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盛世 >

第435章

崇祯盛世-第435章

小说: 崇祯盛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次战役中,后金军队使用了自己研制的红衣大炮,后金有了独立的火器营,这在日后统一中原的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次战役共俘获明军将领七十余人,其中不少是高级将领,对这些降将,皇太极一律官复原职,予以重用,加以恩养。这一政策取得了良好的反响,由于这批明朝高级官员进入统治阶层,改变了后金政权的政治结构,汉文化在后金国进一步潜移默化的传播,这对在今后后金内部的思想革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
  这次战役摧毁了关外最有战斗力的一支军队,即所谓的“关宁铁骑”,明军在关外的精锐便仅剩下大凌河城堡内的这一万多明军了。
  这个时候的满人就跟后世的日本人差不多,他们必须依靠汉人的败类来完成许多政治任务,和军事方略,靠他们自己这点人是万万不行的。
  平心而论,满人能够最后获取天下,其难度为历朝历代之最,即便是拥有了庞大疆域的蒙古人,也无法跟满人相提并论,在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的手中,当时是因为当时元朝主要用的是骑兵,速度是步兵的三倍,在当时火器只有元朝有的情况下,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有较大的优势。
  当时元朝的火器是世界上最好的大约能射二百米,而当时普通的弓箭只能射五十多米。并且火器一分钟能射二三发,普通的弓箭只能射一发,火器一次杀五个人而弓箭最多杀一个人,这样的战斗能力岂不让天下人侧目?
  元朝的进战能力也十分强。据说元朝士兵一次能杀掉三个人,在攻打号称“铁甲雄师”的欧洲骑士团时,用的长马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为骑士团用的是十字枪,马和人都披重甲但这个骑兵团的盔甲却没有护颈。从此,欧洲骑士团就不复存在了。(未完待续。。)


第0857章 为了蘑菇云生气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庞大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的,以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蒙古族以其强大的武力,不仅征服了中原及长江以南地区,还将其控制范围扩张至整个西亚地区。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疆域最大的王朝。
  蒙古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一直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大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时,蒙古族出现了一位杰出的领袖……铁木真。它作为部落首领,于公元1206年被各部推为大汗,称为成吉思汗。在铁木真的领导下,蒙古族逐渐强大起来,成为中国北方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它于公元1227年消灭西夏、1234年消灭金朝,为统一全中国作好了准备。此时,成吉思汗已死,窝阔台、蒙哥、忽必烈先后继任大汗。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建立起元王朝,从此,北京才逐渐成为中国此后近七百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1276年,元朝发兵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统一了中国全境。
  元世祖忽必烈在统一中国之后,并没有停止对外的军事行动。此后,元朝曾两征日本、两征安南(今越南北部)、两征缅甸,先后使高丽、缅甸、台城、安南等地成为元的属国。在国内,为了统治汉族人民,元朝统治者将国民分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西夏、回回、西域等地人口)、北方汉人、南方汉人。在这种制度下,汉人的地位极底。成为了蒙古人与色目人驱使的对象。故而。在元朝统治初年。曾发生过多次汉族与南方各少数民族反抗蒙古暴政的起义。但都未能成功。
  为什么说满人比蒙古人更加厉害,因为蒙古民族就比满人的民族要强大的多,地域也要广阔的多,而皇太极就只能够全部靠自己,必须依靠着各方力量,拉拢各方力量,才能够使得后金逐渐强大,这么样的一个小民族。能够在原本的历史中最终入主中原,崇祯皇帝朱由检其实是很佩服皇太极的。
  崇祯皇帝朱由检和皇太极的对立是生态上的,他们似乎是一对天生的敌人,只要有了一个,就不能有第二个,但是从两个人的内心来说。
  尤其是崇祯皇帝朱由检重生的这一世来说,皇太极其实也想和崇祯皇帝朱由检交朋友,皇太极也很佩服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城府和谋略,能够一直忍到这个时候才派出大明京畿的力量,即便是他也沉不住这个气。
  崇祯皇帝朱由检其实对于武装直升飞机降落在哪里。有一些心虚,他倒不是不放心孙承宗。而是不放心这帮辽东将门!这些人可真的是一个鼻孔出气的!孙承宗也就相当于是他这个大明的董事长安排在关外的一个总经理,名义上的督师,而真正的实权却掌握在一帮辽东将门的手中,孙承宗并无自己的嫡系军队,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多少兵权!
  一个分公司的总经理要是没有掌握这个公司的财物和人事,这总经理也就是传个话,当个摆设的,还不如一帮副总的权力来的实在!
  崇祯皇帝朱由检最终还是决定将武装直升飞机降落在锦州城中,孙承宗的威望和对大明的忠诚,是让崇祯皇帝朱由检最后下定了决心的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
  武装直升飞机停稳,崇祯皇帝朱由检看见孙承宗带着一大帮的将领前来迎接,崇祯皇帝朱由检一个都不认识,只认得奉诏而来的秦良玉!在等着孙承宗先跟自己说话,他是相信孙承宗是绝对不会将自己的真实身份说出去的,但是他不敢保证老头演戏能够演的逼真啊!
  “检大人。”孙承宗的神情淡淡的,显然兴致不高。老头子实在是忍不住要生皇帝的气,尤其是在轰炸机高爆炸弹造出了那一朵璀璨的蘑菇云之后。有这么牛逼的物件,你们早干嘛去拉啊?
  孙承宗的这副模样,反而让崇祯皇帝朱由检放心了不少,至少说明孙承宗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对自己很不满。
  崇祯皇帝朱由检自己都经常对自己很不满,他并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也是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处世之道,意志力坚韧的同时,他也是一个不太在意别人想法和看法的人,这不能说是优点,也不能说是缺点,顶多算是一个特点!
  “检大人!”秦良玉倒是兴致也不高,四次救援,秦良玉就去了其中的一次,八千多白杆兵,也损伤大半,崇祯皇帝朱由检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而且,秦良玉并不知道检荀楼就是皇帝,自己也没有必要安慰她。
  “秦大帅,孙大人,好久不见,大明有你们这样的栋梁老臣,实为大明的幸事!”崇祯皇帝朱由检淡淡的打了一个官腔,在检荀楼的身份里面,他其实也没有和秦良玉有什么过多的交集。
  两人也便跟检荀楼闲谈几句,说一些不上不下的话,大家都是官场中人,见面应酬,这都是基本功。
  “检大人,今日是你乘的那会飞的东西,对建奴大营进行了轰炸吗?死伤怎么样?”
  崇祯皇帝朱由检微微的一笑,他带着个面具,别人也看不见他笑了还是没有笑,“秦大帅,反正我是投在那大营正中间了,至于死伤情形,也许就只有皇太极清楚吧。”
  秦良玉点点头,“最好就是炸死那皇太极老小子,比他爹老野猪皮更坏!你怎么不多投几颗,把建奴都炸光了算完?”
  崇祯皇帝朱由检被提及自己的伤心事,微微的叹口气,“不是我不想多投,得等皇上那边再研发出来的,这种轰炸机高爆炸弹的材质极其难以找到,大明也不是说弄就能够弄出来的,这是最高机密,秦大帅,不可多言。”
  秦良玉自然懂得其中厉害,左右望望,不再继续追问检大人。
  “孙大人,我有事要单独跟你谈谈,找个地方吧?”崇祯皇帝朱由检是很果断的,不管你在想什么,先办朕正在想着的事情!而且崇祯皇帝朱由检也看的出来,孙承宗身边的这帮将领,并没有哪个是他的亲随,崇祯皇帝朱由检最大的优点就是城府深,并有识人之明!一般人在他面前一站,他大概就知道这个人心里在想什么?
  孙承宗点点头,将身边的人委婉解散,带着以检荀楼的身份出来的皇帝,往城楼走去,老头并不住在城内,而是住在一处城楼上,这点,也很让崇祯皇帝朱由检而感动!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孙承宗跪倒在地,压低声音道。
  崇祯皇帝朱由检急忙将孙承宗扶起来,“老大人请速速平身!朕既然不是以皇帝身份出来,毋须多礼。”
  孙承宗摇着头,“王承恩如果可以,老臣也是不行的,君臣之礼,岂可荒废?”
  崇祯皇帝朱由检知道说不通老头子,看他刚才演的不错,便也不再这个问题继续纠结,“老大人,朕欲去一趟大凌河城,您觉得如何?”
  孙承宗叹口气,“皇上,您早这样想,也不至于到如今才到啊!要不是有秦良玉大军驻扎锦州城!皇太极很有可能吃掉大凌河城之后,立即发兵讨伐锦州城,或者两头开花,拿锦州城为饵,以歼灭辽东其他地方的兵马。为什么不调集御林军北上支援?”
  崇祯皇帝朱由检微微的叹口气,老头子忠心是忠心,但是这样劈头盖脑的上来一通抱怨,他听着仍然不是很舒服!朕是要站在全局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好吗?
  即便是有些不开心,崇祯皇帝朱由检还是耐心的将自己的难处对孙承宗说了一遍,最关键的是要说清楚自己的想法,和自己就还只剩下一颗轰炸机高爆炸弹了!这厉害家伙,并不是源源不绝的!崇祯皇帝朱由检料到,孙承宗不高兴,应该主要就是为了那轰炸机高爆炸弹!以为自己手里还有很多!
  孙承宗听了半天,才将崇祯皇帝朱由检的难处尽数听了个明白!点头无语半天,“皇上如果要去大凌河城,想组织那些个残兵败将,还是饿了这么几个月,连走路都没有力气了的残兵败将再次突围!老臣劝皇上打消了这个念头,即便是要去,皇上将老臣送到那大凌河城,皇上自己也万万不可去,否则,老臣拼死也不答应!”
  崇祯皇帝朱由检点点头,知道老头爱护自己,说的出做的到,不可以说僵了的,深深的呼吸一下!
  “老大人,朕不是有直升飞机?想走就走,想留就留,不会有危险,朕跟你去,先将粮食分发一下,然后让人突围!城池可以丢,人却不能让建奴拿去!这关系到整个辽东的战局还能不能维持下去!”崇祯皇帝朱由检以不容置疑的口气道!(未完待续。。)


第0858章 本质区别

  孙承宗当然明白皇帝的意思,点点头,不再说什么,知道皇帝做出的决定,一般人是改变不了的!
  崇祯皇帝朱由检其实完全的告诉孙承宗自己的想法,就是不想老头阻碍自己,并帮助自己去实施!以孙承宗的威信,才有可能马上稳住局势!
  两个人谁都没有说什么,各怀心思!
  孙承宗良久才道,“皇上,对待辽东将门,如果以皇上目前的军事实力,最好还是以安抚为主,不要将关系弄的太僵,辽东的这帮人真的倒向了建奴的话,对大明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不是孙承宗说话太白话,在崇祯皇帝朱由检大力的推行白话文这话,官报,中央发给各地的抵报都以白话文为主!
  崇祯皇帝朱由检点点头!“朕清楚,我们带点粮食,给他们垫个肚子,朕手里还有一颗轰炸机高爆炸弹,到时候里应外合,只要将建奴的铁通阵打的瘫痪一阵,里面猛地一冲!必定能够成功!”
  孙承宗点头赞同皇帝的想法!皇帝要做什么,他都只有尽力配合,不满归不满!孙承宗对大明,忠心耿耿!
  孙承宗其实心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不是所有人都有突围死战的决心啊!尤其是在被围城几个月,饿了几个月之后,还能够有这份勇气的又有几人?如果不愿意突围,将来还不是要成为建奴的俘虏?
  没有人比孙承宗更清楚大明军队对不过建奴的劣势在哪里了,就是胆气也不如建奴,同样的武力。同样的兵器。甚至个子要更大一些的大明精锐战士一人。对一个建奴战士,不用问,先死的肯定是大明战士,一个人自始自终都想着杀掉对方,一个人自始自终都在想着怎么跑路,这样的两个人互相相杀,这结果不是很容易推断出来吗?
  孙承宗沉吟着道,“皇上。即便是有一部分人能够突围出来,您想没有想过,以老臣的推断,大凌河城内至少还有上万明军,不可能都突围。”
  崇祯皇帝朱由检点点头,轻描淡写道,“不能突围的,都必定是不愿意死战之辈,愿意死战者,即便不能突围。也不会被俘!不愿意突围的,就都杀了不就行了吗?”
  孙承宗大惊。他大概猜到了皇帝的想法,但是亲耳听见皇帝将这意思明明白白的说给自己听,还是震惊的无以复加,在他的道德观念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