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是傀儡皇帝 >

第121章

我是傀儡皇帝-第121章

小说: 我是傀儡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令脸色一阵发青,但是还是忍住了。

“启禀代王殿下,其实那些农户的要求不高,而且永丰仓乃是关中最重要的根基,如果代王殿下肆意挥霍,恐怕撑不了多久!而且粮价稍微一两成,还百姓定会加倍节俭,关中的粮食可以支撑更久。”徐令略带卑微的请求道。

杨侑诧异的看了徐令一眼,没有想到他还知道简单的经济学。知道物价上涨,需求减少的道理,但是这并不是杨侑所需要的。

“大兴城的百姓只接受平价粮食。”杨侑一起坚定的说道。

“就是本王七十五文收购,往外发卖之时也只能按照七十文卖出,其中的差价将由大兴城补齐。”

“代王殿下仁义!”呼延凯衷心的喊道。

“代王殿下仁义!”骨仪和其他文臣也不由的高呼。

不管杨侑此举是否损坏了世家的利益,但是他的出发点是好的,而且关中的粮价稳定了,却是有利于关中的统治。

徐令脸色苍白,心中悲叹,以前都是他们掌控大义名分,如今这个大义名分竟然被代王殿下运用的炉火纯青。

“代王殿下仁义无双,下官佩服,然而代王殿下却不知,过度使用永丰仓粮食已经损坏了关中的根基。”徐令犹自大声道。

“此话怎样?”杨侑皱眉道。

“永丰仓的存粮,每一仓都有其用途,有的是军粮,有的是赈灾粮食,只有在灾年才可以启用。如今代王殿下将所有的存粮都用来平抑粮价,过度的要求粮价固定,恐怕并不是关中之福。”徐令道。

“徐大人所言甚是!”

“代王殿下三思呀!”

立即不少大臣纷纷附和,现在所有的大臣已经找到杨侑的脾气,只要你和代王殿下好好的讲道理,代王殿下一定能听进去的。

杨侑沉思片刻,知道徐令说得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杨侑此举是为了一举击溃地主的联盟,那些人在关中最为危机的时刻,还在想着囤积居奇,让他们受点教训是很有必要的。

杨侑点头:“徐大人所言有礼,如此说来,京兆郡粮价上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粮食缺少,不过粮食缺少的问题本王已经解决了。”

“解决了?”众臣目瞪口呆的看着杨侑。

那可是几百万人食用的粮食,岂能轻而易举就能解决了。

“不知粮食从何而来!”大司农呼延凯激动道。

其他大臣也是一脸的惊奇。

杨侑得意一笑道:“当然是从洛阳拉来的,我们大兴城拼命救援洛阳,肯定要有回报了,按照洛阳和大兴城的约定,两都联军击败李密之后,大兴城将获得回落仓十分之一的粮食。现在田休已经在回落仓统计好了,这次我大兴城能拉回来三百万担粮食!”

“三百万担!”众臣惊呼,这可是不是一个小数目。

关中地区一直粮食不足,永丰仓的存粮一直没有满过,最高的存粮记录也不过是八百万担,三百万担可以说相当于三分之一的永丰仓了。

众臣只觉得一个天大的馅饼砸在了大兴城的头上,在战乱的时代,什么最重要,粮食,还是粮食。

有了三百万担粮食,大兴城将在两年之内无缺粮之忧。

“代王殿下英明!”众臣齐呼。

至于徐令等人的理由,现在看起来是多么的苍白,大兴城的多了三百万担粮食,想要什么粮价都可以。

徐令脸色煞白,他知道这一次他们粮商世家将一败涂地,曾经在大兴城呼风唤雨的他们,将失去了手中的资本,至少今年大兴城已经不缺粮食了。

回落仓,位于洛阳城城东。

乃是洛阳最重要的粮食供给之地,在瓦岗围困洛阳的时候,占领了回落仓,造成了洛阳的粮食紧缺,如果不是大兴城救援,洛阳的粮价指不定飞上天去。

如今大兴城付出了钱财,军力,已经到了收获的时节了。

回落仓十分之一都是属于大兴城了,这样派往洛阳的民部主事田休兴奋异常。

杨侑早已经知道回落仓只是暂时的夺了回来了,日后还会被李密占领,就命令田休立即阻止人马运送粮食。

田休拿着杨侑的命令,直接的从帝国银行洛阳分行中领取了一万贯的钱财,雇用两万名民夫,日夜不停的从回落仓将粮食运出,随后又就被装上车,拉往大兴城。

当第一批粮食三千担沿着砖道运到大兴城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轰动了。

因为这些粮食根本没有进入永丰仓,而是直接拉到了大兴城,投入了市场,大兴城的粮价应声下落,直接跌破之前的最低价。

“谷物六十五文一斗!米价八十五文一斗。”徐家主口中喃喃道,这可是关中粮食的最低价位了。

徐家主满脸的苦涩,他没有想到代王殿下的反击竟然如此的犀利,这次他们是赔惨了,代王殿下可是要斩尽杀绝的架势呀!

至于其他各个小地主更是哀鸿一片,他们更是本小利薄,根本无力应对如此强横的冲击。

就在徐家主苦思对策之时,一个声音惊醒了他。

“大哥!”徐令出言道。

“小弟来了!”徐家主挤出一丝笑容道。“怎么会道这一步呢?”

“代王不可欺呀!”徐令叹了一声。

这个徐家主当然知道,他已经有了最深刻的教训了。

“如今的局势小弟怎么看!”徐家主问道,他知道这个弟弟历来都是有主见的。

“如今代王手中掌握了大量的粮食,粮价已经是不可能上涨了。而且新粮即将收获,看看田地里谷子的长势,谁都知道这是一个丰收年。三个月后,新粮食又要打下来了,需要腾出新仓库,存放粮食呀!”徐令道。

“小弟的意思是,将跟随代王殿下卖掉一些粮食。”徐家主皱眉道。

徐令点头。

“可现在粮价实在是太低了!”徐家主不情愿道。

“大哥还记不记得,代王殿下曾经说的话,只要是每斗七十五文,他无限量收购。”

徐家主心中一动,道:“难道这个诺言现在依旧有效?”

徐令点头。

“那我们可要好好合计一下了。”徐令兄弟对视一眼,露出一丝坑人的笑容。

第二百一十二章昂贵的大兴军

三日后。

徐家率先妥协,低价大量甩卖粮食,大兴城的粮价再一次下降。

众多粮商世家集体向徐家施压,但是徐家依旧不理不顾,依旧我行我素,原本稳固的粮商联盟此刻已经崩溃。

随后一些小的商家开始绷不住了,也纷纷开始抛售粮食,形式越来越恶化,慢慢的更多的粮商也开始恐慌起来,也开始抛售粮食。

关中粮食最重要的风向标谷价,一下子跌破了六十文钱大关。

粮食市场哀鸿一片,众商家悔恨交加。

之前代王殿下给他们商议定在谷价每斗九十文的时候,他们很傲娇的拒绝了,现在看来他们当初的行为是多么的愚蠢。

“目前大兴城的粮价过低,永丰仓将逐步减少粮食供应!”这时一则告示挽救大兴城的粮价,杨侑也知道过犹不及,开始出面救市。

此消息一出,整个大兴城的粮价这才开始回暖,谷价反弹到每斗六十二文左右。

随后谷价缓慢上升,最后固定在六十五文左右,饶是如此这已经是相当低的粮价了。

无数粮商虽然不说亏本,但是其利润已经是及其的微薄了。

就在此时,一个来自洛阳的神秘买家出现,出价七十文一斗,无限量收购谷物。

洛阳地区被围困已久,粮价偏高,这是所有人都共识的,此人已经出现,立即受到了无数世家的追捧。纷纷将手中的囤积的粮食卖给此人。

市面上的粮价也不过是六十五文,卖给洛阳买家还能每斗多赚五文钱。

一千担,

一万担。

十万担。

一百万担。

神秘的买家短短十天就在大兴城收购了二百万担粮食。

消息一传出,立即让人咂舌。

谁都知道大兴城的地主家的拥有大量粮食,却没有想到竟然有如此之多。

“活该!”听到这个消息的百姓纷纷咒骂道,囤积这么多的粮食,还要抬高粮价,活该他们吃亏。

卖了粮食的世家暗自庆幸,能够这么高价卖出粮食已经不错了,因为拥有大量粮食的代王殿下不可能再让粮食价格涨上去了。等几个月后新粮食打下来之后。那时候的粮食价格会更低。

按照七十文一斗的价格去卖,他们已经满足了。

更多的人则要看那个神秘买家的笑话,七十文的价格虽然较低,但是要拉到洛阳城去。那可是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恐怕运到洛阳之后。粮价要涨到每斗一百文左右。

这也是一路砖路带来的便利,要是放在之前,每斗粮食的价格至少要翻一倍以上。

然而让所有的大跌眼睛的是。那个神秘买家根本没有将粮食拉倒洛阳城,反而是拉到了永丰仓,全部进入了永丰仓的仓库。

“永丰仓!”众人惊呼。

这个时候,粮商世家们这才知道上了当了,

这些事情都是经不起查的,很快,他们就找到了源头。

“徐家!”庆家主咬牙切齿的说道,其他世家脸上也是青一块红一块。

他们终于想起了,当日在朝堂之上,杨侑所说的话,“只要是七十五文一斗,本王无限量收购的意思了。”

此刻木已成舟,大兴城所有的粮商中只有徐家一家大赚。

“高明呀!”庆云叹息一声。

所有人都一阵沉默,他们能够当上各自的家主,都是精明之人,当然知道庆云所说的高明指的是代王殿下。

杨侑只有用少许的利益诱惑,就瓦解了传承百年的粮商联盟,即稳定了关中地区的粮价,又为永丰仓聚集了二百万担粮食。

再加上从洛阳的拉回来的三百万担,九月份新粮打下来之后,恐怕从来没有满过的永丰仓将彻底的爆满了。

这真是一箭三雕,众世家不由的不佩服。代王杨侑手段之老辣,简直让人心寒。

更让众世家心寒的是,一旦代王殿下拥有了满满的永丰仓,以后大兴城的粮价还能涨上去吗?

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心中一颤,他们都能想象到以后暗无天日的场面了,青黄不接这个暴利时段,恐怕将会一去不复返了。

………………

………………

……

“三百万担,大兴城简直是狮子大开口。”

洛阳皇宫之中,金紫光大夫段达不满道。

此次击败李密,段达乃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人心就是这么不知足,虽然段达得到了大量的好处,但是看到大兴城从回落仓大量的拉出粮食,仍是心中不满。

坐在主位的杨侗也是心疼那么多的粮食,前一段时间,洛阳缺少粮食,已经让他心有余悸了,现在大量的粮食就要送给杨侑,他也是满心的不愿意。

现在洛阳和大兴城正处于合作的蜜月期,可他和杨侑依旧是竞争的关系。

众臣都看向韦津,因为和大兴城联系的事情一直都是由他负责的。

韦津不慌不忙的说道:“在洛阳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大兴城不惜千险万难,前来救援,然而关中地区正处于粮荒,此刻正是我们洛阳回报大兴城的时候了。”

“关中粮荒!”众臣恍然。

关中地区一直粮食缺少,粮价偏高,这也是杨广迁都的原因之一。

“三百万担是不是有点多了”杨侗不满道。

众臣也是点头,三百万担实在是太多了,都认为大兴城这是挟恩图报。

也有不少的大臣恶意猜测道,韦津和代王杨侑可是有亲属关系,莫非二人在联手掏空洛阳城。

杨侗也想到这个可能,眼神不善的看向韦津。

韦津感受到众人的心思,不禁心头一怒,道:“诸位认为给三百万担粮食是我们吃亏了?”

“难道不是?”杨侗疑惑道。

韦津冷哼一声:“本官倒认为是我洛阳占了便宜。”

“洛阳占了便宜?”段达不可思议,“我只看到原本属于洛阳的粮食不断地运往大兴城,没有看到赚那里了。”

“自从和李密开战以来,众位可以算算大兴城送来了多少物质。价值五十万贯的兵器盔甲、五千匹战马、上万具弓弩、数百万支箭支。并且出兵击败李密,重新夺回了回落仓。”韦津一一数来。

众臣哗然,原来不知不觉之中,大兴城竟然帮助洛阳如此之多。

“那些武器盔甲、战马都是大兴城应该支援的,毕竟我们洛阳为大兴城挡住了李密,同时出兵两万也是皇上的命令。”段达强辩道。

“是呀!大兴城支援洛阳就是应该的,洛阳支援大兴城就不应该了?”韦津反驳道。

“那也不能这么多呀!”右司郎卢楚道。

“多?如果按照市价来算,支援我们的物质至少在三百万贯以上。三百万担粮食也差不多是这个价格,如果各位只想无偿占便宜,而不像付出代价,以老夫看,天下没有那么好的事情。”韦津冷笑。

洛阳众臣一阵郝然。

“咳咳!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杨侗一锤定音,反正他现在还有其他九成的回落仓,对这些粮食也不纠结了。

“下面大家议一议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