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帝国征服史 >

第24章

大宋帝国征服史-第24章

小说: 大宋帝国征服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是个乡侯。从唐以来,莫说是侯,就算是再下面的伯、子、男这三等,前面都得加县,如慈溪县伯、定海县子之类,到了侯,前面更得加个郡。现在赵瑜的封爵前加乡,不是封赏,却是在侮辱人。
  不过赵瑜倒不介意,反正是耍猴的玩意儿,是高是低对他来说都无所谓,就算封个王,到了海外,是能吃还是能用啊?不过赵琦却在意得很,他人若再唤他三郎,他便要生气,非得让人改口为象山伯。对于自家三弟这种没道理的虚荣心,赵瑜很是不喜,见他对赵文无礼,便皱起眉,道:“老三,你今天的功课还没做吧?你再不去做,晚上可就没饭吃了。”
  赵琦一听,便苦起脸,也不敢多说,忙灰溜溜地走了。
  看着三弟缩头弓腰,两条短腿跑得飞快,仿佛有恶狼在后面追的样子,赵瑜摇头苦笑,“不成材的东西啊……”
  赵文在旁劝道:“小孩子家嘛,却也难怪!”
  “算了,不提他了……”赵瑜转而问道,“我交待的事,都安排好了吗?”
  赵文点头:“二郎有命,哪敢不用心去办?不算奴工,俺在岛上共挑出了三百余人,都是没家累的好手,不论农事、作工都有几下子,除他们之外,船坊中也有几个心思活络的,到时也会跟着走。只要二郎一声令下,这些人可以在两个时辰之内聚拢上船……不过,二郎,情况真的有那么糟吗?”
  赵瑜道:“仅仅是未雨绸缪罢了!”他仰天叹气,“爹爹中了那狗才的诡计,妄自称王。现在整个浪港寨都跟他绑在一起,只能与他同生共死……不,他收了度牒,又收了金珠,他可不会跟浪港寨一起死,现在有人盯着,他跑不了,不过一旦官军上岛,赶着兵荒马乱,他就能乘机化妆而逃……这贼鸟!却被他耍了!”给章渝送财货之事,赵瑜并没瞒着赵文,他的私帐都由他这个首席心腹掌着,想瞒也瞒不住。不过刚送过礼,整个寨子就被坑了,赵瑜可丢了大脸——章渝的后路还是他准备的。
  赵文跟着赵瑜骂了几句,又问道:“但去高丽、日本的针图(注2)岛上都没有,几个老伙长(掌罗盘之人)也都说没把握,不能蒙着眼睛出海吧?”
  赵瑜失笑:“你糊涂啦!是不是几年没打劫,你都忘了?我们是海寇,不是生意人。没有针图,没有熟工,去抢就是了。再等几日,台风季一过,西风起了,回高丽、日本的海船不知有多少。不过现下寨里封了明、杭二州的出海口,他们只能改从北面的秀洲(今上海、嘉兴)出海,到时派人去劫上两艘,不就什么都有了?”
  赵文不好意思的摸摸脑袋,也笑了:“既然这样,下个月我就派人去大江口守着,只要有船从青龙镇出来,便杀上去,不信找不到针图、船工。”
  赵瑜道:“等武兄弟回来就让他去做,这种事他最喜欢了。”
  听见赵瑜提起赵武,赵文的脸色黯了:“二郎,都这么些天了,武弟会不会……”赵武七月末受了赵瑜的累,被赵瑾找借口剥了职司,踢回衢山。赵瑜当时见赵武怏怏不乐,便重新给了他一条船,让他装作海商,去南面福建路采办必要的物资。但一个多月过去了,赵武却没有回音,正好又有福建水军遭了台风的消息,不由得赵文不担心。
  “不必太忧心。按时间算,武兄弟的船不会正面碰到台风,多半是为避风,在哪个港口停了下来,过几日肯定能回来。”
  赵文点点头,也知他在这里是白担心,只能希望赵武吉人天相了,“既然这样,我这儿也没什么事了。不过二郎,下午赵漫雄出殡,你可是要去?”
  这赵漫雄就是当初帮赵瑜修建大澳的,挖坑营造是把好手,只可惜命不好。台风天时,为保护大澳中的船只,冒雨指挥船坊中人为大澳紧急排水。却不小心失足陷在坑中,当时大澳内壁被水泡的酥软,塌落的泥石便把他埋了起来,等被从坑中挖出来时,早断了气。他尸首在家停了几天,今日正是他出殡的日子。
  “当然要去!”赵瑜说得很用力,“他为寨中公事而死,我怎么不去送他一程?”他站起身,决然道:“我要为他去抬棺。顺便让寨里人知道,只要为寨中尽心尽力办事,我是不会忘了的。”
  注1:‘冕服华章曰华’,此为我汉家儿郎最高等的礼服。而大裘冕,更是冕服中的最高一级,为天子祀天之用。这种黑色深衣、红色下裳的礼服,从周延续到明,流传两千年。只恨建虏废我华夏衣冠,此等华服已四百年不得见。没有冕服华章,国号中的那个‘华’字,其实勉强得很。
  注2:中国古代因为航海时都要靠指南针指引,所以海图便称为针图。
  
  第三十一章 战备(下)
  
  大观三年九月二十五,丙寅。
  已是深秋,观音山头的几株老枫上的红叶一片片地开始凋落,天空中,排列整齐向南飞去的大雁队伍也多了起来。
  趁着这几日天光甚好,赵瑜组织起奴工把日前抢收下的稻谷,翻晒晾干,收拢入库。南面盐田,也收了今年最后一期盐,天再冷些,那日头就要连卤水都晒不干了。岛上的住户,也都开始为冬天做准备,缝衣、储草、屯粮,不论是农家还是渔民,要做的事都差不多。忙碌之余,女人们聚在一起为孩儿们缝缝补补,而男人们也可以坐下来喝点土酒,聊聊天。如果不是家中有人投了浪港军中,那在他们心里,海峡间不断积蓄酝酿着的战事,就离得很遥远。
  不过,赵瑜却无法如此悠闲。前年和去年,蔡禾都会在这时派奴工为岛上军民修葺房屋,但今年赵瑜却没继承下来。为了修造东海王府,赵橹把岛上的奴工抽走了三分之一,若不是赵瑜警告说会影响造船进度,被调走的奴工恐怕还要加上三分之一。
  少了数百精壮劳力,赵瑜的计划就不得不往后拖延。幸好再过半月,农事和盐田中的人手就能空闲出来,只要赵橹不再来抽调,耽搁下的进度也许还能赶上。
  只是对于赵橹的动作,赵瑜现在也无法确定。自从称王之后,赵大当家就如同变了一人。愚蠢昏聩之举一桩接著一桩。修建王府是一桩,搜刮民女充实后宫又是一桩,而三日前,本岛送来一批麻布,声称要把东海王座舰上的帆蓬由竹帆改为布帆,则是最新的例子。
  中国古代的船帆多用竹叶、篾片和芦苇制成,主要是因其材料丰富,成本低廉,质地也极为坚韧,只要编得细密一些,也不虞有漏风之苦。这种中国特有的硬帆,虽然升帆时吃力,但遇上骤风,只要解开缆绳,就能自动掉下来,安全性甚高。至于布帆,此时则只有麻布——棉布得等到百年后黄道婆改造织机才开始普及——能御风造帆的麻布,比寻常用来制衣的布料要厚重许多,价格当然也要打着滚的往上翻,而效率,却不比竹帆好上多少。据赵瑜所知,只有西湖的画舫上才挂着布帆,海上却没见过人用。
  虽然暗嘲赵橹仿效婊子的行为,不过为了及时交差,他还是得尽心卖力。今日,他便把其他烦心事交给赵文去头痛,自己则由马林溪陪着,在衢山船坊的帆作中检视工作的进度。赵橹称王,马林溪也有封赏,现在的马大工为东海国的工部郎中兼判军器监事,不但船坊由他掌管,衢山岛上的弓箭、火药、甲胄几个小作坊也归入他管辖。马林溪对此心满意足得紧,已经许久未提回乡之事了。
  走在作坊中,看着一匹匹细麻布在帆作工人手中被熟练地剪切、拼接、缝制成型,赵瑜回首对马林溪笑道:“平日只见马叔你们用竹叶、篾片编制帆蓬,没想到织起布帆也这般熟练。”
  马林溪自傲道:“莫说布帆,就算锦帆,也一样会做。当年神舟上所用锦帆,那可是双面上矾的重绢,论材料、论质地,都不是麻布能比。”
  赵瑜点点头,赞了两句,又问道:“这几面帆,再加上备用的,大约几时能完工?”
  “只需三日。到时,可以同刚造好的两艘新样战船一起给大王送去。”
  赵瑜笑道:“先把帆送回去。新船暂时留在岛上,这是我送给大哥的贺礼,现在就送还早了点。”
  这两艘新船,是赵瑜假借送礼的名义,请马林溪亲力打制。龙骨、大鬣(副龙骨)和船肋都仿广船(注1)式样用铁力木所造,比起以前修造鸟船所用的松、杉,要坚实许多。而船舵,马林溪结合了福船和广船的优点,造出了可升降的多孔平衡舵,船只的可操控性和灵活性大大加强。除此之外,船板三层加厚,关键位置甚至有四层,水密隔舱也由常见的十三舱增多到十七舱,虽然因此减少了船上的使用空间,但比起所加强的防御力,还是很划得来。
  按马林溪的说法,在这两艘船面前,以前的战船就像鸡蛋壳一样脆弱。不过,与增强的战力成正比,新战船的花费也大大增加,赵瑜倾尽几年来的私囊,也不过打造出两艘。
  对于不能把心血杰作及早向人展示,马林溪有些失望:“那我就让细工把舱内再打理打理,刻上点花样,看起来也喜气点。”
  赵瑜笑笑,正待说话,一个兵士跑了进来,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地叫道:“二郎!”
  赵瑜一看,见此人是服侍赵文的亲兵,脸色就是一变,忙问道:“可是文兄弟有事?!”
  那亲兵喘得说不出话来,只是摇头。一个帆工给他倒了一碗水来,他接过来两口喝下,方回过气道:“不是小文头领,是小武头领!是小武头领回来了。”
  赵瑜大喜:“武兄弟没事?!”
  “没事,没事,精神着呢!”
  悬了两月的心,终于可以放下,赵瑜也不再心急,便悠悠闲闲跟着马林溪视察起船坊来。
  晚间。
  洗尘宴后,赵瑜、赵文坐在书房中,听赵武汇报采办货物的成果,以及这两月来的经历。
  “俺乘船南下,怕给熟人撞见,没敢沿海岸走。出了港就直接向南,本想行上几日,再转向西,正好能到温州附近。却没想到撞上了八月中的那场台风。
  当时风急浪高,船一沉一浮,不像在海上走,倒像在水里游,人泡在海水里的时候多。俺看着情况不妙,便把桅杆放倒(注2)。谁想到桅座不结实,一阵大浪卷来,竟把主桅给卷走了。
  俺们和船在海上受了三天的风,也不知给卷到哪儿。等风雨过去,就只能挂起首尾两面小帆,慢悠悠地向西走。直直行了七八天,才看到陆地。等俺上岸一看……二郎……你猜,俺到哪儿了?”
  ‘这小子该去学说书。’赵瑜笑想着。八月中的台风,是从东面登陆舟山。对于向南行的赵武来说,风势应是从东北而来。被十级以上的飓风吹了三日,就算没有风帆,也该到台湾海峡了。他道:“泉州还是漳州?”
  赵武张大嘴,一脸呆样:“二郎你怎生知晓俺到得漳州?”他看看赵文,赵文摇头:“俺没说。”他又看向赵瑜,赵瑜笑而不答:“自个儿去想。”
  赵武搔搔脑袋,只好继续道:“俺在漳州等了十天才把船修好——当时在船坊里排队修船的太多了,都是被台风打的——不过,也没空等着。俺用了二郎你给的温州路引,派了人在龙溪、长泰采办货物,还租了条船去漳浦走了一趟,二郎你要的四千斤硝石,俺在漳州下面的十几个镇子分几次就买齐了……”
  赵瑜赞道:“做得聪明。”要火药,硫磺、硝石、木炭都必不可少。岛上硫磺不少,此物能制火药,更能发烟,是海战必不可少的装备,几年来,浪港寨劫了不少日本来的硫磺商船,库存有数万斤之多。而木炭也很多,唯独缺了硝石一样,岛上不过数千人,就算日日从茅坑和墙角刮取,也不敷使用,只能外购。不过硝石能制火药,大批买卖向来被官府监控,赵武能想到分地分批购买,的确做得聪明。
  被赵瑜夸奖,赵武得意得很,但他只高兴一会儿,很快又沮丧道:“不过,硝石容易买,但二郎你要的牛筋牛角还有牛皮都难买到。俺在漳州只收到一点,后来又北上泉州。海边每个港口和镇子都停下来找,也不过只买到四百张皮,三百七十多对角,而干牛筋,就只有两百斤,全是水牛,没有黄牛。”
  赵瑜安慰道:“这怪不得你。这些东西本就是被官府统购,连耕牛宰杀时都有官府派人盯着,你能买到这么多,已经很难得了。”大宋每年造弓弩甲胄数以十万,如牛皮牛角牛筋这等战略物资,绝不会让私人过手,有钱都难买到。
  赵文在一旁叹道:“二郎,现在就只有两百斤牛筋,你想要造的什么扭力弩炮,怕是造不了。”
  赵瑜苦笑,扭力弩炮是他从前世的记忆中找到的东西,传说中能把几十斤重的石弹发射到数百步外,当是海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