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黄沙百战穿金甲 >

第282章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282章

小说: 黄沙百战穿金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盾,也算是武装到了牙齿。
  汴河水师共出动三百艘,其中玄蛟战舰共有一百五十艘,另外还有一百五十艘各式运输船运送送粮食、辎重和马匹,整个水师战斗人员和后勤人员合计三万余人,李继勋旗舰在前,侯大勇坐舰在中,水师副统领时英殿后,北伐水师连绵数十里,蔚然壮观。
  水军的路线是从汴河经黄河进入永济渠,水师可以通到独流口,进入海河流域,经过百万老百姓数月的高强度劳动,这条水道已经完全疏通,成为一条十分便捷的北上通道,更为重要的是,此通道可以集中运输大量粮草,保障大军的后勤供应。
  侯大勇以宰相之职专事北伐的准备工作。显德五年,他两次行船至沧州,对于沿岸河道情况了如指掌,从大梁出发,大军全部到达沧州至少要一个月的时间,而这一个月的时间全部在大周境内行船,对于久经战阵地侯大勇,无异于有一个月的时间休整。
  从大梁城外上船之后。侯大勇就在船上潜心研究幽云十六州的地图,累了,就出屋在甲板上放风。
第二天中午,战船仍在五丈河上行驶。
  侯大勇在玄蛟船顶上安了一张躺椅,这张躺椅是侯大勇利用权势所得,王珏原本是军器监小吏,认识侯大勇之后就升了官,成为了军器监录事,王珏深感侯大勇知遇之恩,专门让军器监的匠人。为侯大勇制造了一个十分舒服的躺椅。侯大勇想到在船上生活近一个月,就把躺椅安在了幽州号的顶层之上。
  侯大勇逍遥自在地坐在躺椅上,两岸风光如画。
  从大梁往北。一直到德州,都是农业发达的地区,或许是河水常常泛滥,庄稼的收成并不稳定的原因,大周的村民并没有把河道两旁地绿树砍尽斩绝,沿河两岸仍然绿树成荫,流动的船掠过一排排绿树,就如缓缓播放的幻灯片。
  在明媚的阳光之下,没有工业污染的河水清澈透明,水中不时有一群群在小鱼。长长的船队从河面划过,河面就如打碎了千百块镜片,波光嶙嶙,绚烂多姿。
  岸边的老人、孩子和正在劳作的青壮年,站在河边,望着庞大地船队,小孩子们无比快乐地跟着船队追逐。
  “没有战争,这是一个多少美好地世界。
  ”侯大勇身披软甲,腰悬飞龙剑。发出了衷心的感慨。
  侯大勇也知道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这个世界是一个“物竞天泽、适者生存”地社会,弱者,永远没有追求和平的权利,即弱且富者,更是永无宁日,就算人类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的二十世纪,主要民族还是一样用战争来获取的生存权利,由于科技得到极大的提高,战争的规模和危害也极大地提高了,两次世界大战几乎波及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
  战争,和生产力高低似乎关系不大,在于人们内心深处的贪婪和恐惧。
  侯大勇站在幽州号的船舷上,望着见不到首尾的船队,暗忖:当日在国防大学,大周和北宋初年地著名战役,仅仅详细分析了两个,一是决定大周命运的高平之战,另一个就是决定宋与辽战略态势的高梁河之战,至于大周攻打幽州之战,只知道柴荣出师未捷身先死,但是整个战役的过程,国防大学并没有作为一个战例来解剖。如今自己成了大周前锋统帅,赵匡胤仅仅是其中陆路大将,这一仗应如何打?
  河水被战船划出了一道一道痕迹,大大小小的波纹在水中相遇,又各行其道。
  此次排兵布阵,柴荣和侯大勇还多次发生争论。
  柴荣最喜欢御驾亲征,而且还喜欢出现在大军前队,在高平之战时,柴荣的前队在与北汉军和辽军相遇于巴公原,由于兵力不足,差一点被北汉勇将张元徽冲破了战阵,巴公原大战结束之后,节度使刘词才带着后军赶了过来。此次北伐,柴荣又有亲自率领前军的打算,范质、侯大勇等重重苦苦相谏,柴荣才答应率领让侯大勇率领前军。
  侯大勇看着青山绿水和两岸看热闹的众百姓,禁不住想道:柴荣领后军,自然不会十分疲劳,说不定就不会患上那场急病,如果柴荣不死,整个形势又会发生如何变化?如果此事真的发生,我是否要实践当日与石虎一道许下誓言,带着黑雕军离开中原,去打出另一番新天地吗?
  正在天马行空地乱想,柳江婕端着一盘西北进贡地雪梨来到顶层,这些雪梨被削成一些薄片,在阳光之下显得格外晶莹剔透。
  “侯相,尝尝雪梨。”身着禁军军服的柳江婕,轻声地对看着河水发呆的侯大勇道。雪梨在战船中是绝对的奢侈品,柳江婕这个鬼丫头真是古灵精怪,总会鼓捣也一些令侯大勇意想不到的东西。
  侯大勇吃着入嘴即化的雪梨片,扭头看了看坐在甲板上呆呆看风景的林中虎,不由感叹:这个柳江婕倒是一个有趣的女子,不仅箭射得好,还挺会照顾人。比林中虎这个楞头青强得太多。
  显德六年春季的二十四名武举,全部被授予了禁军低级军职。
  禁军军制六个层级,军一左右厢军一营一都一伍一火,军地将领为军都指挥使、左右副都指挥使、都虞侯;营的将领为指挥使、副指挥使、虞侯;都的将领,马军为军使和副兵马使,步军为都头和副都头,其下还有军头、十将、将虞侯之类。
  当日柳江婕受到兵部尚书张昭张大人的威胁,被迫回到了操练场。尚书张昭很快就把名单送进了中书门下,北伐在即,各衙门办事效率也变得极为高效,等到第三天柳江清找到侯大勇之时,柴荣已下令让这二十四人全部到禁军中任职,木已成舟,只有将错就错。
  就这样,阴差阳错之下,柳江婕以柳汉阳之名,成为龙捷军的一名马军军使。此次北伐。龙捷军编为后军。柳江清再次拜访侯大勇,侯大勇出面将柳江婕调到了汴河水师,柳江婕到了汴河水师之后。又被侯大勇调到了幽州号。
  柳江婕此时穿上了软甲,英姿飒爽不让须眉。
  柳江婕从灵州南下大梁之时,均是以女子的面目出现在亲卫面前,所以,满船的亲卫都认识这位漂亮的军使,亲卫们看着这位女子成为大周龙捷军军使,佩服之余,又觉得此事荒唐得如唐人传奇一样。
  侯大勇给亲卫们下了严令,不准任何人暴露柳江婕地身份,也绝对不能让船上的水手知道柳江婕真实的性别。侯大勇在亲卫队威信高如太阳,自然是令行禁止,亲卫们不敢拿柳江婕说事,不过,只要柳江婕身影出现,亲卫们的余光就粘在柳江婕身上。
  上了船,柳江婕就搬进了幽州号二楼的一间小屋之中,普通玄蛟战船,只在二楼设计了一间小屋。作为战船主将的住房兼指挥室,其余房间均为可住十人的大房间。侯大勇上船前,考虑到柳江婕的性别,就命令工匠在幽州号二楼隔出一间小屋,专供柳江婕居住。
  侯大勇特意照顾柳江婕,并非贪图其美色,柳江婕虽然美丽,但是论五官精致还不如符英的贴身使女小梅和小柳。柳江婕父亲是里奇部的大长老,而里奇部是侯大勇刻意笼络的力量,这才是侯大勇对里奇诸子青睐有加的重要原因。
  柳江婕上了幽州号,见到单独的房间,这才把悬在空中的心思放了下来。船行不过一天,柳江婕就从心底深处感谢侯大勇地细心安排。
  船上生活不比地面,所有个人问题都要在船上解决,北伐战船三百多条战船,有三万多名各式人员,每天消耗掉大量粮食,自然也制造了大量的黄白之物,每天清晨,就有无数睡眼檬脆的军士,站在船尾无比舒服地方便。无数小瀑布从船头船尾飞落,成为五丈河上难得一见、蔚然壮观的风景线。
  柳江婕住在大船二楼之上,最大限度避免了这种尴尬场面,她为自己准备了一个小盆,然后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把黄白物倒在河中。除了此事之外,生于石山的柳江婕对于船上生活还是相当满意的,她是第一次坐船,万事好奇,无事之时就在船中转悠。
  按水师军职来说,柳江婕应该指挥幽州号,侯大勇知道柳江婕生在草原之中,对于行船之事是外行,就让汴河水师副都指挥使时英调了一名精于水战的都头刘棱到幽州号,代行战船船长职务,刘棱上船,柳江婕就由船长彻底变成了女扮男妆的花瓶。
  柳江婕心态很好,她知道自己指挥不了这样一艘大船,每天就跟在刘棱后边,啰里啰嗦地不断询问些低级幼稚的问题,时常把刘棱问得一楞一楞地。刘棱知道柳江婕这种武举出身的下级军官,升迁极为迅速,而且柳江婕似乎和侯相关系良好,所以刘棱并不敢怠慢于柳江婕,不厌其烦地为她讲解战船的结构以及行船知识。
  战船行走间,侯大勇绝大部分时间把自己关在小屋内,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兵部绘制的地图,这一幅地图其实已经不算是兵部绘制的地图了。
  侯大勇正式主持北伐准备事宜之后,他就派出七名精于绘图的亲卫,跟着商队数十次深入到幽云十六州,全面勘测了幽云十六州的地形,并且带回了十数名幽州附近的村民,根据实地情况对兵部绘制的地图加以修正,经过数次大修,侯大勇心中地幽云十六州地图已相当准确了,其中有几条秘道连契丹军方也完全不知晓。
  读地图,是每一名优秀将军的职业习惯,经过数月的琢磨,侯大勇脑中已经有一幅完整的幽云地形图,河道的宽窄、流向、水量,每一座关口的兵力布置,大山之间的秘道,都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侯大勇的脑海之中,闲上眼,这些地形就如幻灯片一样,在侯大勇脑海之中闪现。
  孙子兵法: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败。
  经过几年冷兵器战场的拼杀,侯大勇每每想到这一句兵战警句,对孙武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与此同时,侯大勇又常常奇怪,古人已将用兵之道总结到哲理的高度,为何还有这么多将领总是违背如此浅显的道理。
  许多将领们对于孙子兵法都是烂熟于胸,可是,《孙子兵法》就如《诗经》一样,仅仅是他熟读的文章而已,“知已知彼、百战不殆”的哲理只是书中抽象的经典,而非深入灵魂的行动纲领。当一位将领把《孙子兵法》的原则贯彻到行动中去的时候,一位名将就会腾空出世,而后人习惯性地从名将出生时的奇异去感叹名将的不凡,却极少从名将的工作习惯中去探究他取得胜利的关键。


第二百一十五章决战幽云(六)
  沧州因濒临渤海而得名。
  沧州在上古时期属幽州和兖州,西周时属青州,春秋、战国时代为燕、齐、晋、赵等国地,秦朝时属巨鹿郡和洛北郡,汉代属冀州和幽州,三国时属魏国,南北朝时属北魏的瀛州和冀州,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公元517年)设立沧州,辖浮阳、乐陵和安德等三郡,隋初废浮阳郡,后分属河间郡、渤海郡和平原郡,唐朝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属河北道。
  沧州位于海河流域的下游,许多条河流汇聚入海,沧州又有“九河下梢”之称,土地贫瘠洪涝灾害不断,由于契丹人占据了幽云十六州,跃马可下中原,沧州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沧州以北有大量的田土被抛荒,往日繁华之地,数十年下来,竟然成为人烟稀少、土地荒凉的蛮土。沧州也由此成为发配犯人的场所,这此犯人中颇多强悍之人,他们在沧州传授武艺,慢慢地,沧州形成了好武之传统,影响千年不衰。
  由于田土相对都比较肥沃,现在人烟稀少,自然就成为各种植物的乐园,春天一到,繁花似锦,点缀于田野间,风景分外迷人,这也算是战争给沧州土地带来的意外收获吧。
  无数禁军军士隐藏在沧州的主要道口附近,他们的任务是阻断沧州与幽州的任何联系。
  自从王青水战死以后,苏文森就和烈酒交上了朋友,皮囊里长期都带着香桂坊美酒,他阴沉着脸,坐在一片树林里,打开皮囊,狠狠地喝了一大口酒,冷冷的酒水进入肠胃,让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寒战。
  苏文森原为黑雕军最早的五校尉之一,高平之战以后。黑雕军有一千人被留在了禁军之中,苏文森就成为了大周禁军军官,最初留在禁军之时,苏文森心中还有一阵欢喜,禁军毕竟是大周朝最精锐的军队,而且禁军升官极易,所以苏文森抱着一番建功立业的雄心来到了禁军。
  不料来到禁军之后,他身经百战。立功无数,却始终只是一个小小的马军军使,掌管着一百多人,他就如掉在了一张无边无际的网中,浑身是无却无处发挥,眼见其他资历甚浅、战功平平的年轻人,如坐着雕翎箭一般直飞云天。
  而留在黑雕军的将校,山宗元、匡操、郭炯、何五郎都成为坐镇一方,率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