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穿越大唐做神仙 >

第289章

穿越大唐做神仙-第289章

小说: 穿越大唐做神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怀亮听秦泽的话也是一愣一愣的,不过因为从小就接受的兵法教育,还是让他瞬间就明白过来秦泽的意思。不过随即又是一皱眉道:“先不说那些遣唐使会不会将大唐军队带入倭国,再说这一次也不能同时带上大量军队,想要攻破倭国怕还是不太容易。”

  “先派去的自然是不能人数太多,可是我们可以选择在后面跟着。届时就先有一队人马假装被倭国控制,然后让他们带着去倭国。你等就可以跟在其后,到时候还怕会找不到他们。”说到这里,秦泽也是一顿,然后看向程怀亮道:“只不过这样一来,你们的危险就非常大。不熟悉倭国情况就强攻,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你决定真的要出海的话,我希望你能够联系到皇族的人。”

  这一次来的遣唐使,自然不可能全部都是苏我家族的人,这点是不用怀疑的。而这段时间秦泽已经抛出了诱饵,就等着别有用心的人上钩。

  进攻倭国可不是一件小事,哪怕程怀亮真的要前去,也要等到军械监的人将火炮给做出来。

  只有这东西才能尽可能地保证他们的安全,不仅如此海船也要尽快地做出来。

  尖底海船的制作非常麻烦,将作监的这批工匠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做出了一架只有一间房屋大小的海船。

  对于秦泽他们来说,这只不过是一个放大版的模型。当然如果这东西真的能够立在水面之上,那他们就可以制作真正的海船了。

  下水的这一天大唐学院附近被牢牢围了起来,就连身体才康复的杜如晦也是来了这里。

  海船重达上千斤,为了将这东西给运到水边,也是足足动用了上百匹马。

  在海船地下挖出凹槽让它一点点向泾河滑去,所有人也都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心里也是无比期待着。

  //

  天才本站地址:。手机版:


第三百九十章 鱼饵

  泾河最深的地方也只有二十来米,至于秦泽选择下水的这个地方,也不过才十来米。

  虽说这个深度浅了一些,不过对于这艘小船来说已经是足够了,毕竟这不过是一个放大的模型。

  所有人都静静盯着海船,尤其是齐作监,更是恨不得亲自上去参与移动海船的工作中。秦泽当然不会让他上去,万一他要是出个好歹,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所以也是让人把他给死死拉住。

  随着海船附近泥土被慢慢挖开,海船也是慢慢下降接触到了水面。这个时候工人们也是停止继续挖土,而是将另一边用来挡水的土坝给挖开。

  水坝被挖开,水很快就留了进来,水面很快上涨,一直沉寂不动的海船也是开始不断摇晃。看到这一幕就连秦泽也是暗暗握紧了拳头,说到底自己也是个半吊子,自然不能保证这次真的能够成功。

  好在在摇晃了片刻之后,海船终于是慢慢安稳了下来。

  “成了。”齐作监第一个叫了一声,随后也不知哪里开的力气,竟然几步就飞扑到了海船边上,而后一翻身跳了上去。

  看着他的这副小身板,秦泽也是不由地苦笑一声。只不过秦泽也知道,这两个多月的实验终于是出了成果,齐作监哪里会不高兴。

  一旁的杜如晦也是高兴不已,齐作监的高兴或许只是因为自己做出了世界上最优秀的海船,而杜如晦的高兴则是在于大唐攻破倭国的时机又成熟了一成。

  “起初陛下将军医署交代给你,我等还以为是看重秦侯的才干。毕竟当初战场之上,秦侯可是足足将伤兵死亡率下降到了三成。可如今某才知道,原来陛下早就有了安排。”杜如晦看着面前欢作成一团的齐作监等人,也是极其欣慰地说道。

  “还远远不够,陛下想要建立的是真正教化万民的大唐学院。而如今大唐学院之中,也不过才寥寥几门学科,这对于陛下来说还远远不够。”经过这大半年的发展,如今的大唐学院之中,除了明文署以及工匠署还另外多了一个百科署。

  百科署主要就是教授一些水利、修桥铺路的知识。未来秦泽还打算开办算学署、农业署……

  “已经很不错了,自三月学院开办,如今也不过才过了六月有余。就已经发展到如今地步,已经是实属不易。”

  杜如晦这话说的的确不错,短短的六个多月,秦泽就将大唐学院充实到了这一步,的确是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自然是知道大唐学院真正隐藏的是什么。也许在外界看来,如今的大唐学院不过就是一个教授军医的地方,可是杜如晦却知道大唐学院的地底还有一个基地。那里才是大唐学院真的核心,或者说是大唐的核心。

  所以现在看着行驶在泾河上的海船,杜如晦也是怎么也不敢轻看大唐学院一分。

  秦泽摇摇头,叹了一口气道:“如今的大唐学院不过只是一个空架子,除了军医署其它学院的人数还不到五十,实在是规模太小。也是如今世家的心思放在了突厥之上,否则大唐学院也不可能发展这么快。只不过终究是纸包不住火,一旦大唐学院的真实情况被世家探知,怕是又要生出诸多事端。”

  秦泽和世家的矛盾,归根结底不过就是以陇西李氏为首的皇室和世家之间的矛盾。

  世家大肆垄断朝堂,为的就是能够屹立不倒。而如果秦泽能够另辟蹊径在庶族之中为大唐培养士大夫的话,那么世家引以为傲的优势将不存在。

  所以那些家伙们肯定不会这么让秦泽施展下去,事实上这几个月一来,大唐学院之中也是出现了众多别有用心的人。只不过却是被秦泽给赶走,在大唐学院还未成气候之前,秦泽是不可能让不明来历的人混入其中。

  只不过就像秦泽说的那样,世界上终究没有不漏风的墙。想要混入大唐学院或许不可能,可是接近大唐学院却不是太难的一件事。

  就比如现在,刘和就以一个普通工人的身份接近了大唐学院。虽说这里离大唐学院还有着众多的距离,可是却已经是他们靠得最近的一次。

  这里处在泾河的上游,乃是河水最深的地方。如今的这片土地已经被全部平整,刘和正跟在一大群工匠一起在这里修建码头。

  照例又是放饭的时间,刘和很勤快地凑到了一边的督工身边。然后将自己碗里的荤菜都是拨给了对方。

  经过这些天的相处,他已经发现这个督工是一个很好说话的人。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这个督工可是的的确确大唐学院的人,这可是刘和他们梦寐以求的突破口。

  将碗里的荤菜拨过去之后,刘和也是直接就坐在了督工的身边。而后用力拔了几口饭,就若无其事地说道:“也不知这码头还要修多少天?家里的庄稼已经成熟,还等着小子回去收割呢。”

  这是这些天以来,刘和和督工说的最长的一句话。以往的时候,他就发现和自己打着一样注意的人不在少数,最开始也的确有人从督工嘴里问出了一点什么。可是很快就被对方给察觉出来,然后就再也不开口了。同时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也是直接就被驱赶。

  刘和不像那些人,在他看来那些人才是真正的傻子,而且还是一些没有耐心的傻子。

  刘和就不同,他很有耐心,所以他才会谋划如此之久。他做这一切都是有计划的,先是装出督工同乡的身份,然后每次做工的时候,也是从不偷懒,自然就给督工留下了好印象。

  再加上每次吃饭的时候,都将荤菜拨给督工,也是一点点获得了督工的好感。最起码有时候督工也会和刘和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

  而刘和自认为最聪明的一点,就是他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理由来接近督工。

  “怕是再有个五六天也就差不多了。”督工低头拔着饭,嘴里嘟囔着说了一句。

  刘和脸上一喜,随后也是笑眯眯地从怀里摸出了五枚铜钱,然后塞进了督工的袖口里。脸上也是带笑道:“督工,小的之前求你的事……”

  “放心,你小子这么识趣,某自然是要照顾。”督工也是欢喜地将铜钱收下,然后才抬起头看了看四周,才小声地问了刘和一句:“你小子还有什么手艺没有?比如会不会造船?”

  刘和心里一喜,当下也是惊喜地道:“会那么一点。”

  “那就好,实话和你说。这次侯爷要做的可不仅仅是修码头,真正要做的是造船。既然你会这门手艺,也就跟着我吧。”督工点点头说了一句,转而就又是开始吃起饭来。

  话不能问多,否则就会引起怀疑。这个道理刘和是懂的,不论如何既然答应让自己继续留在这里,那就证明自己还有的是时间。

  造船这边秦泽可一点不担心,毕竟那里可是由唐俭盯着,任谁也逃不出他的那一双火眼金睛。至于秦泽则是忙于田地的收成。

  贞观四年是大唐风调雨顺的一年,因为所有的土地都翻整过,加上有着大量的淤泥,所以今年的收成格外的好。

  单说农户种的粟、大豆都是足足高产了快一倍。至于白叠子则是生长的更好,而且因为有了大量的肥料,所以品质也是极佳。

  李二免了泾阳县三年的税收,再加上田地的高产,也是瞬间让整个泾阳县的农户成了附近州县里面最幸福的农户。

  过去泾阳县可一直都是周围州县嘲笑的对象,当初更是有着大量农户逃离泾阳县。可是如今……

  “娃娃们日子好喽,粮仓里的粮食都放不下喽!”

  这就是泾阳县的农户们现在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对于他们这种没见过世面的说法,秦泽自然是嗤之以鼻。

  亩产四石这在后世,简直就是一种耻辱。可是在这个年代,竟然值得这些人这么高兴。

  不过秦泽心里还是依旧为他们感到高兴,毕竟每次看到这些人脸上的笑脸,秦泽就感到无比的充实。

  亩产四石已经让农户们诧异不已,若是让他们知道秦泽真正的目标是亩产十石。估计这些农户肯定会认为自己的侯爷又犯病了。

  秦泽当然没病,现在的田地已经是调养到了最佳的地步。不仅有些淤泥肥料,而且因为种植过大豆的原因,土地的氮肥会更加充沛。这样一来来年这地里种别的庄稼,自然会是更高产。

  田地既然已经没有了发展的余地,秦泽就打算从庄稼的种子上动手脚。

  高中课本里的基因杂交用到这里,就是最好的一个选择。

  秦泽特意让农户们将最好的种子收集起来,然后单独找一片空地,准备来年种植。

  按照秦泽的预计,这样下去最迟三年之后,就能够获得更为优质的庄稼。当然如果不是因为大唐学院的农业署没有建立完全,秦泽也不会用这种笨方法。

  毕竟只要将种子种在大棚之中,这样一年之间就可以成熟两次。如此一来三年的时间,也就可以缩短到一年半。


第三百九十一章 养猪吧

  泾阳县大丰收,农户们的粮仓第一次堆满了粮食。秦泽没有加收赋税,事实上就他这几口人,也根本吃不完这些粮食。

  卢县令看着自己县仓里的粮食,也是高兴的不能自已。更加让他高兴的是,这些农户们竟然偷偷往县仓里塞粮食。

  这在任何时候都是难以想象的事,以往农户们都是想着如何偷交一些赋税,又哪里会有人偷着多交赋税的?

  所以当秦泽看到县仓外地上堆满了粮食之后,也是不由地叹息一声。这就是大唐的百姓,是这么的纯朴,这么的简单。

  卢县令立在秦泽身边,也是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哪怕他再三令五申,也是没有办法阻拦这些农户。这些农户们甚至已经开始趁着夜色往这里丢粮食,所以哪怕是被发现,这些人也是照丢不误。

  “这是农户们在感谢侯爷,今年泾阳县大丰收,一年的收成抵上寻常时候两年的收成。陛下又免了这些的赋税,农户心里也是感激才这么做。某做了一辈子的泾阳县县令,没想到还能看到这一幕。”

  卢县令蹲下身子,从地上的粮袋里抓出一把粮食看了看,脸上的表情也是更加高兴了。都是上好的粟米,颗颗都是十分饱满。

  秦泽点点头,也是蹲了下来,抓了一把放在手里,半开玩笑道:“去年的这个时候,这些农户还在担心侯爷我会不会把他们给卖了。现在这么做,岂不是存心消遣我。找人把这些粮食都卖了吧,然后用这些钱卖一些牲畜回来。”

  只种田还远远不够,毕竟老百姓们不能只吃粮食。而且随着现在猪肉的受欢迎,大唐的养猪市场也是出现了巨大的空缺。既然粮食吃不完了,就用来养猪。

  还要再弄来一些鸡、鸭、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