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血淬中华 >

第96章

血淬中华-第96章

小说: 血淬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支那人的进攻越来越弱了,在北面那阵极为激烈的枪炮声逐渐稀疏下来之后,支那人竟然完全停止了进攻,一时间整个中沥都陷入了一片沉寂之中。是比志岛支队来了?可是刚才的枪炮声明明还在数里地之外;是支那军撤退了,可是他们怎么能轻易舍弃已到嘴边的肥肉呢?一个曹长想从房上探出头观察一下情况,却立刻就被支那军那可怖的冷枪打了个满脸桃花开,尸体从房顶滚落到地下。
好在异样的沉寂很快就随着北边枪炮声的再次响起而被打破了,也不知道为什么,所有的鬼子都在枪声响起的那一刻心情一松。北边的战斗进行得很激烈,而中坜却依然是一副平静的模样,支那人似乎正在全力阻击比志岛支队。尽管川村景明心里一直都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儿,可他却怎么也想不出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只能同所有的人一样,静静地等待着北边战局的向前发展。
大约一个小时后,那使人紧张、窒息的战斗似乎终于分出了结果,激烈的枪炮声渐渐稀疏,并且慢慢地停了下来。夜的寂静是如此令人难以忍受,对未来命运的期盼、等待,让中坜镇中每一个曾经充满了为大日本帝国开疆拓土自豪感的小鬼子都万分的忐忑不安,比志岛支队到底怎么样了?他们是否已经冲破了支那人的阻击?
沉寂仍然在继续着,那只会给人们带来血与死亡的枪炮声终于没有再次响起。慢慢地,一种绝望的恐慌在鬼子中间迅速蔓延起来,所有的人都明白,比志岛支队再也来不了了。枪炮声已经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响起,而支那人却仍在紧紧地围困着中坜镇,比志岛支队不是被支那人消灭了,就是他们已经从中坜以北的战场撤走了! 
突然,中坜的上空升起了两颗信号弹,那耀眼的黄白色光芒令月亮和星星也在一瞬间失去了它们应有的光彩。就在小鬼子们都被这从来没见过的奇景惊得目瞪口呆之时,志愿军进攻中坜的战斗又重新拉开了帷幕。
战斗虽然激烈依旧,可中坜镇的鬼子却再也打不出刚才的顽强与坚韧,断绝了最后希望的他们已经完全失去了战斗的决心与勇气。听到枪声迅速向着镇中心靠拢,终于有些明白支那人阴谋的川村景明终于放弃了心中残存的最后一线希望:尽管枪声仍然是一阵紧似一阵,可支那人的推进速度却明显比刚才快多了。看来,不但是他和司令部中的这些人已经失去了信心,所有守卫在各处的士兵们也都彻底绝望了。
脸上的肌肉僵硬地抖动了两下,川村景明猛然狰狞地狂笑起来:“诸君,战局至此,已无力回天。不过,为了显示大日本皇军之气节,保全大日本帝国之名誉,我们宁可一死,也绝不可为支那人生擒。支那人虽然获得了此战的胜利,但只要我们引爆兵站储存的炸药,就会让中沥镇与支那军一同变为灰烬,我们为大日本帝国和天皇陛下尽忠的时刻到来了!来人,立即命令……”
川村景明的话还没说完,与林家大院只有一街之隔的中坜兵站猛然响起了异常激烈的枪声。早就有所准备的飞豹突击队,在狙击手小队和冲锋枪小队的密切配合下,很快就突破了无心恋战的鬼子的拦截,如同神兵天降般突进了兵站。
川村景明神色大变,高声向着面如死灰的参谋、卫兵吼道:“赶快,为了大日本帝国,无论如何都要冲过去,引爆兵站的弹药库。”
然而川村景明的一番苦心还是白费了,占据着兵站附近制高点的飞豹突击队根本就没给小鬼子一点儿机会。所有试图进入兵站的鬼子,都被消灭在了那条只有四五米宽的街道上。
随着川村景明一次又一次的垂死挣扎都以失败告终,他那阴险恶毒的计划终于成了一个空想。此刻,他的眼中满是绝望和悲凉,可恨的支那人竟然连最后一次机会都不留给他。呆滞的转过身,川村景明向着北方跪了下来,沙哑的喉咙里响起了《君之代》那如丧歌一般的歌声:皇祚连绵兮久长,万世不绝兮悠长;小石连绵成巌兮,更巌生绿苔之祥……

第三十三章  一石千层浪(上)
花荫亭前,明治天皇睦仁轻轻拍了拍自己的爱马“玉雪”,然后把缰绳交到了跟随的侍从手里,而另一位侍从官则连忙将天皇的那把镶着蓝宝石的精钢太刀双手奉上。活动了一下手臂,睦仁刚刚演练了一式神刀流剑,侍从武官长手捧一纸电文,神色略微有些张皇地来到了吹上御苑。
这是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和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联名发来的告急电报。看了电文,明治天皇既惊且怒,随手把刀扔给侍从官,脸色阴沉地吩咐侍从武官长:“传诏,紧急召见伊藤博文首相和小松亲王。”
在皇宫广场下了马车,一向温文尔雅的伊藤博文迈着急匆匆的步伐,踏着白色的砾石路,直奔皇宫二重桥。平时伊藤博文最喜欢欣赏皇宫周围的美丽景色,那清澈见底的护城河,映掩在浓密绿荫中的古老石墙,以及绿色瓦顶、白色墙壁、茶色门柱的雄伟宫殿,还有那江户时期古城堡的角楼,总让他心中生出一种圣灵般的虔诚感。因而,他每次进宫都是非常谦恭礼敬,决不失做臣下的礼节。然而如今气急败坏的伊藤博文可顾不得这些了,恨不得一步就能够迈到长和殿。
此刻,日本军界首脑小松亲王更是慌不择路地穿过东苑的草坪,径直的从北之丸进入皇宫。他对守卫在大手门、平川门、北羽桥门侍卫的敬礼视而不见,一路风风火火地冲到了松之阁。日本军政界的两个巨头气喘吁吁的在丰明殿碰了面,二人呲着牙互相点了点头,彼此作了个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的表示,就紧随着身穿黑色扈从服的侍从官进入了御文库接见厅。
接见厅的窗户挂着绿色的厚窗帘,遮住了外面的光照,让刚刚从明亮处走进来的伊藤博文和小松亲王的眼睛有些不适应。蓄着仁丹式小胡须的明治天皇身着陆海军大元帅服,胸前缀着菊花大勋章、腰挎太形军刀,面沉似水,自有一番说不出的威严。在幽暗的光线下,他那浓密的眉毛、鹰隼式的目光,更是给予人一种沉重的压迫感。
伊藤博文和小松亲王恭敬的向天皇陛下行了最敬礼,出人意料的是天皇居然踏着红色的地毯起身迎接日本国的这两位超级军政大员:“二位长期奉公,辛苦了!”
天皇陛下给予的礼遇,让二人受宠若惊,再次行了最敬礼,惶恐地说道:“誓奉圣旨,宣扬圣德是臣下的职责。”
明治天皇示意二人落座,然后尽量显得平静地问道:“台湾的战报两位已经看到了吧!” 虽说已经强压住了心中的愤怒,可睦仁说这句话时,脸颊的肌肉还是有些痉挛。微微有些扭曲的脸庞,让伊藤和小松都有一种十分难受的感觉。
看到二人频频点头称是,睦仁再次深吸了一口气接着问道:“朕想听听你们对此事有何看法?”
作为军方强硬派领袖的小松亲王先瞟了一眼伊藤博文,然后起身怒声说道:“陛下,支那人无耻下流、出尔反尔,此举实在是对大日本帝国尊严的挑战。臣主张要尽快增兵台湾,并重新出兵辽东、山东,给卑鄙的支那人以致命的打击,如此才可以扬陛下之盛德,再振我大日本帝国的军威。”
听着小松的话,伊藤博文心中暗暗发出了一声不屑的冷笑:这些军人就知道穷兵黩武,一味厮杀,不但丝毫不懂得运用政治策略和采取外交手段,而且也从不考虑己方所面临的困难。重新出兵辽东、山东,大日本帝国的经济怎么能够承受得起!
不过,老谋深算的伊藤博文从来都不与小松亲王发生正面冲突,看到小松已经闭上了嘴巴,他知道该自己说话了。干咳了一声,伊藤博文缓缓说道:“陛下,在军事上,亲王殿下的意见很有价值。增加对清国的军事压力是必要的,给支那人以致命的打击也是必须的,只是具体该如何实施,还应慎重行事。至于眼下,臣有五点意见供陛下参考:第一、在外交上,我们在进一步了解完情况后,要指示外相陆奥宗光和驻清国公使小村寿太郎尽速向清国交涉,提出最严重的抗议,并同时照会泰西列强,谴责清国背约之行径;第二、虽然从台北反馈回来的信息分析,歼灭第一旅团的十有八九是冯华的义勇军,但毕竟我们没有掌握到切实的证据,因此要命令潜伏在支那的谍报人员,尽快查清义勇军入台情报之真伪;第三、在如何增兵方面,我们还要深思熟虑。与清国的战争已经让政府的财力日渐窘迫,国库可以动用的资金即将枯竭,军队的后勤供应也难以为继,这些情况都需要认真考虑;第四、要通过政治、外交和军事等各种手段施加压力,迫使清国尽快交割第一期赔款,以缓解我们的财政压力;第五、建议发行支援台湾军事行动的爱国公债,以弥补国库之空虚。”
尽管小松亲王对伊藤博文有许多不满,但他对此事的处理意见说得实在是头头是道,无懈可击。他也知道再次出兵辽东、山东困难很大,只不过委实对支那人的挑衅有些气愤不平。看到天皇陛下投过来问询的目光,小松亲王终于还是赞同地点点头:“唔,首相说得很全面,但我要强调无论有多大的困难,对台湾的军事行动绝不能半途而废,任何敢于侮辱大日本帝国尊严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惩罚!”

1895年8月10日清晨,颐和园乐寿堂。
天虽说还在伏里,但昨夜的一场淋漓大雨却把那让人难耐的酷暑消减得一干二净。凉爽的空气、明媚灿烂的阳光,以及不时吹过的一阵令人舒爽的微风,都让最近一个时期心情不错的慈禧感到非常惬意。
自从度过了《马关条约》签署前后那一段儿令人郁闷难熬的日子后,皇上、朝中的大臣以及工商士子、普通百姓都渐渐从那种悲愤不平、义愤填膺的激荡情绪中平复了下来,纷纷将注意力转往了变法自强上面。尽管有很多的言论或迂腐令人哭笑不得、或激进不切实际,可上下一心求变求强的风潮,总算是让动荡不堪的朝政平稳了许多。目前,唯一令人有点儿烦心的事,就是倭寇武力攻台了。这些无信无义的卑鄙之徒,《马关条约》都已经签署完毕了,还要节外生枝,暗杀我朝廷大臣。他们在天津刺杀冯华未遂,不但让自己弄了个焦头烂额,而且又重新激起了整个大清国反日的浪潮。如今朝野上下都对倭奴的无耻行径气愤不已,反对割台的呼声再次高涨起来,委实的让人有些不好处理。
看着李莲英给自己新梳好的头,慈禧满意极了,整个宫中还真没有第二个人能像小李子这样处处都可自己的心意了。慈禧微笑着点点头:“莲英啊!今儿个天气不错,着人跟皇上说一下,待会儿本宫去东暖阁和他一块儿吃早点。”
“喳!老佛爷,奴才这就派人去说。”李莲英恭恭敬敬地应了一声。
东暖阁中其乐融融,一副母子相和的温馨场面。最近一个阶段,在光绪有意识的低调行事下,他与慈禧的关系表面看起来非常和谐。吃完早点,光绪与慈禧正在轻声地闲聊着一些琐事,突然一个奏事太监趋步走了进来:“启禀皇上、太后老佛爷,恭亲王奕訢、庆亲王奕匡、礼亲王世铎、翁同龢、李鸿藻、徐用仪、孙毓汶、刚毅和文廷式等诸位军机大臣请见。”
光绪与慈禧心中同时一惊,早朝刚过这些军机大臣就同时来见,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不寻常的大事。看了一眼光绪,慈禧不慌不忙地说道:“着各位军机大臣在仁寿殿等候,本宫和皇上这就过去。”
仁寿殿正前方的高台上,光绪和慈禧分坐在御案后,一众军机大臣则神情各异地分立在丹陛之下。
“太后、皇上,总理衙门刚刚收到日本驻华公使小村寿太郎交来的照会,严重抗议我大清违反《马关条约》的规定,擅自派兵出师台湾。日本目前已经向欧美各国发去了相关的照会,并要求我国尽快对此事件进行答复。否则,由此引发的一切后果都由我大清国负责。”首辅军机大臣恭亲王奕訢率先上前奏道。
“啊”了一声,光绪和慈禧再次同时一惊,但此刻两人心中的想法却已是大相径庭。倭寇武力攻台以来,光绪除了继续忙着推动各地的维新变法事宜,几乎将一大半的心思都集中到了台湾正在进行的战事上面。倭寇选择的登陆地点与冯华先前的预测如出一辙,让光绪又一次对冯华的眼光佩服不已,心中也对台湾的前途充满了信心。然而接下来台湾形势的急转直下,又令他颓然不已,心中只盼望着志愿军能及早入台,挽回些许不利的局面。8月1日,志愿军终于到达了台湾,这让光绪长长松了一口气,可台北通向台中的门户新竹也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也不知道志愿军还能不能赶得及前去救援。8月4日,新竹陷落前发回的最后一份儿电报,让心中一直七上八下的光绪几乎彻底绝望了,新竹终于还是没能坚持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