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王者 >

第85章

三国王者-第85章

小说: 三国王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说服谁都不困难,最困难的就是说服徐晃自己。

一个视军法如一切,严于利己的人,在自己违背了自己诺言后,惩罚势必会更加的严格,徐晃早就抱了必死之心,如果不让他走出心解,恐怕救了他也无济于事。

如今,徐晃见那么多人关心他,在乎他,心中求死的念头本就大减,后来,见孙灿如此器重他,感激之情,无法言语,跪地道:“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得遇之,当以万死相报。徐晃愿戴罪立功,凭借有用之身,为主公效命。”

在场的所有将士,都齐声喝道:“我等也愿为主公(大人)誓死效命。”

“好!众将士兴致如此高昂,何惧小小一座宛城?”孙灿拔出宝剑喝道:“传令下去,兵发宛城。”

“兵发宛城……”

将士们再次高声附和。

大军一扫心中两败的战绩,气势高昂的杀向宛城。

宛城官邸,议事厅。

“哈哈!孙灿小儿还不死心,此番亲率大军来犯,吾势必让他有来无回。”自从两败孙灿先锋官后,大大的增强了张绣的自信心。

“什么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还不是在我是手上连败两阵。”张绣不由得意的想着,面上一片高兴的之色。

贾诩见之微微摇头,心中轻轻一叹,“如此人物,安能成大器。”想着,不由想到了正向此地赶来的孙灿。虽然两次均已获胜,但是他心中却对孙灿的警惕是越来越重,他大费周章的设计了两场埋伏,本想大范围的杀伤孙灿的先锋军,没想到都给对方损伤远没有预计之大,尤其是那个徐晃,在情况如此紧急的情况下。居然,能想出如此巧妙的虚张声势之法,吓退张绣。

孙灿到底是何等人,竟然能让如此出色的能臣良将为其誓死效命。

就在贾诩暗自思考之余。

张绣问道:“文和先生,孙灿大军已经到来,不知可有破敌之法?”

贾诩回过神来自信的说道:“将军放心,破敌之策,早已在诩的心中,若孙灿军到来,不出十日,我军在再与其一战,此战若不出意外,世上将再无孙灿这人。”

“哈哈……那就有劳文和先生良策了。”张绣已经开始提前庆祝了起来,在他的眼中贾诩就是神。胜算无疑,计谋百出,而且无一失败。这次,当然也一样,贾诩既然说孙灿会死,那么他就注定要死。

贾诩静静的呆在一旁,思绪有些混乱,这是他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他默念道:“我是否真的要用此计,若孙灿真的死了,那该如何?世上仅有的两位王者,难道我真的要毁去一位。现在我若投奔他,想必也会得到重用吧?……不行,若他真的那么容易就死,那么他就没有资格任我贾诩的主公。若他不死,那才有赢过我的可能。”

想到这里,一切豁然开朗,心道:“孙子羽,快点来吧,看看你是否就是我贾诩的真命之主。”

宛城下。

孙灿经过数日的行军,终于到达了宛城,他看着高耸的城墙,这里是他的起源,可是现在却成了他的一道必须跨过的河沟,心头别有一番滋味。

宛城城门大开,张绣领着一队人马杀出。在得知孙灿前来挑衅的时候,自信心过于膨胀的他,想也没想,就领军杀了出来。

张绣立于连两军阵前。

赵云心想:“师傅曾说过,他在收我之前有两位徒弟。不过,因为一个资质稍差,一个因胆气不足。未能学成‘百鸟朝凤枪’的精髓,就把他们赶下了山。师傅没有告诉他们的姓名,但听公明之言,此人应当就是那两位师兄之一。如果真是,我劝他降了主公,也少去一场争斗!”

想到这里,赵云立刻请命道:“主公,让云会会张绣。”

孙灿见是赵云,欣然点头同意。

第六部 再战荆襄 第五章 端倪出现

却说,赵云领命单枪杀至张绣阵前,喝道:“张绣,速来迎战。”

张绣麾下大将胡车儿,闻之大怒,喝道:“小小娃娃休得猖狂,我家主公岂是你说见就见得的。”

当即挥刀来战赵云。

胡车儿力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是一员力大的猛将,一身怪力非常惊人。而赵云的枪变化复杂,虚实并济。讲究的就是作战技巧。

两人拍马战了二十余合,胡车儿这大汉被赵云的枪,耍的团团直转,犹如无头苍蝇一般,。一枪轻扫,赵云的龙胆枪就打在了胡车儿的胸甲上。

这一招力到不大,只是将胡车儿打下了马背。

胡车儿自行起身逃回阵内。

若非赵云想劝降张绣,以和为贵,胡车儿早就性命不保了。

张绣见胡车儿战败,立刻上前来战赵云,先前见赵云斗胡车儿的模样,立刻就知道赵云决非庸手,因此一出手就是自己的拿手绝技——“百鸟朝凰枪”。

百鸟朝凰枪乃是枪术大师童渊晚年集合毕生经验所创一套枪法,威力惊人,枪出之间,犹如百鸟初现,处处幻影,分不清楚哪枪是真,哪枪是假。

张绣虽然没有得到百鸟朝凰枪的精髓,但也足以令他称雄北地,鲜有对手,可见这百鸟朝凰枪的厉害。

而赵云却是百年难得一见的习武奇才,百鸟朝凰枪的精髓早已融会贯通,并且还根据百鸟朝凰枪自创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枪法。

张绣枪中的幻影,无论如何都骗不了赵云。

两人百鸟朝凰枪对百鸟朝凰枪,双抢并举,盘旋大战,十余个回合。张绣枪枪幻影连连,而赵云则后发先至,每每都以同样的招术对上张绣的枪尖。

张绣越战越疑惑,忍不住停马旁问,“你是何人,为何懂得‘百鸟朝凰’,莫非是师弟?”大师兄张任他认识,当年还跟他一起学过艺。唯一可能会用‘百鸟朝凰’而他不清楚的人,也只有在他们下山后,童渊另收的徒弟。

因此,他一开口就猜中了赵云的来历。

赵云一听,立刻明白,眼前的此人正是他的师兄,连忙抱拳道:“赵云见过师兄,师弟铠甲在身不便行礼,切勿见怪。”

张绣哪里还顾得了那么多,连忙问道:“师弟,恩师,他近来可好?”古人讲究至孝,大多古人,对恩师、双亲都非常孝顺的,张绣也不例外。

赵云见张绣如此关心恩师,好感大生,答道:“师傅老当益壮,此刻正在常上隐居,若有时间云可以带师兄前去探望。”

张绣点了点头,突然浑身一震,双眼露出惊诧之色,问道:“先前……你说……你叫什么?可是常山赵云?”他先前在意他师傅的安康,没有注意那么多,此刻一反映过来,就觉得不可思议,连忙询问。

“师弟正是赵云!”赵云如实答道。

张绣脑中出现了一副噩梦般的景象。

到处都是血和尸体。在他的面前,鲜血浸透了每一寸土地,形成了一大片令人作呕的暗红色泥潭。血还向远处延伸开去,消失在眼睛的镜头,仿佛这里就是一片血海。无数残缺不全的肢体、碎裂的头颅横七竖八地散落在上面。

造成这一幕的就是当年丁原的义子——吕布。

而他就是因为接住了吕布三招猛击未死,才令他得以保全性命。可是,吕布的神勇,却牢牢的记在他的脑海里,有些时候,他甚至还可以梦见那恐怖的一幕。

当时,他以为吕布举世无双,可是几年后,就传出了他败在赵云的枪下。有的说是赤兔的功劳,也有的说是赵云的马好。但无论怎么说,赵云确实胜了吕布。

张绣重新打量赵云,见赵云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心想:“师弟如此出众,若降了我。到时候师兄弟二人,并肩作战当世绝无敌手。”

想开口,刚就听赵云说道:“师兄,我主定远侯英明神武,仁义无双,将军不如归降我军,到时候你我师兄弟并肩作战,岂不美哉。”

张绣不屑道:“什么英明神武,还不是连续两次败给我军?”

赵云辩驳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师兄帐下的贾诩先生固然出色,但他军中也有子静、文若、奉孝先生可以比得。更何况,我军战将无数,若真战起来,师兄恐怕凶多极少,还是早日归降,免去兵荒之灾。”

张绣大笑:“兵多将广,又当如何?文和先生已经设下计策,将孙灿至于死地,不如师弟来我军中,吾立刻领你为军中的三军统帅,你看如何?”

赵云一惊,立刻道:“子龙一身惟有定远侯一主耳,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背弃。”

张绣仿佛察觉自己说错了话,又因此自己不是赵云的对手立刻掉头离去。

赵云暗自说道:“对方究竟出了什么计策,这么严重,看来还需更主公商议才行。”

于是,就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本来敌对的双方,战了十余合。突然间又如多年的兄弟一般,聊了会天,在各自散去。

孙灿自己也是一头雾水。

回到军营,赵云将张绣是他师兄,以及那句莫名其妙的话告诉了孙灿。

孙灿不以为意的笑道:“世上想取我性命之人,为数决不会少,但迄今还没有一个能成功的,这次也绝不会例外。贾诩固然出色,但只要我们小心提防,不中其诡计,我军定能取胜。”

郭嘉欲言又止,许久才道:“主公,以嘉之见,还是退军为好。有贾诩在,宛城恐难以取下,到是最好之法,就是退军,离间刘表与张绣的关系,只要他们关系破裂,宛城唾手可得。”

“恩!”孙灿点了点头,道:“这不失为一个妙法,如果灿在离去前没有留下一手一定依照此计行事。

不过只要灿动用当年留下的士兵,宛城即可纳于手中,何必再去舍近求远。“

第六部 再战荆襄 第六章 孙子羽三打宛城

郭嘉见孙灿早已在城中安排了人手,也就认同的点了点头,认可了孙灿的想法。

遂然和孙灿商议起一切取城的细节。

就在此时,宛城中张绣也找上了贾诩问计,道:“文和先生,究竟何计才能破敌?时间越长,恐形势有变。”

贾诩淡淡说道:“时机为到,事先出战,只会惨遭败绩,若非赵云留情,将你擒拿,此刻宛郡已在孙灿之手。”

张绣惊出了一身冷汗,以赵云的武艺本领,当时说要想擒他,决不费力。

贾诩看也没有再看张绣,道:“最近孙灿不会对宛城发起攻势,将军可多多休息。等时机一到,诩自然会将全盘计划告之,将军此刻知晓,对将军,对宛城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

许都。

大将军府。

曹操正和一群心腹谋士商议以后的发展。

他率先开口道:“诸位,我军现已经掌控大义,奉戴天子,大汉的初步政权已经得到稳定。眼下我军应该如何发展为好?”

堂下一人当先道:“豫州一地久经战乱,人口极少,发展建设的异常缓慢,再加之于吕布的数年大战,使得豫、兖二州,民不聊生。昭认为发展农业,稳定民心,领地殷实富足,才能征服天下。”

说话之人,姓董名昭字公仁,,原仕袁绍,多有功劳,因受谗言而离开,成为张杨的谋士,后随张杨迎接汉献帝。曹操见他有才,便将他留住官拜议郎。

接着,他又分析道:“袁绍虽拥有以粮食富足而闻名的冀州,但军队仍需常以桑椹(一种野果)为食。而原寿春的袁术也需依赖淮南宝地,数百河流中的鱼峡贝类充饥,其余小诸侯更常见饱则弃余,饥则寇掠之事,使得名望大减。

因为没有粮食,而不战自溃的诸侯数不胜数。

现淮南孙灿,潜心两年发展,已经取得奇效。前车之鉴,主公当效仿之。“

曹操大喜。

这时,程昱提议:“臣下有一人选,可令我军粮食无忧。”

曹操问之。

程昱道:“此人名唤枣祗,是政务奇才,也为之大用。”

枣祗原为兖州地方官,张邈及陈宫叛变时,枣祗固守东阿,为曹操立下了大功。先听此人有如此才华,火速就找来枣祗,直截了当地谈如何经营粮食的事情。

枣祗提出军屯制度,又叙述了修河堤、建桥梁、疏川流、控沟渠等个大要事,共给曹操抉择。

曹操对每个计划都相当的满意,依次批准。

正当,曹操准备大肆休养生息的时候,驻扎在小沛的吕布,却时常率领骑兵攻打兖州一地。

吕布骑战之术,天下无对,当真来去如风。

遣大军前去支援,不但大耗军资,而且连吕布的屁股也摸不到,小股军士有会被吕布轻易击溃。对此曹操毫无办法,只能下令死守。

后来,荀攸经过苦想,想出一个趋狼吞虎的计策,他对曹操说道:“明公,吕布此人无谋,但野心很大。徐州一地,经过刘备的精心治理,已经渐渐恢复过来,而我们只需遣人两边挑拨。不出数十日,两边即会相互攻伐,让我们无暇他顾。

况且,吕布此人和孙灿有仇,若吕布取得徐州,定会限制其发展。届时,我军就可有时间攻城掠地,扩充实力。“

曹操听后,立刻就依了荀攸的计策。

**************

徐州彭城兵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