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宁国师 >

第249章

大宁国师-第249章

小说: 大宁国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今,从董策最后一句话中,太后断定,除了这家伙,绝不会有别人了!

    毕竟,董策救人的先例太多太多!如同他不是好人,这世间便再也没有好人了。

    ……

    一连几日,董策都忙着书写计划,这不写不知道,一写,董策也觉得,那夜说的的确太过片面,虽然太后看不出来,但作为后世人,董策很清楚此中的复杂网络,如果不把它理清了,理顺了,太后和大臣们就算理解,一时间也无法着手去做,因为里面牵扯的许多利益,如官位,如一些喜欢中饱私囊的家伙,顾虑多了,就会有不确定,而时间长了,就能看清此中利弊,最后,争论也就开始了!

    为了防止这一切,董策自然要将计划写得完美,让所有人哑口无言。


第四百二十二章 抄录

    “总算完成了,本来还以为再花一个时辰就能完成,没想到居然到天亮了。”董策揉了揉发干的眼睛,看了一眼窗外明媚的阳光后,苦笑一声,便继续低头瞪着双熊猫眼一遍一遍反复检查计划书是否还有漏洞。

    待看完之后,他满意一笑,正准备上床睡觉,突然有猛地回头看着计划书,既而自嘲道:“自然字能再好看些,那就真完美了。”

    董策用的笔是他自制的墨笔,而非炭笔,这种笔和鹅毛笔一样,需要不断的沾墨,如果用来写草书倒是不会难看,可他不会草书,只能写小楷,这也导致许多地方出现断墨,补墨的痕迹,单个字或许没问题,可整体看来,许多的笔划不是过粗就是过细,丝毫没有流畅之感,极为影响美观。

    这可不是剧本,只要能看懂就行,这是要给太后而许多大臣看的,如果没有拿出手的字,实在太丢他衍教颜面了。

    念及此,董策立即整理好计划书,用张皮制的书皮包裹,然后拿出了屋中,直接往后院侧门进入天香学院。

    天香学院的工程已经进入尾声,如果不是太平道作乱,耽搁了十几天,此刻应该可以完工了。

    董策直接到了给教师居住的宿舍楼,正好碰到在楼外打扫落叶的冯伯。

    董策早在柳府里就见过冯伯,故此上来便问道:“冯伯,柳娘子可在?”

    “哦,是董大东家啊,素娘就在里头,我这边去给你通报。”冯伯笑着说道。

    “有劳了,我到里面茶室等她。”董策说着,便与冯伯一同进入宿舍楼。

    不出半刻钟,柳素便从楼上下来,进入茶室见到董策后,微微一笑施礼道:“董公子找素儿不知有何要事?”

    “是这样的,我这里有些东西需要柳娘子帮忙抄录一份,而关于里面的内容,希望柳娘子不要透露。”董策说着,便将计划书递给柳素。

    柳素好奇的接过后,翻看厚实古朴的书皮,只是一眼她整个人便僵住了。

    柳素的阅读速度远非常人可及,称之为一目十行也不为过,片刻间,她脑子里就浮现了许多画面,有种强烈的想要翻开下一页的冲动,不过最终她还是忍住了,合起书皮后,对董策笑道:“这事,不如让曹姐姐来做如何?”

    “她!”说实话,董策真的不想找她帮忙,但他也清楚柳素的心思,以柳素的聪慧,自然能看出这份计划是交给谁的!

    曹洛蓉虽然参加了院试,也得到了许多关注,可不知是因为她身为女子,还是答案与考官的理念不同,只是考了一个乙榜十六,与董策要求的案首相距何止千百里。

    董策提出的科举,分甲乙丙丁四榜,甲榜三十员,乙榜五十员,丙榜百员,丁榜虽然不限数,但都要到及格线上,可以说,曹洛蓉考了四十六名,属于中上流,这样的成绩放到数万学子中,已经是出类拔萃了,然而在乎的人可真没有几个,因为甲榜才是聚焦点!

    而曹洛蓉实在等不起了,毕竟乡试还有两个月,但她父亲与家人随时可能出事,所以柳素不会错过任何帮助曹洛蓉的机会。

    “东西交给你了,柳娘子自行决定吧,不过董某还是要提醒一句,适可而止!”董策说吧,便回去休息了。

    柳素将董策送出门外,这才回身上到三楼,来到走到尽头,敲响最后一间门。

    曹洛蓉睡眼惺忪的开门后,看到是柳素,便打着哈欠问道:“干嘛啊?”

    “日上三竿了,姐姐!”柳素不满的说着,便进了曹洛蓉的卧室,将董策的计划书放到桌上,转身对曹洛蓉道:“此乃董公子所写的计划书,素儿猜想,他必然要上呈给太后,而董公子的字,姐姐也清楚,若是用他那炭笔写,那必然是篇锦绣文章,只是炭笔易花……”

    “我明白了,你直接说他想拜托我帮他抄录一份不就行了,用得着这么多废话吗。”曹洛蓉不满的唠叨一句,便翻开书皮,同柳素一样,她也只是一眼便浑身一震,既而惊讶的看着柳素道:“我没看错吧!是太后请他写的?还是他自己要献计啊?”

    柳素知道曹洛蓉因何惊讶,这里面写的可不是小事,而是国之大事!

    虽然她们在姑苏的时候,一群才子佳人汇集一起都喜欢讨论这些,但也只局限于谈论,而非书写出来,因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是朝廷很忌讳的,况且他们谁都无法完全笃定理想中的事就是完美无缺的,要是随意写出来,里面有妨碍了士族,乃至朝廷的利益,恰巧又被人发现,那后果绝非说一句“酒后乱写”就能完事的。

    故此,如果这是董策自己要献计,那说什么曹洛蓉也不会参与。

    但如果是前者,凭什么啊?他董策何德何能,让一国之母前来请教!

    “是与不是,看看或许就能明白了。”柳素提议道,同时也急不可耐的想要翻开下一页。

    曹洛蓉却阻止了她,道:“等等,我再仔细看看。”

    计划书的第一页是总纲,直接讲述了国安府六大院、大理寺司法院和御史台督察院的建立意义,光是这点,就洋洋洒洒的写了四五百小字,占据了整片页幅。

    当曹洛蓉了解一个大感后,翻到下一页时却是一愣。

    “目录?”当曹洛蓉发愣的不是这年头没有目录,而是没见过这样的目录!

    “这的确是很方便反复查阅啊。”柳素看到目录之后,才注意到最右下角一个小巧的“二”字。

    “是啊,方便懒人。”曹洛蓉不屑一哼,便立即翻到下一页。

    虽然两女的阅读速度都强于常人,然而翻阅的速度却越来越慢,甚至中途时常翻回上页反复查阅,这才能慢慢明白整篇国策的骇人之处!

    “这何等的雄才大略,董公子真乃经天纬地之才,与之相比,昔日的我等犹如那井底之蛙,叫人无地自容啊!”柳素叹服道。

    曹洛蓉白眼一翻,只是哼了一声,却没有如往常般贬低董策,因为这份国策在她看来也是无懈可击,与她们在姑苏所听、所提的利国之策完全无法比较,因为已经不在一个境界上了!

    “这国策之中,最令素儿喜欢的是传法,没想到啊,董公子果真高才,竟能想到这种方式,让司法院从民间挑选人才,培养成公民,协助书令史给老百姓开课授法,要让全民知法,懂法的同时,还要教会他们遇到案件后如何保留证据,助国安府快速结案,这真是利于民的上好国策啊!”柳素钦佩道。

    “非也,我觉得,百姓的上述权才是最好的,不限地域,不限身份,如此一来,官要相互则困难重重了!士族间可不都是盟友啊,不可否认,邪魅眼这家伙的确聪明!”

    听到曹洛蓉的话,柳素抿嘴一笑,心里暗乐的同时,也为姐姐感到可惜!

    如此一个经天纬地之才,正是姐姐的最佳理想,然而却在尚未了解时便已放弃,真不知是她命该如此,还是性格索然了!

    “好妹子,帮姐姐磨墨吧。”曹洛蓉心中如何想,柳素也不知,更不会去问,转身拿来文房四宝,一边磨墨,一边看着曹洛蓉极为认真的在纸上抄录下董策的计划书。

    整篇计划书很长,加之曹洛蓉也不想草草了事,故此许多不满意的地方都要重写,如此一来,耗费的时间也更长了,等到董策睡起,吃了晚饭后过来询问时她还没抄完,董策也不急,提醒柳素叫她们注意休息后便退走了。

    直到翌日午时曹洛蓉才把计划书抄录完,得到计划书的董策只是看了一眼,便满意的点点头,随后也不等太后的人来了,直接前往铁鹰卫。

    “劳烦张统领了。”董策将计划书交给了铁鹰卫统领张义伯。

    “董掌教放心,太后吩咐过只要是您的事,再忙卑职都要去办!而且绝不能有丝毫差池。”张义伯对董策是从恨慢慢转变为敬佩,再到如今的仰视,自称卑职,可令不少铁鹰府的人错愕。

    但他们怎知,自从袁起参与了暗杀董策的计划后,太后出宫便不在用他,而是让张义伯替代。

    这也让张义伯渐渐明白,为何太后对董策另眼相看了!

    张义伯一想到这,心里立即就否决道:“这那是另眼相看啊!分明是有求于人啊!”

    能让太后亲自来求教,足以可见董策的能耐!

    自从上一任铁鹰府府主被虞珑整死后,两年来没人敢升到这个位子,但如今,张义伯看到了曙光,一是他被太后器重,二是铁鹰府三大统领中只有他接触董策,只要为他们把事办好,他何愁无法上位,如果虞珑要对付他,以他不遗余力的帮助董策,董策又岂会见死不救。

    反正虞珑也只会在太后耳边嚼舌根,只要他求董策也到太后耳边嚼舌根,孰强孰弱,还不一定呢!

    想明白这一点,张义伯是满心欢喜的将董策送出铁鹰府,然后亲自骑马将计划书送到宫中。


第四百二十三章 取巧

    皇宫御书房,自从黄瑾退居东宫闭门不出后,这里便正式成为太后处理国事之所。

    此刻御书房内,御史大夫谢翊和大理寺卿萧近都是疑惑的看着太后,不明白她召唤他们前来所为何事,更不明白,我们人都到了快半个时辰了,太后您一直低着头翻书寓意为何啊?

    便在两位大臣暗自商量要不要询问时,太后突然合上那本奇特的皮表书,惊叹自语道:“真乃国之大策啊!”

    “太后!”谢翊和萧近终于忍不住同时躬身作揖,轻唤一句。

    “哦,是御史大夫和大理寺卿来了啊,正好哀家也刚刚看完,两位爱卿一起看看这国策如何?”说着,太后便将皮表书递给身侧侍奉宫女。

    问题太后这番话,谢翊和萧近先是都在心里汗颜一把,感情太后根本没注意到他们何时到来,随后也同时被皮表书给深深吸引了,虽然还没看,但是能把太后吸引到那种程度的东西,定然非同小可!

    谢翊从宫女手中恭敬的接过皮表书后,立即翻开扫了一眼,顿时他便是轻咦一声,既而眼珠飞快的上下重复移动,很快,他就翻倒下一页,不过只是停留片刻,他就连续翻了两页,而后才开始仔细的慢慢翻阅。

    随着谢翊沉静在皮表书中,萧近是郁闷的不行,论官阶,他自然不如谢翊,故此他只能等谢翊看完后才能接过来看,令他奇怪的是太后的举动,她只是把皮表书交给宫女后便不再发言,就这样直至的盯着谢翊,直到看到谢翊脑门居然流汗了,她才微微一笑,道:“如何?”

    “老臣暂时无法言论!”谢翊摇摇头,合上皮表书递给萧近,随后便陷入沉思。

    萧近的动作简直和刚才的谢翊是一模一样,从快到慢,最后惊叹一声,道:“真乃国之良策!”

    “那两位爱卿觉得,此国策是否可行?”太后和颜悦色道。

    萧近没有出声,而是看向谢翊。

    谢翊则立即站出来,朝太后拱手道:“此等定国之良策,已非是否可行,而是只有行,老臣惭愧,自任大夫以来,苦寻思定国良策多年,却终不得其法,门下长史诸多,所提之策皆不堪入耳,故,一直遵循太祖的治国之法,然,世事变迁,随我大宁人口激增的是安定的不稳,虽有刑捕房跳出衙门六房,独立扩展,但如此循序渐进之法太过缓慢,使得许多宵小有机可乘,坏百姓安康,而此法,强于前列,精于定国,安于百姓,唯一的缺憾,恐怕只有药力过猛这点了!”

    萧近听后点点头,也站出来躬身施礼道:“御史大夫所言极是,不过,如今我大宁正缺的便是这副猛药,故此,老臣认为当以雷霆之势将猛药一口灌入,镇国威,强民心!”

    太后听完萧近的话,便看向谢翊,待看到谢翊扶须点头,显然也十分赞同萧近的话后,太后笑道:“有二位点头,此事便已成了,不过此事事关重大,既要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