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血淬中华 >

第110章

血淬中华-第110章

小说: 血淬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距新竹十里的粪箕湖是竹北的门户,从桃园仔通往新竹的大道从村子西北边通过。看着前面这个冷清死寂的村庄,一路上吃尽支那军游击战、地雷战苦头的近卫师团第二旅团第四联队长内藤正明大佐不敢大意,他命令杉本大尉率领他的第二中队进村搜索。这些被抗日联军打痛了的鬼子,变得聪明起来,他们不敢走通往村内的大路,而是踏着刚刚收割过庄稼地,小心翼翼地行进着,生怕中了埋伏、踩上地雷。在距离村头还有四、五百米远地方,杉本命令二百余条枪一齐射击,枪弹射在树木上,枝叶被打得漫天乱飞;枪弹射在房檐墙壁上,冒起一阵阵黄腾腾的土烟,但村子里鸡不叫、狗不咬的,仍然是一点动静都没有,这种可怕的沉寂、平静,让杉本大尉有些犹豫不定,真不知道这是空村一座,还是敌人在闹什么玄虚?
与许多的村庄一样,粪箕湖的村民早在义军的动员下,藏起粮食,举家带口躲进了山里。埋伏在村子里的是吴汤兴的义军,看到鬼子停止前进,已经对游击战、地雷战心领神会的吴汤兴果断的命令战士开枪射击,一阵排子枪打过去,鬼子倒下好几个。杉本是个听见枪声就兴奋的军人,枪声驱走了心中的忐忑不安,身边不断有士兵中弹倒地,那猩红、浑浊的血水激怒了他,他扬起指挥刀大声喊叫着,鬼子排成散兵队形“哇哇”地冲了上来。不过,冲锋的鬼子只前进了百余米,就再次踏进了义军的地雷阵。一时间,“隆隆”声不绝于耳,鬼子被炸得人仰马翻,队形已经混乱的鬼子情急之下,慌不择路,又踏响了更多的地雷。在付出几十人伤亡的代价之后,杉本中队终于冲进了村子,然而村内的枪声却早已经停了下来,整个村庄又变得无声无息。
村子里虽然没有人,但进村的鬼子绝不寂寞,义军留下了大量的地雷招待鬼子。他们推门门炸,跳窗户窗户炸,全村几乎没有安全的地方。内藤正明大佐心眼很活,他干脆命令大队鬼子绕村而过,没想到走大路大路炸,走小道小道炸,大路小路都不敢走,就走河滩、庄稼地,但仍然会时不时地踏响地雷。
吴汤兴在粪箕湖周围埋设的地雷阵,弄得小鬼子战战兢兢、寸步难行。内藤正明只得传令部队暂时停止前进,组织小分队探雷、起雷。不过,排雷行动进行得依然不顺利,往往起出前边的雷却引爆了后边的连环雷。鬼子没有办法,只得按照折泽静夫少佐的老法子,对怀疑有地雷的地方划圈做标记。这下子可热闹了,大路、小道、河滩、庄稼地,到处都是鬼子画的圈圈,七、八千人马的大部队,被这些圈圈限制的像小脚老太太,迈不开步子。由于义军还时不时地打冷枪,从粪箕湖到新竹十里的路程,鬼子却整整走了一整天。
10月28日傍晚,鬼子的南进支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如愿以偿地到达了新竹城郊。
第四十五章   巧战断粮道
三角涌距离台北50多里,系大姑陷河沿岸的一座街市,有近千户人家,也算得上是一个大集镇。此地山箐丛深,径路险曲,而且由于地近内山,向与生番为邻,因此民风异常彪悍,苏力率领的抗日义军就在这一带活动。
太阳刚从东山岙露出脸来,大姑陷河水波荡漾,一片金光。这一带河面差不多有半里多宽,此刻,河面上静悄悄的,连一艘船的影子都没有。埋伏在芦苇丛中的孙宝礼再一次检查了战士们的战斗位置和隐蔽情况,这才回到自己的指挥位置上。扭头看了一眼伏在自己身边,一脸兴奋之情的苏根铨,孙宝礼饶有兴趣地问道:“根铨,马上就要打仗了,你一点儿都不紧张吗?”
苏根铨摇了摇头:“打小鬼子有啥可紧张的,前番他们进攻新竹时,我和我爹就没少收拾他们。这回又有志愿军相助,正好可以杀他一个痛快。”
苏根铨是苏力的儿子,今年只有二十岁。上次北埔大会时,他也同苏力一同到了北埔,还参加了邢亮主持的抗日联军游击干部短期训练班,与孙宝礼年龄相仿,也算是“老相识”了。
志愿军二营是于昨日夜半时分由大科嵌赶到三角涌的,与苏力的抗日义军取得联系后,方知道他们正准备伏击一支鬼子的运粮队。原来9月26日下午,一支由二百多名鬼子和二十艘运输船组成的日军水路运粮队,由台北出发,沿大姑陷河溯流而上给东路日军运送给养。这支运粮队由樱井茂夫大尉带队,已经于昨日傍晚抵达了三角涌。由于早就在台北设有眼线,鬼子的运粮船从台北出发不久,苏力就已经掌握了鬼子运粮队的行踪。本来他还有些担心兵力不足,恐怕吃不下这队鬼子,而志愿军的到来则正当其时,将他的忧虑一扫而光。
轻轻拍了拍苏根铨的肩膀,孙宝礼赞道:“好汉子!对付这帮狗杂种确实没什么好紧张的。待会儿千万别手软,你没看他们是怎么祸害咱们大清国百姓的,当初在旅顺,他们一次就屠杀了咱们两万多同胞。只有以血还血,以牙还牙,才能让这些狗日的知道什么叫疼……”
此次设伏的地点选择在距离三角涌四、五里许的一个河道转弯处,这里左岸芦苇丛生,右岸山高林密,是一处极佳的伏击场所。孙宝礼经与苏力商量后,决定将部队分成两组,自己亲率一连、二连以及部分义军战士埋伏在大姑陷河左岸的芦苇中,而苏力则带着义军主力和志愿军三连隐藏在右岸的密林里。
约摸又过了半个多小时,义军派往三角涌的侦察人员终于发回报告,鬼子的运粮船队已经从三角涌出发,目前距离埋伏圈已不足三里。眼见战斗就要来临,孙宝礼指着苏根铨等人手中拿着的不久前才从新竹领回来的村田式步枪,低声向周围的义军战士开着玩笑:“这回你们可要瞧仔细了,看看用小鬼子的枪打小鬼子的脑壳,是枪子儿硬,还是他们的鬼头硬。” 在战士们的一阵轻声欢笑中,人人摩拳擦掌,士气空前高涨。
虽说鬼子的运粮船是逆流而上,但二、三里的路程还是不大功夫就走完了。透过密密的芦苇,只见二十只运粮船排成长长的一串,缓缓而来,桅杆上的太阳旗被河风吹得猎猎作响。每只运粮船上大约都有十来个鬼子,看他们那大大咧咧的样子,决不知道阎王爷正在前面等着他们去报到。
当鬼子的运粮船全部进入了伏击圈后,从两岸的树林和芦苇丛里射出一阵炒豆似的的排子枪,立时将押运粮船的鬼子打倒了一大片。紧跟着一排火枪又轰了过去,只见在大团大团黑烟的笼罩下,成扇形打出的铁砂子再次打了鬼子个人仰马翻,有的仰脚掉到河里,有的扑倒在船舱里,还有的满脸是血,哭爹喊娘怪叫连连……
支那人猛烈而又突然的袭击,打得樱井茂夫大尉暗暗心惊,这么凶猛的火力绝对不会是普通的支那暴民所为。不过眼下,樱井茂夫却也无暇多想,稳定住情绪后,迅速将运粮船分成了两队。其中,他自带一队抵挡左岸的进攻,江桥勇次郎中尉带一队抵挡右岸的进攻。
樱井茂夫的反应不可谓不快,但奈何志愿军和义军在人数、火力以及所处地形上都大大占优,因此鬼子始终都处于一种被动挨打的局面。他们虽然也有过反击的打算,但敌人左右两岸精准的交叉火力,打得他们一直都抬不起头来。
战斗进行了大约一个小时之后,鬼子运粮船队的最高指挥官樱井茂夫中弹身亡,而活着的鬼子已不足五十人。江桥勇次郎深知双方力量相差悬殊,再这么打下去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莫如弃舟登岸,或许还可以冲开一条血路。不过,鬼子的盘算还是落了空,他们刚刚冒死冲到岸边,一阵有异于常的“哒哒哒”的枪声突然响了起来,异常密集猛烈的枪弹迎头就将他们打了回去。
重新退回到船上的江桥勇次郎彻底绝望了,刚才那“哒哒哒”的枪声显然就是传说中的“支那煞神”的武器,难怪刚才一下子就被消灭了三十几个人。再看看自己的身边,如今算上他也不过还有九个人,而且个个都带伤,其中还有六人伤势严重。知道已经是在劫难逃,江桥勇次郎脸上显现出了一抹悲凉:如今,家乡早已是一片秋色了吧!那满山青翠之中间杂的黄叶与红叶是否还是那样令人心醉?还有凉子,我的爱人,你现在是否在挂念着我?
想到这儿,江桥勇次郎心中一阵刺痛。猛的摇了摇头,他拔出自己的指挥刀对众人沉声说道:“身陷重围,已是无路可逃。与其为敌所杀,不如自杀全节,以体现大日本武士的光荣。”江桥的命令,让剩余的这几个鬼子顿时黯然。互相对视了一眼,重伤的六人取刀互刺,其他两人自刎,而江桥则拉开衣服切腹自尽。
三角涌伏击战打得干净利落,日军自樱井茂夫大尉以下236人的运粮队,全军覆没。二十艘运输船以及船上的580包大米和80桶梅干,全部落入到志愿军和义军手里。另外,还缴获了完好的村田式步枪二百一十七支和一批弹药。就在苏力、孙宝礼和战士们为胜利欢欣鼓舞之时,远在百里之外的胡嘉猷义军也在酝酿着一个新的战斗。
当天傍晚,在社子溪附近的一个小山村里,刚刚吃过晚饭的胡嘉猷正在和志愿军派来的武工队长于子明谈论如何落实抗日联军总部关于“切断日寇补给线,粉碎南进军进攻”的指示精神。在村边放哨的义军战士领着一个跑得气喘吁吁的大个子,来到指挥部,说是有紧急情况报告。胡嘉猷出门一看,原来是义军在杨梅镇的情报员,叫梁铁。
这个梁铁大概三十多岁的样子,生得五大三粗,魁梧彪悍。他人长得铁铁实实,却在杨梅镇开了个木匠铺,带着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小徒弟。除了门市业务,有时师徒二人也到四乡揽一些木作零活。今天下午,师徒俩在新庄子干完活,返回杨梅途中遇到了一支鬼子的运输车队,于是二人暗中跟踪,一路回到了杨梅。由于北部地区义军四处出击,小股鬼子经常被袭,因此鬼子这次南进,从桃仔园开始,沿途在中坜、大仑、杨梅、富冈等较大的集镇都留驻了守卫的兵力,既便于保护南进军补给线,遇到突发事件,又便于就近出击,互相照应。鬼子考虑的很周密,但对于台湾军民神出鬼没的游击战还是防不胜防。
川上正一的运输车队到达杨梅镇时不过下午四点钟,川上正一大尉抱着“宁可少走路,也要保安全”的想法,决定在这个驻有皇军的镇子上过夜。杨梅镇驻有一个中队日军,以天皇圣战的名义,无偿征用了镇子南头大路边上的一个大车店。大车店的院子很大,鬼子在院子的东南角修筑了一个三丈多高的瞭望楼,既能观察那条南北向的大路,又能就近监视镇子里的动静,大车店的一溜客房就成了鬼子的营房。
胡嘉猷他们到达杨梅镇外时已是半夜十一点多钟。西太平洋地区的天气说变就变,从雪山上吹来的冷风,带着浓厚的雨云,从东向西飞速的压过来。如同一只巨大的黑老鸹,展开乌黑的翅膀,遮住了满天的星斗,远山近树顿时变得漆黑一团。看着天气的突然变化,于子明高兴得对胡嘉猷说:“胡大哥,看了吗,天佑中华啊!” 
在呼啸的风声中,胡嘉猷似是没有听清楚,反问道:“你说什么?”
于子明以为他没有听懂,提高声音说道:“天佑我大清!”
“兄弟你说得不错,天佑我大清,那就是天亡他小鬼子!”
风越刮越大,刮得树叶子“唰拉唰拉”直响。大车店大门口上的两个鬼子哨兵缩着脖子,抱着枪,背东朝西地来回晃悠着。地面上的风大,瞭望楼上的风就显得更大了。疾风劲吹,让人觉得瞭望楼似乎也在摇晃,这种坏天气最容易让人麻痹大意。开始时,瞭望哨也和大门口的哨兵一样,背着风那么挺着,无奈是上面的风实在是太大了,这样的鬼天气会有什么事?哨兵这样想着,干脆就倚着围墙的背风处坐了下来。
于子明原来是飞豹突击队的副排长,摸岗哨是他的拿手好戏。经过一番观察,他看准了大门口上的这两个家伙一直是背对着风向,精神似乎也不怎么集中。于是与战士小何二人利用大车店附近的草木和水沟作掩护,迅速运动到东墙脚下边,然后贴着墙根摸了过去。也是该着这两个倒霉鬼死,就在于子明他们越来越贴近时,这两个鬼子却凑在一起呜哩哇啦的不知说了些什么。于子明和小何趁势扑过去,搂住脖子一堵嘴,两把匕首擦进了他们心窝。推开偏门,只见那三十六辆马车排成两溜儿,停靠在院子中央,八个战士分成四组飞快地蹿到车排子底下。他们在每辆车排下面挂上两颗手榴弹,拉弦上接一根细麻绳系在车轮的辐板条上,那时的车轱辘是木质的,直径较大,只要滚动半周以上,细麻绳就会拉响手榴弹,说起这个办法,还是于子明出的点子。没多大工夫,三十六辆大车全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