡胤是柴荣的心腹将领,柴荣驾崩之后,他也在观望中,对于第一宰相地招纳,他是表面上不动声色,暗中却积极的响应。有了范质为内援,赵匡胤很快就升为枢密使。
  范质有了将领们的拥戴,腰杆也就硬了许多。
  只是,世界上一切事情都是运动的,孤立不变几乎没有。
  赵匡胤长着一张宽脸,静坐着不说话的时候,就如普通的一名将领,他默默地听完范质的牢骚,道:“澶州水灾,死了十几万人,是这几年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侯相如此震怒,也有他的道理,我从大名府回来,沿途都是对侯相的赞誉之声。”
  范质多年为相,如何不懂赵匡胤的弦外之音:侯大勇发澶州水灾入手,顺应了民情,必然会得绝大多数人的支持。
  范质冷哼了两声:“若先帝在世,肯定是立刻就要澶州众官全部腰斩,侯大勇非要把澶州一干人等全部押回大梁受审,还弄了一个三司会审,澶州王德成把所有罪过都推到了司马郑有林身上,郑有林不过是一位养老官,难道真有胆子把持澶州官府,吞了朝廷钱粮。”
  “郑有林的母亲虽然是我的奶娘,可是郑有林出任澶州司马,却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明眼人都看得出,有人是想借题发挥。”范质重重地哼了一声:“真是其心可诛。”
  赵匡胤脑筋转的很快,自从先帝驾崩以来,他就处在侯大勇和范质的矛盾之中,范质和侯大勇两位权臣都先后向他发出了招揽之意,范质是文臣,他的招揽之意更为迫切,暗中提出的回报也更多,赵匡胤有意无意的接受了范质的安排。
  不过,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观察,赵匡胤心中也开始犹豫起来,侯大勇是将军出身,身后有黑雕军支持,大梁城内也有为数不少的人马被侯大勇控制,更要命的是小陛下和符太后对侯大勇是言听计从,说侯大勇如今是挟天子发令诸侯也不为过。
  这样的对手,是不能轻易得罪的。
  赵匡胤凝神想了一会儿,慢条斯理地道:“侯相是为了澶州百姓请命,占着天理,只怕很难阻止三司使审案,如今之计,只怕是要坚决地站在侯大勇一边,丢车保卒,以图后效。”
  范质脸色发青,如今朝廷重臣有很多都偏向了侯大勇,这样一来,自己在朝廷上的威望就会大减,第一宰相必然会沦为傀儡。
  范质睁着眼睛,向着天空道:“我的昭昭之心可对日月,难道怕了三司会审。”
  赵匡胤笑道:“那是自然。”
  范质有些意识到失态,微住心神道:“虎捷军指挥使向训病重,虎捷军向来卫拱大梁,依我的意见来,不能让虎捷军群龙无首,我建议就由赵郎来兼任虎捷军都指挥使,等到向训将军康复之时,再把军权交给向训。”
  赵匡胤心中暗喜,枢密使虽说掌全国之兵,可是要数位宰相辅政的情况下,枢密使并不能直接指挥人马,近乎于无权无职,这让久在军中赵匡胤总觉没有底气。
  “乱世,现在是乱世吗?”赵匡胤突然涌上一个念头,他下意识咬了咬牙齿,扔掉了这个怪念头,对着范质拱手道:“既然范相看得起在下,我必会将虎捷军带成一支虎狼之师。”
  走出范府,赵匡胤并没有过分喜悦,他暗自揣测:“若侯相不同意,只怕此事未必能行。”大梁城的官邸大多在南城区,赵匡胤策马立在街头,稍有犹豫,还是大摇大摆地经过了昝府,又经过了侯府,这才回到了自己的住所。
  在南城区侯府,侯大勇坐在书房中,孟殊、杜刚和一名小吏模样的年轻人坐在下首,侯大勇淡淡地听,又淡淡地道:“小郭,你是沧州军士吧,怎的如此年轻。”
  那名被称为小郭正是刑部大牢的衙吏,好几年了,他都没有这么近距离的聆听侯大勇的声音,听到侯相叫出自己的名字,心情略显激动,道:“小的是沧州兵,是王青水的部下,王将军战死以后,经孟掌柜安排,我就来到刑部大牢,至今已有四年多了。”
  “很好,你做事很仔细。”侯大勇挥了挥手,指着盛满通宝的盘子道:“这些通宝你拿着,你的任务是看好王德成,记住,有什么人接触了他,或是他有什么不正常的情况,立刻把消息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