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盛世 >

第163章

崇祯盛世-第163章

小说: 崇祯盛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德威砰地一声给检荀楼跪下了,“少爷,你不该这样啊?你这叫高德威如何在这世间做人?”
  这下跪的太重,吓了郑月琳一跳,她虽然是最早醒来的人,但她后来又睡着了,这时候,还迷迷糊糊的呢。
  高德猛也跟着跪下了,“少爷,您真的要让我俩兄弟十辈子都还不完这份恩情的。”
  检荀楼淡淡道,“起来,谈不上!”、
  郑月琳没头没脑的听着三人的对话,她实在不懂,这两兄弟的职衔都高过这个七品小旗两级。为什么他们会对他这样的尊重?她给出的解释是。检荀楼有过人之处。这点,她是服气的,她总是觉得自己很聪慧,但是在跟检荀楼短短的几次接触之后,她发现,自己知道的事情,可能连人家的四分之一都没有?
  俩兄弟也不是矫情的个性,知道少爷不喜欢这样。便都起来,服侍着检荀楼起来。
  高德猛殷切的替检荀楼拿掉身上盖着的毯子,并仔仔细细的叠好,哥哥说他的话,他总是不服气,却也是听进去了的,想到自己为什么在刚才自己喝药之前,不知道给少爷先准备一个毯子,事后想想,也觉得挺内疚的。
  张慧仪发现了郑月琳的眼睛红红的。“月琳,你刚才哭了?”
  郑月琳唔了一声。粉脸一红,雪白的小手马上捂着脸,又捂着额头,显得有些举止无措,这在郑月琳来说,是很少见的行为,“没有,我头痛的紧,谁知道他配的是什么药,难吃死了,人讨厌,配出来的药也这么难喝。”
  检荀楼没有任何的回应,现在没有了战马,所有人都是步行,他像是置身事外的走着,好像她们的谈话,跟他没有任何的关系一般。
  张慧仪看了看检荀楼,再看了看郑月琳,没有接着问,张慧仪也是极其聪慧的女孩,只是她的思路没有郑月琳那么广,那么的跳脱,她的观念跟郑鄤和张伟业他们更加的接近一些。
  张慧仪清楚,郑月琳和检荀楼之间,应该已经发生过了什么事情,想到这些,心中难受的紧,却没有表露出分毫。你真的有这么讨厌他吗?你从来都没有对一个男人说过这么多的话!
  “检大人,我真的服了你了,我应该比你大上个十多岁,为什么我就没有你这么的有智慧,有决断呢?”傅永淳说话的语气很诚恳,反倒让崇祯皇帝朱由检有些不好意思。
  他当皇帝的时候,即使是明令禁止,那些个大臣们,也少不得要拍马屁的,只是每个人拍马屁的水平都进步的如风般快速,又让皇帝舒服,又不让皇帝觉得明显,幸好,这帮人都是文学教授的水平,一帮的进士及第,把这么高的文学素养都用在拍马屁上面,还不是小菜一碟,但傅永淳不是这样的人,他听得出来,他的真心。
  “这没有什么,而且,我们并没有到韩城,即使到了韩城,能不能脱难都不一定!”检荀楼的语气冷的有些吓人,如果被人这么热乎的夸赞过,应该不是这样的语气,只是,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现在平时说话的语气,就已经是这般冷冰冰的了。
  傅永淳点点头,“是啊,还要看杨鹤大人怎么处理这场大灾难了!还要看看皇上对杨鹤大人满意不满意,如果皇上对这次平定三边有任何的不满,您有王公公撑腰还好一些,我估计就要,嗨。”
  傅永淳重重的叹口气,这样的牢骚话,崇祯皇帝朱由检是可以接受的,他的心性并没有狭窄到不能听见一点不顺耳的话的地步。但是,他并没有去安慰傅永淳!
  张伟业对傅永淳对检荀楼的盛赞,很不以为意,“傅大人,刚才你们都睡着,如果没有我们大家的镇定自若,没有我娘的对答如流,今天真的悬了。”
  傅永淳连忙点点头,拱手为礼道,“那是那是,感谢张老太太。”
  张老太太也没有说话反倒是对检荀楼高看了一眼,她大概的从众人的谈话中知道检荀楼只不过是一个二十岁不到的少年,本来对他的印象是不好的,但是通过他冒险救人,加上居功不自傲这两个方面,让她不得不对他高看一线。觉得这个喜欢戴着面具的少年,倒也不是很讨厌,也许,讨厌他的,只是他那个王承恩外甥的身份?也许,女儿的眼光,确实是可以的?
  到底是该让郑鄤和女儿,还是该让这个少年跟女儿,第一次在老太太的心头发生了一点平衡,原本,她都没有这样的考虑过。只是,老太太却不知道,在她发生了心理转变的时候,张慧仪却也在悄悄的变化着,她跟郑月琳是自幼就在一起的好友,她不想跟郑月琳争了。而且,她跟检荀楼之间,什么都没有过,连话,现在都没有郑月琳说的多。
  离开了王嘉胤的军队,显然靠近韩城的地界还是很太平的,一路上都是碰见难民,结伴讨饭的人,并没有人在难为他们这伙穿着老百姓服饰的人,(未完待续。。)


第0289章 韩城

  韩城是一座古旧小城,这很是出乎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意料之外,本来,他以为这样的边防重镇,应该是很巍峨的,再不济,也不能是薄木板的城门吧?而且刚刚好能够过一部马车的门洞,要是现代的卡车,绝对过去不,城墙总共不到三米高,稍微有点身手的,一个跳跃就上去了。
  黄昏中,光线依然显得那样的华丽,虽然肚子很饿,却并没有影响皇帝看风景的心情,他的抗压力,并不觉得肚子饿,算是什么大问题!
  其他人则没有这么好的心情了,饿是让人最难以忍受的一种罪!断粮一日了,要不是今天一路平安抵达韩城,很多人都已经走不动路!反倒是张慧仪和郑月琳两个女孩子,没有过多的抱怨什么,张伟业倒是一路上没有少说怨气话,大都是暗讽朝廷和皇帝无能,将天下弄得这般荒凉!
  傅永淳忍了很多次,始终没有顶撞张伟业,这些话,他是听不下去的!高德威和高德猛也因为检荀楼的弹压,一直没有跟这个张伟业发生争吵!要不然,可能就不是吵架能够解决问题了,两个人的身手,随意的一个人出动一根指头,这个张伟业八成都要伤的跟郑鄤差不多。
  “这要是太祖皇帝在位的时候,北边哪里是这幅样子,本来应该是万物丰盛,牛羊肥美的踏青好时节!现在呢?到处是枯骨乌鸦,连乌鸦都快要被吃光了!弄得天下乌烟瘴气!”张伟业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的。
  下人们倒也还好。对于这种抱怨。加上本来腹中饥饿。倒也感同身受!想着如果郑鄤的父亲在世的话,一家人不至于落魄至此!
  稍微读过点书的人就很不舒服了,凡事不能去比较,不同的时代是不同的环境!这是很多因素造成的,凡事都要去怪帝王,显然有失公允!
  郑月琳听不下去了,比来比去的,有什么意义?张老太太看出来郑月琳要说话。捅了捅张慧仪,张慧仪会意,拉着了郑月琳的手,郑月琳聪慧绝伦,知道这母女的意思,没有接着说下去。却对张伟业这种不停唠叨的个性尤为反感,在郑家的时候,她并没有怎么跟张伟业接触过,不像是这次出来之后,时常要面对。没有想到这个男人是这般的啰嗦,想说什么。直接说一句了事便罢了,一个劲的来来回回说,听得人好不心烦!
  “少说两句,都到了。”郑鄤的精力不济,实在听不下去了,不得不说了张伟业一句。
  郑鄤让家丁叫门。
  “开门啊,我们要入城。”这是郑鄤家的家丁。
  城头的明军,衣服还算新,也还算是干净,至少比孙承宗的三边军队要整洁一点,看得出来,这是不太吃苦的军队。
  “不开,没有看见告示吗?现在闹匪患,戒严了!赶紧走,别惹爷爷生气!”那伍长看见几个人都是老百姓打扮,并没有将这群连马都没有的人,放在心上,这个时代,马,就是名牌!
  高德威和高德猛都怒了!俩人在京城虽然排不上号,那一出京师,可是非同小可的!别的不说,他们对检查司的名头并不感冒,总觉得没有以前的锦衣卫那般高大,但大内侍卫的牌子,他们还是带着的,光是这牌子,出了京师,即使是一省大员,那也得亲自让人安排食宿啊!
  皇帝身边的,别说是人,即使是狗,出了京城都不能算狗了,得算是老虎!
  崇祯皇帝朱由检知道两个人要发脾气,沉声道,“都听傅大人的,别出声!”
  傅永淳微微的一怔,他不知道检荀楼为什么这样说,随即就明白了,心中有微微的感慨着,这少年的城府深厚,这是在给自己面子啊,他的官阶高,但傅永淳心中清楚,自己别说才是一个六品,就算是三品二品,跟王承恩的外甥,比起来,那也是蚂蚁比大象!
  “检大人,千万不用这样说,一起为皇上办差嘛,城楼上面的,赶紧开城门,我是朝廷派来的,要见杨鹤大人!”傅永淳先是客气的回了一句检荀楼刚才的话,然后对城门上面的兵士们喊话。
  小兵们不敢怠慢,那伍长也正了正衣冠,“朝廷派来的?您等着,我们放篮子下去,你们把公函放进去,我去跟洪大人通传,我们布政使参政洪承畴大人命令不许任何人进出城门,违者要斩首的。”
  崇祯皇帝朱由检暗自点头,他没有在京师以外的地方见过这个洪承畴,也并没有见过洪承畴出来扭扭捏捏的形象之外的另一面,作为帝王,他只能看见大臣们像狗一般的那一面,在皇帝面前,这个天下,没有人可以高傲的起来!
  傅永淳恩了一声,“赶紧的,我们有急事!耽搁了,你们没有好果子。”
  那小兵应承着,急忙让俩人将一个吊篮放下来,傅永淳将怀里的公函放入。
  高德猛轻轻地发着牢骚,“有必要弄得这么紧张吗?几个反民,吓得跟什么一样,好像建奴来了一般。”
  高德威瞪了高德猛一眼,高德猛便不再接着发牢骚,其他的人都围坐在大车边上歇脚。
  “傅大人,您跟杨大人多久没有见过了?我们都有两年多没有见过了,以前父亲在世的时候,他还偶尔来家里坐坐。”郑鄤虽然身上有伤,但口齿已经清晰了一些,显然,伤好了一点。
  傅永淳微微的一笑,出了险境,到了这韩城,总能够稍微安心一点点了,心情显然不错,“没有多久,小半年吧,上回杨大人离京的时候,我们在京的几个言官,都去为杨大人送行了,杨大人是真正的忠臣呐!这陕西行都司提督的差事,本来嘛,是怎么样算都算不到杨大人的头上的,这是一个武职,杨大人哪里懂打仗的事情,但是当时皇上问遍了群臣,没有一个人敢出声的,就是杨大人挺身而出!”(未完待续。。)


第0290章 洪承畴

  崇祯皇帝朱由检已经将这一段故事都忘记了,这不算是什么大事,而且,他的记忆横跨了多少年?
  过了百年,哪里记得住?但是,大明缺乏武将,全都是一些文官,这他是知道的,少有的几个有实战经验的武将都跟朝廷不对心!像是杨鹤这样的言官出身,硬是能被他委以陕西行都司提督的重任,这也算是够荒唐的了!
  一个国家最初的方略,在过了几百年后,太祖朱元璋的许多理念,一直持续到了他这一代,重用文官在乱世中的弊端实在是太明显了!这些文官当真是文不成武不就的!说起之乎者也,道起道德礼仪,谈起史家典籍,可能大多数人都是好手,但要想出一个像是张居正这样的人才,几百年都寥寥无几!
  朱元璋是马上得天下,最怕的,也就是别人也跟他一样,也马上得天下,所以,他宁愿他的臣民们都是老实人!
  皇帝想问题的方面,跟正常人的切入点是不同的,正常人都是看人的品行操守,皇帝看的是一个人的能力,看这个人适不适合而已。
  他委派杨鹤,崇祯皇帝朱由检心里明明白白的很,那是因为,实在派不出人来了,谁愿意去,谁就去,在级别到了的人当中,就是五十多个老头,这些人里面,只有杨鹤愿意站出来,不管怎么说,这份忠心,他还是心中留下了好印象的。
  张伟业点点头,“对,杨大人真没的说。为了大明。是披肝沥胆都不过分!必须跟杨大人好好的说道说道!让他找人跟反民谈。把朝廷的实际困难跟反民们摆清楚,人总是讲道理的嘛,杀人并不能够解决办法。”
  傅永淳没有接话,说的轻巧,没有东西给人家吃,谈什么?难道将反民都领到京城的粮仓去看啊?人就是要吃饭,谁跟你谈?
  傅永淳并不是一个古板的人,他所考虑的是。“对待反民,该绞杀的,必须绞杀,我们现在来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对待那些跟随者,是不是也同样要绞杀?皇上曾经下过严旨,只要是在任何反军中担任过要职的,都绝不姑息,绝不接受投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