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孺子帝 >

第361章

孺子帝-第361章

小说: 孺子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栾凯背叛云梦泽,违背江湖道义,会受到诸多指责,杨奉提前替他想好应对之辞,也是为了说服栾凯本人。
  栾凯记性差,唯独对这些话背得极熟,脱口而出,“不只是你武游,这些当强盗的,有几个真孝顺父母了?不都图自己快乐,哪管家人死活……”
  “算了,我不和你争。”武游口才一般,说不过死太监与活栾凯,只能高挂免战牌,“我来找你有事。”
  “礼物呢?”
  “嗯?”
  “找我有事不带礼物吗?你当年对狗杂种栾半雄可不是这样的。”
  武游了解栾凯的脾气,在身上了摸了几下,掏出一块碎银子扔过去,“拿去。”
  栾凯一把抓住,笑道:“谢了,说吧,啥事?”
  “真是侍卫头目王赫让你来找我的?”
  “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当然是他,在宿卫军里,我只听他的命令,别人管不着我。”栾凯得意洋洋,以为这是优待。
  “那这封信呢,究竟是谁写的?连落款都没有。”武游拿出一封信,正是栾凯带来的。
  栾凯瞧了一眼,“我不知道,信里写什么了,让你这么在意?”
  武游本不想说,想想还是开口道:“写信的人很狂,邀请我们来看水军演练……”
  “原来昨天外面的响声是这么回事,那几个混蛋,居然对我说是渔民卖鱼,不让我出去观看。”
  “写信者还发出威胁,说数月内必将肃清东海,海上群豪要么投降,要么远走它方。”
  “要我说,投降算了,跟我一块给皇帝当差,不是挺好?”
  武游冷笑一声,栾凯能当差,他可当不了,就算免去死罪,也要在牢里过一辈子。
  信里的内容不只这些,武游没再说下去,“王赫没提过这封信是谁写的?”
  “没有、没有,还要我说多少遍?”
  又有一名强盗进舱,是海盗的头目之一,名叫林阿顺,又矮又壮,站在船上倒是稳当,冷着脸,“问清楚了?是皇帝亲笔信吗?”
  “这个家伙什么都不知道。”武游回道,在林阿顺面前,他是客人。
  林阿顺脸色更加阴沉,“怎么办?官府水军没了一支还有一支,燕家也完蛋了,没人给咱们通风报信,以后的仗没法打。”
  “大家都是英雄豪杰,怕死、怕官就别当强盗。”武游还想坚持。
  栾凯插口道:“你不怕死、不怕官,怎么从云梦泽跑了呢?和狗杂种栾半雄一块送死啊。”
  武游狠狠瞪了栾凯一眼。
  林阿顺道:“信里的提议其实可以考虑。”
  “投降,还是远走它方?”
  “都不是,另一个。”
  武游拿起信,信里还指出一条出路,“拿黄普公换一艘大船?”
  林阿顺点头,“有了官府造的大船,咱们就能远走高飞了,据说南方有不少富庶之岛,抢谁不是抢?”
  “当心这是诡计。”
  “那怎么办?燕家派人来了,说三天之内若不给回信,水军就将出港,给黄普公报仇。”
  武游沉吟片刻,骂了一句,“干脆,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一切事情都是狗皇帝指使……”
  “不准说‘狗皇帝’。”栾凯怒道。
  “怎么,你现在也是朝廷忠犬了?”武游冷冷地说。
  “忠个屁,栾半雄是狗杂种,岂不成了狗皇帝的杂种?岁数可配不上。”
  武游忍了又忍,没说什么,继续对林阿顺道:“海上豪杰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回去一说换船,立刻就会四分五裂,莫不如冒把险,多派高手,一块去刺杀皇帝,成了,从此再无后患,不成,也能名扬天下!”
  林阿顺犹豫不决,外面突然有人进来,一名出去探风的强盗回来了,“皇帝走了。”
  “走了?”
  “嗯,清晨出发,说是早就定下的日子。”
  “水军呢?”
  “水军没动,但是开始向外派船了,我不敢靠近。”
  “皇帝走了,谁在处理燕家的事?”
  “一个叫右巡御史的官儿,据说是皇帝亲信。城里城外都轰动了,说燕家变兵为奴、私藏人口,这回彻底毁了。皇帝要回那些士兵,水军是不是就更强了?”
  林阿顺没法回答,看向武游。
  刺驾计划还没实施就失败了,武游脸色不太好看,“回去与其他首领商量一下吧。”
  “官府只给三天时间。”
  “燕家不是派人来了吗?让他回去告诉官府,多等两天,官府要是连这都不同意,也不用谈了。”
  林阿顺没别的办法,只好同意,下令开船回岛。
  黄普公兵败之后,水军有一段时间没有出港,海盗得以重拾失地,分散躲在几个近海的岛屿上,回来之后,林阿顺立刻派人去邀请各岛首领。
  黄普公也在其中,他表面上是群盗的大首领,其实是囚犯,坐在主位上,脚上却栓着铁链,比栾凯还受忌惮。
  一共几十名头目,听说东海国的形势之后,争吵不休,几方意见谁也说服不了谁。
  海盗当中自有强横之人,绝不投降,更赞同武游的刺驾计划,人数不多,没有得到其他海盗的支持,一怒之下,当场退出。
  剩下的人还是没法统一想法,有人想接受招安,有人想再次躲入远海,可是对要不要拿黄普公换大船,各持己见。
  黄普公听了半天,已经明白大致形势,开口道:“诸位听我说一句。”
  没人搭理他,黄普公提高声音,又喊了两遍,终于吸引众人的注意,“我有一个主意,能让你们壮大势力,不必担心官府的剿灭,还能得到不只一条大船。”
  “什么主意?”有人问道。
  黄普公目光扫过众人,“你们劫过一些从远方来的海上商旅,可曾听说过极西方有一位神鬼大单于?”


第四百八十一章 谋自己的反
  韩孺子离开东海国,将后续事务全都交给瞿子晰和御史台,他总得依靠朝中的一股力量,不可能事事亲为,但是一路慢行,随时能够接到东海国传来的消息。
  刚过东海国边界,巡狩队伍停下,名义上是要最后一次检阅地方军,实际上是给瞿子晰助阵。
  就是在这里,韩孺子进行下一步计划,颁发一连串的圣旨,其中最重要的有两道。
  一道是退兵归农,要求各地驻军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允许士兵返回原籍或是前往新开荒地区落户,根据情况,免除若干年的租赋,并由官府贷给种子、耕具等物。
  另一道是借奴垦荒,向天下的勋贵、富户“借”奴,按数量给予爵位补偿,无爵封爵,有爵提升,最高可到小侯,爵位已为列侯者,可以推恩给子孙,或者延续最多三代。
  总之一切以农为本。
  韩孺子没法将所有勋贵统统按燕家这样处理,必须恩威并施,这两道圣旨是“恩”,给勋贵们放行奴隶的机会,接来就是“威”,一是拿东海国做榜样,从重处置,不仅燕家落网,其它私自蓄奴者,都被抓起来,不仅得不到爵位,还要自己拿钱给官府,为超额的家奴赎身。
  圣旨一道接一道地发出,宰相卓如鹤接到命令,即刻准备,三个月后进行一次全国清查,再有私蓄奴者,一律按东海国的办法处置。
  兵部尚书蒋巨英接旨,要去洛阳迎驾。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
  私奴不入户籍,不用交纳税赋,也不用服役当兵,对大楚来说,这是一群不存在的人,却是众多大家族的重要财富,自然不会轻易交出,即使皇帝“恩威并施”,大多数人仍选择观望。
  但韩孺子的退却到此为止,不想再做妥协,为了保证成功,在暗中做了一些准备。
  早在十多天前,韩孺子刚到东海国的时候,就向京城发布旨意,借口匈奴人有异动,将南军调往碎铁城、北军调往马邑城,共同防守北疆,宿卫军的绝大部分离京来与皇帝汇合。
  当时大家都以为这又是皇帝好大喜功的一个表现,现在才明白,皇帝这是有意掏空京城,只留一批文官,手中无兵,与皇帝相隔数千里,没法反抗。
  韩孺子的确紧张了一段时间,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调动,万一出现意外,大楚又将陷入内战。
  他留在东海国边界,也是为了观察事态变化。
  这天上午,数名御史台的官吏来到皇帝军营中,带来一份右巡御史瞿子晰的命令,要带走巡狩前驱使者王平洋。
  王平洋是临淄人,但是自从攀上皇亲之后,在东海国添置了大批产业,也拥有不少私奴。
  王平洋被吓瘫了,当众大哭大叫,嚷着要见皇帝,被宿卫士兵直接架走。
  一名御史奉命留在营中,向皇帝解决情况。
  南直劲被打个措手不及,几天过去也没缓过劲儿来。当天下午,他受到皇帝的召见。
  皇帝正与几名年轻的顾问共同拟定圣旨,还有东海王、崔腾等数名近臣守在外围,随时提供意见,帐篷里人不少,说话声音却都很轻,偶有争议,也都迅速解决,不会没完没了。
  南直劲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幕,知道这就是皇帝一手制造的小朝廷,与勤政殿的风格截然不同,这里的人只为皇帝一个人服务。
  他能认出大多数人,发现其中的勋贵子弟很少,经由吏部正常推荐上来的人更是一个没有,无一不是皇帝亲自选定的人。
  规矩全坏了,南直劲心想。
  整整一个时辰之后,众人散去,要将写好的圣旨交给随行的官员,分送各地。
  朝廷失去了最重要的决策权,成为一个单纯的执行者。
  众人经过南直劲身边,都好奇地看一眼这名老吏,南直劲谁也不瞧,等众人走光,只剩两名太监、两名侍卫的时候,他前趋几步,向皇帝磕头。
  韩孺子很疲惫,但是也很兴奋,坐在桌后,说:“平身。”
  南直劲起身,拱手道:“外戚王平洋违法蓄奴,御史台奉命捉拿归案,卑职特来告知陛下,请陛下裁决。”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外戚也一样,无需请示,照常执法即可。”
  “是,陛下。”南直劲明白,皇帝将自己留下来还有别的原因。
  韩孺子示意太监和侍卫离开,四人互相望了一眼,陆续退出,但是都守在门外,一有异常,立刻就能进来。
  韩孺子一点也不担心南直劲会做出格的事,就像不担心一名饱读诗书的儒生,会突然拿起刀剑当刺客,儒生手中有笔,那才是他们最有力的兵器,南直劲的兵器则是朝廷的规矩与惯例。
  “南直劲,朕这几天颁布的旨意,你都看到了?”
  “看到了,陛下。”南直劲不愿撒谎,他现在是御史台的普通御史,没资格查看全部圣旨,可他的确都看过了,一份不落、一字不差。
  “你替朕揣测一下,朝中大臣以及天下大族,会遵从旨意吗?”
  “微臣曾因揣测获罪,不敢再行此事。”
  “朕赦你无罪。”
  南直劲抬头看了一眼皇帝,“陛下这是要众人交出自家的‘命’,大概不会得到太多遵从。”
  “朕也是这么想的,所以还要问一句,按朝廷的规矩,这种事该怎么解决?放任自流?还是等大家幡然醒悟?”
  南直劲无言以对,沉默良久,回道:“微臣明白陛下意欲力挽狂澜的一片苦心,陛下不希望看到大楚慢慢衰朽,可是如此伤筋动骨,只怕大楚……衰落得更快。”
  “这又为何?”韩孺子是在真心请教,从“敌人”这里,他能得到更多帮助。
  南直劲将心一横,拱手道:“百姓是乌合之众,他们的喜好与支持对陛下毫无意义,所谓以民为本,应该是以‘治民’为本,万民不乱,朝廷无忧,陛下更无忧。可是靠什么‘治民’?肯定不是陛下一人所能办到,陛下自行选用了一些人,他们是朝廷的雏形,却没有朝廷的稳定与经验,依靠他们,陛下能治一郡,却治不得天下。最终,陛下还是得用朝廷,京城的那个朝廷,正在被陛下打得七零八落的朝廷。陛下肯定能够击败朝廷,却也击败了自己的左膀右臂,陛下壮士断腕,等到无手可用的时候,悔之莫及。”
  “即使双手已经不听使唤,也要忍受?”
  南直劲轻叹一声,“权贵之家的腐败,的确出乎微臣的预料,可是坏手也比无手强,陛下……做得太急了一些。”
  “不得不急,你刚才说得对,朕自行选用的这些人,数量太少,权力也太小,治理不了天下,只能治一郡。”韩孺子停顿片刻,“大楚共有郡国四十七处,朕一地一地治理,大概要用四年吧。”
  南直劲惊得目瞪口呆,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当然,朕明白,这不符合朝廷的规矩,皇帝本应高高在上,通过朝廷治理天下,如此一来,才能事半功倍。可是朕不理解,开国太祖一生都在马上度过,即使称帝之后,也是马不停蹄,后世的皇帝却深居宫中,为何不肯效仿祖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