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九龙夺嫡 >

第731章

九龙夺嫡-第731章

小说: 九龙夺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喳!”

弘晴既是有了吩咐,丁松自不敢稍有耽搁,赶忙恭谨地应了一声,匆匆便退出了办公室,旋即便见满头大汗的海涛从外头行了进来。

“下官叩见王爷。”

海涛的精气神相当之不好,当然了,要是能好才是怪事了的自打昨儿个接到圣旨起,海涛便处在了焦虑不安之中,没旁的,现场是勘察过了的,可除了数十名无辜的死伤者之外,啥有用的线索全无,哪怕是将两家茶馆的老板连同伙计都彻夜严审了一回,也没得到一星半点的有价值之口供,偏偏四爷那头又生出了些事端,说是几桩命案要急审,将原本负责刺杀案的人≠♀,ww∽w。手大多调走了,只给海涛留下几只派不上啥大用场的小虾米,弄得海涛半点脾气全无,也就只能来找弘晴求援了的。

“海大人不必多礼,来,坐下再说。”

尽管海涛不算弘晴的嫡系心腹,只不过是半道投靠过来的,然则弘晴对其还是相当之重视,没旁的,有其在刑部,多多少少也能起到牵制四爷之作用,而这,显然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故而,哪怕人已是疲得紧了些,弘晴依旧是笑容满面地起了身,转出了文案,很是和煦地伸手将海涛扶了起来,又将其让到了会客处。

“谢王爷赐座,下官无能,昨儿个张罗了一日,案情竟未曾有寸进,今日一早,大半人手又皆被调走,下官实是难以为继,还请王爷为下官主持个公道。”

海涛心思重得很,自是无心寒暄,卜一落了座,便即诉苦了起来。

“哦?”

弘晴昨儿个的心思全都放在了旗丁哄乱一事上,还真就不曾去关心过遇刺之事的,这会儿一听海涛如此说法,眉头当即便是一皱,心底里的疑窦立马便大起了,此无他,概因四爷这等行为实在是太过蹊跷了些,似乎有着欲盖弥彰之嫌,再一联想到前日四爷在乾清宫里自请查案一事,弘晴自不免会猜疑此番行刺乃是出自四爷之手笔,若真是如此,那原本所持的息事宁人之想法似乎就该有所更易了的,倘若能趁此机会将四爷扳倒,怎么算,也是好事一桩来着。

“王爷明鉴,下官所言句句是实,并无半分虚假。”

这一见弘晴脸上疑云密布,海涛显然是会错了意,误以为弘晴是在怀疑其所言掺假,自不免有些沉不住气了,赶忙赌咒般地出言解释了一句道。

“嗯,此事本王知道了,海大人莫急,该如何查且先如何查,至于其它事么,且容本王禀明了皇阿玛之后再行定夺可好?”

弘晴虽是已起心要跟四爷好生过过招了,不过么,却并未急着表态,毕竟此事干系重大,不将各个环节都推敲到位,弘晴也不敢轻启战端,这会儿也就只能是虚言安抚了海涛一番。

“是,下官谨遵王爷之令谕。”

海涛本是满怀希望而来,就指望着弘晴能出面为其撑腰,可这一见弘晴态度暧昧,心下里自不免颇为的失望,可又不敢表示出来,也就只能是无奈地应了一声,就此请辞而去了……

“师尊。”

弘晴素来视四爷父子为大敌,没旁的,概因这对父子都太能隐忍了些,从康熙到如今,都已是几起几落了,却始终在朝中屹立不倒,哪怕弘晴几次重拳出击,先后铲除了诸如隆科多、年羹尧等四爷之心腹大将,可四爷的根本却依旧未伤,眼下更是哄得诚德帝宠信不已,势力较之康熙年间不单不减,反倒日益膨胀了起来,已然对弘晴构成了不小的威胁,平日里是没机会打压于其,而今么,既然四爷露出了破绽,弘晴自是起了趁机下狠手的心思,这等心思一起,便有若春日里的野草般狂长不止,自也就无心再在军机处坐班,当即便回了自家王府,直接便去了内院书房,果然见陈老夫子正手持着本经文端坐在几子后头,弘晴的脚步微微一顿之后,便即大步行上了前去,恭谨地招呼了一声。

“王爷此时归来,莫非八旗都统衙门的事儿又出了甚岔子了么?”

弘晴如今乃是监国亲王,每日里基本上都要忙到天将黑方才能回府,而今,这才末时刚过,人便已到了家,陈老夫子自不免微有些诧异,但见其眉头一扬,已是关切地询问了一句道。

“好叫师尊得知,八旗已平,应是再不致有甚波澜了,徒儿此际归来,是另有其事,唔,这么说罢,今儿个……”

弘晴笑了笑,并未急着解说,而是先一撩衣袍的下摆,就此端坐在了陈老夫子的对面,而后方才细细地将海涛所言之事以及心中的猜测解说了一番。

“这么说来,王爷打算插手其事喽?”

陈老夫子静静地听完了弘晴的陈述之后,并未急着道出心中之判断,而是不动声色地探问了一句道。

“不瞒师尊,徒儿确是有这等想法。”

一听陈老夫子此问蹊跷,弘晴的眉头不由地便是一皱,不过么,还是不曾改口,而是坦然地承认了下来。

“王爷若是这般做了去,中四爷之圈套矣,稍有闪失,必后患无穷!”

听得弘晴这般说法,陈老夫子的嘴角边立马露出了一丝冷笑,毫不客气地便给了弘晴一记当头棒喝。

“哦?徒儿不明,还请师尊指点迷津则个。”

陈老夫子这等话语一出,弘晴原本就微皱着的眉头当即便更皱紧了几分,心下里虽已是有了些猜测,可到底是不怎么情愿放过这等打压四爷的机会,这便言语恳切地出言求教了一句道。

“道理很简单,四爷之所以如此行事,无外乎故布疑阵罢了,要的便是引王爷上钩,嘿,王爷视四爷为大敌,四爷何尝不是如此,今,陛下龙体违和,时日已是无多,于王爷来说,朝堂稳,则王爷地位稳,朝堂乱,则王爷地位有危,此不易之真理也,老朽能看透,想来四爷那头也不会不清楚,如此一来,其之布局也就不言自明了的,那便是要在朝野间生出无穷的事端来,而王爷遇刺一案,便是个不错的由头,依老朽看来,此番刺杀之主谋断不是四爷,其之所以故意做出欲盖弥彰之行为,要的便是让王爷去追查,一旦王爷动了手,四爷那头必然有着无穷的圈套,一步步引着王爷往深里陷了去,到了末了,王爷深陷此案中,必难自拔,随着而来的弹章便足可将王爷淹没,就算王爷势大,不致有伤根本,可名声却恐要被践踏于地了的,如此,王爷还欲插手其间么?”

面对着弘晴略带一丝不服气的求教,陈老夫子显见是微有些不满了,不过么,倒是没出言呵斥,而是详详细细地将时局分析了一番。

“原来如此,徒儿知错矣。”

弘晴本就是智算过人之辈,陈老夫子既是将话说得如此分明了,他自不会听不懂,背心处当即便冒出了股冷汗,心下里对四爷的提防之心也不禁更盛了几分。

“值此微妙时分,一动不如一静,王爷只管坐看风起云涌便好,至于海大人那头么,且就让其将案子之侦破方向往白莲教余孽身上引了去,稍稍绸缪一二,姑且结了案便好,一切待得王爷上了位,再来厘清也不为迟。”

这一见弘晴已然明悟,陈老夫子也就没再多纠缠于刺杀案本身,仅仅只是给出了个可行之建议。

“嗯,徒儿知道该如何做了。”

弘晴先前之所以起意插手此案,那不过都是因着太想除掉四爷这么个大敌所致,而今,既已明了了四爷的阴谋,自不会再有甚冲动之虞。

“不止是此案,便是那与六国使节团之会谈也不宜久拖,成与不成,都须得赶紧处置了去,以免多生事端。”

尽管弘晴已是恭谨地应了诺,可陈老夫子还是有些不放心,这便又出言叮嘱了一番。

“师尊放心,徒儿自会谨慎料理此事的。”

弘晴其实也想着赶紧结束与六国使节团的谈判,奈何此事怕是真没法快速收场,此无他,大清眼下之国内局势并不甚稳当,政权交接在即,实不是对外用兵的良机,该如何在不损及大清根本利益的前提条件下,将必定会发生的战事多拖延上些年月,就成了摆在弘晴面前的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对此,弘晴虽已有了预案,可要说到把握性么,却也实是难以保证,此际,面对着陈老夫子的谆谆教导,弘晴实是不愿多言,也就只能是含糊地吭哧了一声了事……

第1062章无果而终(一)

诚德六年八月二十三日夜,因着旗丁啸聚八旗都统衙门一事得以顺利解决之故,诚德帝心情大好,也就忘了医嘱,在晚膳时多喝了几盅酒,到了夜间便觉头疼脑胀,盗汗不止,遂急召太医院诸多太医到乾清宫诊治,几副汤药下去,总算是吊住了条老命,可原本就已不佳的精气神却是彻底垮了去,再次卧床不起了。

诚德六年八月二十四日,六国使节团联名发出照会,要求重启谈判进程,理藩院尚书郎尔衡不敢擅专,报到了弘晴处,是时,弘晴正引领着诸位阿哥在诚德帝的病房外伺候着,闻讯之后,并未擅专,而是入病房报到了诚德帝处,帝对曰:诸般事宜,尔自处之。据此,弘晴下令定于八月二十五日辰时三刻重启多边会谈,依旧在颐和园举行。

“尊敬的亲王殿下,经多日之磋商,我六国使节团一致认为,贵我双方达成一揽子和平协议是有可能的,只是须得逐条商定,不知亲王殿下对此可有异议否?”

再见识过弘晴的强硬之后,威尔逊伯爵显然是改变了策略,并不打算再与弘晴硬碰硬地对抗到底了,这不,双方方才刚各自落了座,威尔逊伯爵已是彬彬有礼地提议了一句道。

“这个可以,只是有一条,本王须得提醒伯爵阁下注意,时间还有七天,贵我双方若是不能在规定时间里达成一致性意见,此番谈判便作罢论。”

逐条谈判本就是对等谈判所应有之程序,至于直接达成一揽子协议,那不过是强国对弱国的讹诈罢了,对此,弘晴自是心中有数得很,也自不介意逐条去计较上一番,不过么,却并不打算跟六国使节团玩甚马拉松谈判的把戏,一开口便已是不容分说地限定了谈判的最终时限,倒也不完全是要表现一下强硬之态度,而是弘晴真的没时间也没太多的精力跟六国使节团周旋,概因诚德帝的病情显然已恶化到了危及生命之地步,此等敏感时分,弘晴必须也只能将精力集中在政权的交替上,至于这所谓的劳么子谈判么,能成固然好,不能成,那也就只能是算毬了去了。

“很高兴贵我双方能就谈判之程序达成一致意见,首先,我方有一提议,鉴于贵我双方已有多方联系,贸易额度年年剧增,合作一向愉快,也该是到了彼此间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时候了,希望贵方能同意我欧洲诸国在大清首都设立大使馆,以方便双方之交流,当然了,贵方也可以向我欧洲各国派出全权之使节团,一切皆按国际惯例来办,如此,对双方来说,都是件极其有利之事,不知亲王殿下意下如何?”

这已是弘晴第二次提出谈判时限的问题了,对此,威尔逊伯爵显然不甚满意,不过么,他却并未提出抗议,也不曾承认,而是玩了手避而不谈的把戏,转而便畅谈起了互派大使之事,口说着国际惯例,却偏偏不说明啥叫国际惯例,显然是在试探弘晴对国际惯例是否有所知晓。

呵,这老梆子还真是滑头!

一听完通译的转述,弘晴立马便猜到了威尔逊伯爵所耍的花招,此无他,真要是弘晴对国际惯例一无所知,等待他的一准就是一大堆的陷阱,指不定被这老小子卖了,还得帮着其数钱来着,当然了,这等事是断然不会发生的,道理么,很简单,大清诸般官员们或许对所谓的国际惯例不清楚,可有着前世经验在身的弘晴却不会不晓得所谓的国际惯例是怎么回事,自也就不可能会落到这等粗浅的言语陷阱中去。

“伯爵大人这个提议很有建设性,本王表示赞同,一切就按国际惯例来办好了,在欧洲诸国与我大清互派使节团之余,我方要求在南洋诸处以及印度设立领事馆,以保护我大清侨民之利益,此也是国际惯例,想来伯爵大人不会反对罢?”

派出大量的使节团分驻欧洲诸强国,乃是大清走向世界必须的一步,对此,弘晴自是持着乐见其成之态度,不过么,眼下显然还不是最佳之时机,道理很简单,大清的强大还没得到欧洲诸国的承认,在当今之欧洲主流社会中,大清依旧被看做是未开化国家,是被殖民的对象,此时派出使节团,一者是难以保证得到足够的尊重,二来么,大清眼下也没那么多的外交精英,从此意义来说,仓促与欧洲诸国建交,显然不合时宜,当然了,这么个道理,弘晴是断然不会说破的,也不会说出公然反对的话语,而是笑呵呵地将了威尔逊伯爵一军。

“亲王殿下,在下以为在彼此邦交尚未正常化之前,互派大使也就足够了,至于设立领事馆一事,可以留待日后再议么。”

一听完通译的转述,威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