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宁国师 >

第71章

大宁国师-第71章

小说: 大宁国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策打开锦盒看了一眼,刚点点头,又听孟峰道:“董兄~明日小弟便要去姑苏了~不知董兄有何交待~?”

    “孟~咳!”董策咳嗽一声,恢复正常语调道:“孟兄到了姑苏,只管到水味轩找施石亮,他来信称地址已选好,价格也定下了,虽说地方小了点,但周边并不富裕,等我和周伯谈妥后便立即扩张,至于建设,我已经和陶荣谈过了,不过孟兄也要多多监管,尽量保持与这里的风格一致。”

    “董兄~放~心~吧~小弟去也~~”孟峰一抱拳,便转身哼着一曲小调,慢慢的走出屋子,不一会儿,门外便传来他清唱一句:“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


第九十章 不鞭不快

甄琬捧着账本,步法雀跃的来到门前,轻轻推开,入目的是披着黑衣的董策正坐窗边木榻上,侧对夕阳慢慢的抚摸一把只有在北方才较为常见的奚琴。

    “东家。”甄琬施礼道。

    董策轻轻点头,没有应声,他拿起一块松香慢慢擦拭着弓毛。

    甄琬静静的看了很久,才凑近将账本放在案上,低声问道:“东家莫非还会拉奚琴?”

    “你在北方待过?”董策看了甄琬一眼,顿时便让甄琬心房一紧,但只是一瞬,她便笑道:“东家很喜欢把人扒光吗?”

    “如果你说在扬州见过北方牧人用奚琴演奏,我即便扒下来你依然能穿上去。”

    董策收回目光落在奚琴上,擦着松香似自语般的道:“奚琴俗称二胡,是我师傅唯一精通的乐器,记得小时候,他老人家常坐在门前拉奏,而我最喜欢蹲在他身边静静听着。”

    董策放下松香,上好弓杆,调整弦轴。

    “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倦了,走了,回来后发现时过变迁,物是人非,一曲悠扬只能在记忆深处徘徊!”

    当董策一声叹息落下时,奚琴响了,一开始,琴声只是反复刺耳的悲鸣,但仅仅几息间,一曲悠扬萧瑟,惹人心麻伤感的琴音便在屋中回荡。

    甄琬的瞳孔猛然一缩,浑身汗毛都似在跟随琴音起舞。

    “咦?什么声音,好好听啊!”阁楼之下的戏台上,正在排练的余楠惊讶道。

    “我也从未听过如此伤感凄凉的乐曲,华师傅,你知道这是什么乐器所作吗?”卢清也颇为惊讶道。

    艺苑的乐师管事华葛静静凝听了片刻,不确定道:“似乎……是北方牧人的奚琴!”

    “奚琴!”卢清闻言愣了愣,而后问道:“如此说来,这是胡乐了?”

    “应该是吧!”华葛说着,似乎想到什么,又道:“对了,前天东家问我可会奚琴,或者有认识懂奚琴的乐师,当时我便说不懂更不认识,现在听到这奚琴曲,我猜测应该是东家找到奚琴乐师了吧。”

    “应该是了。”卢清一笑,道:“东家一直说梁祝的配乐不够悲凉,若能配上这奚琴曲,必然更能承托梁祝的凄美之感!”

    董策闭着眼睛,晒着夕阳,拉着奚琴,他似乎很享受,配合着琴音摇晃上身。

    当一曲终了,待董策睁开眼睛时,似被夕阳给刺了双眸,眼眶微红的偏过头,将奚琴往榻栏上一靠,便静静的翻阅案上账本。

    曲虽停,但甄琬似乎还深陷曲中,直到一滴泪珠滑落嘴角,她才猛然惊醒,晃晃脑袋,吸了吸鼻子,甄琬叹服道:“想不到东家还是位奚琴大行家,这比我曾听过的所有奚琴曲都要动听,悦耳!敢问东家,此曲之名是?”

    董策看完一页账目,在翻下一页时淡淡道:“随心所欲的无名之作罢了。”

    “随心所欲便有此等境界,东家真是令我钦佩!”甄琬笑着施礼道。

    董策看了甄琬一眼,也淡笑道:“你也很让我佩服,两天之内便能将我叫你的算数完全掌握,看来是时候传你乘除法了。”

    甄琬听后一喜,董策的算术法易学经用,加上那算盘记账如飞,正是白莲教混乱的账目需要的。

    董策不用猜也知道甄琬想什么,对此他丝毫不介意。

    他的作为让甄琬更为疑惑,董策明明看出她是白莲教的人,却依然乐意教自己本事,他图什么?

    看完账本,确定无误后董策便开始教甄琬乘除法,直到柳福来叫他们吃饭,两人才一同离开阁楼,在茶厅与众人吃了一顿粗茶淡饭,他便召集乐师前往戏台。

    “我已经让四宝珍坊从北方进一批奚琴回来,到时候你们人人要学。”董策看着八名乐师道。

    “东家,您不是请了一位奚琴乐师吗?”华葛疑惑道。

    “正是因为请不到才让你们学,刚才楼上拉奏的是我。”董策没好气道。

    “啊,原来是东家您啊,不过……光是练您哼出的小曲,就让我们苦恼了,每日还要练合音,若还学这奚琴,我怕……”

    “那些曲子你还没写谱?”董策皱眉道。

    “这……普通曲谱还行,但东家哼的小调,许多音色都……”华葛十分尴尬的说道半,最后实在是说不下去了。

    “我明白。”董策无奈的点点头,他的要求对他们已经很高了,这些乐师都是在茶楼酒肆里吹拉弹唱讨赏的,连入青楼的资格都没有,而青楼乐师一来是青楼自己培养的,二来是他这里月钱太少,人家不乐意来,孟峰能招来这几位已经很难得了。

    “董大哥,你就别为难老华他们啦,我觉得现在就很好了,你再费劲,那票价还不是一样多,至于吗?”周琮甩着一身肥肉走过来提乐师们抱不平。

    董策瞥了一眼胖子,对华葛等人道:“你们在别的地方怎样我不管,但来我这里,必须要精益求精,不能怠慢,本来我想慢慢锻炼你们,但如今看来不行了,从此刻开始,我每月考核一次,技艺进步者有赏,三个月原地踏步的我只能遗憾的请他离开,你们也不用怕,从你们加入艺苑到今日来看,每日都有进步。”

    听到董策这番话,乐师们都愣住了!

    不等他们回应,董策一扫周边的后台员工与演员,继续道:“你们也一样,即日起,乐师华葛,后台何管,服装小花她娘,你们三位管事一定要注意,选出每月杰出员工三名,上报戏堂管事卢清,卢清你也要从演员中选择三名,在进行统计后上报给我,待我确定后赏钱和月钱一起发放,没有斗志的人也不用泄气,只要你们一直进步,每月月钱都会涨,手下越多人进步,作为管事月钱也会更多,对于厨房和木工也一样,反之,若手底下全是一群酒囊饭袋,那你也给我下台,回头我会准备一份优劣员工标准书,不会字的可以到学堂向欧阳先生请教,完毕。”

    董策说完,便不理会众人的感慨,径直回到阁楼上。

    所谓马不鞭不快,在董策的优劣员工标准书下达后,整个艺苑就如把马力提到极限的发动机,轰鸣阵阵。

    “楠儿,你又偷懒了,赶紧给我排戏去。”卢清恼怒的等着余楠道。

    余楠虽然起身,却撇撇嘴道:“想不到卢姐姐如此贪财!”

    “说什么呢,你这臭丫头。”卢清双手叉腰,没好气道:“自从东家分了部门,现在所有部门都在努力进步,如果我们落后了,岂不要让人嗤笑!”

    “是,是,你不爱财爱面子行了吧!”余楠瘪嘴道。

    “你这丫头,咳,本来我是打算给你提名的,听说头名杰出员工赏钱可是十贯啊!现在……”卢清一脸痛惜。

    余楠顿时变了脸色,赶紧道:“别啊,我最努力了,卢姐姐你是知道的哦!”

    “死一边去。”李媃插了一句嘴,惹得余楠立即和这妮子开打,若不是卢清脸色一板,喝斥一句,怕这两丫头真要斗得没完没了了。


第九十一章 秋末异事

时节一去如烟散,秋冬交际的飘雨冰凉人心。

    秦淮河北岸,涂平面色严肃,打着油纸伞来到艺苑两里外的一间新修庙宇前,侧身恭敬道:“东家,到了。”

    “大贵起来了吗?”随着一声音调极低的问话,柳福扛着一把油纸大伞迈着碎步行来,而走在伞下的除了他,还有抱着小虎的董策,在主仆二人身后,还跟随着欧阳植。

    “昨夜他就回来了,此刻必然已经起来。”涂平说着,便恭迎董策进入庙宇。

    董策环顾前院一圈,便一声不吭的进入庙殿,入眼则见偌大的殿中,有许多蜷缩在墙角熟睡的灾民,他眉头一皱,低声道:“里面二十间厢房全住满了?”

    涂平赶紧道:“是的,属下上次带来的人已经勉强能住下,最近连日下雨,导致又有许多灾民来我们这里避难,故此属下只能让他们随意将就了。”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虽说学子庙在明年才开,可我会时常请人参观,如此满堂狼藉,成何体统啊?”董策语气不满道。

    涂平立即拱手道:“属下知道,但教主说过来者不拒,现在总不能赶他们离开吧,还望教主想个办法。”

    “又是我想,什么时候轮到你们帮我分忧啊。”董策好生郁闷,不看涂平等人的尴尬表情,径直穿过大殿。

    欧阳植苦笑一声,却也没开口说什么,尽量压低脚步悄悄随董策来到后院一排厢房前,几人连续看了五六间房内陈设后,董策便回头对涂平道:“如此大一间房为何只住三五人?”

    “这多是安排一家人住的,三五人已经很拥挤了,如果在摆床榻,怕连路都没法走了。”涂平解释道。

    董策白眼一翻,叹口气道:“我收留他们不是让他们享福的,而且你们也要尽量少问多动脑,床榻摆不下不知道往上加吗,这事回头我让陶荣他儿子干,改装双层床,你也赶紧去艺苑领一批被褥和粮食分给他们,都快入冬了还盖薄被。”

    说着,董策又看向欧阳植道:“欧阳兄,等会儿灾民吃过早饭后,则要麻烦你登记一下他们的来历,是否会手艺,不论什么都行,那怕煮饭都可以记下来,回头我好安排。”

    “董兄放心,包在欧阳身上。”欧阳植点头道。

    董策又吩咐了众人一些事宜,询问了张大贵的住处后便来到尽头的一间厢房中,推开门便见三个大老爷们只盖了一床薄被,被冷得抱在一团,真可谓是基情无限啊。

    “咳。”涂平咳嗽一声,却见张大贵三人毫无反应,气得他赶紧上前在三个家伙脑袋上来了一下,顿时就惹得三人炸锅了,可看到董策后瞬间便冷静了,整理着衣衫嬉皮笑脸的凑过来。

    董策看着瘦了一圈,黑了不少的三人,淡笑道:“好玩吧。”

    “哎吆,教主啊,这一趟可差点要了咱三的老命咯!”三人脸上立即表露痛苦不堪。

    “都去了哪里?”董策问道。

    “去的地方多了,从宁州金陵到沪州华亭,大江河流到处走,三十几个大小码头来来回回就没落下一个,每天都有东西搬运不停,教主瞧瞧,属下这肩头的皮肉啊,可磨没咯!”张大贵说着便要脱衣,却立即被董策制止了。

    “行了,少在我面前得瑟,说正事。”

    见董策没心情开玩笑,张大贵三人立即收敛笑脸,开始讲述这两个月的所见所闻与他们三人的猜测和分析。

    董策静静听了半个时辰,期间涂平则去安排灾民早饭了,欧阳植也开始在大殿登记灾民的情况。

    “属下认为,他们肯定是早已准备,或许在水患来后就开始筹备了,否则怎可能一下子运来如此多,也幸亏教主精明,让涂老哥带大伙去领食物衣物,之后安排学子庙居住,真是减轻了我们不少压力啊。”张大贵道。

    “这次太平道真是大手笔啊,除了粮食,连衣服棉被都准备了几十船,每人都能分到一袋麦子,不过这玩意我们真吃不惯。”林潮感叹道。

    “除此之外,药物也很多。”吴盛补充道。

    “药物!”董策闻言眉梢一挑,抚摸着小虎的脊梁道:“是否有我说的那东西?”

    吴盛闻言立即点头道:“教主料事如神,的确有你说的那东西,不过他们不给我们碰,都由道士搬运,若非有一次,一个道士搬运时划破了麻袋,掉出来几个,恐怕我们到现在也发现不了。”

    董策点点头,便让他们继续说下去。

    当董策听完三人的讲述后,便让他们去吃早饭,自己则先一步离开了庙宇。

    回到艺苑门口,董策一眼便见甄琬持伞等候,他走进门檐,拍拍肩头的雨水,随口道:“没事干吗?”

    甄琬露出浅笑,道:“方总捕来了,正真茶厅等候东家呢。”

    董策一听顿时头大,为了借用几名衙役来此,供他的戏子好好学学,便答应帮助方牧几次,而今都过去两月了,他才是头一次来访,由此可见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