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孺子帝 >

第345章

孺子帝-第345章

小说: 孺子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易铀镎倩鼐┏恰@鲜邓担业笔笨春玫娜耸枪诰睢5嵌际峭铝耍钪帐こ龅氖潜菹隆R迨康夯靼芰宋矣胄』实郏疵荒芑靼艽蟪翘嘈磐崦判钡溃搅苏娴墩媲沟氖焙颍炊话芡康亍!
  “我哥哥向太后说的这些事情?”孟娥问。
  “嗯,他再次回京想要带你一块离开的时候,向我道出全部真相。”
  韩孺子一惊,他可不知道这件事,忍不住想孟娥到底隐瞒了多少秘密。
  “我原谅了你哥哥,因为没什么意义了,我已经报仇,失去了一切,杀死孟徹并不能挽回任何东西。”
  “‘请收手枭’是什么意思?”韩孺子问,相比于那些真相,他还是更关心杨奉。
  “陛下确信这四个字是杨奉留下来的吗?”
  韩孺子摇摇头。
  “表面看来,这四个字有两种含义:‘请收手枭’,枭字是落款,所以这是淳于枭对杨奉或者陛下的警告,让你们不要再追查望气者;如果是‘枭请收手’,‘枭’字是称谓,则意味着淳于枭就在宫内,而且有机会看到纸片。”
  “太后相信哪种?”
  上官太后坐起身,声音中的那种有气无力消失了,“含义并不重要,关键是谁留下来的,如果是他人,杨奉就是被害死的,陛下要加倍小心,如果是杨奉,那就是故弄玄虚,陛下也要小心,杨奉布下的局,外人永远也猜不透。”
  韩孺子正是为此而来,已经过去半年了,死去的杨奉比活着的杨奉更让他难以摆脱。
  “杨奉有妻子,太后知道吧?”
  “知道,或许我是唯一的知情者,杨奉将妻儿的情况告诉我,一是希望我能在必要的时候帮他们一把,二是用来取信于我,从他第一次向我提供那些该死的毒药以来,我就防着他,直到他将最为隐密的事情告诉我。”
  “他们在哪?”
  “我向杨奉发过毒誓,绝不泄密。”
  “朕并无恶意,只是想了解杨奉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请陛下原谅,誓言就是誓言,虽然我已经一无所有,还是不能违背,起码现在不能,请陛下再等一段时间吧。如果杨奉自己策划了死亡,以他的本性,一定留下了线索,但不会是他的家人,陛下或许还没有留意到。”
  韩孺子想威胁几句,想了想又改变主意,“这些就是太后所谓的真相?好像没有什么新鲜的内容。”
  上官太后所说的事情,韩孺子即使不知底细,也能猜到大概。
  “真相还没说到呢。”上官太后变得严肃起来,“有人向陛下控告我吧?我能猜到是谁,甚至能猜到背后的人是谁。请陛下明白一件事:围绕着陛下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不简单,无一不是权力之争,陛下觉得今年诸事顺利吗?那是错觉,陛下正在失去最为重要的权力,这才是真相。”
  上官太后要发起反击,手段与景耀一样,也是先取信于皇帝。


第四百五十九章 皇帝的宽容
  “皇帝永远是孤家寡人。”韩孺子虽然常常念叨这句话,却是第一次向外人道出。
  对面的孟娥轻轻地嗯了一声,又点了下头。
  韩孺子微微一笑,知道孟娥并没有完全明白,“杨奉曾经对我说过,信息太多,还不如一无所知。”
  “这话有点怪,像是他说的。”
  “可世上的绝大多数人都苦于信息太少,只有极少数人,尤其是皇帝,才能体会到信息过多的害处。”韩孺子看了一眼摞在桌上的奏章,这是皇帝最主要的信息来源,也是大臣“蒙骗”皇帝的最主要手段。
  上官太后久已不参与政务,可她毕竟执掌过朝廷,与大臣明争暗斗过,有成功,也有失败,韩孺子还蒙在鼓里的时候,她已经看出,大臣们正在取得胜利。
  若非自身受到威胁,上官太后更愿意冷眼旁观,昨天,她全说出来:“陛下以为宰相是自己的亲信,其实宰相是大臣的人,卓如鹤能够顺利地当上宰相,只有一个原因,他取得了其他大臣的认可与支持。”
  韩孺子又一次陷入重围,这回的敌人不是匈奴骑兵,而是自己人。
  “太祖在争夺天下的时候,勇猛无畏,每每在千钧一发之际逃出生天,史书上说太祖有神灵保护,未卜先知,乃是天命皇帝。杨奉却说太祖之所以勇猛,不过是因为一无所知,只能凭灵机一动行事,之所以成功,靠的是运气。”
  孟娥等了一会,说:“照我想来,也不全是运气,换一个人处在太祖的危急情况下,可能早就惊慌失措,哪来的灵机一动?”
  韩孺子笑道:“没错,绝不能慌,信息再多、再怎么彼此矛盾,也要镇定,最重要的是,得做点什么,宁可做错,也不能不做。”
  “皇帝不该无为而治吗?”孟娥自己也不相信这种事,只是想提出来听听皇帝的想法,毕竟这是大楚历代皇帝的祖训。
  “无为……当然要无为。”
  外面有人敲门,太监张有才走进来,自从佟青娥生下皇子之后,他回到了皇帝身边,“陛下,景耀来了。”
  韩孺子端正神色,点下头,表示可以带进来。
  景耀进屋叩见,察觉到角落里还有外人,没敢扭头观看。
  “景公辛苦了。”韩孺子道。
  “能为陛下效劳,再苦也值得。”景耀心中一喜。
  “景公为朕做了许多事情,劳苦功高,理应获赏。”
  景耀磕头,“老奴不求赏,只求陛下安康。”
  景耀面朝下,看不到皇帝脸上一闪而过的微笑。
  “宫里有职位空缺,但是朕以为景公未必愿意再回旧地。”
  景耀立刻明白了皇帝的话中之意,刘介在中司监的位置上做得好好的,不可能换人,景耀回宫只能位居人下。
  “老奴……确实不太愿意,不过一切皆由陛下决定,老奴没有挑剔之心。”
  “嗯,很好,朕就需要你这样的人。少府缺一位探访使,景公可感兴趣?”
  景耀愣住了,少府探访使不是大官,专门负责前往各地监督皇室产业,倒是个肥缺,油水多,但是远离皇帝,意味着远离权力。
  “陛下……”景耀声音发颤,以为自己受到了驱逐。
  韩孺子向前微微探身,正色道:“探访使只是方便景公出京,朕另有职责给你。”
  景耀大喜,皇帝坐拥天下,整个朝廷都为之服务,却“另有职责”交给自己,那是极大的信任,也表明自己对上官太后的指控得到了认可,马上磕头谢恩,“老奴甘效犬马之劳。”
  “平身。”
  景耀又磕了一个头,起身看向皇帝。
  韩孺子招手,让景耀走近几步,“第一件任务,请景公找到杨奉家人。”
  “是,陛下,老奴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可线索不多,如果上官……”
  韩孺子摇摇头,表示不想提起上官太后,“朕在想,杨奉肯定给妻子写过信,而且不至一封,既然如此就得有送信之人,你找一找。”
  “陛下高见。”景耀其实早就想到了,只是一直没找到这个送信者。
  “第二个任务,将英王找回来。”
  景耀又要下跪,寻找杨奉家人只是皇帝的私事,寻找武帝幼子却是正经的大事。
  韩孺子抬手阻止景耀下跪,“宗室子弟怎可流落江湖,让天下人笑话?景公请将此事放在心上,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务必找回英王。”
  “英王毕竟在外已久,万一……”景耀盯着皇帝,寻求暗示,英王是死是活全看皇帝的一句话。
  “别管万一,你的任务就是将英王活着带回来,明白吗?”韩孺子稍显严厉。
  景耀明白,“是,老奴马上着手进行。”
  “嗯,退下吧,明天你会接到旨意,当天就能去少府了。”
  景耀退出房间,心中半忧半喜,本以为自己已将皇帝看透,这时又觉得之前的猜测全错。
  房间里,韩孺子对孟娥说:“心怀鬼胎的景耀,做事更加努力,所以,就让他一直怀着吧。”
  孟娥微微睁大眼睛,很快点头,表示醒悟。
  上官太后猜出是景耀指控自己,反过来指控景耀利用皇帝报私仇,夹在中间的韩孺子,不想成为任何一方的工具。
  韩孺子思考了一会,“可以宣东海王和崔腾了。”
  孟娥走到门口,将皇帝的旨意传给外面的太监,太监很快带来了两人。
  东海王、崔腾与一群勋贵侍从守在凌云阁楼下,随传随到。
  在皇帝面前,这两人比景耀自在得多,东海王瞥了一眼孟娥,稍感意外,因为孟娥不常出现在凌云阁,崔腾却无所谓,笑着向皇帝行礼。
  韩孺子看着东海王,没有开口。
  东海王笑道:“陛下忘了什么?”
  韩孺子说:“朕在想,你们两人一个是诸侯、朕之亲弟,一个是太傅之子、皇后的弟弟,充当近侍之臣实在不合适,你们想当什么官?”
  两人异口同声:“我不想当官,只愿留在陛下身边。”
  “规矩就是规矩,以你们两人的身份,不适合久为近侍之臣。东海王,你若不想当官,就只能回东海国了,崔腾,你也一样,不当官就当一名闲散列侯,过你花天酒地的生活。”
  两人呆住了,崔腾先开口:“那……就只好当官了,真的任我选择吗?小官我可不当。”
  东海王道:“我不想去东海国,只要能留在京城,随陛下安排,官职无所谓大小。”
  “我也无所谓。”崔腾急忙补充道。
  “宿卫军大司马空缺已久,东海王可有兴趣?”
  宿卫军大司马比南、北军大司马的品级还要高一些,在武职中仅次于正一品的大将军,论到实际权力可就差远了,宿卫八营各有都尉、将军,直接听命于皇帝,大司马只是虚设而已。
  东海王并不意外,以他的身份与过往经历,只能担任位高权轻的虚职,于是跪下谢恩。
  崔腾也跪下,嘴上说着不想当官,这时却若有期待地看着皇帝。
  “你去给东海王当副手,宿卫军龙骧将军。”
  “啊?”崔腾大失所望,他可不愿意直接居于东海王之下,“我不在乎官大官小,求陛下给我换个地方吧。”
  “朕给你的是圣旨,不是商量。”韩孺子对崔腾向来不客气。
  崔腾不敢再说什么,谢恩时很勉强,“当了龙骧将军,还能时常来见陛下吗?”
  “既是宿卫之官,当然可以。”
  崔腾总算稍稍高兴了一点。
  两人一块退下,下楼时,崔腾小声对东海王说:“别得意,你若是仗势欺人、以上压下,我可不会忍受。”
  东海王苦笑道:“仗势欺人?这话说是你,不是我。你还不明白吗?陛下这是让你监视我啊。”
  崔腾恍然,立刻不觉得委屈了,“那我得看紧点,你小子别想逃过我的眼睛。”
  东海王笑着摇头,心里却惴惴不安,以为皇帝看出了什么。
  房间里,韩孺子又向孟娥解释道:“崔腾盯着东海王,东海王盯着上官太后,或许能少些是非。”
  “陛下不打算惩罚任何人?”孟娥越来越觉意外,上官太后所作所为乃是灭族之罪,东海王、景耀也有欺君之意,皇帝居然都给放过。
  “等等再说。”韩孺子冷冷地道,上官太后已无族可灭,东海王、景耀的罪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真论起来,也不能给予多重的惩罚。
  皇帝得闭上一只眼睛,与此同时,将另一只眼睛睁得更大。
  下一位奉召而来的人是赵若素,与往常一样恭谨有加。
  孟娥有点好奇,赵若素十有八九就是向大臣泄露皇帝想法的人,任何人对这种做法都会深恶痛绝,皇帝还能保持宽容吗?
  韩孺子将桌上的奏章推过去,“朕已批复完毕,请你看一眼,没有问题,就可以送还中书省了。”
  这是赵若素的日常职责,他走到桌前,侧身站立,快速地翻了一遍,“没有问题。”
  “有劳。”韩孺子客气地说。
  赵若素捧着奏章告退。
  孟娥惊讶地看向皇帝。
  韩孺子道:“你能站在水里将水舀光吗?”
  孟娥摇摇头。
  “朕也不能,朕得离开水池,才能解决水池的问题。”
  孟娥注意到,皇帝对她自称“朕”了,“还有一个人陛下没有处置。”
  韩孺子当然记得这个人,“惠妃怀孕的时候,太后派张有才去服侍,如今是皇后怀孕,朕希望你去服侍她、保护她。”
  孟娥明白,自己仍受到皇帝的信任,但是从此她离皇帝也会越来越远。
  皇帝终是孤家寡人。


第四百六十章 离心
  又是一年春天,皇后生下一个女儿,这不是崔家最想要的结果,韩孺子与崔小君依然激动万分,韩孺子亲自起名为“孺君”,一天要回后宫至少三次,查看女儿的状况,视若珍宝。
  但是韩孺子的心没有因此沉下来,时不时地仍在躁动,他已经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