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孺子帝 >

第314章

孺子帝-第314章

小说: 孺子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还没有醒吗?”孟娥反问道。
  宫女微微一愣,“你问错人了。”
  孟娥点下头,“用刑吧。”
  宫女招手,另一名宫女走过来,手中拿着一副拶子,这是夹手指的刑具,很简单,也很有效,十指连心,大部分人过不了这一关。
  拶子很旧,不知在多少人手指上用过,宫女向孟娥展示了一会,又绕到她身后,解开捆在椅子上的绳索,让孟娥站起,挪开椅子,将拶子套在手指上,动作有意放慢,让犯人体会用刑之前的恐惧。
  身后上刑的人不只一个,孟娥没有回头,有人按她的肩,想让她跪下,她拒绝,笔直站立。
  对面的宫女说道:“只要一个名字,说出是谁在帮助云梦泽的刺客,你就不用受苦了。”
  “只有陛下能为我作证。”孟娥还是重复这句话。
  宫女盯着她看了一会,向她身后点下头,拶子慢慢收紧,手指上的疼痛逐渐强烈,过了一会又开始减弱。
  孟娥感到奇怪,她没受过刑,但也知道这点疼痛实在太弱了一些,称不上真正的拷问。
  对面的宫女似乎接到了命令,挥挥手,拶子被解开,椅子挪回原处,孟娥坐下,绳索重新捆绑,而且多加了两圈。
  一切完成,宫女向外走去,身后脚步声一片,所有人似乎都在离开,只留孟娥一个人。
  她仍然不回头。
  片刻之后,又有人进来,绕到孟娥面前,居然是佟青娥和张有才。
  佟青娥显得有些紧张,好像不情愿来,但又不得不来,张有才护在侧前方,神情严肃得与年龄不符,“孟娥,你真的没有背叛陛下?”
  “陛下能作证。”孟娥还是那句话。
  “你明知道……”
  孟娥打断张有才,“你见到陛下了?”
  张有才犹豫着点点头。
  “他没醒?”
  “不算醒,陛下倒是睁眼了,但是好像看不到人,偶尔发出一点声音……”
  “脸很红,脉象紊乱。”孟娥替他说下去。
  张有才大吃一惊,“你、你怎么知道?”
  “不应该啊,陛下只是内息出错,宫里有内功高手,早应该治好陛下。”
  张有才更加吃惊,“你既然知道病因,怎么不早说?”
  “向谁说?”
  张有才无言以对,在崔府的时候,他们都被单独囚禁,彼此不能见面,更不用说向宫里传话。
  “回宫之后你应该说的。”佟青娥小声道。
  “我以为陛下已经好转,只是假装昏迷,而且我不信任那些人,你们两个倒是可信。”
  对面两人互视一眼,张有才向外跑去,佟青娥一个人面对孟娥,又有点紧张,“其实我也相信你,有多少个晚上,陛下宁愿睡在书房,也不回卧室,只有你陪在身边,陛下真的非常非常信任你。”
  孟娥没有接话,看着佟青娥的肚子,“恭喜。”
  佟青娥微微一笑,“我也没想到,还不知道是男是女。”
  “无论男女陛下都会喜欢的。”
  佟青娥神情稍暗,“希望如此吧,如果陛下醒来……”
  “陛下肯定会醒的。”
  “那我希望这是一个女孩。”佟青娥轻轻抚摸尚无孕相的小腹,“可以远离一切纷争。”
  有一个疑问藏在佟青娥心中许久,趁着左右无人,她说了出来,“你为什么……不要一个名分呢?陛下会给你的。”
  孟娥沉默了一会,“你误解了,我永远不会加入后宫,那不是我的目的。”
  佟青娥愣住了。


第四百一十七章 风向
  皇帝在崔府遇刺时,蔡兴海负责当天的外围警戒,与早已混入府内的刺客无关,即便如此,他仍然经受一番审问之后,才得到慈宁太后的信任,官复原职,第一件事就是从宿卫营中选择五位侍卫送进慈宁宫。
  这五人都练过内功,名义上是要保护太后,真正的任务却是为皇帝疗伤。
  三位御医总算暂时解脱,但是仍未得到赦免,被慈宁太后痛斥。
  “陛下症状出现多日,你们为何早不说明情况?”
  三位御医磕头请罪,第一位御医负的责任最大,只好由他来解释,“我、我不是治疗这种、这种内伤的行家,而且、而且真的想不到……陛下……会练过内功。”
  慈宁太后也没想到,但她仍将责任都归到御医头上,“你不是号称包治百病的神医吗?连这种事情都想不到?陛下若是无事,你们逃过一劫,若是诊断出错,哪怕出一点问题,你们难逃死罪。”
  御医唯有磕头,不敢辩解。
  五位侍卫陆续赶到,每个人都要经过三次搜身,单独拜见太后,听说要给皇帝治内伤,全都大吃一惊。
  看过之后,五人态度不一,或肯定,或谨慎、或犹豫,但是结论都差不多,与御医的判断吻合:皇帝的确是内息混乱。
  太后终于相信。
  三位御医又被叫来,与五名侍卫聚在一起,商量一个最稳妥、最有效的疗伤办法。
  午时过后不久,疗伤开始,两名侍卫将皇帝轻轻架起,一名侍卫推拿皇帝周身穴位,帮助他恢复内息运转,还有两名侍卫待命,轮流替换同伴。
  治疗内伤如同整理一团乱麻,最忌心急、心乱,只能一点点进行,他们预计要一整天以后才见初效,至少三天才有明显效果。
  三位御医开出养体之药,配合疗伤,他们还有一项重要职责,向慈宁太后解释清楚疗伤过程,让她别急,尤其让她不要乱怀疑。
  “疗伤期间,或有凶险之时,万望太后莫要忧心,我们八人齐心协力……”
  慈宁太后冷冷地说:“我只看最后结果。”
  有这句话,御医和侍卫们也就满意了。
  慈宁太后亲自监督了一会,一名休息的侍卫小心翼翼地提醒道:“太后气势如虹,怕是不利于疗伤。”
  慈宁太后哼了一声,即使不懂武功,她也知道这是胡说八道,有她在场,侍卫们太紧张倒是真的。
  她派亲信的两名太监、一名宫女留下,自己离开,休息了一会,决定召见孟娥。
  孟娥双手被缚,由四名女侍卫带进来,向慈宁太后跪拜之后,获准起身。
  看到真人,慈宁太后有点意外,还有点失望,原来这个孟娥并非绝美女,论姿色只算普通,而且年纪明显比皇帝大一些,虽然按规矩磕头请安,脸上却是一副孤傲神情,全然没有宫人的谦卑谨慎。
  皇帝居然会宠信这样一名女子,慈宁太后实在想不出理由,将孟娥上下打量了几遍,直接问道:“陛下临幸过你?”
  普通女子被问到这种事,通常会脸红,孟娥却面不改色,摇摇头:“没有。”
  “若是让我查出你并非处子之身……”
  孟娥脸上终于显出一丝羞怯,“甘受极刑。”
  慈宁太后不会这么做,只是越来越好奇,“是谁教皇帝内功?”
  “我。”
  “你为什么这样做?”
  孟娥沉默一会,“陛下第一次进宫称帝时,一无所有,我希望他能有一技傍身。”
  “内功能傍身?”
  “就算不能自救,也不至于没有还手之力。”
  慈宁太后总算明白了一点原因,她能想象得到孺子在宫里当傀儡期间是多么的孤独与恐惧,这名女子算是趁虚而入,那时候给予皇帝的一根针,现在也能价值千金。
  她对孟娥的信任又多了几分,挥下手,示意宫女解开绳索。
  孟娥揉揉手腕,没有谢恩。
  “没有内功就不会内息混乱,你的内功害了陛下。”慈宁太后觉得所有人对皇帝的状况都要负责。
  “云梦泽刺客武功高强,陛下若没练过内功,当时就会被杀死。”
  慈宁太后心中哼了一声,这名女子胆子不小,所谓的守规矩只是表面功夫。
  “你现在以什么身份留在陛下身边?”
  “普通宫女。”
  慈宁太后问侍立一边的女官,“宫册里有她的名字吗?”
  女官早已调查过孟娥,立刻回道:“孟娥从前归属剑乾营,几个月前已被除名,遍查宫册,并无其名。”
  “陛下真是粗心,居然忘了给身边宫女一个名份。”慈宁太后说。
  孟娥觉得这不算问题,所以不做回答。
  “既然你们都与刺客无关,究竟谁在帮助刺客?”
  “韩稠。”孟娥没有景耀的隐讳。
  “说他坏话的人不少,可是都拿不出证据,你有证据?”
  “如果需要证据,太后又何必将两府的人都关押起来呢?”
  慈宁太后大怒,她早不是从前的小丫环,也不是躲躲藏藏的王美人,她是当今太后、皇帝的生母,这个连名字都不在宫册上的女子,竟然敢质疑她的决定。
  “刺杀皇帝对韩稠有什么好处?这么久以来,他一直在讨我欢心,难道就是为了掩饰刺驾?”
  孟娥摇摇头,“韩稠一开始是真心讨好太后,希望借此讨好皇帝,能够一直留在洛阳。太后上当了,陛下却没有,暗中布置,想要惩治韩稠。对云梦泽的望气者来说,韩稠心怀不满,这是现成的‘顺势而为’,于是找上门来,双方一拍即合。”
  慈宁太后心中越发恼怒,强行忍住,“可韩稠交出了那个叫圣军师的望气者。”
  “那是因为圣军师的行踪已经暴露,韩稠必须这么做,圣军师自愿牺牲,可即使在狱里,他也在帮韩稠解脱嫌疑。”
  “这些都是你的猜测。”
  “圣军师是江湖人,我也是,我见过他,了解他的为人,而且——陛下会相信我。”
  慈宁太后再难忍受,“带下去。”
  孟娥被押回原处,手上没再捆绑绳索。
  慈宁太后一点也不喜欢孟娥,可是生过气之后,她还是仔细思考了孟娥的话。
  守在皇帝房中的太监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过来通报情况,黄昏时分他带来好消息,皇帝的脸不那么红了,而且闭上眼睛,真正睡了一会,五名侍卫正在休息。
  慈宁太后稍稍放心,也逐渐冷静下来,开始反思这几天的行为,要不是她的反应过于激烈,对各方逼迫得太紧,孟娥早就会给皇帝疗伤,就连御医也不至于有了猜测却迟迟不敢说出来。
  至于韩稠,慈宁太后还是很难接受他是奸臣的结论,韩稠肯定贪贿极多,否则的话也拿不出那么多的贵重礼物送给王家,可他既愚蠢又胆小,怎么看都不像是敢于参与刺驾的人。
  入夜之后,慈宁太后无法安心,派人传召景耀。
  景耀被关在宫中的监牢里,很快就被押来,他这几天过得大起大落,连他这种见贯风雨的人也觉得头晕目眩,浑身无力,一进屋就瘫坐在地上。
  “对韩稠你知道什么,全都说出来。”慈宁太后命令道。
  景耀不明所以,但是不敢再有隐瞒,将自己查到的一些情况全盘托出,这些事情仍然无法证明韩稠与刺驾直接相关,但他做的每一件事,让商人毁掉欠条、交出圣军师等等,都在减少皇帝的警惕。
  慈宁太后沉默无语,到了这种时候,她不得不承认,韩稠的确很可疑,别人都看在眼里,只有她被迷惑。
  她不愿当着太监的面承认错误,命人将景耀带走,仍然关在狱中,叫来女官,拟了一份懿旨,明天上午宣召韩稠,她要当面问个清楚。
  天色已晚,出宫不便,懿旨留在桌上,等明天一早再送出去。
  对韩稠来说,这是一个不眠之夜,白天的时候,对孟娥的审讯无疾而终,他就预感到风向在变,于是动用宫里的一切关系,打探慈宁太后的一举一动。
  五名侍卫、孟娥、景耀先后被召进慈宁宫,韩稠全都得到了消息,最让他心惊肉跳的是,传言说皇帝有可能会醒过来。
  他的一切计划都建立在皇帝永远不会再醒来的基础上,一旦皇帝能够开口说话,第一件事大概就是抓捕他。
  韩稠左思右想,觉得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立刻出府,先去拜见宰相申明志,吃了闭门羹,宰相已经休息,不接见外人。
  他又去找那些商人,商人倒是很愿意见他,张嘴就问什么时候能赔偿损失,他们烧毁欠条可是有条件的,说起其它事情,全都支支吾吾。
  韩稠找借口离开会馆,想要再打听一下宫里的动向,却已找不到人传话,那些人或是闭门不纳,或是声称太晚没有办法进宫。
  韩稠终于明白自己已经走投无路,他必须离开京城,回到洛阳,回到自家的地盘,那里有他的家人,遍布他的势力,还有反戈一击的机会。
  第二天早晨,皇帝终于醒来,仍然虚弱,却能开口说话,最先要找的人不是慈宁太后,不是奸臣韩稠,不是皇后,不是诸多亲信。
  “叫崔腾来。”


第四百一十八章 崔腾?
  皇帝在宫里半昏迷期间,崔府里的一个人也像丢了魂儿一样,全家人虽然无不悲伤惊恐,可是谁的悲伤也比不上他深切、谁的惊恐也不如他强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