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武唐第一风流纨绔 >

第349章

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第349章

小说: 武唐第一风流纨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则天也赞赏了为大唐做出贡献,在过去一年内在许多方面有上佳表现的诸臣,像贺兰敏之、裴行俭、李敬玄、狄仁杰、张柬之等等许多大臣都被点名表扬,并有厚赏,大殿上站出来致谢并表示谦就的大臣一个接着一个,欢快的气氛充满了殿堂。接着是众使节向大唐皇帝及太后敬献新年的贺礼,琳琅满目的礼物被献上来,许多是连贺兰敏之都没见到过的奇珍异物,物品的品种多样及贵重程度让人惊愕。礼物的多少及贵重是大唐君臣及其他使节最为关注的事,这方面直接关系到各个部落或者属国的脸面,献上厚礼的使节脸上倍有荣光,那些因自己国内或者部落内财力不够,或者没寻到奇珍异物敬献的使节,则是一脸羞愧,感觉丢了脸面。

盛大的元日大朝会即将结束,接下来将是太后和皇帝的赐宴了,宴会将在麟德殿举行,参加朝会的所有大臣及使节都将参加。接就在武则天准备宣布朝会结束,众臣一道去赴宴时候,朝会进行了这么久,一直没什么反应及表示的皇帝李旦站起了身,不知道皇帝要做什么的众臣都惊住了!

“诸位爱卿,今日朕有一事要宣布!”李旦以从来没有过的敏捷从御座上离开,走到殿前,面对愕然的诸臣,宣布道:“朕想自请去帝位,将帝位传给太后,让太后来当大唐的皇帝……”

李旦说完,不待众臣反应过来,马上走到同样吃惊,站起身的武则天面前,再次当着众朝臣及许多使节的面,跪伏在武则天面前,请求自己的母后在新的一年里继续代为执掌国政,说他愿意自请除去皇帝位,将皇位让给武则天,甚至请命武则天赐他以武姓,他将以武家的后人自居。

朝堂上一片哗然,有许多大臣跳出来,痛心疾首的斥责李旦的行为,表示他这样的举动是不仁不义不孝,愧对大唐的前面几任皇帝,对不住李家的列宜列宗。站出来反对李旦此意的大臣非常多,朝堂上早已经没有了刚才那般肃静,一片闹腾,那样外蕃使节们非常有兴致地看着殿中发生的一切,一些人顿然醒悟,知道大唐的朝堂接下来会有异变,甚至会起大乱,这给了他们以机会!一些使节准备在朝会结束后,马上将消息传回到国内,让他们的头领或者国王做出应对!

虽然站出来反对甚至斥责他这种行为的大臣非常多,但李旦不以为意,一个劲地请求。最后“惹恼”了武则天,也严厉地斥责了一番,说皇帝在今日这么重大的节日里,说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破坏了节日的气氛,这件事她无论如何不会答应的,还请皇帝不要再做如何表示,上元节过后,她会如原来那般归政于皇帝,并马上宣布朝会结束,令众臣们去麟德殿参加宴会。

见武则天表现如此坚决,李旦只得罢休,没再做什么,跟在武则天后面,往麟德殿而去。刚刚没发泄完的诸臣也只得跟着去,跟在李旦后面的贺兰敏之,再次对这位深受武则天迫害的皇帝另眼相看起来,这家伙不简单,真的不简单,以后即使武则天放过他,自己也不能对他有任何的小视。

喜庆的宴会如原来安排那般举行,当然,宴会已经失去了应该有的欢乐气氛,虽然武则天表现的很有兴致,不时地向众臣致酒,但感觉到大唐将有异变的许多大臣哪里还有兴致喝酒作乐。

应武则天要求不时站出来说一些话,做两首诗的贺兰敏之也感觉到了乏味,只是因为形势的需要,他不得不在宴会上装腔作势地表演。

………………………

元日大朝会上发生的事很快就传到坊间去,皇帝想将皇位让给自己的母亲这件事让洛阳城内的百姓津津乐道,当然在谈论的同时许多人又充满了恐惧,不知道天下会不会大乱。

这件事肯定不会就此罢休的,让朝臣及洛阳百姓吃惊的事马上接着发生。

正月初八日,洛阳城内再次发生百姓聚集请愿的事,这次百姓请愿的目的依然是递交请愿书,要太后武则天顺应天意,继承帝位。这样的请愿会在过去的几个月时有发生,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有几十人,大的有成千上万人,但这次请愿会的规模及领头人物却是让许多人吃惊。

请愿的人群领头人物赫然是皇帝李旦,还有许多朝臣,跟从的百姓数量也不少,有近三万人,可以说人数的规模超过了任何一次,而皇帝和一些朝臣们参加,重要性已经远远超过了百姓数量。

   第一百七十四章 女皇登基

数万人的请愿声势是非常大的,连在上阳宫深处和几位大臣商量事的武则天都听到了宫外的动静。在听到宫人禀报是怎么一回事后,武则天没敢置之不理,在贺兰敏之的护卫下,带着一群正和她讨论朝政大事的当朝重臣,走出宫门接见那些请愿的乡绅及百姓去了。

因为怕出现意外,贺兰敏之紧急调来程务挺和李多祚的左、右羽林军将士约三千人来到皇宫外,将大多数请愿的百姓隔离开来。左羽林军将军薛讷率千余军士,贴身护卫在武则天及贺兰敏之的身侧,组成一道人墙,严防意外情况出现。

在贺兰敏之的掌领下,这些年左右羽林军将士的战斗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而薛讷所领的那队两千多的人马,差不多可以说左右羽林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军士都是精心挑选,并且经过严格的训练,类似后世由特种人员组成的中央警卫部队一样,许多时候贺兰敏之都将特殊的任务交给这队军士执行,今日也是如此,面对数万请愿百姓时候保护武则天的安全交由薛讷所领的军士负责。

看到皇宫外黑压压跪着一大群请愿的百姓,队伍都看不到尽头,李旦和一些朝臣也跪伏着,贺武则天非常的满意。只是她没任何得意的神情流露,只是说了一通堂而皇之的话,感谢父老乡亲的厚爱和期望,她会慎重考虑百姓们所请等等。

武则天几句客套般的话惹的组织请愿的那些士绅人物不满了,他们强烈要求太后顺应天意,继位称帝,并公然要求皇帝李旦将皇帝之位让出来。交给太后,不然就是违背天意。

看着几名面目还有熟悉的乡绅们当着皇帝李旦的面慷慨激昂地说,贺兰敏之觉得非常好笑。不过还是忍着,并一直注意李旦的表情和动作。还好李旦还识时务,马上跟着附和。说他愿意辞请帝位,逊位给太后,让太后来当皇帝,这是顺应天意,民心之举,要武则天千万不要推辞,不然很可能遭天谴,一切都是为了大唐天下考虑,太后登基称帝,定会给大唐带来更大的繁荣云云!

贺兰敏之从请愿的百姓队列中那几名领头的士绅手中接过请愿书。又从李旦手中接过相同类型的一份东西,交给武则天。武则天并没当面展开来看,只是告诉请愿的人,他们的呈交的请愿书她会仔细看,并会好好考虑一番的。然后温言相劝聚集的百姓散去,也喝令皇帝李旦及跟随的一些大臣们各自回去。李旦见自己的母亲这般态度,也大大地松了口气,在武则天要求了几次后起身离去。

聚集的百姓并没这么容易散去的,在左右羽林军将士的驱赶下,费了个把时辰时间。才将皇宫外清理干净,恢复了往日的秩序。而武则天早已经回宫,和贺兰敏之及其他大臣商量事去了。

…………………………

手中拿着几份请愿书的武则天在贺兰敏之的陪伴下,回到仙居殿后,当着其他几位重臣的面打了开来,站在近处的贺兰敏之分明看到,这个女人在看了请愿书的内容后,脸上现出了一丝非常得意的笑容。虽然这笑容一闪就没了,但还是被他捕捉到了。

武则天仔细地将请愿书及李旦所呈的再请逊位,将帝位让给她的请命书看完,扔到案上,神情肃然地看着站在殿下的诸臣,以平静的声音说道:“各位爱卿,这段时间以来,请愿让本宫登基称帝的民意活动没有间断过,皇帝也一再请求要逊位于本宫,本宫原本还想过完年后,归政于皇帝,但如今却接连发生了这么多的事,请位爱卿,你们觉得本宫如何决断好?”说着眼睛看向贺兰敏之。

贺兰敏之马上站出来奏言:“臣觉得,太后应该顺应天意和民心,登基称帝,此是民心所向,天意所指,太后登基称帝,必定会给天下带来更大的福祉的!”

“太后,臣附议!”一边的魏玄同马上附和,“太后执掌朝政这些年,天下富贵,百姓安乐,特别是刚刚过去的这一年,粮食和赋税更是大幅度地增加,这一切全是太后施政得当才取得的,如今天下祥兆四起,百姓要求太后登基称帝的呼声很高,所有的一切都喻示着太后登基是顺应民心天意之举,要是太后再推辞,不但有违民心,还逆天意行事了!”

接着其他几位大臣如李敬玄、张柬之、骆宾王、韦待价、苏良嗣等大臣都如此附和,表示天意不可违,民心不可逆,如今皇帝也愿意逊位,将皇位让给自己的母亲,要武则天顺应天下之意,登基称帝,不然很可能整个大唐都遭天谴!

听了众臣如此说,武则天故意露出一副为难的神色,“各位爱卿的意思本宫明白,只是本宫乃一介女子之身,这些年代皇帝执掌朝政都已经被人诟病,要是临朝称帝,那必定会被天下人口诛笔伐,甚至纷乱四起,要真是如此,那如何是好?”

“太后,如今天下祥兆四起,所有的一切都预示着女主将临大唐,天意不可违,太后不必顾虑太多,应该顺应天意民心,临朝称帝,”贺兰敏之再次站出来,重复在他自己眼里有点荒唐可笑的理由,“太后是弥勒佛投胎到人世来的,佛祖派你下凡,就是要让你代为执掌天下的!还请太后不要再推辞,如今皇帝已经辞位,国不可一日无主,还请太后登基称帝!”

其他众臣情愿或者不情愿地跟着附和。

武则天再长叹了一口气,并没当场表态,只是委婉地说道:“诸位爱卿既然如此说,那本宫再好好考虑一下,待下次朝会时候再说!你们都退下吧,秦王留下!”

“是,太后!”众臣齐声应命,除贺兰敏之留下来外,其他人一道出宫离去。

殿内一片清静后,武则天站起身,走到贺兰敏之面前,仰着头看了一会后,轻声地说道:“敏之,你做的不错,姨母很是满意!”说着露出一个非常开心的笑容,并在贺兰敏之脸上亲了一下。

“姨母,天意原本就是如此,即使没有敏之做那些事,也有其他人会自愿去做的,这些年你施政得当,谋略方面任何一个男人都无法与你相比,你临朝称帝,是自然而然的事,”贺兰敏之说着,伸手抚了一把武则天的脸,以作对刚才武则天亲昵动作的回应,再严肃地说道:“姨母,敏之觉得,你应该顺应民意,马上登基称帝,更改国号,时间再长,恐怕一切都要生变!”

武则天定定地看了贺兰敏之两眼,终于点点头,“姨母听你所劝,代旦儿登基称帝!只是……敏之,姨母暂时不能立你为皇嗣,还是要以旦儿为皇嗣,你可要理解姨母这样的决定,好吗?”

贺兰敏之笑了笑,抓住武则天再次抚到他脸上的手,故作轻松地说道:“姨母,原本就应该如此的,这样可以让反对你称帝的人少了一些借口,敏之并不贪恋权势和地位,敏之这些年所做一切,全是为了姨母,姨母……敏之的一切都拜你所赐,不敢再奢望更多!”

听贺兰敏之如此说,再看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没一点故作的神态,武则天稍稍放了心,绽然一笑道:“敏之,你这样说,姨母可放心了,以后啊,姨母会依然如以往那样疼你的,你也要继续帮助姨母,将天下统治好,以后啊,这大唐的天下,就是你的……”

“多谢姨母垂爱,只是……姨母,敏之真的对皇位无所求,只希望就能一直帮姨母做事,并能得你疼爱就够了!”言不由衷的话贺兰敏之现在说,已经面不改色心不跳了。

“嗯,姨母明白你的心思,不会亏待你的,也不会让你失望的!”武则天再次露出个灿烂的笑容,拉着贺兰敏之手,往内室而去,“敏之,我们再来商量一下一些更具体的事……”

…………………………

各地的请命书不断往长安和洛阳送来,前后只不过几个月,文武官员、王公贵族、远近百姓、各族首领、和尚道士,上劝进表的有六万多人,请愿书及请求武则天登基称帝的奏本都堆了一个屋子,武则天时常召大臣来到堆放请愿书的屋子里,让大臣们看看“民意”如何。

在皇帝李旦带头请命上武则天当皇帝后的那次朝会上,贺兰敏之提出了要武则天顺应天意民心,昨朝称帝的奏言后,经过一通激烈的朝辩,最终支持武则天称帝的官员声音占据了上风,武则天也非常“为难”地接受了这个决定,表示她不敢逆天意民心行事!

当年四月,武则天在接受李旦辞去皇帝位后,登基称帝,自称为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表示尚周之风,承周之礼,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