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 >

第173章

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第173章

小说: 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看,我已经活不久了,也就不劳烦你亲自动手了!”袁世凯苦笑着伸出手掌,只见袁世凯刚刚捂面咳嗽的那只手上沾满了黑色的血块,淋漓的鲜血滴落的满地都是。
袁世凯满口鲜血,脸色又惨白了几分,他接着说道:“看到了吧,我时日无多了,所以,你就不用担心我会卷土重来了。”
“不是,袁兄,我……”唐健上前一步,扶着袁世凯关切的问道。
“滚开!”袁世凯丝毫不领情,蛮横的将唐健推开,然后一个人朝门外走去。
门口的卫兵刚想要拦住袁世凯,唐健赶紧使了一个眼色,两个卫兵将手又缩了回去,任由袁世凯走出了会议室。
唐健无奈的叹了一口气,门外袁世凯边走边仰天长啸:“成王败寇,成王败寇啊!哈哈……”
“扑通”一声,唐健闻声,紧张的跨出房门一看,只见袁世凯倒在了地上,口中还不断涌着鲜血。
唐健赶紧上前,跪在地上扶住袁世凯,袁世凯气若游丝的抚摸着怀中的龙袍,自言自语道:“既生瑜何生亮,既生瑜……”然而,话还没有说完,袁世凯脖子一歪,倒在了唐健的怀中,临死前还瞪着那双满布不甘的眼睛。

第三卷 战火远东 第一百一十五章 清剿残军

听到惊呼声,聂士成他们纷纷从外面跑了进来,进来一看就发现袁世凯倒在了血泊之中,唐健一手抱着袁世凯,满脸悲痛。
聂士成上前一步,问道:“司令,怎么了?”
唐健痛苦的摇了摇头,轻轻将袁世凯放在地上,对左右说道:“先将他的尸身安置好吧!”
冯国璋和段祺瑞拨开人群,来到唐健的身边,俯下身来,默默的注视着袁世凯。
“大帅!”段祺瑞声音哽咽道。
“还是我们来吧!”冯国璋说道。
众人无语,冯国璋和段祺瑞两人开始小心翼翼收敛袁世凯的尸身,帮他清理脸上和衣襟上的血迹。
唐健站起来,对着众人说道:“大家先回去吧,这里的事就先交给冯段两位师长吧!”
“是,司令!“众人应道,随后出了忠王府,此时正值深夜,众人忙碌了一整天,都开始回到自己的临时住处,准备休息。
聂士成看了唐健一眼,唐健微微点头,和聂士成并排来到了忠王府的后花园。
月华满地,清风微凉,后花园中无数的花草在夜风之下,随风摇曳。
唐健重回故地,记忆之中,邓倚梦在此处采蜜为唐夫人治病,特别是那一日在午日阳光的照耀下,唐蕊儿梳着两只辫子,如同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一般,蹦蹦跳跳的来到后花园,看到唐健的时候,问了一句:“咦,表哥,你也是来采花的么?”
每每想到这里,唐健的脸上都浮现一抹会心的微笑,仿佛那个有着两颗小虎牙,永远长不大的唐蕊儿就在眼前一般,而不是繁花落尽,只剩几丝追忆。
聂士成见唐健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便轻咳一声,说道:“司令又在触景伤怀了?”
唐健苦笑一声:“唉,物是人非啊!”
聂士成抽出一根烟,递给唐健,问道:“司令,袁世凯和光绪帝的后事该怎么处理?”
唐健点燃烟,说道:“光绪帝还是按照帝王之礼归葬皇陵吧,至于袁世凯,也算是一代枭雄,按照一品大员的规格下葬比较好吧?你说呢,聂老将军?”
聂士成呵呵一笑,说:“司令都已经考虑妥当,再说这样操办的话也合乎情理,我当然没有意见了。”
唐健点头:“其实,要是袁兄励精图治,而不是想要自立称帝,那么南北局面可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聂士成恭敬的问道:“司令,如今大局初定,清剿北洋新军残兵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南北统一后,肯定是要改朝换代的,到时百废俱兴,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才能稳定全国,恕我冒昧,司令有没有想到称帝?”
唐健惊讶的说道:“称帝?”随即摇了摇头,“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要称帝,中国是属于所有中华子民的,而不是属于一个人的。”
“哦?”这次轮到聂士成有些惊讶了,说实话,唐健要是称帝的话,他是不会反对的,因为在唐健的治理下,中国会越来越富强,老百姓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甚至在若干年后,唐健会带领他们将所有的列强驱逐出中华的疆土,这一点,从唐健被擢升为海军提督,到在南方军揭竿而起,反抗袁世凯的时候他就已经看出来了。
所以,即使唐健想要称帝的话,他聂士成第一个不会反对。
唐健微微一笑,语重心长的说道:“聂老将军,你知道为什么列强会欺辱我们中国么?”
聂士成回答道:“是我大清国力贫弱,抵挡不住列强的船坚炮利,所以才会受尽列强的屈辱,老百姓会受到列强的压榨。”
唐健摇了摇头,说道:“你只说对了一半!”
“一半?”作为武将出身的聂士成有点难以理解。
“对,列强之所以能够欺辱我泱泱中华,其主要原因并不全是国力贫弱,当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初期,中国有四千万万人口,经济总量雄踞世界各国第一,其国内的经济总量比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多,当初英国和我国进行海外贸易的初期,一直是逆差,大量的白银涌入中国,这还能说大清国力贫弱么?”
聂士成沉默不语,他也实在是想不通,堂堂的天朝帝国怎么会输给外洋小国。
唐健接着说道:“列强的确船坚炮利,这个我承认,可是当初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口,英法联军的总兵力不到两万人,而且又是远程作战,补给困难。而清军足有二十万之多,还是在本土作战,可结果呢?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以不到五百人的伤亡就重创清军两万余人,聂老将军,你觉得这是关于兵力强弱的问题么?”
聂士成痛心的摇了摇头,两次鸦片战争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不仅仅是因为北京失陷,圆明园被毁,更重要的是,大清开始和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定条约,使四万万中国老百姓开始陷入了数十年的水深火热之中。
唐健接着说道:“列强欺辱中国,而且能够轻易的打败几十万清军,那是因为那个时候的中国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满洲江山,和其他五十六个民族没有关系,当时的清军是为爱新觉罗氏而战,不是为中国所有老百姓而战,这样一支军纪废弛的私家军队,怎么能抵挡列强的入侵呢?”
聂士成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这让他联想到甲午战争时期,当时北洋舰队的实力并不输于日本联合舰队,陆军的枪炮也不比日军差,可就是败给了弹丸小国的日本。
甲午之战,聂士成深以为耻,作为那场战争的亲历者,唐健的话让他对这场战场战败的原因看的更透彻。
唐健说道:“说到底,还是国家制度的问题,封建制度已经不再适合中国了,中国必须要推翻满清政府,走上一条富国强兵之路,让以后的中**队不是为皇帝一个人的江山而战,而是为四万万中国子民而战,你明白我的意思么?聂老将军。”
聂士成点了点头,说道:“明白,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帝王的时代了,而是一个属于人民的时代了!”
唐健笑道:“呵呵,对啊,所以,就算南北统一了,我也绝不会自立称帝,这不符合历史的潮流,我们应该采取另一种更先进的政治体制。”
“司令的意思是说,我们也要想列强一样,废除帝制,建立民主国家?”聂士成问道。
“民主不是说有就有的,经过了满清八股这么多年的荼毒,此时中国老百姓的民治未开,贸然民主的话,反而是适得其反!”唐健说道。
“啊?这也不行?那我们到底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政府?”聂士成有点疑惑,听唐健的意思是说,帝制必定是要摒弃了,可是建立民主政府也不适合此时的国情,那到底要什么样的政治体制才适合现在的中国?
唐健微微一笑,说道:“还是先剿灭国内的北洋新军残兵吧!到时请严复北上,再咨询国内其他的仁人志士,集思广益,讨论一下我们应该确定怎样的政治体制吧!”
聂士成是武将出生,而且博学多才,但是他的思维始终跟不上来自后世的唐健,因而对唐健后面的话一知半解,不过聂士成没有多问,他知道此时唐健心中应该早就有了一个关于未来的伟大版图了吧!
三天后,唐健昭告天下,光绪帝和袁世凯皆染病而亡,同时,唐健命人以满清帝王的规格厚葬了光绪帝,并将光绪帝的遗骨葬于清皇陵。
而袁世凯则以一品大员的规格风光大葬,按照袁世凯的意愿,最终袁世凯的长眠之地选在了安阳。
之所以要将袁世凯的遗骨放在安阳,一方面是因为袁世凯长子袁克定的执意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得到了唐健的首肯。
作为直鲁咽喉的安阳,在袁世凯的宦海生涯之中,可以说是一处风水宝地,众所周知,袁世凯早年考取功名屡次落榜,后投身行伍才渐渐发迹,他的政治生涯是甲午战争后的天津小站练兵,从此才青云直上,戊戌变法后当上了内阁总理,进入了清廷的权力中枢,选在此处是再合适不过了。
五天后,唐健颁布了《告国民书》,宣布南方军全部接管北京,同时将继续清剿北洋新军残兵,凡是愿意就地投降,接受南方军改编的既往不咎,而妄图顽抗到底的则予以歼灭,绝不姑息。
《告国民书》一经颁发之后,在北方各省掀起了轩然大波,山西、陕西有几处的北洋新军表示不相信袁世凯已死,纷纷自立山头,意图和南方军顽抗到底,而位于江苏两省的曹锟部也表示不相信袁世凯已死,准备继续顽抗到底。
在剩下的北洋新军里面,以曹锟部的势力最大,其他分散在各地的北洋新军纷纷以曹锟马首是瞻,准备在安徽等地集结,筹划一次大的反攻。
不过,袁世凯已死,北洋新军始终是群龙无首,袁世凯之后,再也没人有能力全统北洋新军,曹锟虽然收拢的一部分的北洋新军,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的北洋新军接受了投降,在山东,河南等地相继有六万北洋新军接受了南方军的和平改编。
一时间,南方军的势力发展到了顶峰,兵力足足有二十万之巨,歼灭曹锟了五万多人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写到这里了,大家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到底新的国家该采取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君主立宪,还是议会制,抑或是总统制,大家给点意见,要不要唐健当皇帝,这个我有点纠结,不要决定,特此一问!

第三卷 战火远东 第一百一十六章 钓鱼

江苏扬州,北洋新军曹锟指挥部。
“师长,不好了!”吴佩孚拿着一份文件推开了曹锟指挥部的房门,此时的曹锟正愁眉不展,眼睛直盯盯的看着地图,地图上标示一道道鲜红的标记,那些标记基本上已经覆盖完了北方数省,那是南方军在不断的收编北洋新军残兵的形势图,如今直隶大部已经全部落入南方军的手中。
其中包括山东北部、河南东南部都已经划入了南方军的势力范围,就连安徽东南部也慢慢被南方军蚕食,地图上显示,江苏和安徽两省基本上已经陷入了南方军的重重包围之下。
而山西、山西等西北地区,虽然仍然有大大小小数十支北洋新军,不过他们之间相隔较远,各自为政,南方军此时允许这些大大小小几十支北洋新军存在于西北,并不是不想收拾他们,而是时机未到,估计的话,应该是南方军正在集结重兵,准备一举全歼西北各地的散兵了。
曹锟正在心烦意乱的时候,吴佩孚拿着一份文件进了他的指挥部。
“什么事这么慌慌张张?”曹锟皱着眉头问道。
“启禀大帅,我刚刚收到一份消息!”吴佩孚走到曹锟的办公桌前,打开那份文件。
只是稍稍一看,曹锟的脸色就变了:“情况属实?”
吴佩孚肯定的点头:“我已经确认过了,情况绝对属实!”
曹锟愤怒的将桌上的文件和笔具全部扫掉,骂道:“王占元,你这个卑鄙小人,明明说好的共存亡,却他竟然敢和南方军的代表秘密接洽,分明是图谋不轨!”
吴佩孚担忧的问道:“师长,王占元师长的驻地是我军的右翼,要是他真的投降了南方军们,那么我们岂不是右翼不保,到时南方军大举进攻的话,我们根本就无法抵挡啊!”
曹锟问:“怎么?孙万龄那边有动静?”
“是的,师长,最近前沿哨发现孙万龄的大军中的很多部队都在频频调动,这是他们要发动攻击前的征兆啊!”吴佩孚说道。
“该死的,大帅怎么还没有动静啊?”曹锟心乱如麻,他到现在还不承认袁世凯已经死了,在他的印象中,袁世凯是无所不能,根本不可能这么轻易就被南方军打败。
就算北京陷落,曹锟认为袁世凯也应该早已经准备好了后路,此时袁世凯也许逃亡到了北方,正准备东山再起呢!
不过,让曹锟心中担忧不已的是,为什么袁世凯这么就还没有站出来,到底他要隐藏到什么时候,或者说,他真的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