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孺子帝 >

第203章

孺子帝-第203章

小说: 孺子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士兵们互相看了一眼,一人回道:“倦侯驾临,立刻开门。”
  门里一阵响动,两名士兵后退,韩孺子提着刀大步上前,士兵们紧护左右,闻讯现身的众多宫人却都惊恐地跪在地上,不敢动,也不敢相劝。
  门开了,韩孺子一惊,三名女子站在门内,中间一人正是自己的母亲。韩孺子抛下刀,扑通跪下,惊喜交加地叫了一声“母亲”。
  王美人脸上没有久别重逢的喜悦,平淡地说:“起身,不要在别人面前下跪。”
  韩孺子站起来,心中一块巨石落下,“母亲没事就好,小君呢?也在这里吗?”
  王美人没有回答,而是问道:“你来这里做什么?”
  “我……我来救……我来找母亲和小君。”
  “孺子,这种时候你得明白轻重缓急,朝廷为重,妻母为轻,京城为急,宫中为缓。”
  “是。”
  “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吗?”
  “嗯……”韩孺子心中其实有一套计划,可是在母亲面前却变得有些不知所措。
  “立刻去同玄殿召见群臣,请他们、求他们,接受他们的一切条件,就是不可用强,明白吗?”
  “明白。”
  “宽赦所有人,即便首恶之徒也不例外,他们要由太后定罪,不是你,明白吗?”
  “明……白。”韩孺子答应得有些勉强,这与他的计划稍有不同。
  王美人上前一步,招手让儿子低头,贴耳说道:“当务之急是恢复你的身份,只要肯承认你是皇帝,任何人都可以原谅,起码暂时原谅,以后你有的是机会。至于不肯承认的人,让他们逃跑吧,如果落入你手,也要交给太后处置。不管外人怎么看、怎么想,太后仍是太后,你一定要向所有人证明这一点。”
  上官盛屠杀宫人、逃出京城,太后都脱不了干系,在大多数人看来,太后已然一落千丈,能保住性命都算是幸运,王美人却要求儿子表现出更多的尊重。
  韩孺子不是很理解,盯着母亲的眼睛看了一会,确信母亲没有受到胁迫,所说皆是真心话之后,他才点点头,“是,母亲。”
  “去吧,从现在起,你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皇帝的身份。”
  “是。”韩孺子没有动,“我必须见小君一面。”
  王美人目光中显出严厉,片刻之后又变得柔和,轻声道:“她不在这里。”
  韩孺子心一沉。
  “别让你身后的人失望。”王美人说。
  韩孺子转身看去,百余名南军、北军士兵正茫然地看着他,这些人都是第一次进入皇宫,手持兵器,不知礼仪,对下一步该做什么全无想法,只是盯着倦侯,等他的命令。
  越来越多的太监和宫女正从藏身之地赶来,远远地跪下。
  韩孺子向母亲深鞠一躬,在士兵的簇拥下走进太监和宫女群中,叫起来几名看服饰地位最高的人,命他们关闭各处宫门、收拾尸体,见到士兵,就让他们都去同玄殿汇合,无事的宫人全跟在他身后。
  笼罩在众人头上的茫然气氛消失了,内官纷纷领命,预感到皇宫即将恢复他们期盼已久的平静。
  韩孺子步行,通过一处角门进入同玄殿前的庭院,身后的士兵已经增加到三百余名,宫人也有一百多名。
  但他不是唯一赶到的人。
  经过宿卫军的屠杀,同玄殿前的仪卫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群士兵,接近千人,个个手持刀枪,当先站着两人,正是崔宏与东海王舅甥二人,他们没有骑马,算是对同玄殿的尊重。
  他们从正南门进入,守在门口,没有深入,大都抬头仰望高耸的同玄殿,像是一群误入皇宫的游人。
  韩孺子等人由东北角进入,两伙人很快发现了对方,隔着整个庭院互相观察。
  韩孺子这一边的士兵数量少得多,他却只在原地犹豫了一小会,迈步前行,士兵们跟随其后,手里紧紧握着兵器,尤其是那些南军士兵,他们认出了大司马,不能不感到紧张与恐慌。
  韩孺子没有直接走向崔宏,而是拐到了同玄殿台阶之下,在这里与对方遥遥相对。
  双方沉默了一会,东海王最先开口,喊道:“韩孺子,投降吧,你的兵少,不是对手。”
  韩孺子向身边的士兵小声说了几句,士兵高声道:“京城之乱,乃大楚之不幸,群臣无辜、众将士无辜、天下百姓无辜,南军大司马崔宏、东海王韩枢,上前听赦。”
  东海王愕然道:“韩孺子也疯了吗?舅舅,别听他胡说八道,派兵上前把他砍成肉泥,咱们就再也没有敌人了。”
  崔宏嗯了一声,没有马上下令,他看到庭院周围的各道门里都有人跑来,数量不多,却络绎不绝,大都是士兵,有北军,也有南军,还是有一些是宫人,他们无一例外都跑向人数不多的倦侯,而不是兵力占优的东海王。
  崔宏身后有近千名士兵,宫外还有更多士兵待命,的确可以一拥而上,将倦侯杀死,可这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做完的事情,总得花些时间,在此期间,谁知道倦侯还能得到多少支援、会发生什么变故?
  “舅舅,你在想什么?咱们已经定好计划,机不可失、时不我待,错过这一次……永远也不会有下一次了。”
  崔宏曾经当着东海王的面承诺过许多事情,可形势变化比他预料得更快:北军主力赶到、城外的宿卫军和南军溃散、倦侯冲进京城甚至进入皇宫一路来到同玄殿前,他与东海王却因为几次犹豫而耽误时机,晚到一步。
  崔宏望着远处的女婿,又扭头看向外甥,“等你真正称帝,要怎么处置倦侯和上官盛?”
  “当然是杀死,难道还能留下后患?”东海王莫名其妙,不明白舅舅为何在这个时候发问,更不明白这有什么好问的,他要杀的人不只是倦侯和上官盛,还有更多人,那些得罪过他、在关键时刻不肯帮忙的人……
  崔宏重重地呼出一口气,他从来没看好倦侯,而且忌惮这个女婿的能力,可是事到临头,他发现自己别无选择。
  “放下兵器。”他向南军将士下令,“战斗结束了。”说罢自己先拔出佩刀扔在地上。
  刀枪纷纷落地,东海王大惊失色,“舅舅,你这是做什么?咱们明明占据……”
  顺着崔宏的手指望去,东海王说不出话了,一队北军旗帜正通过西北角门进入庭院,意味着北军主力已到。
  南军的优势只能维持这一小会。
  东海王转身要走,崔宏一把抓住外甥的胳膊,“去哪?”
  “去哪都行,总之我不当阶下囚。”
  “倦侯会宽赦你。”
  “他在撒谎!”东海王又急又怒,“他在收买人心,等他当上皇帝……”
  “大楚还有外患,真正的皇帝懂得妥协的重要。”
  “我不……”东海王突然明白过来,“小君是皇后,崔腾为倦侯当走狗,你早有准备,根本不是真心支持我夺取帝位!”
  崔宏不愿多做解释,松开外甥的胳膊,示意卫兵上前,将东海王拦住。
  韩孺子站在台阶前,看到了南军将士放下兵器,看到了各道门里涌进来的各色人等:由西北门进来的北军旗帜,带头者居然真是柴悦;走正西门的则是宫人与大批读书人,蔡兴海与部曲士兵护着他们;还有从正东门进来的大臣,他们没等传召,自己来了,争夺帝位的整个过程中,这是他们第一次主动现身。
  无人下令,身边的士兵却都自动退却,让到数步之外,韩孺子转身,顺着台阶一级级往上走,突然看到东北门里走出来的崔小君,她竟然与杨奉在一起,被一群侍卫打扮的人簇拥着。
  韩孺子觉得小君看到了自己,于是露出一丝微笑。
  他没有走到最上方的丹墀上,现在还不是时候,登上十几级台阶之后他止步转身,没人跟上来,离他最近的人也在十步之外了。
  “万岁!”庭院里突然响起呼声,将一切杂音淹没,将一切忠诚与背叛、信念与怀疑、熟悉与陌生也都淹没。
  韩孺子望去,发现自己熟悉的面孔如此之少,值得信任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他突然明白母亲为什么要让他宽赦所有人了。
  从现在起,他终于要面对整个天下,而不只是一个个、一批批的敌人。


第五卷 大臣


第二百七十章 宰相临终
  宰相府内一片压抑着的悲伤情绪,人人小心翼翼,踮着脚小步快跑,连呼吸都要加以控制,好像生怕自己的气息会伤到别人。
  大楚宰相殷无害奄奄一息,再高超的神医、再贵重的补药,也没办法让这具衰朽的躯体重焕生机。
  妻妾垂泪、儿孙号啕,殷无害听在耳中,觉得十分聒噪,轻轻晃动手指,将长子殷措唤来,轻声说了一句话。
  殷措没听清,急忙向屋子里的家人摆手,让他们收住哭泣,然后贴到父亲嘴边,仔细倾听。
  “红绡儿……”殷无害费力地说出一个名字。
  殷措扭头看去,名叫红绡儿的年轻女子哭得最伤心,两只眼睛肿得像桃子一样,“父亲请放心,我们自会奉养小姨娘,当成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
  红绡儿比殷无害的一个孙女还要小些,听到这句话,放声大哭,在其他人的严厉注视下,以手掩嘴,止住哭泣,脸憋得通红。
  “回、回家……”殷无害又吐出几个字。
  殷措微微一愣,以为父亲糊涂了,“父亲,这就是咱们的家。”
  殷无害缓缓摇头。
  殷措还是没想明白,一名老仆轻声猜道:“大人说的是江南老家吧?”
  殷无害眨眼表示就是这个意思,殷措更糊涂了,“父亲为官一生,为朝廷操劳多年,子孙皆在京城出生、长大……”
  殷无害剧烈地咳嗽起来,目光越显愤怒,殷措不敢再做辩解,急忙道:“回家,殷氏子孙全都回家,京城的房地通通卖掉。”
  殷无害怒气消散,咳嗽也停止了,只是呼吸仍显沉重,他很想仔细解释一下殷家为何必须离京返乡,可是说话太难,众多儿孙当中,也未必有人真能理解他的话中之意,与其浪费时间,不如直接下令。
  老宰相用枯瘦如柴的手掌紧紧抠住长子的一条手臂,殷措吃痛不过,料不到垂死的老人还有这么大的力气,发誓道:“殷家子孙若有留京者,必被逐出本族,永世不得再入家门。”
  殷无害满意了,松开手掌,仰面喘息,好像忘了屋子里还有一群人,良久,他突然声音清晰地问道:“为什么还没人来?”
  “我们都在,父亲想找谁?”殷措纳闷地问。
  “宫里。”
  “还、还没有,大概是不知道父亲病得这么重。”殷措撒个谎,其实是觉得宫里不可能派人来探视。
  “大臣呢?”殷无害又问道。
  殷家人互相看了看,殷措欲言又止,犹豫半晌才道:“父亲,朝中发生那么大的事情,谁……谁还肯来啊?”
  “一个也没有?”
  殷措更加尴尬,宰相将死终归是一件大事,若在平时,上门慰问的大臣能在巷子里排成长队,如今却是门庭冷落,因为宫里又换了皇帝,人人都知道,这位皇帝不是特别欣赏老宰相,殷无害即使身体健康,也很可能被换掉。
  “倒是有两位,都是中书省的小官儿,我给打发走了。”按殷府的一贯标准,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值得通报一声,那两人都是中书舍人,六品小吏,没资格见宰相,殷措对他们也不熟,不记得他们与自家有过交往。
  “请进来。”
  “他们已经……回家啦。”
  “你亲自去请。”
  殷措觉得父亲越来越不正常,忍不住提醒道:“父亲,您要见的是中书监或者中书令吧,我说的是中书舍人南直劲和赵若素……”
  “就是他们,去请,立刻就去……”殷无害剧烈地咳嗽起来。
  殷措无法,只得让家人好好照顾父亲,他亲自去请那两位中书舍人,路上遇到一位熟人,听说了一些事情,心惊不已,忍不住想,父亲若是这两天病故,倒是恰逢其时,再晚个四五天,可能会惹来大麻烦。
  殷无害躺在床上,周围的抽泣声又一点点地冒出来,像是在试探猎物生死的兀鹫,殷无害越发烦躁,挥手让所有人都出去,只留下侍妾红绡儿,让她摩挲自己的胸膛,以为能从这具年轻的身体里吸取一点活力,可他还是感到厌烦,于是将侍妾也撵走,一个人静静地躺着。
  他思考自己的一生、思考大楚的江山、思考朝廷的动向,最后想到了皇帝,喃喃道:“会来的,宫里会来人的。”
  中书省负责草拟圣旨,最高长官中书监也只是正四品,中书舍人员额不定,通常有十人,品级更低,只有正六品,如果能得到皇帝信任,这些人尚可说是位卑而权重,可这种信任自从武帝中年以来,中书省就没有得到过,省中的官吏不过是一群执笔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