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的觉醒 >

第115章

帝国的觉醒-第115章

小说: 帝国的觉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必了,我明天就回下诺夫哥罗德。”瓦莲莉娅不客气地一口回绝道。“陛下,请恕我提前告退了。”话毕,她头也不回地转身走出大厅。

戈都诺夫收起脸上的笑容,冷冷地看着瓦莲莉娅的背影消失在门外。片刻,他转过身来,满脸铁青地盯着苏伊斯基大公。“你这是疯了吗?”

“波利斯&;#8226;戈都诺夫大人,我——”

“你这个愚蠢的混蛋!”戈都诺夫恼怒地打断了他的话,他嘴唇颤动不止,猛一挥手将几个银碗摔到地上。他往这堆餐具上发泄了一通怒气,这才抬起头咬着牙说道:“就在莫斯科城外,还驻扎着超过六万效命于梅尔库罗娃的哥萨克军队,你难道真想激得她发动一场兵变才满意吗?”

“大人,我——”

“你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饭桶!”戈都诺夫恶毒地咒骂道。他来回疾走了几步,极力使自己平静下来,用最镇定的口气对抱着手站在一旁的买力克&;#8226;穆罕默德&;#8226;帕西说道:“让您见笑了,我亲爱的朋友。”

奥斯曼人做了个轻松的手势,“这没什么,尊贵的戈都诺夫大人。”

======

重要说明:

呃,本来想以后全部直接发公众版

结果今天接到编辑通知,说是违约了

新章节还是先在VIP区放几天意思一下

请大家理解

第四节 命令与征服(上)

临敌不过三发、四发,而短兵已接。

——《武经总要&;#8226;教弩法》

11月2日,印度半岛,比贾布尔。

四万名穆斯林士兵踏着浑厚的鼓点,在原野上集结展开十二列步兵横队。他们头上包着传统伊斯兰头巾,白色短袖长袍下穿着镶满铜钉的锁链衫,精致的宝石腰带上别着蜿蜒如蛇的波刃短剑,左手臂上套有犀牛皮覆面的圆盾。站在各方队前列的军官高举迎风飘扬的战旗,上面用金线绣着德干苏丹的徽章。

“整队!向前推进!”头巾上插着孔雀尾翎的苏丹指挥官挥动着手里的弯刀,整个方阵开始缓慢而整齐地移动起来。在步兵队列的后方,四头战象不紧不慢地押阵而行,象背上的赤膊壮汉们用力敲响挂在两侧的犀皮巨鼓,如雷鼓声里许可闻。

步兵战线的右面卷扬起大团烟尘,一队约摸五千人的骆驼骑兵轻快地越过他们,在侧翼摆出了楔形突击阵形。而更多骑乘战马的德干士兵则出现在左翼位置,与骆驼队共同构成钳形攻势。

“穆斯林军队正在推进,男爵阁下。他们的步兵将在一个字以后进入神臂弓射程。”战场对面,一名身着帝国装束的军官放下手中的千里镜,转身快节奏地说道。

“很好,”林振衣从马背上微一点头,左手轻轻拍打着佩剑的银质把手。他身着一套崭新的高级武官制服,胸口上佩戴着缀有银色流苏的男爵标志——对迈索尔邦国的征服为他赢得了这份独一无二的褒奖。“把弩手部署到阵地前列,敌人进入射程之后立刻全力射击。”

“阁下?”他的副官低声建议道:“德干人在数量上占据相当的优势,我们何不首先使用雷火弩动摇他们的阵线?”

“不,”林振衣微笑着摇摇头,他抬起右手,用马鞭指点着远处。“老苏丹已经动员了他所能征召的全部武力,对么?”

“的确如此,男爵阁下,我们的正面有不少于五万穆斯林士兵。”

“然而却看不到他们最具威力的战象军团,对吗?”林振衣轻蔑地朝敌人的方向看一眼,“在这样的决定性会战当中,没有理由不拿出自己的王牌。”

“这不太可能,阁下。”副官摇摇头,“德干人不可能把战象这样大的动物隐藏起来,而我们的探子报告——”

林振衣抬起左手,示意副官不再说下去。“雷火弩是我们对付象群的杀手锏,不留到最后关头不可轻易暴露。你再增派几支哨马,扩大侦察范围。我相信,德干的战象主力已经出动,如果不是等待最佳出击时机,那么他们很可能想要迂回包抄我军,对此千万不能大意。”

“我明白了,男爵阁下!”副官往对面阵地望了一眼,快速地补充说道:“我想他们差不多进入射程了,请您下令吧。”

林振衣微一颔首,从腰间噌地拔出佩剑,以尽可能轻描淡写的口气道:“开始吧。”

副官立刻转过身去,挥舞着手中的短矛高声喝令道:“神臂弓!准备——检查射程!”

军令一下,半跪在弩兵队列最前排待命的一组校射士闻声而起,他们身披藏青色织棉披风,头盔上别着一簇醒目的隼翎,是全军最精锐的老练射手。校射士们按五人一队,分别以不同的角度朝德干军团上空射出鸣镝。

有几支镝矢过早地耗尽了力量,不甘地落在了德干人前方的空地上。更多的却带着凄厉的长声尖啸直扑进他们的方阵当中,溅起的几丝血花转瞬间被淹没在纷乱的脚步之下。

然而下一刻的来临足以让最勇敢的德干战士四肢发寒:从明人的阵地上升起了一团金属的阴云,成千上万支弩箭如同暴雨一般倾泻而下,那锋利得似要撕开空气的箭簇上流露着对鲜血的渴望。

半是来自日常的训练,半是来自天生的本能,德干士兵们纷纷蹲下身子,高举套着犀皮圆盾的左手护住头脸要害。钢铁的雨点倾盆落下,并肩战友刹那间生死殊途,一些动作稍慢的士兵倒地毙命,更多的则抱着伤处哭喊呻吟——那半径不过尺许的圆盾提供的防护着实有限,甚至有那劲镞去势未尽,穿透厚厚的犀皮将德干士兵的左手活活钉在盾牌上。

“冲啊!别停下!”德干贵族军官们高声号令,催促士兵们利用齐射的间隙快速前进。穆斯林武士们在一波又一波箭雨下挣扎着行进,仿佛在进行一曲怪异的舞蹈。然而中国军队很快调整了部署,三列弩兵轮番上前平射,接连猛烈的攻击迫使德干人慢下脚步,在盾牌掩护下小心翼翼地稳步前进。

“德干人损失惨重,但他们还在前进。”林振衣从千里镜中仔细观察着首轮打击的效果,受到重创的方阵已经不再整齐如初,然而他们仍然顽强地在四下横飞的箭矢中艰难穿行,一步步逼近己方的阵地。

“请容许我提醒您,阁下,敌人的骑兵同样在逼近——也许太近了。”

新晋的帝国男爵闻言略作一怔,他定了定神,立刻注意到自己的坐骑在焦躁地扭动脖颈,一面喷着鼻息使劲用前蹄刨着地面。林振衣不解地将目光投向不远处的骑兵部队,惊讶地看到士兵们同样在努力控制骚动不安的战马。

“敌人的骆驼骑兵。”副官简洁地解释道,他曾在帝国西南洋驻军中服役过五年。“我听说战马害怕骆驼的恶臭。”

“原来如此,难怪他们一开始便抢占上风位置。”林振衣有些着恼,战局的演变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命令弩兵全力射击,瞄准这些该死的骆驼!”

“这会给他们的步兵一个重整的机会,阁下。”

“他们不会有这个机会。”林振衣紧握长剑,朝空中虚划一个十字。“我们不用再等了,用火炮动摇和驱散他们,再派出我们的步兵联队——刀对刀、盾对盾,我们将从正面粉碎这些野蛮人的阵线。”

“遵命,男爵阁下。”副官点点头,高声向军团指挥官们发布命令:“弩兵阵列向后五十步,目标骆驼骑兵,发动三次齐射;所有火炮,目标敌中央方阵,全力射击;步兵结鱼鳞阵,准备突进!”

金鼓手开始快节奏地敲打铜钲,弩兵们往前方进行最后一轮射击之后,开始有条不紊地向后退去。山岳般矗立不动的重步兵方阵、以及间杂其中那黑洞洞的炮口,如同海水退潮后的礁石浮现在了德干人的面前。

“开火!”不等敌人从惊讶中醒过神来,炮兵指挥官已经用力挥动手里的军刀,作了一个狠命劈杀的动作。阵地突然间笼罩在稠密浓厚的硝烟之下,超过六十门新式虎蹲炮咆哮着将火焰和钢铁倾泻到了穆斯林密集的方阵当中。灼热红炽的炮弹呼啸着犁过人群,所过之处盾牌、铠甲甚至于人体的碎片纷扬四溅。而那些拌于火yao当中的铁珠铁砂虽说细小,却甚至更为致命,但有当者无不衣甲俱碎血肉模糊。

德干步兵陷入了一场可怕的混乱当中,他们被致密的火器齐射深深震慑,畏缩着躲在盾牌后不敢向前。军官们高声喊叫着,挥动着镶有红宝石的弯刀,徒劳地鼓动他们前进。士气受挫的士兵拥挤在一起寻求安全,却成为火炮更加明显的目标。

“我们的炮兵在哪里?”德干苏丹从座象背上远眺着这一切,怒不可遏地咆哮起来,恨不得要把自己浓密的髭须揪下几缕来。“命令他们对中国人还击!马上还击!至少给我干掉那些该死的炮兵!”

“我们无能为力,陛下!”指挥官有些胆怯地回答,“中国人的火炮数量更多,而且射程更远威力更大……这么做无疑是……”

“难道你想要眼看着我的士兵们被消灭个精光吗?拿出点实际行动来!”

“遵命,我尊贵的陛下!”指挥官慌乱地点着头,转身对属下们大声喝道:“吹号!立刻吹号!我们发动总攻!”

德干鼓手们纷纷从背后取下黄铜铸造的巨型号角,鼓足一口气吹响冲锋的号令。象奴们也加紧役使战象大步向前,驱赶着步兵们向前行进。战线两翼,大队骑兵扬鞭逞锋,严整如林的楔形队列如两把匕首,直击向明军的侧翼。

“弟兄们,给我冲啊!”军官们挥舞着海蓝色的军旗,上面用锦线绣着迈索尔男爵的徽记——青色帆船图章上叠印着一道银色的闪电标志。明军的步兵主力在隆隆战鼓声中开始出击,四千名刀牌兵分成十个中队大步向前,平端着丈二长枪的重装步兵则保持着密集队形,自两翼徐徐推进。战场的另一侧,装备着骑矛、马刀和三眼铳的突击骑兵在嘹亮的军号声中向德干骑兵发起了反冲锋。

鸣镝尖锐刺耳的声音再次响起,这次瞄准的却是快速行进的骆驼骑兵队。缺乏防护的骑兵部队在箭雨的打击面前非常脆弱,不断有骆驼在疾驰中翻倒在地,连带将背上的骑手摔出老远。但这并不妨碍德干人勇气的发挥,他们英勇地使用复合弓还击,同时散开队形尽可能减少弩箭造成的伤害。

三轮密集的齐射之后,骆驼骑兵的损失率已经逾两成,超过一千名以上的士兵落下驼背或被直接射杀。这样沉重的代价显然超过了德干人所能容忍的极限,何况箭雨之下趋于松散的队形已经不可能对敌人装备长矛的步兵队列造成威胁。满脸大胡子的骑兵队长悻悻地挥动弯刀,喝令剩余的部属转身逃离强弩的射程。他们退缩在远处兜着圈子,试图等待机会迂回向向明军的后卫部队发起冲击。

明军的弩兵并没有浪费太多时间来追歼败退的敌骑,在校射士的指挥下,他们将弩机对准了更有效率的目标——战线的中央位置,两军步兵已经短兵相接。在最初的几分钟内,德干人几乎以为自己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在前方闪耀:被称为“塔瓦”的印度弯刀在穆斯林武士手中优雅地划着弧线,一个个连接不断的光圈从微蓝色的新月形刀锋上发散开来,所及之处无不长矛折断衣甲碎裂。他们精湛的刀术令这场战斗看起来像是一曲飘逸如诗的舞蹈,踏着血的舞蹈。

明军的中央方阵难以抵挡如此的猛攻,锋利无匹的乌兹钢刀迫使他们不断向后退缩。然而训练有素的士兵们很快稳住了阵脚,第一排的士兵将宽逾两尺高达四尺的大型方盾并列如墙,在旗手的指挥下相互掩护徐徐后退。德干步兵自恃数量众多,尽皆奋力向前反复冲击。然而明军两翼齐出,如林长枪严阵以待,布下一道密不透风的钢铁防线,逼迫他们向方阵中央退却。此时超过三万穆斯林士兵拥挤在一起,想要转个身子或是左右移动半步都是难上加难,只能盲目地随着人群向前涌动,浑然不觉地一头钻进了明军的口袋阵。

几声短促的军号响起,明军阵中令旗连连挥动,两翼的重装枪阵开始朝中间收拢,缓慢而坚定地压缩着敌人已嫌狭小的阵地。两翼夹击之下德干士兵已经阵形大乱,他们顶着暴霖般倾下的箭雨蹒跚前行,相互推搡根本难以施展手脚。然而明军的中央方阵已决意不再后退,只听一声锣响,前排士兵手执的橹盾突然齐齐侧向左面,从这缝隙中立刻刺出数支铁矛。这种长约八尺的短矛有着沉重的熟铁长柄,特制的三棱锥形带有倒钩的矛头能够穿透大部分铠甲,令受伤的敌人很快失去战斗能力。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深深嵌进盾牌无法拔出的铁矛也将迫使敌人放弃这一沉重累赘。

这下攻击有如兔起鹘落,等到德干人从受袭的惊惶中醒过神来,面对眼前早已重整的盾墙除了咒骂之外全然无计可施。转眼之间,明军故技重施,穆斯林勇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