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是傀儡皇帝 >

第166章

我是傀儡皇帝-第166章

小说: 我是傀儡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洛阳西城门轰然打开。

十几名斥候飞快的奔出,探查周围的情况,虎贲营没有拦截,任由洛阳斥候探查。

很快洛阳斥候确认安全之后,立即回城禀报。

随后,五千步骑兵从洛阳城鱼贯而出,停在距离大兴军一里外。

洛阳将士分开,拱卫着一个少年缓缓而出,那正是越王杨侗,其身后老将皇甫无逸牵马相随。

杨侑带领屈突通,杨侗带领皇甫无逸,两方同时前行,慢慢靠近,在相距十步的距离停下来。

“代王殿下!”皇甫无逸向杨侑行礼。

“越王殿下!”屈突通向杨侗行礼。

“二哥!”

“三弟!”

杨侑和杨侗隋朝的最后两个皇室嫡系,终于再次相见。

第二百八十二章拥立代王

“你们退后,本王和二哥话要说?”杨侑对这屈突通和皇甫无逸说道。

屈突通迟疑了一下,随即点头,看着皇甫无逸。

“皇甫将军也退后吧!”杨侗平静的说道。

“是!”皇甫无逸应道,然后和屈突通同时退后,只留下杨侑和杨侗在中央。

杨侑和杨侗上前,二人并排而立低声交谈,有时点头符合,有时相互争吵,偶尔一两句高声的词语,都被湮没在呼啸的北风之中,

此次会晤时间很短,大约一刻钟左右。

简单的会晤之后,杨侑和杨侗就各回到自己的军中,分别有军队掩护退去。

“回师!”杨侑回到军中下令道。

“是!”

命令一层层传达下去,很快大军缓缓行动起来。

杨侑回望,只见洛阳士兵拥着杨侗缓缓退回洛阳城,洛阳西城门轰然关闭,再次与外界隔绝。

然而关于此次谈话的内容,双方都对此忌讳莫深,至始至终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消息透露出来。

不过,从此之后大兴城和洛阳的关系就变得微妙起来,哪怕是杨侗称帝之后,大兴城对洛阳的援助也从来没有断绝过。

而洛阳则对大兴城留在新安县的两万兵马一直不闻不问,任由大兴驻扎,洛阳以西县城的税收和弘农郡的税收,洛阳可以如数的从帝国银行洛阳分行支取。

这样诡异的关系,让无数史学家好奇不已。百方打探,却没有一点有用的线索。

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能引起人们的兴趣,甚至有人当面问二人,得到的只是微微一笑。

经过漫长的演变,此次双王会晤,成为史学上的一个千古之谜,演绎出来无数各版本。

……………………

十万大军仅仅在新安停留了一夜,第二天就继续向大兴城开赴

而庞玉又被留守在新安县城,霍世举带领的虎贲营则跟随杨侑返回大兴城。

这样的差别待遇。让庞玉幽怨良久。

三月初一。杨侑带领八万大军顺利抵达大兴城。

“参见代王殿下!”

大兴城外,骨仪、阴世师带领大兴百官出城相迎。

此次大兴城救援洛阳逼退瓦岗,大兴城的赫赫军威再次传遍天下,作为大兴城的臣子。当然是心中骄傲。

所有人都知道一旦代王从洛阳回返。将会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立即要做。

那就是称帝。

论地盘。大兴城坐拥关陇巴蜀三十多个郡县,论兵力,加上巴蜀之地的驻兵。大兴城拥有三十万披甲士兵。

论财力,大兴城富甲天下,帝国银行富可敌国,名义上,杨侑又是东宫的嫡长子。

现在皇上已经驾崩,无论从那个方面来说,代王杨侑称帝的时机都已经成熟。

杨侑看着百官狂热的眼神会心一笑,他当然知道百官怎么想的,从杨侑来到隋朝那一刻起,他一直都为那个位置而努力奋斗。

所有的条件都已经成熟,杨侑当然不介意跨出哪一步。

“先回大兴宫!”杨侑轻咳一声,道。

“是!”

百官轰然应道。

八万将士随着将领返回驻地,杨侑带领百官回到承天殿。

“启禀殿下,入川的盘山公路已经修建五里左右,只有再过一个月,入川之路,就可以畅通无阻。

从此之后,从大兴城驾车将会畅行无阻,一直通往成都,从此入川通道打开,百姓再也不用翻山越岭了。”杜如晦兴奋的说道。

“恭喜代王殿下!”

百官恭贺道。

所有人都知道,一旦修通入川的通道,那将会对大兴城产生多大的好处。

随后,杨侑和百官齐心协力,将这段时间积攒的政务处理好,所有人都心不在焉,他们知道真正的戏肉就要来了。

骨仪深吸一口气,躬身出列道:“如今天下大乱,盗贼四起,所幸大兴城有代王殿下坐镇,指挥大军,平定四方,不但让无数关中百姓免于战火,同时也收拢百万流民,活民无数,微臣替关中百姓向代王殿下叩谢了!”

骨仪历数杨侑的功绩,大礼拜上。

其他众臣也是心有戚戚,相比于其他的地方官员,大兴城的官员实在是太过于幸运了,他们不时听说某某县被盗贼攻破,某个官员投降盗贼。身居高位的他们希望能够保持现状,让自己的官位得以保存,这一切都是因为眼前的少年王爷

“骨大人请起,保境安民这是本王应尽的义务。”杨侑郑重道。

骨仪起身,再道:“自从皇上驾崩之后,天下大乱,短短一个多月,天下各路盗贼纷纷称帝,李轨在武威自称大凉皇帝,梁师都在突厥的支持下,在朔方郡自称为梁帝。李渊逆贼太原称帝,贼号为唐,窦建德自称为夏王,李密自称为魏公…………。”

骨仪将这段时间称帝之人一一道来。

“此等盗贼沐猴而冠,不知天高地厚,待我等王师一到,定会土崩瓦解。”阴世师恨声道。

大兴百官无不咬牙切齿,纷纷口诛笔伐。

杨侑面无表情,只是听到李渊称帝之时这才神色一动,想到后世李渊父子的纷争,杨侑嘴角露出一丝笑容,问道:“李渊称帝,可曾立下太子?”

骨仪不由的一愣,他们现在正在讨论这些伪帝之事,不明白杨侑怎么会关注李渊立太子一事,倒也如实的回答道:“李渊立太子有两个人选,一个是大儿子李建成,一个是二儿子李世民。现在李世民领兵在外,正在和刘武周交战,李建成现在已经回到了太原,按照宗法理应李建成为太子。”

“哦!”杨侑面无表情的点头,历史具有惊人的惯性,哪怕杨侑已经改变了这么多,该发生的事情还是依然要发生。

“如今皇上驾崩,天下不可一日无主,代王殿下乃是东宫嫡长子,理应继承皇位,还请代王殿下早日登基!”骨仪高声道,大礼参拜

“如今只有大兴城才有实力,有能力平定天下,还请代王殿下担当此大任,登基为帝!”屈突通也大礼叩拜在地。

“代王殿下早日称帝,平定天下,诛杀宇文化及,为皇上报仇!”阴世师跪拜在地。

“请代王殿下登基为帝!我等誓死相随!”

大兴百官同时跪拜在承天殿中齐声大喝。

“请代王殿下登基为帝!”

大殿之外,董越带领东宫侍卫同声高喝道。

第二百八十三章隋三世

“本王年幼!才学不足,恐怕难以担当大任?”杨侑脸上带着期盼又有些犹豫的表情,推辞道。。

“代王殿下!天纵奇才,实乃帝位之不二人选!”百官相请。

杨侑再三推辞。

百官三次相请。

最后杨侑这才勉为其难接受,慨然叹曰:“既然天降大任于我,本王岂能畏难而退!还望各位众臣能尽力辅助本王平定天下,让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臣等参见皇上,誓死效忠皇上!”

百官在骨仪的带领下,对着杨侑三跪九叩,宣誓效忠。

礼毕,众臣纷纷起身。

整个承天殿洋溢着兴奋、激动之情。众臣各个面露喜色,如今大兴城兵强马壮,日后平定天下各位都将是开国的功臣,荣华富贵是少不了的。

其中房玄龄和杜如晦最为激动,他们本是杨侑的心腹,之前杨侑没有称帝,不能授予官职,只能将他们任命为东宫侍读,现在杨侑登基,他们定然能够一飞冲天,手握大权,发挥自己的胸中的才学。

“殿……,启禀皇上。”礼部侍郎康东和出列道,一时之间没有改口过来。

“没有登基之前,还是称呼本王为代王吧!”杨侑摆手道。

众臣点头,一时之间改口他们也不适应,虽然他们已经拥立了杨侑,但是此刻还没有登基,称呼皇上还是有些不妥。

“启禀代王殿下!三月十五乃是黄道吉日,微臣认为此日举行登基大典最为合适!”康东和说道。

一般像祭祀登基之类的大型典礼都是由礼部主持。这一次康和东知道了杨侑的回来之后必然要登基称帝,早已经提前计算好了黄道吉日,此刻不禁脱口而出。

“三月十五?”

杨侑算了算,正好还有十一天,也足够通知各个郡县,时间上不是很仓促。

大兴百官也是点头,这个日子的确很合适。

“好,那就三月十五!”杨侑爽利道。

“礼部定会提前准备完好!”康东和兴奋道。

杨侑心中一动,忽然道:“如今天下大乱,尽量节俭。不要铺张浪费!”

“代王殿下仁义。实乃天下苍生之幸。”康东和恭维道。

“殿下,洛阳那边要不要通知一下!”骨仪突然问道。

众臣也是一阵沉默,他们可以肯定洛阳现在和他们一样,也正在拥立杨侗称帝。

东都洛阳同时称帝。日后各为其主。但是杨侑和杨侗乃是亲兄弟。现在又是盟友,关系复杂至极。

对于洛阳,现在大兴城众臣也是觉得棘手。洛阳已经陷入绝境了还想着兼并大兴城,可想而知,洛阳是不可能遵从杨侑称帝的。

不过好在现在举国上下已经是帝王已经足够多了,多一个洛阳也不嫌多,少一个也不嫌少。

洛阳的事情还是以后再讨论,现在隋王朝只剩下杨侑和杨侗两兄弟了,这个时候的确是不宜再起纠纷。

杨侑顿了一下道:“通知一下吧!”

“通知洛阳的时候,臣等认为顺便先皇的谥号定下为好。”骨仪提议道。

杨广去世之后,大兴城和洛阳都为其葬下了衣冠冢,但是关于杨广的谥号却一直悬而未决。宇文化及虽然也给杨广追封了谥号,洛阳和大兴城当然不会承认其正统性了。

值得一提的是,李渊为了不激怒大兴城,并没有给杨广追封炀帝的称号,现在太原两面受敌,实在是不宜在火上添油了。

既然要商议,那肯定是大兴城要提出自己的意见了。

康东和思索一下道:“先皇一生戎马一生,横扫域内,所到之处,天下莫敢不从,依老臣看,先皇追封为‘圣皇帝’最为合适。”

杨坚乃是高祖隋文帝,杨广追封为世祖隋圣帝,貌似也行。众臣缓缓点头。

“老臣认为不妥。”就在此刻,一个突兀的声音响起。

杨侑侧目望去,只见一个头发花白,一脸古板的大臣出列。

“颜之推,你什么意思,先皇功绩盖世,四海皆服,怎么不妥了?”康东和见到古板的老臣脸色一变说道。

“颜之推?”

杨侑诧异的看了他一眼,作为后世的著名的史学家,杨侑对其早有耳闻。

其他大臣听到颜之推认为圣皇帝不妥,也纷纷对颜之推怒目而视,

而颜之推却怡然不惧直面众臣道:“侍郎大人说得对,先皇的确是功绩威振四海,但是先皇三下江都,不听劝谏,三征高丽,损兵折将。弄得大隋盗贼四起,天下大乱。”

颜之推慷慨直言,揭开血淋淋的事实,众臣不禁默然相对,毕竟天下的局势摆在这里,这可是不争的事实,众臣想辩解,再多的话语都苍白无力。

“颜之推,你竟然对先皇不敬?”康东和大声的斥责道。

“微臣乃是史家,就是史书上,微臣也这么写?”颜之推毅然不惧道。

“你好大胆……”康东和气急。

颜之推横眉冷对。

“好了!”

杨侑大喝。

整个朝堂顿时寂静下来,全都直直的盯着杨侑,想知道杨侑的什么打算。

杨侑俯视众臣,缓缓开口道:“皇爷爷一生戎马四方,功绩盖世,开创了大隋前无古人的疆土,可谓是千古一帝也不为过。”

众臣点头,杨广开创了历代王朝以来最辽阔的疆土,的确是功绩彪彪。

康东和幸灾乐祸的看了颜之推一眼,心道:“这次你该倒霉了吧!”

“但是……!”杨侑顿了顿说道:“宇文化及父子等一匹佞臣欺上瞒下,蒙蔽皇爷爷。导致圣言之路断绝,最终酿成大祸,天下盗贼四起,百姓民不聊生。”

大兴众臣不由的点头,在众臣看来,君王从来都是明君,只是一群小人蒙蔽了杨广。

“纵观皇爷爷一生,可谓是有功也有过,但是本王认为皇爷爷七分功绩,三分过错。功大于过。无损圣名!”杨侑说道。

“七分功绩,三分过错,功大于过!”

杨侑此话一出,满朝文武都若有所思。

这份评价可谓是最公正不过了。毕竟杨广功绩摆在那里。如今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