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盛世 >

第431章

崇祯盛世-第431章

小说: 崇祯盛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皇帝朱由检并没有去看张嫣,也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像是没有听见她的说话,张嫣明白,皇帝这是不让她走,便不再说什么,的确,这个时候走,显得是心存不满,会留下不给皇帝留面子的印象,皇上都没有走,自己凭什么先走一步?
  审判的结果,并没有让所有人等太久,这段时间,所有人都只是窃窃私议,被当时紧张的气氛给压抑的不敢大声说话,而且还有皇帝在场,但所有人都认为,即便是比原判加重一些,也不会重到哪里去!?
  郑月琳敲了敲法槌,“肃静!肃静!”
  现场这次极快的就安静了下来,等了这么几日,就像是在看一部层层叠叠的惊秫电影,谁都想马上知道结果!
  “惠安伯张庆臻,依据大明新法,凡是有爵禄者参与到贪腐,败坏朝纲风纪当中,一律革除爵位!子孙不得世袭,取消惠安伯的封号!判处死刑,缓刑一年执行!”郑月琳的声音清脆,吐字清晰!
  全场轰的一声,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发出了一声啊,或者哦!回合在一起,这声音就非常的浑厚高远了!似乎在天津的大广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谁都没有想到竟然会判的这么重!
  惠安伯张庆臻面如死灰!他同样没有想到会被判的这么重,但他似乎也有所预感,并没有昏过去,而是竖着耳朵等候另外几人的判决结果!
  “原阁臣田鸿遇,死刑,缓期一年执行!并彻查其亲属有无牵涉田鸿遇的贪腐!”在叫过肃静之后,郑月琳接着宣判,这次的结果,就没有让人有多少意外,因为有前面的惠安伯张庆臻垫底。
  “田建章因为在此次张庆臻贿赂田鸿遇的案子当中,起着牵线搭桥的作用,属于从犯!刑期五年,立即执行!”
  现场再次引发了巨大的哗然!田建章虽然只被判了五年,但这是当朝贵妃的哥哥啊!这在历朝历代都是闻所未闻的事情!
  田建章听到这个结果,颓然的腿一软,被两边的衙役给夹住了,不让他摔倒,而张富民和张国纪身边,也站着了衙役,等着两个人昏倒。
  “张富民在事实不清的前提下,逼迫张庆臻夸大事实真相,有误导法庭的嫌疑,刑期十年,立即执行!太康伯张国纪与子同罪!刑期十年,并剥夺太康伯爵位,不得世袭!”(未完待续。。)


第0850章 御河流流到朕的心里头

  前几次的哗然,都只是一下子轰鸣!不出一分钟即过,这次停不下来了!
  懿安皇后张嫣忍不住啊了一声,被她身边的宫女们一起扶住,她并没有昏倒,但嘴唇发白,明显体力不支,再也无力坐着了!
  田贵妃此时也没有心情去看张嫣的反应,她的心里同样很难过,在想着自己哥哥的事情,自己是皇帝的宠妃,而哥哥却变成了一个囚徒,这让她今后在宫中如何做人?
  即便是崇祯皇帝朱由检,此时也颜面无光!他本来是不想说什么的,他自己觉得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这事情会给他的个人崇拜蒙上阴影!
  在当场坐了几分钟!众人的喧嚣依然没有停止,虽然没有人敢大声说话,但是面对这样的判决,每个人都忍不住要跟身边的人谈论,方能够抒发内心的想要找人说话的欲,望!
  崇祯皇帝朱由检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暗自运行着纪纲九毁的内功,要不然,他也无法平复自己的情绪,田贵妃是自己的妻子,名正言顺的贵妃!她的哥哥坐牢,朕将如何颜面有光?懿安皇后张嫣不说别的身份,光是皇嫂这一个身份,她的父亲和哥哥双双坐监,朕的颜面有光?
  郑月琳没有宣布退庭!跟身边的几个大臣商量之后,让人来询问皇上的意思?
  崇祯皇帝朱由检如果此时也崩溃的话,不但会让人笑话,还会让大明皇帝的尊严和威望受到影响。皇帝宁愿叫人怕。不要叫人觉得可笑。可怜!
  徐国伟看见皇帝紧闭着眼睛,不敢叫皇上,只能在一旁等着,全场的声音也逐渐低了下去,都看着大明皇帝!崇祯皇帝朱由检成为了全场的焦点!不到一会儿的功夫!崇祯皇帝朱由检忽然睁开眼睛,神情恢复了泰然自若!不管他此时的颜面有没有光,他都必须维护律法的尊严,这是他早就想好了的!
  崇祯皇帝朱由检稳步走上法官席前。拿过了一个扩音器!“整个庭审过程,都完全依照大明新法的程序,合理合法,真实,有效!陪审团全部由老百姓当中随机抽选!整个审判过程,反应了大明百姓参与法制的愿望和智慧!今日被法律严惩的人当中,有朕的老臣,有朕的家人,但是朕决不姑息!大明新法就是铁面无私,就是要真正的做到公平。公开,公正。真正的做到王子犯法与民同罪!”
  崇祯皇帝朱由检说完,便放下了扩音器,没有多余的煽情,没有多余的废话!
  在众人山呼海啸般的“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当中!崇祯皇帝朱由检离开了天津大广场!
  懿安皇后张嫣看了一眼崇祯皇帝朱由检离去的背影,心里不知道该作何感想,事到如今,她不再怨恨皇帝,皇帝是真的做到了以大明新法为一切宗旨,他自己在这场审判当中,也算是丢了一些颜面的!毕竟这当中,有现任贵妃的大哥!
  懿安皇后张嫣为了自己在这次父亲和哥哥涉案当中,自己的表现而惭愧,同时感觉皇帝真的完完全全已经是一个大人了!他是真的长大了,不再是自己印象中的那个文弱少年!但她同时也知道,自己跟崇祯皇帝朱由检,这一生一世,也不会怎么样!
  崇祯皇帝朱由检等到了懿安皇后张嫣回宫,提前的在懿安皇后张嫣的宫门前,他没有做错什么,但他的心里,实在是舍不得张嫣受到这样的苦楚,即便这苦楚,并不是他们两个人造成的,却扎扎实实的压在了两个人的心头!
  御河流流到朕的心里头!张嫣的坐轿在离着皇帝很远的时候就停了下来,不管张嫣的身份是何等的尊贵,她也不能在皇帝的身边被人抬着经过!
  崇祯皇帝朱由检什么都没有说,一直看着懿安皇后张嫣,张嫣也什么都没有说,就这样擦肩而过!
  崇祯皇帝朱由检没有心情,也没有功夫去安慰懿安皇后张嫣和田贵妃,他很忙,忙!可以让一个人活的充实,即便是手头的事情做完,一个人也尽量不要让自己空闲下来,脑子同样可以继续许多工作!
  崇祯皇帝朱由检在京师忙于革新大明吏治,建设大明法制,拓展大明京畿地区经济实力的同时,孙承宗也赶赴了辽东!
  辽东的形势已经岌岌可危,因为孙承宗的号召力,在祖大寿被围困在大凌河城之后,吴襄已经找不到北!是降是战,没有一个想法!
  孙承宗指挥辽东全军重铸大凌河城周边堡垒!以稳扎稳打方式,往大凌河城靠拢!
  面对明军的重筑,皇太极当然不能坐视,他立即征调大军,包括蒙古兵在内,公元1631年(崇祯四年),从沈阳出发,竖日便渡过辽河,拉开了大凌河之战的序幕。每次大战打响之前,皇太极都要强调军纪,这次当然也不例外。
  公元1631年(崇祯四年),皇太极设筵款待前来参战的蒙古军,然后再次申令军纪,并兵分两路,一路由贝勒德格类、岳托、阿济格率兵两万,经义州屯住于锦州和大凌河之间,切断锦州与大凌河的联系。皇太极亲自率大军经黑山、广宁从正面压向大凌河城。
  公元1631年(崇祯四年),两路大军会合于大凌河城下,大凌河之战打响了。
  大凌河城虽被金兵多次摧毁,但原有墙基还在,因此修城进度较快。皇太极没有给祖大寿足够的时间,在他修了不到半个月时,便兵临城下。城墙雉堞还没修完,祖大寿只好关闭城门,仓促应战。
  皇太极这次大凌河之战,他一改从前硬攻的战法,改成了围。他命八旗将士环城挖了四道壕沟,并筑起一道一丈多高的墙,将个小小大凌河城围得如铁桶一般。
  明军万万没料到金兵会出此狠招,他们从城上向下观望,只见:“逆奴围凌,连挖四壕,弯曲难行,器具全备,计最狡矣。”而城中粮草仅够几天之用,围了不几天城中就断粮了。城中将士无不惊恐万状,祖大寿作过几次试探性的突围,都被金兵杀了回去。无奈之下,只好坐困愁城,盼着援兵。
  皇太极这一围,城中的明军只有坐以待毙,如果想活着出去的话,一是靠援军来解围,二是只有投降。而援兵前来,必须与金兵野战于城外。
  皇太极对祖大寿十分看中,围困十天后,便开始了劝降工作。但祖大寿不为所动,对皇太极根本不予理采。
  围了不到半个月,松山守军两千前来增援了,由于众寡悬殊,被金兵没费吹灰之力就打败了,第一次救援失败。
  总兵吴襄、宋伟率锦州兵六千前来救,阿济格率兵迎敌。这一天上午,雾非常大,几尺外就看不清人。阿济格因打了胜仗得到了皇太极的嘉奖。明军的第二次增援也失败了。
  公元1631年(崇祯四年),金兵哨探报告明总兵吴襄和宋伟再次率兵来援,皇太极率军迎了上去,途中见到前面烟尘滚滚,便知是敌人的援兵。皇太极与弟弟多铎走在前面,沿着山悄悄行进,明军也有哨探,他们发现了这一小股队伍,六千大军掩杀过来,皇太极率身边的二百名亲兵冲了过去,明军六千多人竟被二百人冲杀得溃不成军,紧接着后面大军赶到,又是一番乘胜追击,六千人大败逃归。第三次救援失败得更惨。(未完待续。。)


第0851章 祸根!

  为了进一步消耗城中的力量,皇太极利用祖大寿渴盼援军的急切心态,搞了一次假增援,金兵们穿上明军将士的衣甲打着明军的旗帜,高喊着铺天盖地杀向金兵大营。祖大寿在城头一看,喜出忘外,立即率兵冲了出来,欲里应外合,突出重围。他哪里知道皇太极已设下埋伏,一心想活捉他。待他杀出城,眼看要与援军汇合时,援军突然变成了金兵,直接奔他而来。祖大寿大惊失色,这才知道上了人家的诱敌之计,急忙后撤。但他已陷入金兵的重重包围中,好在部下们都英勇无比,拼命厮杀,总算没有被活捉,狼狈地逃回城中,从此再也没有出过城。
  从公元1631年(崇祯四年)农历八月六日围城到农历九月十九日的假增援,大凌河城已被围困了四十八天,城中早已断粮。
  从城里逃出来了一个商人,叫张翼辅,他说:城里边先是杀战马,吃马肉,马几乎杀尽了,开始吃人,当然是先吃手无寸铁的筑城民夫,也吃那些饿死的士兵。惟有几个大官还有米一二升而已。史载城中正“炊骨析骸,古所未闻。”什么意思呢,就是用人骨头当柴烧,把人肉割下来烤着吃。整个城中到处是人的遗骸,到处在烧人肉吃,此时的大凌河已变成了一座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下活生生阴森森的阴曹地府。
  皇太极于公元1631年(崇祯四年)农历十月七日和十月九日这两天先后致书祖大寿、何可纲、副将张存仁,劝其速降。但仍遭到祖大寿的拒绝。这时城中的三万余人已饿死了一万多,祖大寿和军们却一直坚持着。最直接的原因是阿敏屠城。何可纲认为:投降也是死。不投降也是死。与其投降被杀死。倒不如不屈而饿死,饿死还能留下个忠烈的好名声。何可纲还认为,皇太极是一个素无大志之人,本来已打进了京畿,却又撤了回来,根本没有一统天下的雄心。金兵征战的目的无非就一个字“抢”,和占山为王的强盗们没什么大的区别,投降这样的人将来绝不会有好下场。何可纲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这是明军身处绝境仍然坚持不投降的最根本原因。
  一个集体中,只要有一个像是何可纲这样不肯投降的忠勇之人,都足以影响一大片人!
  对此皇太极曾亲自写信给祖大寿,他解释说:“过去杀辽民确有其事,我深为懊悔,我们早就不那样做了。至于永平屠城那是二贝勒阿敏所为,他因此也受到了严惩,希望你不要存此偏见。”
  但祖大寿等还是不信,同时,城中的形势虽然危在旦夕。但以何可纲为首的一批忠勇之士们仍然在坚持抵抗!祖大寿投降的时机也没有成熟!军队中要投降,不是一个人可以说了算的。祖大寿虽然对这支军队有绝对的话语权,但是要将军队拉到后金去,他还没有这么高的威望!
  整个大明还在,皇帝还在,有几个人愿意到建奴那边去给建奴做奴隶?
  公元1631年(崇祯四年)农历九月二十四日,明朝四万人组成的援军终于到了。率领这支部队的是监军道张春。张春,举人出身,在收复永平四城中,表现突出,为孙承宗看好,这次大凌河被围,孙承宗力荐他挂帅,朝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