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血淬中华 >

第117章

血淬中华-第117章

小说: 血淬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修造,因与朝廷的筹造铁路计划不符,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即便是批准修造,亦很难在资金上给予资助。抚西城(今抚顺)至旅顺大约一千余里,按每里约需银一万元左右,就需筹银1000万元(当时银两与银元的比价为五元合三两六钱,1000万元约合720万两白银),如果不能得到朝廷的支持,仅靠旅大特区是绝对无法完成‘抚大铁路’的。”张謇一脸的忧色,稍微犹豫了一下后又接着说道:“另外,将铁路修至抚西城开采煤矿,恐也会遭到各方面的强烈反对。抚西因距离太祖陵寝较近,朝廷怕有伤风水,历来禁止商民采矿。如今虽内外形势不同,只怕朝廷也不会轻易允诺。”
冯华的脸色仍是一片从容淡定:“在抚西开矿采煤的事,目前尚不急迫,即使不成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可以留待以后再说。至于修造铁路的资金问题,冯华也曾思之再三,借朝廷之力应该无有可能,‘抚大铁路’所需的资金我们只能自筹。”
“自筹?子夏的意思是采取商办!然今之中国风气未开,蹇以为单纯依靠国内绅商招募华股,必不能足。如此要想筹足资金,则只能借洋债或吸收洋股,可是……”
“先生无须顾虑,有话但讲无妨。”
“举洋债筹造铁路,虽有前例可循,然朝廷对此似仍有顾虑。不久前,张之洞在《芦汉铁路筹款办法折》中也提出‘暂借洋债造路,陆续招股还债’的办法,朝廷尽管没有反对此议,却也没有明确表示同意。蹇以为朝廷所虑者有二,一恐举洋债需国家作保,各种利权进一步沦丧;二忧洋债利息过高,如偿还不及,受西人挟制。因此,如不能打消朝廷对举借洋债的疑虑,皇上和太后未必会同意此事。至于招募洋股,则更是历来为朝廷所忌,深恐路归洋股,则路权持于彼。近日,岘帅到也有主张商办,并进而至招洋股之议,然响应者寥寥,顾虑重重者比比皆是。这些问题子夏不可不察呀!”张謇说罢,目光炯炯地望向冯华。
此刻,冯华心中充满了对张謇的佩服之情,他的这番对筹造铁路的议论,可以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旅大特区修造铁路的困难之所在。张謇虽身不在庙堂之上,胸中却尽藏天下之事,这正是自己最急需的人才。
诚恳地在马上微施一礼,冯华说道:“多谢先生加以提醒,这些问题冯华也有所考虑。朝廷对洋款之顾虑正如先生所言,即‘路权第一,利息次之’,然由于我国目前既无完备的资本形成机制,又无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市场体系,在国际资本融通中缺乏信用,因此以路权作保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尽管冯华的一番“资本形成机制、金融市场体系和国际资本融通”,在张謇听来有些生僻晦涩,但博学多才且对洋人的一些经济理论有所研究的他,只是稍一思忖即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心有所悟,张謇赞同地点点头:“屡战屡败,国际地位日趋低下,不以路权作保又能如何! 朝廷如今是处于两难的矛盾之中,不借洋债自己又拿不出钱来;借洋债又恐路权丧失,列强的势力范围愈益扩大和深入。唉,中国不自强即便不借洋债,又如何可以保各项利权不丧失。”
张謇举一反三,如此快即弄明白了借洋债的本质问题,让冯华不由得大感惊讶:“先生此言可谓至理!以路作抵不过是筹集资本的一种方式,只是因国势日蹙,才使之与国家利权紧密联系起来。其实只要把握好举借铁路外债的关键环节,‘举洋债,招洋股’未尝不是一种筹集资金的好办法……”
坐在毓庆宫中,光绪看着御案上冯华奏报来的《请修抚大铁路折》,禁不住再次陷入了沉思。近一个阶段以来,光绪的心情是异乎寻常的好,义勇军入台引起的风波,如今已是烟消云散。尽管倭贼仍死死抓住此事不放,几次提出抗议,但总理衙门一口咬定大清国绝没有派出一兵一卒,言之凿凿,让倭国一时间也是无计可施。当然为了安抚日方激动的情绪,恭亲王也亲口向新任日本国公使加藤高明许诺:“民间行为,虽难以杜绝,但朝廷一定严加约束。”
其间,倭国朝野虽也多有“再次出兵辽东”的威胁之语,但经过一年多的战事,尤其是台湾抗战的牵制,倭国无论是国力、军力都已是强弩之末;而京城满朝文武也因冯华驻守辽东的缘故,对这些恫吓言语似是充耳不闻;再加上欧美列强睁一眼闭一眼,放任自流,敷衍了事,因此倭国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加大对台湾海峡的封锁力度,以期尽快解决台湾问题。
不过,最让光绪感到高兴的是,太后对这件事竟然也是异常的宽容。她不但未继续深入追究此事,而且还对自己的决断和魄力大加赞扬,很多事情都让自己放手而为,不再加以干涉。就拿这次筹造铁路的事情来说,更是全权让自己作主,但凡自己决定了的事,太后从未驳回过。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众军机大臣和各地督抚都对先修南北干路-芦汉铁路取得了共识,自己也雄心勃勃地准备以修造铁路为机大干一场。可谁知就在这时,冯华专折呈来的一份儿《请修抚大铁路折》,却在朝廷内外又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如今,这份儿折子已经在军机处及各地督抚间讨论了十余日,却依然未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来,自己到底该如何办呢?
“皇上,翁大人求见。”光绪正自胡思乱想,一个当值的太监进来奏道。
精神一振,光绪吩咐道:“快宣翁师傅进来。”
向皇上施过礼后,翁同龢奏道:“皇上,军机处刚刚收到台湾发来的电报,倭贼对新竹发动的南侵新攻势,再次以失败收场。台湾抗日联军历时二十余天,共歼灭倭贼3500余人。”
“好一个邢亮,果然不负朕之所托,倭贼你们也有今天……”猛地闻听喜讯,光绪兴奋得站起身来,从御案后走出,来来回回地走了好几趟,边走边自言自语道:“唉!朕要是早得冯华、邢亮、李九杲这几员虎将,何至于忍辱求和,受此奇耻大辱!”
见皇上的兴奋之情慢慢平复了下来,翁同龢又道:“皇上,台湾之战虽已让倭贼连续吃了两次亏,可后面的形势却依然不容乐观。自倭贼封锁了台湾海峡之后,对台湾抗日联军弹药物资的补给,只能从广东出发,绕至左营、高雄进行。由于航程甚遥,风浪太大,运输船只往返一次,甚是不便。如今补充的弹药物资,只不过才能达到所消耗的两至三成而已,如果不能尽快想出解决办法,后果将不堪设想。另外……”轻轻扫了一眼沉思中的光绪,翁同龢接着说道:“对台湾的援助还必须谋求更大范围的支持,前期为了支援志愿军入台,冯华和义勇军几乎耗尽了全部的财力,如今恐怕已经支撑不下去了!”      
冯华的难处,光绪心中也是极为清楚:以区区义勇军一己之力,千里迢迢支援台湾抗日联军作战,其难度可想而知。如今旅大特区也正是百废待兴,极需要资金支持的时候,再这样下去任谁也是吃不消。
想到此处,光绪深深叹了一口气:“真是难为冯华了,既要关注台湾的战事,又要筹划旅大特区的建设,实在是不容易啊!嗯,翁师傅,为台湾抗日联军筹款的事,你以后还要多费些心。另外,密电告知刘坤一和魏光焘,要不惜一切代价保证对台湾的援助!” 
慢慢踱着步,光绪来至御案前,看到放在桌子上的那份儿《请修抚大铁路折》,他不由得又停了下来:“翁师傅,你说冯华请修抚大铁路的事到底该如何处置?如今朝廷的大政方针是先修南北干路,如同时修筑抚大铁路,势必会影响芦汉路的建设。再说‘举洋债,招洋股’事关国家之根本,尽管冯华的‘实行商办,成立铁路公司办理举借洋债的事务,一切与国家无涉,以及招洋股我方占五成以上的股份,将铁路的控制权、管理权操之我手’的设想,听起来好像有些道理,可是洋人历来狡诈,又岂会如此好相与?”
对于冯华的设想,翁同龢也是殊无把握,心中犹豫再三。然而冯华如今是己方极力拉拢之人,而且他在奏折上报之后,一再拜托自己务必玉成此事,称‘抚大铁路事关旅大特区的兴衰与发展’,自己又怎能袖手旁观!
微微上前一步,翁同龢奏道:“皇上,臣以为设立旅大特区是朝廷变法自强的重要一环,应尽可能的在各方面予以支持。冯华归自西洋,不但于洋务适宜十分熟悉,而且其人心思缜密,向来不做无把握之事,他既已有全面的设想,当不会让洋人钻了空子。再说,盛京将军长顺、两江总督刘坤一、闽浙总督魏光焘等人亦都对修建抚大铁路极表支持,皇上不妨放手让冯华一试。”
眉头紧锁的考虑了许久,光绪点点头:“好吧!此事就按师傅所议处理,明日待请示过太后,即行恩准!”
第五十一章  聚散两依依
夜已经深了,桌案上那盏豆油灯忽闪忽闪的,把两个凝神不动的身影映照在两侧的墙壁上。贺菱儿手托香腮,静静地坐在书案前,已经有一阵子了。她的眼睛虽还凝视着手中那本儿写满英文单词的小册子,但整个人却似乎已经痴了。 
窗外漆黑如墨,深秋的夜风敲打着窗户纸,发出的“呼啦呼啦”的声响,令这寂静的秋夜里,暮然间闯入了一丝淡淡的哀伤。忽地,油灯爆出一朵大大的灯花,使得整个屋子都骤然亮了一下,也让坐在床头给邢亮绣荷包的龚芳停下了手中的针线。抬头望向贺菱儿,龚芳不由暗暗叹了一口气:自打从京师回来,一向活泼好动的菱儿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不但沉稳文静了许多,而且常常会在无人的时候,自己怔愣在那里默默地想着心事。
“菱儿……菱儿!”
“啊!”贺菱儿猛然从沉思中警醒过来,看到龚芳脸上挂着一丝狡黠的笑容,她禁不住俏脸一红:“芳姐,干什么呀?吓人家一跳!”
一阵清脆的笑声响起,龚芳打趣道:“想什么想得这么入神?让我们向来天不怕地不怕的菱儿都吓了一跳!”
“芳姐你就知道欺负我,哪里还有个当姐姐的样儿?”
“这会儿又拿我当姐姐了,平常你可是一直都和我争来着。好吧!菱儿妹子,你跟姐姐说说刚才到底想什么呢?别不是又想你的……”话还没说完,龚芳又忍不住发出了一串悦耳的笑声。
贺菱儿从椅子上站起,快步来到床边,一边伸手胳肢仍在笑个不停的龚芳,一边“恨恨”地说道:“笑,让你笑!等你和邢大哥入洞房那天,看你是不是还这么笑个没完……”
疯闹了半天; 两个人才渐渐平静下来。用手拢了拢有些散乱的头发,龚芳略微有些气喘地说道:“好菱儿,别闹了,芳姐真的有话要问你,你这一段儿到底是怎么了?成天魂不守舍的!尤其是这两天,时不时莫名其妙的发呆,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贺菱儿的脸色骤然一暗,人缓缓地坐在了炕边儿。沉默了好一会儿,她才轻声说道:“芳姐!这次周三哥他们去美利坚合众国,我也想跟着一起去!”
“什么?你也要去,你一个女孩子到那里干什么去!”贺菱儿的回答,令龚芳大吃一惊。
“我也要去留学,我要看看外面的世界究竟有多大!”
看着贺菱儿脸上露出的坚定与渴望,龚芳默然了。从小与贺菱儿一起长大的她,心里清楚地知道:菱儿做出这个决定,决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这绝对是她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屋子里异常安静,只有跳动的灯火在不停地摇曳着贺菱儿和龚芳静默无语的身影。慢慢挪到贺菱儿身前,龚芳拉住她的手轻声问道:“菱儿,你跟芳姐说,为什么非得要去美利坚合众国留学?是不是因为冯大哥?”
此刻,贺菱儿的脸上又恢复了原有的平静。只见她先点点头又摇摇头,然后双手抱膝再次陷入了令人倍感压抑的沉默之中……
“那……是因为秋姐姐吗?”龚芳心中犹豫了一下,还是问出了这个极为敏感的问题。
贺菱儿的身子禁不住一颤;猛然抬起头看向龚芳:“芳姐,你别瞎说,我就是想出去多学一些东西,跟秋姐姐没关系。”
贺菱儿的反映,让龚芳明白自己的直觉没有错。叹了一口气,她说道:“菱儿,咱们俩从小一起长大,你的心思芳姐还不明白吗?此次京师之行,冯大哥虽然表面上一如平常,可我却感觉得到他对秋姐姐有一股不同寻常的好感,我想你对此的感觉应该更清晰吧!”
压抑多时的心事被芳姐说中,菱儿终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眼圈一红,晶莹的泪水夺眶而出……
事情确如龚芳所料。这次前往京师,冯华与秋瑾的一连串偶遇,让两人心中都对对方产生了极强烈的好感。只是由于当时双方的处境各有难处,两个人皆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谁也没有挑明和进一步发展这段感情。然而女孩子的心却是极为敏感的,尤其是处于初恋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