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激情电子书 > 枕上晨钟 >

第11章

枕上晨钟-第11章

小说: 枕上晨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此又过了一年,鹤仙却实九岁了。忽然一日,州里两个衙役,送个客人来下店,却是州官的朋友,姓史,名青,字世无,江南徐州人。家资巨万,四十以外年纪,少年时遂叨乡荐,因无意功名,三十之外绝不会试,为人胸襟洒脱,仗义疏财,有鲁子敬、孔北海之风。性好山水之乐,因打从河南北,直转到高唐。那州官要留他在衙内,世无原非为抽丰而来,不过想住几日,看看高唐风景。所以不欲在内,情愿在店里。只因沈君章的店房,高大洁净,所以送他来。
    一行主仆三人,沈君章加意奉承是不消说。忽一日,君章托朱小泉觅主要卖鹤仙,小泉说妥了本地一个乡绅人家,要买个小厮,在书房里伺候,就领了一个管家来看。君章领出鹤仙,正在那里看,适值史世无在州里赴宴回来,见三四个人围看孩子,因注目将那孩子来一看。原来此老精于风鉴,但见他生得天庭高耸,地角方圆,目秀眉清,神光代目,暗忖何以有此宁馨儿,长来必是廊庙之器。可惜沉埋在此!
    遂问道:“此子何来?”君章答道:“是一个敝亲的儿子,他父亲已亡,其母寡居,欲要卖他。因城里田老爷家要,着管家在此看。”世无因问他姓甚,君章道:“姓王。”世无又问:“如今田老爷家,看得中否?”君章道:“嫌太小,不要!”世无听了,便归到房里,唤家人史义,吩咐道:“你请主人家来说话。”
    史义即去,叫了君章进来,世无逊他坐,君章让他是官府的乡亲,死也不肯,世无再三逊他,方才坐下。世无道:“你们这孩子,果要卖么?”君章道:“果然!”世无道:“我实对你说,此子我爱他,可惜与人家为奴仆,我年近五旬,尚未有子,欲继他为螟蛉。愿送白银二十两,酬他之母,相烦去说一说。”君章见许了二十两银子,便满口应承道:“爷既爱他,不必问得,悉如尊命便了,只怕此儿收福。”
    世无恐他返悔,便道:“既如此,你叫其母写入帖子与我为凭,言定与我为嗣,后来不许归宗了。”君章道:“这个自然。”便去央对门一个教书先生,写了帖子来,双手交把世无。世无收了,叫史义兑了二十两银子,交他君章收了,就去领出鹤仙来拜父亲。
    却也古怪,那鹤仙,一则因日常受苦不过,听见有人过继为子,心上也巴不得离此地;二则也是机缘凑合,见了世无,竟像一向认得的,毫不怕生。问他话,一一回答,说得井井有条。喜得个世无竟如拾了一件至宝!即取名廷伟。次日买些绸缎,与他做衣服,浑身换过。常言道:佛要金装,人要衣服!此时又另是一番相貌了。正是:
    丰城有剑尘埋土,不遇张华那得知!
    那州官知道,也来贺喜,请他父子赴席。世无得了廷伟之后,喜之不胜,也无心在高唐州住了,急急别了州官,收拾行李,带了廷伟,起身回家。一路上,免不得受些晓风残月,淡雨浓霜,作客的人势所必有。不则一日,已到家中。
    原来世无一妻一妾,正妻王氏无出,妾朱氏止生一女,|乳名云姐,年方九岁。当下各相见了,世无领过廷伟,说明所以,令他拜了王氏、朱氏。廷伟比云姐大两月,也着他二人见了礼。王氏见廷伟生得清秀,也自欢喜。世无就请了一个姓韩的先生,是当地秀才,学问甚高,在家教廷伟的书。廷伟天生资质,闻一知二,先生亦甚爱他。
    光阴荏苒,忽然长成,至十四岁了,先生替他取了一字,曰“书蕴”。是时不独举业大进,而且诗词俱擅。是年文宗案临岁试,廷伟县府考,俱叨前列。及至进院,早早完了卷,求宗师面看。宗师一见他少年飘烨,先已欢喜,及接他卷子,细细看完了,喜动眉宇。说道:“你年少,只怕是计诵来的。天色尚早,本院要面试你一篇,若果文气一样,定然取你。”廷伟道:“求老爷命题!”宗师遂出“吾十有五”一句,叫他就在堂上做。
    日未下山,廷伟已完篇。送上宗师,宗师见他敏捷,业已称奇。看至起股道:“十五以前,聪明悉淡,当识见之未凝,则亦浑然一吾耳!俎豆嬉游,孰解舒长之岁月。十五以后,征迈靡涯,正愤乐之递至,则亦皇然一吾耳!晦明寒暑,无非黾勉之居诸。”看完了,即大加赞赏道:“好似此童年,有此养到之笔,宿儒所不及也。”遂问今年几岁,廷伟答道:“十四岁了。”
    宗师花把卷面上圈了三圈,面许取了第一名。廷伟叩谢了出场。到家将场中事,告诉了世无,世无大喜。及至发案,果然史廷伟是案首,阖家喜个不了,世无自以为有眼力不差。廷伟参谒之后,拜了客,免不得亲朋一番贺喜,阖群人没一个不夸赞世无螟蛉得这样一个好儿子。彼时就有人来与廷伟作伐,世无俱辞年纪尚小,概不许允。
    只因世无久有念头,要将云姐配他,以继子而为赘婿,又亲热些。此乃与妻妾们私议的话,所以不另议婚姻。那云姐是年也十四岁了,长得柳眉杏脸,齿白唇红,腰之细,羞说小蛮态之媚,慢夸飞燕,真个是行来入画,一见魂销!世无亦尝教他读书写字,故尔粗知笔墨,夫妇珍爱,不啻明珠。
    此时,亦有许多人来求亲,世无也俱辞绝。云姐身边有个侍儿,比云姐大一岁,名曰紫箫,性极聪慧,他仍然在老主母房中。听得要将云姐匹配廷伟的话,即至房告诉云姐,又说:“大相公与小姐,正是郎才女貌,天生的一对儿,可不是小姐莫大之喜。”云姐道:“婚姻事,自父母主张。未知真假,我是个闺女家,怎么你这丫头,把这话私告诉我,甚为无礼。下次如此,我必对奶奶说,决不怪恕!”紫箫便不敢则声。
    那里知道,云姐平日虽极端庄,与廷伟兄妹间从不戏耍,然心中亦甚爱他才貌。此时口虽发作丫鬟,心里亦但愿如此。此乃大概闺阁中女子,无有不爱慕才貌大夫的私心,亦不独云姐而然也!
   ,
 第十五回 春闱得意偿书债
    诗曰:
    十年口血快随肩,今始欣看着祖鞭。
    谁说璞藏无识者?须知鹏化自天然。

()
    簪毫露浥鸾台草,撤烛花开凤沼莲。
    从此有心皆变赤,圣朝应庆得弘贤。
    话说倬然在王公处,倏忽过了新年灯节,却早二月初旬,王公收拾盘缠,纳监之费,三百余金,催促倬然北上。说道:“先生此去,还该韬藏真姓,不可为人物色。到京后,当替修静养,奋志图南。学生在署,伫听佳音,以慰所望!”倬然道:“谨领清诲,以老先生相爱之情,何以为报!”当日王公设席相饯。席间,口占一绝,以赠倬然。诗云:
    莺花三月赴间关,柳满河堤翠满山,
    金阙好将经济展,青春毋使布衣还。
    倬然起谢,亦口占一绝,以酬:
    百感难忘独是君,相逢意气快如云。
    最怜南浦伤心句,岂羡相如檄蜀文。
    是夕,宾主尽欢而散。
    次日,束装已毕,王公道:“学生有一小仆王彩,在礼部当书辨,住在礼部前。今带一谕帖去,纳监事俱托他料理。”倬然接了谕帖,遂辞别王公,带了尚义起身。王公亲送登舟,分别回署。倬然亦即开船。本船是衙门差船,敢不小心,竟由水路进京。一路晓行夜宿,途中景况,不必多赘。行够两月,已抵通州。搬上行李,打发船回,遂雇了牲口进京。入得城中,看帝都之处,另有一番气象,自然比众不同。但见:『首发97yes』
    凤阁楼台认帝乡,千门万户竞趋跄,
    西风淅淅炎凉地,裘马翩翩势利场。
    应有消魂嗟落魄,自多入彀羡登堂,
    相看不解罗浮梦,一任悲歌一任忙。
    倬然在顺城门外,寻了下处。次日即到礼部前,寻着了王管家,将王公的谕帖付他。王管家看了,说道:“相公不消费心,一应事皆是小人去料理便了。”倬然称谢道:“如此极感!”别了回寓。次日将纳监之费,交把王管家了,果然一月之内,将纳监事,措置得停停当当。到监之后,只是在寓读书,以候场期。
    但在京中,听得遍处皆说刘瑾专权坏法,横行朝野。缙绅大臣,不收其荼毒。因而就有这些谄媚逢迎的,认乾儿拜义父,争趋其门。倬然听了,不禁愤愤道:“满朝臣宰,无非爱身家,惜功名,所以箝口结舌,并无忠烈之肠,为此养成奸党之势。可惜我一介书生,徒有忠义之心,不能除奸讨恶,若有寸进,岂忍坐视乎!”一腔怒气,私自感愤不提。
    再过几时,看看场期近了,到了八月初七日,王管家替他在城里寻了小下处,带了尚义入城进场。三场毕后,自觉得意,出城候榜。隔了几日,即是放榜日期,报录的满城纷纷不绝。幸喜倬然高高的中了第三名经魁,报到下处。王管家闻知,就来叫喜,打发报录的。鹿鸣宴罢,参座师,拜同年,忙个不了。即于报上寄书,达知王公。
    匆匆过了残冬,时日如梭,又早是会试日期,随众进场。且喜场事毕,又高高中了第五名进士,等得殿试,殿了二甲第一,选入词林。尚义喜个不了,道:“今日方是苦尽甘来!”倬然道:“雅感王公成就,实出足下之赐。不然,残喘已毙奸徒之手,岂望中科、中甲乎!以此言之,足下之恩,图报难尽。”尚义道:“终久还是老爷福大,自然人算计不倒的!”
    此时就有同年送长班来,收了一介,又有不要身价,情愿投充管家的,反央了情,纷纷荐来。倬然笑道:“当奴仆是最下之事,他不图身价,反请人说合,意欲何为?其心可知!不过欲仗人主之势,狐假虎威,欺亲友、压乡里,招摇闯祸,无事兴波。若一朝势败,彼又别图新主,重复鸱张。总之,此辈以卖身为生涯,视投主作居停,那里有个赤心为主之奴!况我是清苦衙门,不但我用不着他,只怕他在此也无味!”遂一概不收。因托王管家访那老实的,用价买了一个家人,姓张名成,一个小厮,姓萧名珍儿。此时倬然深念富小姐,并富公夫妇,意欲结假,亲往陕西。
    正在踌蹰,适值王公升了刑部左侍郎,倬然免不得要候他一会,因而把结假的事担搁了。过了几时,王公到京,相见时,彼此称贺,共述久阔之怀。倬然即与王公商议,给假之事,王公亦撺掇。次日,倬然即具疏,不想朝廷不准,没奈何,只得在京供职。意欲打发人去,奈身畔无可去之人,心中甚是委决不下。
    且说其时,有个言官戴锐,见刘瑾威权日炽,一时触愤,便狠狠参了他一本。刘瑾大怒,欲置极刑。王公即具疏申救,方批下旨意:戴铣正法,王守仁廷杖一百,谪贬龙场驿。杖讫,即令起身。此时王公的同年好友,畏惧刘瑾,无敢相荐者,倬然独送出城,置酒酌别。王公谢道:“承先生不惜功名,挺身相救,得留残喘。倘此去死于沟壑,有生之年,皆先生所赐。”
    倬然道:“老先生何出此言,意气两字,正在吾辈。况晚生与老先生之谊,又出寻常,岂惜此一官乎!但恨巨奸当道,举朝侧目,无敢触其鳞者。晚生虽不才,不日当特疏疼陈,劾其奸状,倘有诛戮,拼此微躯,以报圣朝也!”王公道:“先生新进,而怀此忠君爱国之心,学生辈所不及也。善自为之!”
    两人说一回,饮一回,说到激烈之处,不觉愤然起来。王公因受杖后,身体狼狈,不能久叙,遂叮咛作别,洒泪分袂。倬然回宅,次日即草成奏章参劾刘瑾。因对尚义道:“圣怒不测,倘有祸患,乞足下,收我骸骨,足感高谊。”尚义反复劝阻,倬然道:“人孰无死,只要死得有名。譬如当日不明不白,死于高唐狱中,若今日之死,死亦名香。孔曰成仁、孟曰收义,读书一场,岂可不明此理!”主意定了。次日即至通政司挂号,题为奇奸极逆,蔽主欺臣,地惨天愁,民嚎鬼哭,事其略曰:
    奸阉刘瑾者,不揣刑余,窃掺国柄,卖官鬻爵,广收暮夜之金;认子拜孙,悉属爪牙之辈;以喜怒为荣辱之符,黜陟任其操纵;凭顺逆为祸福之权,生杀咸归掌握;视殿廷若有若无,觑臣工如奴如仆。方之赵高,威同指鹿;比之王莽,奸更霾天!而且蓄逆党,树甲兵,意欲何为者?若不亟为剿除,则圣祖艰难辛苦之业,竟有不可知之事者矣!
    疏上,满朝为之寒心。却说内阁杨公一清,见了此本,不胜赞叹道:“从来参刘瑾者,未有如此本之痛快!白面书生,具此胆识,朝廷得人之庆也。”此时杨公亦有意除瑾,知太监张永忠义,密将此本托他呈上御前。
    皇上览毕,即赫然震怒,遂敕张永,收瑾降南京奉御。倬然道:“斩草不除根,萌芽依旧发生!”又狠狠的上了一本,遂降旨将瑾正法。真正欢腾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