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武唐第一风流纨绔 >

第281章

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第281章

小说: 武唐第一风流纨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怂担怯械闳萌似鸺ζじ泶瘢饣氨匦胍担宜档囊浅K沉铮荒苡幸凰恳缓恋穆砘ⅰ

这话在武则天耳中听着却分外的受用,她再次倒入贺兰敏之怀里,伸手紧紧的抱着,满是欣喜地说道:“敏之,你都好久没疼姨母了,姨母想你了,待明日你进宫来,好好陪一下姨母,好不好?”

“姨母有令,敏之不敢不从!”贺兰敏之伸手在武则天那紧紧压着他胸膛的饱满胸脯上捏了一下“敏之明日一定进宫来,和姨母密议一些重要之事,姨母不让敏之走,敏之一定不走!”

“那明白你午后就进宫来,姨母还有好事要和你说!”武则天说着在贺兰敏之脸上亲了一口,露出点与年龄不相称的娇滴滴的神色“你今日好好去安慰一下你府上的妻妾,明日就不要回府了!”

“敏之听从姨母的吩咐!”

见贺兰敏之说话间并没有过分亲热的举动,武则天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她恋恋不舍地从贺兰敏之怀中起身,替他整理了一下胸前有点散乱的衣襟,轻轻说道:“敏之,你先去吧!今日这事也去安排一下,不让不相干的人知道,姨母也会吩咐一番,并告知陛下,待明日你再来和姨母说这事!”

“是,姨母,那敏之告退!”贺兰敏之作了一礼,马上告退。今日感觉很郁闷,面对武则天的投怀送抱他都没有一点激情,再呆下去只有恶心的感觉。

面带微笑的武则天在看到贺兰敏之大步走出内殿后,也马上收住了笑容,怔怔地站了一会,随即长叹了口气,走回到榻上坐下,看着火炉中的火光出了会儿神。

而贺兰敏之在走出内殿后,没任何的停留,即使面对迎上来,一脸关切之色的武团儿时,也只是淡淡地说了几句,就走了,惹的武团儿一阵难过,又很是担心,眼巴巴地看了一会后,也没见贺兰敏之转身,只得低着头进殿去了。

…………………………………

在走出仙居殿后,贺兰敏之心里的疑惑更重了,虽然从宁则成那里知道了事情的大概情况,也清楚了武则天的态度,并再得到了武则天进一点的恩宠和示好,但他依然不相信武则天不知道此事。

武则天要是知道此事,并有相似的表示,那他并不会有什么的疑惑,执掌了宫中大权的武则天要是这样的大事都不知晓的话,那真是太说不过去了。

在回到府上后,贺兰敏之关起门独自想了会儿事,再将贺兰安鸿及几名游侠招进来,密议了会儿事。贺兰安鸿和几名游侠听了贺兰敏之的吩咐后,也马上应命去办事了。

第二天是朝会日,贺兰敏之下了朝会后就到武则天的仙居殿去等候。

武则天是在去了李治那里呆了一会后才回仙居殿的。在回殿后,她马上和贺兰敏之说了昨天下午至今日刚刚之前的事,说一切都已经无碍,宁则成办事还是挺得力,没再有任何的流言散播,只是还未查到最初是何人散布流言的,不过相信也很快就可以查到,武则天让贺兰敏之不要担心。

武则天也告诉贺兰敏之,李治在闻言后大怒,要她无论如何都要查清此事,并且不闹出更大的动静来,曾有意无意散布此流言的人全部治罪,视情结节轻重流放或者驱出宫去。

武则天也要求贺兰敏之不要太去关注此事,一切她全会处理好的,并要贺兰敏之尽快进宫来和她一道批阅奏本。贺兰敏之在听了一番武则天所讲如何回批奏本之事后,也按武则天的要求批复朝臣们送上来的奏本。他在批阅奏本时,有一种很微妙的感觉起来,他知道他手中那支朱笔代表的是权力,还是至高无上的权力,这份权力的真的很诱惑人。

武则天的恩宠自然是要回报的,连续两天,贺兰敏之都处在宫中,差不多日夜陪伴武则天,当然在付出的同时他也收获了很多,不只身心上的,还有其他武则天期许的好处。

十二月二十五日,朝廷宣布了一系列的人事任免。

以户部尚书戴至德为尚书右仆射兼太子宾客,太子左庶子刘仁轨兼领尚书左仆射,裴行俭为侍中兼领吏部尚书,张文瓘为侍中,郝处俊为中书令,张大安为检校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贺兰敏之为兵部尚书兼太子左卫率并领检校左羽林军大将军,并同中书门下三品,黄门侍郎来恒、中书侍郎薛元超、中书侍郎李义琰同领同中书门下三品。

朝中的宰相人数又恢复为十位,贺兰敏之“如愿以偿”位列政事堂,也是大唐有吏以来最年轻的宰相,他不只位列政事堂,所兼领的几个职务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左羽林军大将军职。

朝中许多官员的职务有变动,刘审礼为工部尚书,李敬玄为户部尚书,狄仁杰为刑部尚书,裴炎为礼部尚书,高智周为黄门侍郎。

朝会上还朝议通过了贺兰敏之所提关于大唐募制制度改革的提议……(

   第七十八章 太子会不会被废

这一个年,过的挺喜庆,贺兰敏之府上每一个人都是喜气洋洋。

过去的一年,发生的可以拿来庆贺的事不少,贺兰敏之位列政事堂,当然是最可喜可贺之事,原本武顺想大置酒席以示庆贺,但被要求低调的贺兰敏之拒绝了,最后只是小范围内,差不多只是府上的人一道吃了顿酒宴来表示庆祝;谢瑶环回来,还带回了个儿子,这也是件天大的喜事,至少从家族的利益方面来说是如此。

有这两件大喜事,足以欢乐几场了,因此过年时候,府上热闹程度是前几年不曾有过的。

关于李贤的流言贺兰敏之并未告诉武顺,也没告诉府中其他任何一人,他不想让家人们被流言所扰而失去平静安逸的生活,就如前些年一样,一切的事他这个当家人会在外面挡着。他这样做感觉还是挺对的,至少家人们没有因此事而坏了尽情,特别是母亲武顺,不然这个年没法过了。

也幸好此事并没有流传开来,至少大部的朝臣都不知情,也没什么人敢公然议论。东宫的宫人们被置换了大半,许多人是莫名其妙被重责的,丢了性命的人也不少,新安置到东宫的人都是武则天亲自过问过的。这情况虽然是贺兰敏之不甘心接受的,但倒是他情愿看到的,没闹出大的风波,也没祸及他的家人,这已经很好了,但他依然不想就此罢休。命自己所能支配的人,调查此事。

调查的结果还是有一点,但却不太能让他接受。

正月里的一天,狄仁杰到他府上来访,并正儿八经地说起了些事。

两人悄悄地讨论了一会其他朝事,又说了一番调查的情况后,狄仁杰意味深长地说道:“常住老弟,想必你大概清楚了此事的真正起因吧!”

狄仁杰善断案,擅长推理,贺兰敏之在年前和他说此事时候。也央狄仁杰秘密调查一下,狄仁杰领命去做,结合贺兰敏之从其他渠道打探来的消息,基本有了定论,今日来一并来告诉贺兰敏之。

贺兰敏之听了沉默不语,虽然他在事情刚开始时候就怀疑结果是这样的,但还是怀有侥幸心理,希望是他猜错了。但现在秘密调查的结果依然如此。要是狄仁杰推断不错的话,此次事件的起因就是武则天使人特意如此做的,而主持此事的还是明崇俨。只是其中具体的情况,狄仁杰也没完全打探明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一切都是明崇俨依武则天的命令搞的鬼。

“明崇俨竟然有这么大胆。这样逆天的事也敢做?”贺兰敏之似自言自语地说道:“天后娘娘为何会采用这样下三滥的手段对付太子呢?”

他虽然猜到这可能是武则天所使的手段,目的是打击太子李贤,但真的不希望武则天拿李贤的出身来说事,因为这会累及他母亲的名声,同时也会将他牵连进去。

武则天这样做。让贺兰敏之感觉有被“出卖”的感觉,被武则天出卖,或者说被她轻看、无视。他一直觉得自己在武则天心目中份量很重,是唯一让武则天这些年动了真感情的人,但武则天不顾他的感受,做出这样的事。让他非常伤心。武则天待他还不是全心的,还会对他使手段。

狄仁杰似乎看出了贺兰敏之的神伤,出言安慰道:“常住老弟,你不要太难过,天后娘娘或许也知道她做错事了,因此第一时间做出了纠正,并给予了你补偿!你现在成了大唐最年轻的宰相,也是位列政事堂诸位相公里面最有发言权的一位。也可以说因祸得福了!”

“唉,不瞒怀英兄说,我只是有点想不明白天后娘娘她怎么会采取这样的手段,那是他儿子啊,还有一个是她的亲姐姐!”贺兰敏之当然明白来,武则天急忙地将他补到宰相位中,是对他的一种补偿,但依他对武则天手段的理解,这个心机非常深,手段狠辣的女人,不会采取这样低级的手段对付李贤的,武顺是她的亲姐姐,现在关系已经恢复的很不错了。这手段一点都不高明,可以说损人不利已,伤害的都是至亲的人,但这些疑问他又永远没办法向武则天问询。

“常住老弟,依某所想,这手段应该是明崇俨想出来的,并用花言巧语说服天后娘娘,”狄仁杰说着,露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犹豫了一下,还是狠心地把他担心的话说了出来,“常住老弟,明崇俨得陛下和天后娘娘宠的程度可能出乎你的意外,就他与太子殿下起的纷争都不曾受到什么处罚,反而太子被娘娘写信责备上就可以看出来。虽然天后娘娘已经不允许让他自由出入宫廷,但皇宫中许多地方他还是可以来去自如的,并能时常与天后娘娘密议事,”狄仁杰顿了顿,再压低声音道:“某有个提议,只是不知道合不合适说?!”

“怀英兄请尽管说!”

“天后娘娘是因常住老弟这段时间守孝,没太多时间进宫之故,才宠信明崇俨的,要是你时常陪在天后娘娘身边,替她出出主意,明崇俨肯定会受到冷落,从这段时间的情景上就可以看出来,天后娘娘已经慢慢冷落他了,要是再这样下去,他迟早会被娘娘打入冷宫的!”狄仁杰说的很直接。

贺兰敏之注视着狄仁杰一会,终于点点头,“你说的有理,我明白了!”

狄仁杰见贺兰敏之没责怪他,松了口气,再说道:“常住老弟,这件事只发生在东宫,依某猜想,天后娘娘如此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打击太子殿下,让他怀疑自己的出身,并让东宫属官也起疑心,并因此乱了阵脚。现在东宫那边已经乱成一团,她的目的达到了,并在随后时间内将东宫中人换了大半,这是她意外的收获。在某想,接下来娘娘还会有新的动作!”

贺兰敏之再盯着狄仁杰看了一会,在狄仁杰有点吃不住眼神躲过去之时,他才慢悠悠地说道:“怀英兄,你说太子殿下会不会被废?”

“啊?!这……”狄仁杰大惊失色!

…………………………………

因东宫流言之事,李贤到武则天处闹了几次,眼神鼻涕一把都哭诉了几回,武则天在安慰了两次后,也不耐烦起来,最后训斥了李贤一番。李贤因此很受委屈,私下抱怨母亲待他有成见,甚至动了“真怒”,在随后的朝会中多次逆武则天的意思,甚至直接站出来反对武则天的提议。因李贤的反对,一些朝议终无果,武则天大怒,母子两人再生隙。

年后的一段时间,李贤与武则天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武则天非常恼怒,数次写信责备李贤,并令人给李贤送了很多书,都是讲孝道之类的书,其意很明显,但李贤一概不看。

李贤见武则天丝毫没怜悯他受的委屈,不得已之下时常跑到李治那里哭诉,李治到底是疼爱李贤,又对他寄以厚望,每次都给予安慰,并在武则天面前为儿子说好话。

对于李贤和她唱对台戏,又被病榻上的李治说,武则天很恼火,吩咐宫人,为了李治的病情,没有他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可以求见,太子也是如此。

在得知此事后,李贤很是惶惶然,也非常愤怒,但在张大安等人的相劝下,还是暂时止住了怒意,收敛了性子,不再和武则天针锋相对。

但李贤并没就此偃息旗鼓作罢,而是采取了其他对策,打起了悲情牌。在春意暖暖的暮春时节,东宫内传唱着一首李贤亲自所填的诗辞,辞名为《黄台瓜辞》,其内容为:“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尚可,四摘抱蔓归!”

贺兰敏之在听到此辞时候大惊失色,因为他明白武则天会从此辞中读出不同的意思。

果然他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武则天在拿到此诗的原稿看的时候,勃然大怒了。

只是武则天发怒时候并没表示什么特别的举动,宫内的人全被她赶了出来,连这些天大多时候陪伴她的贺兰敏之也被她以委婉的理由“赶”回府中了。

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贺兰敏之并不清楚接下来武则天做了什么,他只知道已经被武则天冷落了一段时间的明崇俨再次被召入仙居殿。这段时间明崇俨多次到仙居殿外求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