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孺子帝 >

第291章

孺子帝-第291章

小说: 孺子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想勤政殿里的宰相等人,他们的确有点害怕皇帝,只是掩饰得很好,韩孺子在倦侯府里感受不到这一点,围在他身边的都是亲近之臣,没有具体官职,用不着负责,敢说话,也敢乱说话,在这种氛围中,韩孺子还以为自己威严不足。
  韩孺子让太监点起灯笼,前头带路,又回卧房休息。
  淑妃邓芸还没睡,躺在床上,吃惊地看着去而复返的皇帝,“陛下……”
  韩孺子脱衣上床,太监熄灯退下,屋子里一片漆黑。
  两人并肩而卧,邓芸伸手触碰皇帝的手臂,没有遭到拒绝,但也没有进一步的表示。
  “讨好皇帝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吧?”韩孺子问。
  邓芸的手掌略显僵硬,平时最敢说话的她,这时却有些含糊,“陛下……何出此言?寻常女子尚且以夫为尊,宫中的嫔妃当然……当然要尽心尽力侍奉陛下。”
  “不敢直言的你,与寻常女子无异。”
  邓芸靠近皇帝,“陛下想听实话?那我就说实话,讨好陛下当然很辛苦,可陛下不常在身边,更辛苦的是讨好宫里的每一个人。我真希望自己生为男子,能够驰骋四方、指点江山,不用像现在这样,步步小心。”
  “你们邓家很想东山再起?”
  “邓家在武帝时平步青云,可是没等站稳脚跟,大将军就英年早逝,没留下子嗣,剩下我们这些族人,甚至不能留在京城,只能远迁代国——我们当然希望能够东山再起。陛下,让我给你生第一个儿子吧。”
  赵若素说能以朝廷规矩治理朝廷,韩孺子很自然想到宫中也有规矩,结果实践起来却不那么容易,他想自己选中的第一个目标是错的,应该由易入难,可淑妃恰好在倦侯府,他没有别的选择。
  “那不是朕能决定的事情,你想讨好朕,也不用非得生儿子。”
  “陛下休以虚辞应对,从古至今都是母凭子贵,没有子息,再受宠的妃子,也免不了色衰爱弛的一天。”
  韩孺子心里叹了口气,看来他非得有一个儿子,才能平息宫中的混乱。
  外面突然响起敲门声,在这种时候打扰皇帝,实在不应该,邓芸支起身子,怒道:“这是谁啊,如此大胆?”
  韩孺子坐起来,“不管是谁,必有急事。”
  他披上一件外衣,下床走到外间,太监已经点起蜡烛,正站在门口,犹豫着要不要开门,看到皇帝,心安不少,问道:“外面何人,深夜打扰陛下休息?”
  “末将蔡兴海,有急事求见陛下。”
  韩孺子点头,太监开门。
  蔡兴海掌管宿卫,是极少数能够直接来见皇帝的人,平时很注意礼节的他,这时却顾不上行礼,略一躬身,向屋内的皇帝小声说:“东海王抓住一名刺客,据其招供,已有刺客藏于陛下身边。”


第三百八十六章 隐而不退
  京城不只官多,豪杰也多,但是要论到消息灵通,老江湖们却都推举一位不太起眼的人物排在首位。
  这人是个和尚,是个小有名气的疯僧。
  光顶常年在京城内外的各处寺庙中借住,来去自由,想撵,他赖着不走,想请,他未必肯去,常常在陌生人面前口出狂言,唬人一跳,其实借着疯僧的形象四处打探并传递消息,在江湖中颇有地位。
  东海王曾经间接与光顶打过交道,借助疯僧将当年的倦侯骗出京城。光顶一度召集江湖人物准备发起一次叛乱,最后关头他却选择放弃,从此退隐城内一座小庙里,也不疯了,每日正常参禅打坐,对江湖事务不闻不问。
  可江湖还记得他。
  东海王要在皇帝面前立一功,夜里睡觉前对王妃谭氏说:“这是个机会,真能做成的话,没准能让谭家人重回京城,给你的兄弟们写封信,让他们推荐几个靠得住的京城豪杰,帮忙抓刺客。”
  “你这是让谭家人背叛天下豪杰。”谭氏冷冷地说。
  东海王笑道:“从你当王妃之日起,谭家就已‘背叛’,现在还犹豫什么?谭家不想再跟陛下对抗吧?那就踏踏实实跟我一块讨好皇帝,千万别夹在中间,豪杰觉得谭家谄媚,皇帝却认为你们家心怀不轨,两边都不得益。”
  谭氏其实并不反对丈夫的计划,想了一会,“用不着写信向谭家求助,京城到东海国千里迢迢,一来一往不知要多久,我给你推荐一个人,肯定能帮到你。”
  “你一个妇道人家,怎么会与外面的豪杰有联系?”东海王立刻警惕起来。
  谭氏掐住丈夫的痒肉,听他吃吃地笑,仍然冷冷地说:“我就算与天下豪杰人人都有联系,也是我的事,你管不着。”
  “我不管,我不管。”东海王讨饶,对王妃的忠贞他还是非常相信的,而且觉得除了自己大概没人能受得了谭氏的强横。
  谭氏推荐的就是疯僧光顶,“他现在退出江湖了,所以你得亲自去请,哀求也好,利诱也罢,总之要争得他的帮助。”
  “一个退出江湖的人,能有多大用处?”
  “嘿,江湖不像朝堂,人走茶凉,光顶虽然不问江湖事,可京城欠他人情的豪杰不少,他的一句话,比你找十位豪杰还好用。光顶欠谭家人情,他这人很讲交情,你以谭家的名义去,他肯定会帮忙。”
  “好吧,我去见他。”东海王打个哈欠要睡。
  谭氏推了丈夫一下,“等会,你给我分析一下宫里的情况:皇后现在毫无反抗,虽然我早料到会是如此,可她放弃得也太彻底了一些,跟打入冷宫没什么区别,崔家也变得老实了,崔宏顶着太傅和大将军的名号,却几乎是赋闲在家。其她嫔妃只争一件事,看谁能先给皇帝生个儿子,可是争得也不激烈,轮流去倦侯府侍寝,全看运气如何。慈宁太后也比我预料得要安静,除了与几位大臣偶有书信来往,别的事情都不管。”
  “你觉得后宫太安静了?”
  “对啊,两位太后都不喜欢崔家,难道不应该斗得死去活来吗?”
  王妃也有向自己讨教的时候,东海王有点得意,“这还不简单,一切的关键都在皇帝的第一个儿子身上。”
  “嗯?”
  “崔家需要皇后生个嫡子以巩固地位,如果是嫡长子当然更好。第一位生儿子的嫔妃必然会被封为贵妃,立刻高人一等。至于慈宁太后,她仍然觉得陛下的位置不够稳当,所以不敢太放肆,也盼着皇帝能尽快生个儿子、多生几个儿子。所以你看着吧,皇帝长子诞生,既是大喜之日,也是开斗之时。”
  “嗯。”谭氏觉得丈夫说得很有道理,又推推他,“咱们是不是也应该快点生个儿子?”。
  东海王一下子不困了,转身道:“咱们可以尝试,但是绝——对——不——能在皇帝之前生儿子。”
  东海王自知地位不稳,稍有变化就会引起包括皇帝在内许多人的怀疑。
  “哼。”谭氏背对丈夫。
  东海王笑呵呵地说:“咱们可以先生个女儿啊。”
  次日上午,东海王带着谭氏的一封亲笔信去见疯僧光顶。
  小庙藏身于南城的陋巷里,一名谭家的奴仆带路,仍然绕了几圈才找到入口。
  庙里就一间正殿,供着一尊弥勒像,布满了灰尘,原先的庙主不知所踪,光顶一个人住在里面,隔几天出去乞食一次,平时就在佛像前静坐,白日不关门,夜里不点灯,寒风萧瑟,他却仍穿夏日的单衣,从来不换。
  东海王让仆人等在外面,自己走进去,站在门口,正好挡住阳光,于是往旁边让了让,总算能看清光顶的模样,于是笑道:“禅师别来无恙?”
  光顶虽然不那么疯癫了,行为还残留几分怪异,只睁一目,斜睨来者,“我不是禅师,你也不是东海王。”
  “呵呵,是啊,你退隐庙中,我也退隐了,退隐到朝堂,意思都是一样的。”
  “你来找我,说明咱们的意思不一样。”
  “这么会打机锋,还说自己不是禅师?”东海王取出王妃的信,递给光顶。
  光顶仍然不睁另一目,也不起身,伸手接过,没有打开,而是放在鼻孔处嗅了两下,“王妃可还好?”
  东海王脸色微红,“你这个疯和尚,根本没有改过自新嘛。”
  光顶随手撕掉手中的信,“整个京城,自以为凭一封信就能让我帮忙的人,只有王妃,她生长在谭家,如同东海王生长在帝王之家,从小自以为是,以为江湖规矩都是谭家定的,偏偏是名女子,与外人接触得少,越发自以为是,根本不懂什么叫退出江湖。”
  东海王看着满地碎屑,听着光顶的话,不知是该发怒,还是该庆幸,犹豫片刻,蹲在光顶面前,想了一下,干脆席地而坐,与光顶面对面,可是不等他开口,和尚已经闭上唯一睁开的眼睛,显出逐客之意。
  东海王却不在意,笑道:“和尚打坐的时候心里念经吗?念的什么经?”
  光顶睁开另一只眼睛,“你又来了。”
  “是啊,我刚刚上天跟弥勒佛爷谈了一会,他说我今天必得贵人相助。”
  光顶哼了一声,东海王指着疯僧点了几下,“露馅了,和尚,修行之人宠辱不惊,你可没做到。”
  光顶终于两眼齐睁,“好吧,被你抓到了,说吧,找我干嘛?但你别指望我会帮你,我现在就是一个普通和尚,修行不成,朋友也都疏远了。”
  “别害怕,我现在老实着呢,最支持陛下的人,我敢说自己能排第一位,不会让你帮忙做坏事。”东海王顿了一下,“可云梦泽还不死心,据说又派来刺客。”
  “江湖人成不了大事,咱们两人对此都有体会,所谓刺客顶多挑逗几名侍卫,不等见到皇帝就会逃之夭夭,一旦被官府通缉,从此名满江湖。”
  “和尚还真是看透了江湖。”
  光顶冷笑一声,“江湖人只要名不要实,直到现在还有人以为是我在湖边放过皇帝,让他得以重掌天下,一帮人有事没事跑来找我,之前想利用我的名头号召京城好汉做点事情,后来又劝我向皇帝邀功,真他娘的……阿弥陀佛。”
  光顶没忍住,冒出一句脏话,急忙双手合十,嘀嘀咕咕念了一会佛经,然后道:“跟这帮人根本解释不清楚,我实在受不了,这才退隐江湖。”
  “你干嘛不离开京城?”
  “去哪?跑得越远,别人越以为我在躲着皇帝,保不齐会有一帮人替皇帝找我,所以我干脆留在京城,让大家明白皇帝根本不记得我这个人,这一个月来总算安静了些,结果你又来了。”
  “我来了,可我跟那些人不一样。”
  “嗯,别人以为我跟皇帝有交情,你是以为我跟江湖还有交情,回去对王妃说,既然嫁人了,就好好当贤妻良母,别以为自己是豪杰,就算谭家还在京城,也劝不动我。”
  “嘿嘿,我可不敢对她说这些。”
  光顶打量东海王两眼,点点头,“也对。你走吧,反正我帮不了你,皇帝也不需要我的帮助,栾半雄是在垂死挣扎,派来多少刺客都没用,与其找我,不如给官府下道圣旨,我敢保证,云梦泽若有十名刺客,官府几天之内能抓来一百名。”
  东海王笑着起身,拍拍身上的尘土,“你这么厌恶虚名,不如将化虚为实,刺客能否威胁到皇帝是一回事,咱们能否抓到刺客是另一回事。”东海王指着光顶,“你能抓到刺客。”又指向自己,“我能告诉皇帝人是你抓到的,替你扬名。”
  “滚,滚远一点!”光顶突然发起火来,也不管对方是什么人。
  东海王毫不恼怒,转身向殿外走去,边走边说:“你知道在哪能找到我,机会可不多,刺客若是真被官府抓捕,也就没有你我什么事了。”
  东海王走后,光顶继续打坐,心却再也安静不下来,突然站起身,将旁边的木钵一脚踢翻,嘴里接连咒骂了几句,大步走出破旧的小庙。
  当天入夜不久,光顶敲响东海王府的便门,仆人开门,看了和尚两眼,像是早就料到他会来,什么也没问,请进府内。
  “跟我走,给你一个刺客。”光顶见到东海王只说这一句,转身便走。
  若是从前的东海王,断不会跟随疯僧,至少也要问个明白,现在的他却快步跟上,问道:“刺客是什么人?云梦泽的强盗?”
  “不是强盗,说来你可能不信,是你东海国的一名小官儿。”
  东海王大吃一惊。


第三百八十七章 抓活口
  疯僧光顶的人脉仍在,出去打听了一圈,意外地一无所获。
  云梦泽也是江湖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光顶本人就与泽中的许多知名强盗有过交往,与大头目栾半雄的交情还不错——自从得知云梦泽群盗投靠匈奴人之后,这种交情已经中断——所以他知道云梦泽若是派来刺客,应该会与京城的哪些豪杰联络。
  结果他猜错了,那些曾与云梦泽关系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