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朝好丈夫 >

第482章

明朝好丈夫-第482章

小说: 明朝好丈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厚照颌首点头,道:“是了,其实在柳师傅和儿臣眼里,这其实就是太平盛世,所以柳师傅常常对儿臣说,父皇圣明,正因为如此,这天下才如此太平,尤其是这几年,流民的数量从数十万骤减到可忽略不计,百姓们务农的务农,做工的做工,虽然粮产减少了一些,可是并不多,商船每年从安南、吕宋、真腊等地都能带回一船船的粮食,往年的时候,各州县都有饿殍,尤其是深冬时节,路上都少不得可以看到冻死之人的尸骸,可是现在几乎越来越少了,百姓们有了事做,自然人心也就定了下来,不再滋事。”

朱厚照继续道:“因此微臣和柳师傅都说,眼下正是太平盛世,父皇这丰功伟绩,足以名留青史,留后人称颂。可是大臣们却不是这样看,他们看重的是人心,是礼义廉耻,在他们看来,所谓的盛世,便是人都没有了欲望,人没有了欲望,都受到了教化,所以才能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他们每每看到有人奢侈,眼睛便像掺了沙子,立即便想到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典故,他们见商贾们穿着光鲜的衣衫,看到百姓们为了挣钱而奔波,便感觉天要塌了,社稷要亡了。其实儿臣说句斗胆的话,这些人生活起居哪个不是奢侈,哪家不是仆从如云,又有哪家不是鲜衣怒马,他们鲜衣怒马,自觉得这是理所应当,可是别人莺歌燕舞他们就看不得了。因此儿臣看来,这些人眼中所谓的太平盛世和父皇眼中的天下太平差之千里,父皇又何必和他们置气,社稷是咱们朱家的,百姓们有了饭吃有了衣穿只会称颂父皇圣明,可要是百姓们衣不蔽体,却还要受那劳什子的教化,最后怨恨的也是父皇,父皇走自己的路,又何必要管大臣们说什么。”

朱厚照几乎是照本宣科,就差变成柳乘风的学舌鹦鹉了,不过他的话不是没有道理,朱佑樘相当大部分是认同的,不过有些地方他却有些不喜,尤其是那一句又何必去管大臣们说什么,朱佑樘摇摇头道:“大臣乃是国家栋梁,岂可这般漠视,这一点你要切记。”他顿了顿,道:“不过你这番道理倒是颇有些意思,不错,在商行之事上,是大臣们错了,看来那柳乘风倒是教了你不少东西,朕很是欣慰。朕已下旨,朝廷再不能过问商行和聚宝楼之事,一切让你们自己处置。”他深望了朱厚照一眼,道:“你可知道,朕这般做却是为你打算。今日看了那些奏书,朕想到朝中这么多的大臣竟是与朕离心离德,实在是难以想象,你和朕不一样,你年纪幼小,将来若是坐了天下,如何能制服他们,朕留聚宝楼和商行在,而这商行和聚宝楼你又是最大的股东,这商行和聚宝楼就等于是厂卫一样是宫里的私物,一旦朝廷的大臣们离心离德,你尚可依仗商行和聚宝楼,至少可以将天下的商贾任你调动。”

朱厚照连忙道:“儿臣知道了。”

朱佑樘却是笑了,挥挥手,道:“下去吧,朕也乏了。”他看了朱厚照一眼,眼中竟有一些很难割舍的复杂,随即低下头,故意不去看太子。

朱厚照却没体会到朱佑樘的深意,今日是他第一次当着父皇的面说出这么一大番道理来,虽是鹦鹉学舌,却也足够他兴奋一阵了,他喜滋滋的行了礼,告退了出去。

※※※

朱厚照从正心殿出来,便兴致勃勃的出了宫,直接到了北镇抚司,方才他和父皇的对话,他很急于与柳乘风分享,到了北镇抚司这边,谁也没料到太子殿下会来,恰好这时宫里来了太监宣读圣旨,这圣旨总共两份,其中一份是释放廷杖的官员,还有一份就是商行和聚宝楼的一道免死金牌,圣旨宣读出来,柳乘风接了旨意,正在吩咐人把圣旨悬挂到聚宝商行和聚宝楼那边去,朱厚照过来,喜滋滋的道:“怎么,柳师傅,圣旨就来了?”

柳乘风的脸色缓和了不少,没有对校尉的那样冷峻,道:“殿下怎么来了,殿下,有些时候还是避避嫌的好,这个节骨眼上你跑到这里来,别人会怎么想?”

柳乘风说出这番话是有道理的,这个时候太子确实不宜在这里出现,刚刚柳乘风廷杖了大臣,把百官们狠狠的耍了一道,太子出现,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太子也参与密谋了此事,柳乘风这个人人憎鬼嫌,倒也没有什么,可是若是坏了太子名声,那罪过也就不小了。

朱厚照哪里体会得到柳乘风的心意,撇撇嘴,道:“本宫想去哪儿就去哪儿,难道还有人拦本宫吗?柳师傅,这一次圣旨下来,本宫倒是想到了一件事。”

柳乘风微微笑道:“不知太子殿下想到了什么事。”

朱厚照道:“柳师傅你想想看,现在事情还没声张出去,可是一旦圣旨的消息传出去,这天下的商贾岂不是个个要欣喜若狂,柳师傅以前不是说,现在这些商贾朝不保夕,过了今天不知明天,别看今日光鲜,可是哪个人的心都是悬着的,就好像有人暴富一样,总是怕有朝一日会一无所有。以至于许多商贾不敢把太多钱投出去,毕竟钱一投出去,一旦朝廷改弦更张,他们可就要血本无归了。”

“现在圣旨出来,等于是给了他们一颗定心丸,到时商贾们胆子肯定会增大,到时商贾们只怕要争先恐后的投资了,一旦如此,会发生什么?”

柳乘风心里暗笑,傻子都知道会发生什么,到时候市场必定更加繁荣,一夜之间,所有的东西市值都将增加,就如聚宝钱庄,从前商贾们存款的多,告贷的少,而接下来,只怕是存钱的少,告贷的多了,钱庄最大的利润在于告贷,这是肯定的。

不过他心里一清二楚,却是耍了个小花招,愣了一下,问道:“那又如何?”

朱厚照却是得意洋洋的笑了,这世上终于有他知道柳师傅却是没想到的事,这也算是一件成就感了。他忙道:“柳师傅,咱们要发财了。”

第七百三十三章:黄金时代

聚宝楼这边,局势已经越来越让人担心,先是大臣们弹劾聚宝商行,紧接着愈演愈烈,以至于整个京师都是人心惶惶,尤其聚宝楼这边不少人坐在茶厅里吃茶时也都担忧着这件事,商行和聚宝楼本就是一体,相互依赖,今日有人说要让商行交给朝廷管理,谁知道明日聚宝楼会不会也依葫芦画瓢?

一些商贾见此,就更加小心翼翼了,分明市面上急需不少货物,可是谨慎的商贾手里就算有大把的银子,却不敢把钱投出去,毕竟大家的钱都不是大水冲来的,真要把钱全部投进去建了作坊,谁知道到时朝廷会不会突然改弦更张,所以还是谨慎一些的好。

偶尔也有几个人保持着乐观的看法,说是廉国公、成国公、宁国公、建昌伯这些人都是自己人,甚至于太子也在为这件事奔走,内阁那边未必能得逞。

其实商贾们原本从本心上对内阁是抱着好感的,反而对那些贵族心生警惕,毕竟官员不管怎么说还会按规矩办事,就算强取豪夺至少还得想出个理来,可是那些个贵族的能耐,大家不是没见识过,人家就是仗势欺人,你还能如何?

可是经过这一次,这些商贾们抨击起内阁来却都肆无忌惮起来,说穿了,现在挡他们财路的是内阁,眼看着前头白花花的银子,那内阁却如一尊大佛一样挡在前头,不骂他骂谁?

今日也是如此,商贾们在别的地方讯息来得快,可是涉及到了朝廷就是两眼一抹黑,他们只知道今日廷议,只怕今日事情就要见分晓了,这满大厅的商人就像是被拉去了断头台一样,一个个如丧考妣,据说朝野那边呼声很大,连国子监那边都是和内阁一边的,前几日就传出消息说是要公车上书,事情已经越来越坏,不少商贾甚至生出了发卖工坊的打算,只要工坊在,眼下这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就是个极大的负担,一不小心就要亏个血本无归,若是换了现银倒还好办。

大家正争相议论,其实大家说话的时候,也少不得有几分怨气,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的日子毕竟不太好过,他们现在唯一的希望只怕也只有柳乘风了,但愿廉国公有办法,否则事情就完了。

茶厅里头还有个小茶室,能在这茶室里坐着的都是些闻名天下的大商贾,哪一个都是跺跺脚,商界都要颤一颤的角色,这七八个人围坐在一起,说话间也是唏嘘,正说着,外头一个小厮飞快地进来,小心翼翼地到了一个肥头大耳的商贾耳边低声密语几句,这商贾脸色骤变,眯起了眼,随即向众人道:“只怕真要出事了。”

众人都不禁打了个激灵。

这肥头大耳的商贾道:“有一队禁卫护着一个公公来了。”

众人更加紧张了,既然来了公公,想必是宣读圣旨,来了禁卫,既有可能是保护传旨太监的,可保不齐也是来查抄聚宝楼的,不少人脸上露出胆怯之意,一个个枯坐不动,其中一个站起来,满是潇然道:“事到如今,若是明日不能再来聚宝楼,诸位也请珍重。”

说话之间,在场之人的心情更加低沉,不少人的脸上露出凄然之色。

随后,外头就传出哗然的声音,众人一起出了茶室去看,便看到许多衣甲光鲜的武士打头进来,这些人穿着的都是斗牛服的装束,一看就是宫里来的人,随即一个中年太监在禁卫的拥簇下进来,这太监扫视了厅堂一眼,里头的人还真是不少,人山人海,拥挤得脚都沾不到地,据说里头还有数重院落,也都是人满为患,每日都有数千上万个商贾在这里出现,这太监眼中掠过一丝羡慕之色,聚宝楼现在总共有二十多个分店,若每家都是如此规模,这天下的商贾每月缴纳的银钱是多少,那也只有天知道了。也难怪连宫里都盛传柳乘风是财神爷,赚别人的钱容易,可是要让天下的商贾都心甘情愿给你送银子还得说你一声好,那可不太容易。

这太监想了想,也不再多说什么,随即道:“圣旨到,诸位听旨吧。”

圣旨这东西对大多数人都是稀罕事,别看有的人在商界里呼风唤雨,却都没有接过旨意,众人一齐拜倒,高呼道:“吾皇万岁。”

数百数千人跪倒,人头攒动,这阵势也是不小了。

太监展开圣旨,咳嗽一声,随即扯着嗓子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有聚宝商行和聚宝楼乃国家命脉,筹建之时,就是各家参股,现在朝中竟有人大言不惭,予以取消,引致天下商贾猜疑,议论纷纷,朕身为天子,岂可与民争利,又岂可听信人谗言而将尔等置于死地,尔等虽为商贾,从事贱业,却也活人无数,朕岂忍伤害……”

“……诏告天下,聚宝商行、聚宝楼极其钱庄等,任何人不得妄动,朕颁此诏,咸使天下闻之,以安众心,尔等悉心从商,遵纪守法……”

把圣旨宣读之后,这太监便将圣旨交给身边的禁卫,其实这份圣旨是已经装裱起来的,又有禁卫小心翼翼地处理一番,随即将其悬挂于大堂的正上方。

这数百数千个商贾一开始还以为朝廷来查封聚宝楼了,可是听到圣旨中的内容,一个个呆若木鸡,皇上颁布这个旨意,居然对商贾们多有勉励,甚至还说只要商行和聚宝楼不得有任何人干涉,朝廷若是有人再提及收归朝廷的事,则案罪论处,后世子孙也不得随意改弦更张。这话的意思岂不是说……他们这些商贾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终于摆脱了贱业,正式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从今以后,他们不必再担心朝廷改弦更张,说让他们完蛋就让他们完蛋了?

不过在太监和禁卫面前,谁也不敢放肆,等到这些人走了,整个聚宝楼顿时欢声雷动,喧闹了许久,紧接着大家才冷静下来,眼下没有了后顾之忧,当务之急是让钱生出钱来。钱存在地窖是没用的,存在里头,钱永远是这么多钱,而且还有很大的贬值危险,尤其是金银这些东西,由于商行每年一船船的将各国的黄金白银运回来,已经导致了金银贬值了不少,现在全天下各国的银子都是往大明流,银子自然也就不稀罕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单纯的存钱是没用的,真金白银固然稳当,可是现在这个时代,因为商贸刚刚兴起,大明朝的市场又是大得骇人,所以基本上照旧还是只要投资什么,终归能有钱赚。

所以商贾们一下子来了劲头,有的往聚宝钱庄去,准备办一个告贷,随即将银子拿去办几个工坊。还有的直接取了家里的现银,也打算再扩大一些生意的规模,如今商贾这么多,竞争也是大,是人都知道,凡事都要快,你比别人快一步,就比别人多赚一笔银子,没了后顾之忧,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生意上赔本而已,只是现如今什么都紧缺,这个概率实在太小。

连续几日,京师都是闹哄哄的,想必全天下的城镇也多是如此,经过圣旨一刺激,商贾们都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只聚宝钱庄这边,三日之间就告贷去了数千万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