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宁国师 >

第143章

大宁国师-第143章

小说: 大宁国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先生,劳烦你用这封信里的字另写一道。”陈括将一根笔杆子粗细的竹筒递给了王晾磊。

    王晾磊接过倒出一卷纸条,看了一眼后点了点头,问道:“将军要让我写些什么?”

    “嗯……”陈括沉凝片刻,便道:“就这样写吧……”

    一张大网被陈括悄无声息的撒了出去。

    ……

    “呵呵,董议郎一路走好!”大彭府最大当铺。钱记的掌柜子恭敬的将董策送到了当铺外。

    这年头金银并非主流货币,但也可以作为交换只用,虽说一贯和一两差不多,但十两和一金差距可就大了。往往一金至少能换十一二两银子,再换十三四贯铜钱都不是问题。

    不过因为没有钱庄,一般兑换,多是到当铺。否则,直接付金子董策铁定要亏。虽然这些金子不是他的,但兑换后多出来的那份,可就是他得了!

    对此,他自然是乐此不疲,几乎把大彭府的所有当铺都逛了一遍。

    董策扫了一眼正在搬动两箱银子的张大贵几人,而后冲当铺掌柜拱拱手,寒暄一番后便准备往事先谈好的一名粮商府邸走去。

    可这还没离开当铺几步呢,忽然街头一骑狂奔而来,马背之上一人连敲铜锣,口中大吼道:“陈将军攻克了祥云观。如今黄桑峪已经安全了,父老乡亲们以后可以安心路过,不要再担心!”

    闻听此言,街上行人立即沸腾了,无不是高呼赞颂着陈括。

    “过两天,你们恐怕就笑不出来了!”董策微微一笑,朝张大贵等人道:“走吧。”

    似乎正如董策所言,当百姓还沉浸在陈括取胜的消息中时,大彭府的物价已经开始悄悄的上涨了!

    “终于来了!”陆可轩坐在酒肆里,看着几名酒客因为酒价的上涨而抱怨着。

    “董兄。为何只是咱们金陵涨价后,会导致全大宁都跟着涨?”陆可轩有此一问并非无道理,以前金陵也涨过许多次,可只是一段时间过后。又慢慢降了回来,可这次,竟然在半个月内影响到了徐州。

    董策微微一笑,道:“很简单,因为手中的货物少了!”

    “嘶!”物以稀为贵,陆可轩自然明白。因为他做的就是这种买卖,但他却从未想过,要把普通的商品也变成稀品!

    这无疑需要庞大的财力,而宁州商人正好就有这实力,如今董策整合起来,大家从宁州开始横扫四方,导致货物稀少了,那价格自然涨了。

    “只是如此多货物到了江南,恐怕会把价格压低啊!”陆可轩现在才看出问题所在,不免担忧起来。

    “低不了,因为咱们有国教这位大客户,如今江南几万人跟着国教吃喝,又因工钱上涨,江南百姓对涨价不再担忧,商贩为了不亏损,更不会把价格压下来,那么江南物价翻倍便是注定的,物价的增长会带动税收,而我们手里又囤积了如此多商品,外商想要到江南大赚一笔只能是痴人说梦,故此你不用担心手里的货卖不出去。”

    陆可轩听后总算是安心了,他也看出,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涨工钱,难怪董策当初让他们给手底下的伙计涨钱,就是反之价格倒退,反正工钱涨后江南百姓的日子和往常并没不同,这也就注定了……等等!

    陆可轩忽然一瞪眼,看着董策道:“董议郎,如此一来,我们是赚了吗?”

    董策看到陆可轩一副明悟的表情,微微一笑,道:“这是自然,毕竟陆兄手低这批货,对于如今的市价而言,简直便宜到让人拿头撞墙的地步。”

    “可是也只有这批啊,以后还不是一样!费尽心思只为了一批货,这到底值不值得呢?”陆可轩有些迷茫了。

    “付出多少,回报多少,如果陆兄没有把这笔钱用出去,那么可不是不赚,而是稳亏了!”

    陆可轩不是笨人,一听董策这话立即明白了,价涨越高,现钱便会更不值钱,唯有物资才是不变的,当然,这也要看你能否把这批物资换回钱了!

    而江南真好有一群二百五,为了得到名声,得到信徒,他们绝不能看着眼前的努力付之东流,那么只能继续投入巨量的钱财,养活这些能给他们带来崇高地位的灾民!

    几万人的口粮啊,还有衣物,还要建住处,他们的需求有多恐怖自不必说了,而太平道还要付出多大代价,才能真正得到这几万人的支持,恐怕他们现在已经在为此而感到恐惧了吧!

    随着一个个商人带着大批的货物回到江南,回到宁州,江南的物价不动了,因为商人们渐渐回过神了,但是他们却又不得不继续下去,因为现在退缩,只会血本无归,唯一能做的就是希望保持现在的物价,然后把手里的物资卖出去,那必将会赚得流油啊!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第二百三十一章 朝堂

洛阳都城,一片宏伟壮观的墨顶宫殿正中是气势磅礴的乾阳大殿,此刻大殿内,大宁文武百官正坐于席地之上,唯有一名虎须武臣手持金笏站在殿央,行一礼后,低眉道:“禀陛下,徐州大彭府境内,藏于黄桑峪为乱的逆贼已被陈括将军攻陷,擒贼六十,伏诛三十,大彭府卫军伤八员,无阵亡,解救祥云观坤道八十六名,请陛下下旨犒劳大彭府卫军。”

    “这么厉害!呃……”黄瑾一开口,就知道不妙,刚想伸手挠挠头,忽然听到一旁珠帘内传出一声咳嗽,吓得他赶紧放下举到半的手,轻咳一声道:“廉延将军认为应当如何赏赐?”

    “臣已写于奏折之中,陛下请过目!”廉廷说完,立即便有一名小太监上前,接过他手中奏折弓腰从旁上阶,递与黄瑾过目。

    黄瑾随意的看了一眼,便有递交给小太监,小太监很识趣的送到了珠帘内,直到黄瑾看到珠帘内的人影点了点头,他这才道:“准奏。”

    当廉廷退回席位正坐好后,大殿之中便陷入寂静中,黄瑾有些感到无趣,立即给了小太监使了一个眼色,小太监赶紧扯开嗓子,道:“有事准奏,无事退朝。”

    小太监这一吼,下面有些人立即坐不住了,特别是左手边几位,悄悄的低语了一通,最后一个老臣实在是无奈,起身恭敬道:“陛下,老臣有本上奏!”

    “哦,是度支郭埠尚书啊,不知郭尚书因何事上奏?”

    “回禀陛下,因江南物价不断上涨,不仅东南、江北受其影响,如今涨价之风已经到了京都,致百姓钱财一夜之间,如少半数,长此以往。恐民怨难消啊!”

    “啊,竟有此事!”黄瑾大吃一惊。

    “不仅如此,据查,江南宁州商贩齐出江南。四处倒卖货物,今日一文进,明日两文出,一地踩一脚,一坑一方天啊!”

    “那当如何是好?”黄瑾急道。

    郭埠一叹。道:“望陛下下令,让宁州户籍商贩齐归宁州,三年之内,不得踏出一步!”

    “三年!为何需要如此久?”黄瑾疑惑道。

    “墙起十日,风雨十年,涨价之风已是无法阻挡,唯有慢慢消磨,将物价一点点降回原位,才能避免民怨啊!”

    “这样啊!”黄瑾点了点头,下意识就看了看珠帘内。

    此刻珠帘内的人影一动不动。显然是没有同意,黄瑾一时间也不知如何是好,便就这样干耗着。

    便在大殿再次陷入安静时,忽然一名文官起身,低头举笏恭敬道:“禀陛下,臣有异议!”

    “哦,殷相有何异议?”黄瑾好奇道。

    殷焕微微直了直弓下的腰杆,目光却看着台阶之下,道:“江南赋税天下之最,宁州更是重中之重。冒然迁回行商,将导致江南经济大损,既然郭尚书说需三年,那不如先任其发展一年。倘若物价没有下跌,再施行此法不迟。”

    “万万不可!”郭埠立即直言道:“陛下,若不尽快迁回宁商,恐物价未跌,民怨已起啊!”

    “但若迁回宁商,物价降不降倒是其次。首要的水患灾民如何安置?须知,如今宁商多数安顿了不少灾民,如今刚到春耕,灾民还有半年是毫无收入的,唯有指望这些商人,郭尚书,可不要顾远不看前啊!”

    “你……”郭埠怒瞪殷焕,他岂会不知殷焕为何反对,如今涨价之风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压制了,除了那帮可恶的宁商,所有人的钱都将少了一半之多,郭埠对此不担心,因为他会尽全力,慢慢把物价压下来,那么他们的钱自然还是那个数,可是殷焕不同,殷家与太平道关系莫逆,太平道现在为了站稳江南,投入太多,本来钱就已经很紧张了,现在物价忽然一涨,他们如何养那些灾民?而现在若停止供养,太平道的声望必然大损,几十年内恐怕都不能染指江南呢!

    故此,殷焕必然借此机会,得到宁商的感激,让这帮人帮助他们养着灾民!

    无疑是被人打脸还要笑着送钱给人,真是恬不知耻!

    知道虽知道,但有些事情是不能点破了,否则必有一族因此而灭,郭家实力远不如殷家,这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黄瑾对此根本不明所以,直到珠帘里的人通过小太监给他传话后,他才朗声道:“那就依殷相之见,暂时观望,就这样了,退朝。”随意丢下一句话,黄瑾便急切的往侧门走去,而朝中百官则急忙起身,躬身施礼。

    “老夫就说了,你们无需急,有人比我们更急!”走在出宫的路上,秦淳摸着白须眯眼笑道。

    “秦尚书所言极是!”几名大臣纷纷附合。

    他们眼中急的人,并非郭埠,而是殷焕!因为他们都反对郭埠迁回宁商,其原因并非站在殷焕这边,而是他们都是江南出身,在这场涨价之风中,或多或少都得到了好处,没有半分亏损,自然乐得看好戏了。

    当然,这因为他们都知道江南工钱都涨了,否则他们必然会赞同郭埠,毕竟只长物价不涨工钱,真会乱啊!

    “今天廉廷怎么回事?往日边疆上千人的战事他都懒得报,今日却为这等小事特意在朝堂上奏。”一名大臣好奇道。

    “咳,廉廷这般做,主要还是为了让国师哑口无言,毕竟前脚刚上奏如何处理黄桑峪一事,这后脚他们便解决了,多少有点擅作主张了!”另一名大臣苦笑道。

    “不过说起来,陈括的确打得漂亮,还抓住了一些内奸,看来大理寺有得忙了!”秦淳笑看一名花白胡子的老臣道。

    花白胡子老臣并不回应,似乎闭着眼的走着,当出了宫门,他冲着众人拱了拱手,随后直接上了一顶轿子,打道回府了。

    看到他这般冷漠的样子,众大臣都是哭笑不得,他们都知道,大理寺前段时间为了调查一件案子,导致几名寺正和若干司直一去不复返,人才都快凋零完了!试问人家寺卿大人,如何不苦恼啊?哪里还有闲情和他们扯犊子啊!


第二百三十二章 离前结发

董策看着最后一批货物上了马车,终于是松了一口气。

    随着涨价之风的到来,整个徐州都陷入了恐慌中,董策虽然把手里的钱几乎都变成了货物,但有些还没来得急交货的商贩却生出反悔的心思,为了让他们交货,董策费了不少时间,甚至还报了官,而官府本来因为那些商人有些背景,都是为一些士族服务,不想插手,或者倒打一耙,要问董策的罪,结果,董策直接找了陈家,于是乎,什么事也没了!

    陈家这次可真风光了,而他们能成事,自身的能力是不可忽视的,但最主要还是董策建议,否则现在陈括早他娘的挂了。

    故此董策书信陈马氏岂有不应之理,当然,在答应帮助他解决麻烦的同时,也旁敲侧击的告知他,肃州马家老爷子来信让方淑蔚速去肃州,方淑蔚的事她无法做主了,董策若还想娶,就去肃州提亲吧!

    对于早已料到方淑蔚结局的董策,只能报以苦笑!

    董策虽然帮了陈家一个大忙,但同时也带来了涨价之风,陈马氏没有一脚把他踢开,还帮他解决了麻烦,已经是很给面子了,还妄想娶人家外甥女,知道许攸怎么死的么,不是他高估自己,而是高估了曹阿瞒,所以对董策而言,看人品,还是要看低点,那怕拿君子都当小人提防,也比把小人当作君子对待要强!

    不是自己该拿的,还是不要吭声为好,该是自己拿的,那更不能吭声了,直接拿走便是,这才是董策做人的准则,沉默是金。

    “唉,终于能回去呢。”陆可轩很是感慨。

    其实他早可以回去了,不过既然董策还在,他便特意留下来。和董策的商队结伴而行,相互也有个照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