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盛世 >

第388章

崇祯盛世-第388章

小说: 崇祯盛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的心态。其实跟人的实际年龄。关系并不大。要怎么样保持一颗童心,这是对于任何人来说,都非常重要的,要让自己在人生的每一天都保持着一份渴望,一份对生命的追求。
  崇祯皇帝朱由检这一次感悟了不少人生,这段失去了回现代的机会的,心情压抑的日子,实在对他也有所帮助。最终,是他的坚强的意志力,那股永不服输的精神,起到了至关重要,否则的话,也许他会抑郁而死的!
  崇祯皇帝朱由检开始重新收拾心情,看着巍峨的宁武关,反思着自己上一世经历的种种!还有他的大明王朝!
  明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难用一句话概括的朝代。从推翻元朝开始,明朝就不断的与少数民族征战。先是蒙古,最后亡于清。朱元璋建国之初。深知国力衰弱,而又没能将“大元”残余势力扫清。于是派遣朱棣驻北。从战略上来说就是遏制蒙古入侵。而燕王征南之后,可能源于夺了侄子帝位而愧对祖先,于是迁都北京。然而这个迁都的举动,却将大明王朝的中心近距离地展现在蒙古面前。于是朱棣在永乐十年以后开始北征。五次北征之后,除前两次有所斩获外,其余多为劳民伤财,使得刚刚恢复的经济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为后世子孙留下了长久不息的战争隐患。
  明宪宗朱见深是朱棣之后明代不多几个有些作为的皇帝之一。在他的朝代建立宁武关其实是有特殊含义的。明宪宗的父亲就是创造被生擒“奇迹”的鲁莽皇帝明英宗。在明英宗时,当时的蒙古在漠北的势力已经一分为二,瓦剌与鞑靼,瓦剌强大了起来,并不断骚扰明朝的北边。太监王振鼓动英宗发动对瓦剌御架亲征,但是准备不足,粮饷接济不足,前线屡屡失败。形势不好,英宗撤军,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被包围。全军覆没,英宗被俘。为避免被瓦剌威胁,明王朝立朱祁钰为帝,年号景泰。随后朱见深太子位置被废。“夺门之变”后,他的太子之位也失而复得。然而在这样的经历,使得他的精神压力非常大,朱见深继位的第二年改年号为“成化”,而在成化三年就建立宁武关就是希望不要再重蹈覆辙,防患于未然。在此之后,宁武关的防御功能被发挥到淋漓尽致,有效的挡住了蒙古的入侵。明正德八年(1513)蒙古骑兵从大同入犯,进攻宁武关,企图由此进入晋中。守关官兵奋起抵抗,战败蒙古兵,保卫了晋中的安全。宁武关的创设、加固以及沿关防戍的修筑,将偏头、雁门、宁武三关连为一线,有效地加强了明朝北部边防,在相当时期内,保障了三晋人民的安全。
  当时关防的设置,不仅有警边御敌的意图,同时也有防止和镇压国内反抗的意图。由于前几任皇帝的横征暴敛,以及对于蒙古的多次用兵,到了崇祯皇帝期间,国库空虚。而此时蒙古势力逐渐弱小,满洲势力大增。为取得战争胜利,崇祯皇帝加征兵饷。朝廷征一分,官员征十分。在朝野腐败的情况下,激起了民变。李自成从陕西起义。在对大明朝的战争中,宁武一战非常惨烈。宁武破则北京危险。因此在此战上,双方都拼尽全力。明末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极其重要的大战。但攻关的却不是来自北方的入侵,而是来自后方的攻击。
  当明末农民起义的风暴席卷陕、晋大地时,宁武关又成为抵御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北上的堡垒。公元1644年初,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后,随即率大军北渡黄河,取道山西进行北伐。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便攻占了太原。当向北攻克雁门关准备攻击大同时,发现明军在宁武关聚集了大批军队,有侧击起义军的企图。当时李自成由于曾经在罗城吃过周遇吉的败仗,认为他是一块硬骨头,是有些害怕的。所以准备放弃攻打宁武关,绕城而走,直取大同,尽快攻击北京皇城,然后再攻击无援的宁武。后来在军师的劝说下,以及宁武关在
  三关中相互策应的重要位置,李自又返身南下,奋战七昼夜以惨重的代价击败镇守雁门关的三关总兵周遇吉,为夺取北京扫清了障碍。如今在宁武恢河东岸,仍有周遇吉之墓,为砖石所筑。这一战整整打了七个昼夜,起义军经血战最终破城全歼了守关的明军,但打的却十分艰苦。这一战也充分见证了宁武关的险要和坚固。也正是因为这一战,却坚定了崇祯誓不南迁的决心。他认为凭借层层险关足可窒碍起义军的攻势,可从容等待各路勤王之师的到来。但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宁武大战之后,大同、宣化、居庸关的三处守军,以及调去的援军,竟然全部不战而降。层层险关要塞全成了摆设,致使起义军一路长驱直入,迅速包围了北京城。在那场势如破竹的农民起义中,农民军在宁武竟然苦战七昼夜,付出了惨重代价,以至于到处开仓放粮的李自成一怒之下火烧宁武关,说明了宁武关的坚固与险要,如此惨烈的战争也说明了宁武关在军事地理位置上的重要作用,宁武关也因此闻名天下。宁武关见证明王朝的衰败,其实某种程度上不也说明:真正的关口不在外形,而更在人心。
  崇祯皇帝朱由检开始觉得焦躁不安起来,开始担心自己的安全起来,在心态得到了调整之后,他此时的害怕,跟刚才的害怕,其实已经有了很大的分别,刚才他是怕将来怎么死,现在,他是在害怕眼前会怎么样去死,杨鹤是他害怕的一个源头!
  有时候,人知道害怕,比不知道害怕,还要好的多!(未完待续。。)


第0775章 五百刀斧手

  本来有武装直升飞机,有七十多个西厂武装太监们的保护,有高德威,杨启聪,秦良玉,曹文诏和孙传庭在身边,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不用担心杨鹤会拿自己怎么样的,毕竟杨鹤即便是想拿自己怎么样,现在有这么多的高官相随,杨鹤手下的人也不可能会全数的跟随杨鹤造反啊。只要人心不齐,是办不成什么大事的,更何况是像造反这样的事情,所以官军造反的难度,要比普通老百姓高出许多来。
  但是崇祯皇帝朱由检还是没有来由的觉得一阵心慌,人被逼急了,什么都做得出来!而这段路,又真的谈不上太长!一路过关隘,人少城高,城墙上面的道路是很平坦的,更何况这些常年出身于军旅之人。崇祯皇帝朱由检甚至希望走满一些。
  不几个时辰,杨鹤带着洪承畴,贺人龙等一众三边高级官员,亲自出来偏关,迎接检荀楼大人一行人!杨鹤没有想到检荀楼会来的这么快,也没有想到高德威,杨启聪,秦良玉,曹文诏和孙传庭会在检荀楼身边跟着他一起来!
  “诸位大人远道而来,老夫抱病在身,不得已让诸位大人屈尊偏关,愧之,惭之。”杨鹤一副儒生装扮,既不带盔甲,亦不穿官服,仿佛一个乡下的教书先生,上来就一揖到地。
  不管怎么说,杨鹤的风度还是有的,虽然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但是一个人的气质还是比外表更重要的,即便是穿着布衣。杨鹤也仍然大员气场十足!鹤发银须。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慈祥的老者!
  杨鹤此时毕竟还是三边总督。在场的众人,任凭谁也没有他的官职大,如果说蓟辽总督是天下第一总督的话,自从袁崇焕被杀,崇祯皇帝朱由检就没有再任命谁为蓟辽总督,杨鹤这个三边总督,实在是当今天下职权最大的总督了,看他这幅谦恭模样。即便是如秦良玉一般的烈火性子,也没有办法对老头发作。
  带着软皮面具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并没有做声,在这里,他并不是最大的官职,而且这次出京,他也并没有给自己安排什么职衔,就连圣旨也没有带,因为带了圣旨,他也控制不了像是杨鹤,洪承畴和秦良玉这样的自主实力派!而控制曹文诏和孙传庭则不需要圣旨。所以他就没有带。
  秦良玉哈哈大笑,“原来杨总督抱恙在身。这倒是可以理解的,我就说,如果如同传言一般,杨总督不是真心想杀敌的话,也不会到这偏关来了,这就好,这就好。”
  在场众人都是心知肚明,谁不知道杨鹤站的这么一个敏感位置,进可攻退可守,好像来打了,其实可以随时撤退,最是狡猾不过,也只有秦良玉这般的忠耿之人才会被骗过。
  崇祯皇帝朱由检忍不住看了身边的杨嗣昌一眼,杨鹤始终都没有将目光放在他自己的亲儿子身上,似乎对杨嗣昌的到来,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一般,暗道杨鹤的城府之深,天下罕见!
  崇祯皇帝朱由检此时心中是对杨鹤充满的愤恨的,不管你有多少委屈,你的心本身不正,这就是你最大的问题!即便是你没有能力,即便是你是自己主动请缨,也不能成为你玩弄权术的借口!
  杨嗣昌在秦良玉说过话之后,才出来跪地,跟父亲请安,杨鹤也只是说了一个‘好’字,便招呼着众大人入得偏关。
  崇祯皇帝朱由检跟着众人进入偏关,他心中戒备,表面却不露神色,主要因为他自己的帝王身份,他担心被人识破,暗自揣度,以后还是尽量不要出京为好。一方面要防着反民,防着皇太极,防着辽东将门和江南门阀,另外一方面还得防着自己人,自己这个皇帝做起来实在太累。
  秦良玉是急性子,方一入座,便大声询问检荀楼,“检大人,你是皇上的特使,皇上到底对此次山西会战有什么指示没有?”
  崇祯皇帝朱由检没有犹豫,淡淡的点点头,“没有指示,总督仍然是杨鹤大人,一切都凭着杨鹤大人的吩咐办理。”
  崇祯皇帝朱由检这样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只要是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对抗反贼,他就已经没有什么意见了,他并不指望着一下子就能够将反民大军给灭了,因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他也不相信反民大军此时就有能力攻入京畿地区去!一方面是京畿地区的人心,到底还是向着皇室多一些,自己毕竟在这两年对京畿地区还是挤出了粮食进行赈济的,而且三十万反民如果真的突破了三关,大不了就是让各地府兵勤王,即便是作用不大,也不至于在此时就被破了京师!
  杨鹤微微的有些意外,这是出乎他预料之外的话,他本来以为检荀楼会当着众人将他拿下问罪,顺便就收了自己的三边大军,由着秦良玉指挥的,秦良玉有这个能力和魄力,也有这个威望!从检荀楼带着一帮军中高级将领出现在偏关视线中的时候,杨鹤就是这样认为的!检荀楼的话,不但没有让杨鹤放下戒备,反而更加的下定了决心!
  在官场混的越久,戒备心理就越重!杨鹤冷笑一声,“检大人,这话是真心还是假意?可有圣旨?老夫是三边总督,主要的职责是对付关外的外族入侵,对付关内的反民,只是顺便的事情,何来的要老夫统帅?这到底是皇上的意思,还是你舅舅王公公的意思?”
  崇祯皇帝朱由检大怒,但是仍然不动声色!高德威就忍不住了,“杨鹤!你这是什么意思?我家检大人前来督战是圣上当殿下的圣旨,何来的王公公一说,你少含血喷人!谁说的三边的主要职责就是抵御外族入侵?”
  秦良玉有些诧异,没有想到杨鹤上来就会针对检荀楼,而且好像态度很强硬,但是这些跟她的关系不大,属于朝廷内职权的争议,她倒是不便说什么!
  曹文诏和孙传庭受了杨鹤不少的气,而且王公公是皇上的大伴,就跟皇上的影子差不多,而检大人是王公公的外甥,也等于是皇上身边的人,否则怎么会被派到这前敌来呢?曹文诏和孙传庭都深受皇恩!是可忍孰不可忍!
  “杨鹤,老子日你全家祖宗十八代!检大人说让你指挥全局,那是给你面子,凭着检大人是皇上的特使,完全可以收了你的三边人马,天下兵马皆归属皇上!你要反了不成?”曹文诏起身拔剑在手!怒视杨鹤!
  孙传庭也马上的就站在了检荀楼的身后,和高德威,杨启聪三人并立!
  七十多名西厂武装太监们马上一拥而入!七十多杆冲锋枪一起护住了崇祯皇帝朱由检的身边!论单兵作战能力,天下谁也抵不上西厂武装太监们的!孙传庭和曹文诏的几十个亲兵们也跟着进入,拔剑在手!
  场上的形势转眼间就从刚才杨鹤面带笑容的和风细雨,化作了漫天的冰霜,直让胆小的人觉得透不过气来!
  杨鹤和崇祯皇帝朱由检都坐着没有动弹一下,杨鹤有些佩服检荀楼如此年轻就有这般的胸襟城府,暗暗诧异之余,还是高声咳嗽了一声!
  洪承畴始终静观着场上形势的变化,偌大的偏关议事大厅瞬间就被随着杨鹤的咳嗽声而用入的由贺人龙带领的五百刀斧手给挤满了!(未完待续。。)


第0776章 王八之气

  杨嗣昌始终没有出声,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