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孺子帝 >

第131章

孺子帝-第131章

小说: 孺子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孺子找来经验丰富的房大业,出示回执,老将军看了一眼,立刻皱起眉头,“守卫碎铁城的将士大都来自北军,我还以为他们立刻就会派兵前来支援。”
  “只有这份回执,再无一兵一卒。”韩孺子更是纳闷,“难道冠军侯怨恨我夺取桐将军的官印?”
  房大业摇头,“左将军也没有朝廷任命,严格来说,官印只属于吴国舅,镇北将军和北军左将军都是夺印,一早一晚而已。匈奴人是大楚强敌,北军大司马就算心怀怨恨,也不至于见死不救,何况他要救的就是北军将士。”
  房大业想了一会,“信使见到北军大司马本人了吗?”
  信使是一名普通驿兵,自然见不到北军大司马,韩孺子已经问过。
  “北军大司马派左将军接管神雄关,专门为了阻挡镇北将军入关,可那时候匈奴人还没出现,镇北将军并无理由离开碎铁城,除非——”房大业没有说下去,他愿意留下辅佐镇北将军,可事情总有个限度,打仗他义不容辞,朝廷夺权他却不想参与。
  “冠军侯也悄悄回京了。”韩孺子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北军无人做主,所以才会给出这样一份回执。”
  “镇北将军和东海王在京中的消息不太灵通啊。”房大业说。
  韩孺子又笑了笑,他已经很久没有接到京中的来信了,“看来我得想办法接管整个北军。”
  “镇北将军……不想尽快回京吗?”房大业不愿参与朝廷内斗,问出这句话就是他的极限。
  “匈奴,京城。”韩孺子不可能心无犹豫,京城必定发生了大事,吴修和冠军侯才会急急忙忙地跑回去,“我要留下。”韩孺子权衡之后做出决定,“匈奴人一旦入关,大楚江山残破,我就是千古罪人,而且,我现在回京,恐怕也是自投罗网。”
  韩孺子在朝中几无根基,只身回京,斗不过冠军侯,他起码要在北疆站稳脚跟。
  韩孺子不想马上回京还有一个重要理由,杨奉就跟在冠军侯身边,却没有送来只言片语的提醒,他要么被挟持,失去了自由,要么觉得冠军侯胜券在握,干脆真心辅佐新主了。
  无论哪一种可能,对韩孺子回京都不利。
  房大业扶刀,向镇北将军躬身行礼,“北军兵多将众,镇北将军不宜前去犯险,让我去吧。”
  “房老将军去的话更加冒险。”
  房大业迄今没有得到朝廷任命,真实身份只是一名获释不久的普通百姓,他却一点也不怕:“冠军侯回京,右将军冯世礼陷没,左将军韩桐应该是职位最高的人了,我带他去北军,十拿九稳。”
  “冠军侯回京只是咱们的猜测,而且他很可能给北军下达过命令……”
  “那样的话,镇北将军更不能去了。若无镇北将军坐镇神雄关,关内关外的楚军很快就会溃散,你不能动。”
  “还是太冒险……”
  房大业厉声道:“老夫从军多年,冲锋陷阵的风险都冒了,还怕自己人吗?请把左将军韩桐交给我,再有十名卫兵,这就出发!”
  “起码定个计划。”韩孺子好不容易留住一员大将,不希望白白失去。
  “见机行事吧,需要了解什么,我在路上问左将军。事不宜迟,我这一去一回,至少五天,加上整顿大军的时间,可能还要更晚一些,总之七天之内必有回信,镇北将军只管守关,稳定碎铁城军心。”
  韩孺子再不犹豫,写信、签发文书,派人带来左将军韩桐,唤入十名部曲士兵,一并交给房大业。
  听说要回北军大营,韩桐很高兴,比房大业还急着出发。
  韩孺子又命人给碎铁城送信,声称北军正在调动,七日内到达神雄关,十日内必至碎铁城。手中无兵,韩孺子只能利用谎言稳定军心。
  两天后,又有数千援兵到达神雄关,带兵将领出身世家,一进关就要求镇北将军从碎铁城召回自己的弟弟,韩孺子拒绝,两人僵持了半天,恰好大将军韩星的军令到达,解决了这场争执。
  韩孺子终于得到正式任命,仍以镇北将军之号,总管碎铁城、神雄关以及关内十县的一切楚军抗击匈奴,可以便宜行事。
  送上门的数千楚军一下子成为镇北将军的部属,将领再不敢违令,只得带兵出关,前去支援碎铁城。
  碎铁城的形势还算安稳,匈奴人接连受挫,没再发起进攻,一直留在河北。
  又过了三天,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韩孺子先后接到两封至关重要的来信。
  一封来自柴悦,他在碎铁城得到一条令人意外的信息:匈奴人提出和谈,但是有一个要求,只跟镇北将军本人谈。
  另一封来自京城,写信者是崔小君,字迹潦草,只有一句话:妻染重疾盼君速归。


第一百七十四章 独自决定
  “一剑仙”杜摸天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将一封只有几个字的书信交到倦侯手中。
  自从倦侯从军北上,杜摸天送走了孙子杜穿云,自己就搬出了倦侯府,每日里与京城知名的豪杰往来,日子过得倒也惬意,十几天前,侯府的账房老太监何逸突然找上门来,请他喝酒,大醉之后,交给他一封信,并传达了倦侯夫人的请求。
  也就是从那时起,杜摸天发现自己被人跟踪,他没有立刻出发,多等了两天,继续呼朋唤友的生活,直到得罪了一位江湖中地位颇高的豪杰,不得不“逃”离京城。
  一路上,杜摸天得到了不少江湖旧友的帮助,也受到多次阻挠,甚至遭遇过两次暗杀与一次公开挑战,杜摸天必须遵守江湖规矩,于是接受挑战,却没有获胜。
  “一剑仙”毕竟老了,接连数日的奔波耗尽了他的精力,在比武时败给了对手,只能选择返回京城。
  因此,将书信交给韩孺子的人不是杜摸天,而是他在比武之前托付的一位朋友。
  这人二十来岁,随身没有通关文书,不知怎么混进了神雄关,在衙门前逡巡半日,不找任何差人或卫兵通报,直到黄昏时分,见到随同镇北将军出府的孟娥,他才上前开口。
  孟娥化名陈通,穿着打扮以至容貌举止都与男性卫兵无异,偶尔开口,别人也听不出破绽,跟随镇北将军多日,从未被任何人认出来,送信的年轻人却一眼认定这是一位“江湖人”,远远地抱拳喊道:“四海之内皆兄弟,兄台可否赏口饭吃?”
  孟娥吃了一惊,止住准备抓人的卫兵,将此人请进府内,详细问明之后,带他去见镇北将军。
  青年直身不拜,将韩孺子上下打量了几眼,交出书信,转身就走。
  韩孺子想要挽留,被孟娥阻止,“你不是江湖人,用不着跟他们打交道。”
  如果有时间,韩孺子真想问问一心想要复国的孟娥算什么江湖人,那些行为怪异的江湖人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可是扫了一眼书信之后,他没心情考虑江湖人了。
  那的确是崔小君的笔迹,送信过程却匪夷所思,陌生青年甚至不肯透露姓名,对杜模天的经历讲述得也过于简略。
  韩孺子已经派杜穿云回京,显然在路上与爷爷杜摸天没有相遇。
  韩孺子拿着信思索良久,整个神雄关里,唯一能与之商量的人只有孟娥,“你相信这个人吗?”
  “我相信他并无恶意,可我也知道,许多无辜的人会受到利用,到死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样的回答对韩孺子毫无帮助,他笑了笑,将信凑近点燃的蜡烛,犹豫片刻,还是烧掉了,“假设一切都是真的吧,小君自然没有病重,她没有写明,我猜是另外有人病重,不是太后就是皇帝,所以吴国舅和冠军侯急着回京。可小君写这封信的时候,并不知道匈奴人入侵,也不了解我在北疆的情况……”
  韩孺子陷入沉默,他是在自言自语,孟娥也不说话,守在一边,目光缓缓转动,耳中倾听外面的声音。
  “小君希望我回京,必然有所准备,可房老将军说得没错,我一离开神雄关,碎铁城楚军很可能会溃散,匈奴人是大患,真正的大患……”
  韩孺子又拿起另一封信,是柴悦派人送来的,里面说匈奴人希望与镇北将军和谈,柴悦特意注明,他不太相信匈奴人,入冬以来已经下了三场雪,再坚持一段时间,即使关内楚军没有大批增援,匈奴人大概也会退兵。
  大概、可能、几分把握……韩孺子越来越理解杨奉曾经说过的话:皇帝因为掌握太多信息,反而比一无所知时更难做出决定。
  柴悦是前线的将军,将每种可能都提前想到是他的责任,但他不用做出最终决定。
  崔小君深居府内,为丈夫谋求最大利益是她的目标,可她不了解边疆的危机,无需权衡利弊。
  韩孺子坐在那里,没有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而是在想,做决定是一件多么艰难、又多么有趣的事情。
  “朕乃孤家寡人……”韩孺子突然想起这句话,在从前的记忆中,祖父武帝坐在勤政殿的阴影里,威严而孤独,现在这副场景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武帝仍然独自坐在阴影里,但他并不孤独,或者说他享受并喜欢那份孤独。
  “把金纯保叫来。”韩孺子说。
  孟娥目光转来,稍显惊讶,她是保镖,倦侯极少向她发令。“是。”她应道,走到门外,压低声音让卫兵将主簿找来。
  即使是守城大将,也不能随口一句话就召见在押犯人,得签发命令,加盖官印之后,才能去监狱领人。
  平时极少参与具体事务的孟娥,完成了整个流程,从倦侯手里接过官印,在文书上按下去。
  韩孺子一直没说话,甚至没注意到在让孟娥做随从的事情。
  没过多久,金纯保被押来了。
  金纯保受了不少苦,为了确认他的话是否属实,狱吏施加了酷刑,右将军冯世礼陷没之后,他又被折磨一番。
  昔日的归义侯长子已经面目全非,卫兵一松手,他就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匈奴大军已经攻到碎铁城。”韩孺子从金纯保身上只看到一个教训:没有远见会带来多大的后患。
  金纯保抬起头,好一会才认出那是倦侯,颤声道:“倦侯救我……”
  “你是楚军的俘虏,没人能救你。”
  “我不当匈奴人了,求倦侯再给我一次机会,哪怕留在大楚当平民、做奴隶也行!”
  “想做大楚臣民,就要与匈奴人作战。”
  “我愿意,我愿意。”金纯保不是一个坚强的人,一听说有希望挣脱囚徒的身份,激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带他下去。”韩孺子命令道。
  两名卫兵将金纯保架出去,到了屋外他还在大声喊道:“我愿意为大楚效力……”
  韩孺子对主簿道:“真是失礼,共同守城多日,我还没有请教主簿大人的姓名。”
  主簿前趋道:“敢劳将军动问,是卑职之罪。卑职姓华,名报恩。”
  “华主簿是吴将军带到神雄关的吧?”
  华报恩腿一软,扑通跪下了,与这位少年将军相处越久,他心里越害怕,“卑职受吴将军荐举,但卑职是大楚七品主簿,食朝廷俸禄,为国家分忧,不敢有丝毫私心。”
  “请起。”韩孺子笑道,“前段时间吴将军不在的时候,华主簿将神雄关治理得很好。”
  华报恩哪敢起身,“位卑而执重印,卑职无功,卑职死罪。”
  “非常之时,当有非常之举,你也下去吧。”
  华报恩磕头告退,出门之后好一会才缓过来,不明白镇北将军对自己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只觉得身上一阵阵发凉,想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却又没这个胆量。
  孟娥也不明白,等屋子里再无外人,她忍不住问道:“你明明看过名册,知道主簿的姓名,为什么还要再问一遍?”
  能让孟娥感到好奇,这种事情可不多见,韩孺子笑道:“我要让这位主簿知道,从现在起,我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孟娥还是感到疑惑,但她没有追问,对自己不懂的事情,她宁愿保持距离,“你也要小心,有江湖人拦截杜摸天,就可能有江湖人一直在盯着你。”
  “嗯,但我相信你能保护我的安全。”
  孟娥退到一边,心中莫名地有一点警惕,从前是她提出条件,倦侯接受,现在却是倦侯下令,她无条件接受,既没有拒绝的理由,也没有拒绝的意志。
  韩孺子已经做出决定,没有立刻行动,是因为在等房大业那边的结果。
  房大业前往北军的第五天,终于派人送回消息,他与左将军韩桐说服了北军众将,两日之内将能率领五万人到达神雄关,再有不到两日即可支援碎铁城。
  韩孺子接信之后即刻下令亲率城中所有将士前往碎铁城,主簿华报恩留守神雄关,手下只有数十名衙门差人,唯一的任务就是迎接援军并放行。
  金纯保受命随军,没有盔甲与兵器,身份还是犯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