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孺子帝 >

第158章

孺子帝-第158章

小说: 孺子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封调遣令,命镇北将军回京向兵部、大都督府报告边疆军情。大将军韩星自己不能无故回京,但是可以将麾下的将军送回京城。
  韩孺子起身致谢,他的确需要这纸调令,否则的话,他在京城的身份终究是个麻烦,全因为宫内不肯批复奏章,才暂时无事。
  可这不是韩孺子来此与大将军相会的真正原因,“我写的信,大将军都收到了吧?”
  那些信是杨奉写的,韩孺子都看过,加盖的也是他本人的印章。
  韩星点头,“我真是老了,居然还能碰到这种事情,诸子争位——谁出的主意?”
  “据说是一些望气者,他们说服了太后。”
  “唉,世事难料,就在十几年前,谁敢稍微表露出一点对帝位的关心,哪怕是私下里表露,哪怕只是问一声皇帝安否,都有可能惹怒武帝,落得个家破人亡的结局,现在倒好,皇帝还在宫里呢,‘争位’这种说法竟然能够堂而皇之地四处传扬,谁也不觉得这是大罪。”
  “大楚需要另一位‘武帝’。”
  韩星探过身来,“不是大楚,是韩氏,女主专权,宗室衰落,这才几年工夫啊。等咱们死后,有何面目去见太祖?”
  韩星在朝中向来沉默少言,以清静无为著称,居然说出这样一番话,韩孺子很是惊讶,“大将军反对诸子争位?”
  “争位可以,但不能由一群江湖术士做主,太后真是疯了。”
  “大将军的意思是……”
  韩星笑了笑,“宗室需要团结,冠军侯忘了自己的姓氏,一心依靠大臣,可还有倦侯,还有……其他人,韩氏枝繁叶茂,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子弟齐心协力,也能保住大楚江山。”
  韩孺子隐约猜到了什么,这可不是他与杨奉的期望。
  韩星拍了两下手掌,从外面又走进来一人。
  东海王向韩孺子拱手笑道:“兄长,你会原谅我吧?”


第二百一十章 老实人发怒
  东海王求亲成功,很快就将迎娶谭家的女儿,相比于冠军侯与崔家的联姻,这桩婚事不是很受关注,东海王与谭家人聊过几次,得到不少承诺,许下更多的承诺,颇有些帮助,但他觉得远远不够。
  冠军侯已经取得多半大臣的公开支持,谭家对朝堂的影响相当广泛,却不能立竿见影,许多大臣固然亏欠谭家,但是在选帝这种大事上,谁也不会轻易用来还人情。
  仅仅依靠谭家,不等群臣被说服,冠军侯早已经登基了。
  东海王仍要与谭家联姻,但也要制定一个见效更快的计划。
  “韩氏子孙都被齐王之乱给吓坏了,京城出这么大的事情,竟然没几个人敢挺身而出。”东海王走进厅内,背负双手,叹了口气,“咱们两个是桓帝之子,若不联手拯救宗室,韩氏真要完蛋了。”
  韩孺子看向大将军韩星。
  韩星道:“碎铁城发生的事情我都听说了,东海王做得不对。”
  东海王脸上一红,若是从前,他当场就会发怒,才不管韩星地位有多高、辈份有多老,现在却只能讪笑两声,不敢发作,还得承认错误,“老实说,我胆子小,近不得战场,一看到漫山遍野的匈奴人,心就怯了,聪明才智也没了,可是只要远离战场,我就能恢复正常,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看到了你和柴悦的正确。”
  “京城就是战场。”韩孺子说。
  东海王笑道:“战场和战场不一样,京城这种,我不怕,反而——就让我自夸一句吧——如鱼得水,你需要我的帮助。”
  “帮助我什么?”
  “帮助你联络宗室子弟和勋贵家族。”
  “我能帮你什么?”
  东海王看了一眼韩星,含笑不语。
  韩星在椅子上挪了挪身体,“宗室子弟众多,却缺少一位首领。冠军侯不行,因为前太子之死,他对宗室似有怨恨,而且,对于宗室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承认武帝生前所做的一切决定,包括几次改立太子。所以,唯有桓帝才是正统,除此之外再无旁人,也唯有倦侯与东海王才有资格成为宗室之主。”
  韩星对两人各看了一眼,“东海王年幼一些,危急时刻沉不住气,难堪大任,那就只剩下倦侯。”
  东海王脸色又是一红,这回他没有辩解。
  韩星继续道:“宫变之时,倦侯几乎凭一己之力击败逆贼,在碎铁城又成功挡住了匈奴人。”
  “那是因为匈奴人想要和谈。”
  “倦侯不必过谦,若非你守住了碎铁城,匈奴人很可能已经长驱直入,根本不会选择和谈。”
  韩孺子笑了笑,不再谦虚。
  韩星坐在椅子上,仍是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却有几分大权在握的威严,不再是那个唯唯诺诺的宗室老臣,“倦侯大概会问,为什么太后废帝之时,宗室没有人站出来说不。”
  “我确有此惑。”韩孺子这时候假装糊涂就是虚伪了。
  “形势所迫,倦侯,你在宫里的时候,看到太后被一群江湖人所胁迫,以为太后很容易对付,可是在宫外,我们所看到的太后一点也不软弱。借助平定齐王之乱,太后讨好了大臣,提拔了一大批刑吏,将宗室打击得遍体鳞伤,她唯一的失误就是太相信上官皇太妃,以至身边出现漏洞。但她的根基已经奠定,宗室自保尚难,更不用说保护倦侯。东海王说得对,宗室子弟,包括我在内,都被吓坏了。”
  韩孺子想了一会,“又是什么原因,使得宗室不再害怕了呢?”
  “绝路。”韩星双手按着扶手,东海王急忙上前,帮助大将军坐直,韩星继续道:“太后要的是傀儡,所以她最忌惮宗室,即使神志不清,她也宁可将权力转交给大臣和一批江湖术士,而不是还给韩氏子孙。”
  “太后为什么会……变疯?”韩孺子对这件事一直很好奇,杨奉知道的内情却不多。
  “据说是因为当今天子得了怪病,太后心中惶恐,以为自己受到鬼魂的报复,所以……原因不重要,可太后的疯狂之举,一下子将宗室逼到了绝路。诸子争位?这种事情若是开了头,大臣们将成为大楚的真正主人,韩氏所能提供的只是一个个傀儡而已。冠军侯以为自己能在称帝之后夺回所有权力,可我不看好他,冠军侯缺少倦侯的魄力,他现在与大臣妥协,以后会一直妥协下去,直到将太祖留给子孙的江山丢得一干二净。”
  老实人发怒往往有令人震惊的效果,韩星就是如此,他又一次按住扶手,不用东海王的搀扶,自己站了起来,“诸子争位绝不可行,宁可烽火连天,也绝不能允许大臣把持朝政。”
  大将军韩星与大儒郭丛,分别代表两个团体,本该是泾渭分明,反对诸子争位的理由居然有几分相似。
  韩孺子沉默不语,他来寻找大将军韩星的支持,结果对方却比他更加激进,他反而要让自己冷静下来。
  “宗室子弟都这么想?”他问。
  “我可以保证,只需倦侯振臂一呼,至少有五位诸侯王和十几位宗室列侯会响应,不算东海王。”韩星说道,他这段时间里带兵平定内乱,有机会见到京城以外的许多宗室子弟。
  东海王不再脸红,上前补充道:“朝中大臣想操控帝位之争,咱们就来个一锅端,连大臣和冠军侯一块除掉,让他们知道大楚江山到底归谁所有。”
  韩孺子盯着东海王,“你还想让我将帝位禅让给你?”
  禅让是东海王之前提出过的一个条件,那次联手以失败告终,韩孺子却不会忘记东海王的野心。
  “呵呵,时移事易,我哪还有那么大的野心?只有一个小小的愿望,以后你若是觉得我还有些功劳,就将齐国并入东海国,我不跟你争帝位,总可以多一点享受吧。”
  “我得好好考虑一下。”韩孺子说,在与杨奉商量之前,他不会加入任何人的阴谋。
  “你在担心什么?”东海王有点急迫。
  韩星倒觉得倦侯的反应很正常,笑道:“应该如此,事前谨慎,临阵方有真勇,我一个老头子,说得再多也是空口无凭,倦侯尽管回京,自会有人登门拜访,到时候你就会知道宗室对你的支持绝非空话,也不是只有我与东海王两人。”
  “京城现在是冠军侯的地盘,消息一旦泄露,倦侯和我会不会有危险啊?”东海王问道。
  “事关宗室存亡,没人会泄露消息,心怀二意的人,我也不会找。即便事有万一,冠军侯与大臣也不会动杀机,他们一定要将诸子争位进行下去,没有竞争者,争位就成了笑话。”
  韩孺子很想将郭丛的计划说出来,那位大儒的想法就是劝退竞争者,令争位名存实亡,话未出口他就放弃了,换个角度看,能得到宗室的支持毕竟是件好事,犯不着告诉他们一切。
  “我还是需要大将军的举荐,至少能够迷惑冠军侯与大臣。”
  “当然,现在就要吗?这种东西可没有人写过,有格式吗?”
  “先不着急。”韩孺子道,所谓诸子争位只是一个说法,许多细节还没有敲定,他来见大将军也只是想得到一个承诺,“有大将军的这句话就够了,我会随时与大将军保持联系,您一直在函谷关吧?”
  “今后的几个月都在,如果换了地方,一定会让倦侯最先知道。”
  韩孺子起身,打算告辞,临了想起一件事,“天下流民众多,放任则威胁大楚江山,收拢或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如今南北军在京北对峙,宿卫八营掌控皇宫京城,大将军何不趁机收编流民,既能壮大力量,又能显示宗室对百姓的关怀,一举两得。”
  “此计大妙,我很快就会着手此事。”韩星笑道。
  东海王与韩孺子一块回京,他不怕被人看到,“咱们是亲兄弟,谁能说什么?”
  出了商县县城,领粥的灾民已经散去,东海王与韩孺子并驾齐驱,对他说:“你多余给韩星出主意,他答应得好,才不会多管闲事,收编什么流民。”
  “即使大有好处,他也不做?”
  东海王哈哈大笑,“这就是为什么你需要我的原因,你对韩星这种人太不了解了,他们一辈子都在坐享其成,最怕的就是麻烦,收编流民就需要更多的粮草,需要协调朝廷以及各地官吏,数不尽的麻烦。所以,即使有韩星和宗室的支持,咱们兄弟二人还是得自己努力,只有咱们成功了,他们才会死心塌地效忠。”
  回到京城时,天已经黑了,一行人在城外的驿站过夜,将要休息的时候,韩孺子又问东海王,“林坤山怎么没跟你来?”
  “嘿,你以为我还会再相信望气者吗?”东海王眨眨眼睛,告辞离去。
  次日一早,韩孺子与东海王分开进城,一回到倦侯府,韩孺子就找来杨奉,将昨天会面的经过说了一遍。
  杨奉似乎一点也不意外,“走着看吧,看看到底有多少宗室子弟敢于得罪冠军侯和朝中大臣。”
  杨奉也有新消息,冠军侯成亲之后,诸子争位终于被提上日程,三天之后,所有参与争位的皇子皇孙将齐聚宫中,听取争位规则。
  “或许这一次我能见到真正的淳于枭了。”杨奉说。
  韩孺子突然有一种感觉,杨奉对淳于枭的兴趣比对诸子争位似乎更大一些,韩孺子没有询问,即使对杨奉,他也要有所保留。


第二百一十一章 第四名争位者
  韩孺子穿好衣服,等待出发,觉得有些无聊,向杨奉问道:“有些事情明明好处很多,为什么就是没人愿意做呢?”
  杨奉站在书架前,转过身,手里端着一杯酒,“因为坏处总是跟着好处一块出现,先说说是什么事情吧。”
  “天下流民众多,我建议大将军收编流民,以官粮养民,既能平内乱,又能壮大实力,可东海王对我说,大将军怕麻烦,只是表面赞同,绝不会真这么做。”
  “东海王说得没错,大将军不会收编流民,但他不是怕麻烦,是怕猜忌。”
  “猜忌?”
  “民心是天下重器,好比一口宝刀,刀的主人可以随意把玩,小孩子也可以碰一下,顶多受到训斥,其他人触碰,免不了会受到猜忌,如果是普通人,大家可能笑话他不自量力,如果是位练过武功的高手——哪怕只是多看两眼,也免不了被大家认为是别有用心。”
  “民心是重器,大将军是宗室重臣,地位越高,反而越不敢做事,更不敢‘触碰’民心?”
  杨奉点点头。
  “嘿,大楚风雨飘摇,韩氏危在旦夕,他敢召集宗室子弟反抗冠军侯,却不敢收编流民?”
  “反抗冠军侯是在暗中进行,收编流民却要公开。还以刀喻,大将军造出一口宝刀,但他希望别人用这口刀去杀人,而不是他自己。”
  “他找到东海王,东海王又找到我。”韩孺子冷笑一声,这个道理他早就看明白了,“等我挥刀‘杀人’,他们再将刀收回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