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王者 >

第47章

三国王者-第47章

小说: 三国王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想了片刻,立刻道:“此刻,情况万分危急,今日之法,唯有先正君位。请大将军立刻以何后的名义召集三公及文武大臣,先扶持太子登上九五之尊。另外为了防止上军校尉蹇硕以武力阻挠,应该就近调动洛阳城中忠于我等的将士,护送大臣进入皇宫,完成新皇帝就任大典。朝内赵忠及段圭等人都与何后交好,我们应当劝他们站在我方,或者保持中立,使得宫内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分裂,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孤立蹇硕,还可以让赵忠、段圭保太子和何后的安全,只要太子一登基,就可以根据大汉制度,解除宦官擅权干政的这一弊端,保我大汉百年基业。”

曹操的一番分析的入情入理,面面俱到,在危急之时,能想出如此及时之良策、妙方,在座的诸位无不接受,认同。

何进当即以大将军之名,调动洛阳外部军团五千人,由中军校尉袁绍、典军校尉曹操、右校尉淳于琼等率领分别在皇宫的周围布防,严禁其他军队接近皇宫。

当蹇硕知道这信息的时候,已经太迟了,再加上郭胜、赵忠等见机倒戈,以及段圭等的不愿参与此事,蹇硕已是孤立无援,被何进诛杀。

刘辩顺利的当上了天子。

郭胜、赵忠等人因为保护何后,从而避过了一劫。但是他们非常清楚,何进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消灭朝中的宦官集团。

因此,他们立刻又行动了起来,巴结何进的家人,表示他二人很忠于何太后,另一边就和董太皇太后商议,如何搬倒何进。

董太皇太后立刻就说出了他兄弟骠董重在司隶驻有重兵,可以抵挡袁绍、曹操的士兵。

次日,董太皇太后就降旨,封皇子协为陈留王,董重为骠骑将军,入洛阳辅佐新君。

董重经过董太皇太后的怂恿,非常的狂妄,私自将精锐部队带入京城。

于是,董重的大军与何进的大军,便在洛阳城内互相虎视眈眈,相互敌视起来,双方都是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因为,刘辩顺利当上了天子,何太后的心愿已了,也不愿让刘辩的皇位受到威胁,就甘愿和董太皇太后讲和。却不想董太皇太后不但不买何太后的账,反而大出狂言,让刘辩和何太后放弃一切。

何太后怒急,就找何进商议。

不久,何进就暗派人手鸩杀董太皇太后于河间驿庭,并在洛阳迫死了骠骑将军董重。

至此,洛阳已无人是何进的对手,可是何进的所作所为惹恼了一人,那就是少帝刘辩。

第三部 董卓乱国 第十章 少帝的智慧

同年五月中旬,少帝寝宫。

十三岁的刘辩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机灵好动,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稳重。他将手中的奏折向桌上一甩,说道:“太皇太后死了,董将军也死了。何进越来越无法无天了。”

一旁的貂禅道:“陛下,太皇太后心怀叵测,董将军目无王法,理当斩首啊。”

刘辩看着貂禅,愤恨的说道:“禅儿姐,这里没外人,你就别取笑我了。太皇太后心怀叵测不错,但罪不该死,若是交于我来处理,只须将其赶出宫外即可。要知道太皇太后是外藩入宫主政,原为藩妃只因父亲的缘故,才留她在宫中,此刻将其贬出宫廷合情合理,天下人决不会有二话。

而董将军却更是死的可惜,有他在就可以牵制何进。而我也可以利用他们相互牵制的时候,扶起心腹忠臣,然后在夺何进兵权。可惜,董重自大,被何进突袭,让我的计划满盘皆输。更气人的是如此大事,何进和母后竟不与我商量,根本就没有把我这个皇帝看在眼里,着实可恨。”

貂禅忧心道:“陛下小心些说话,要是传出去可就麻烦了。”

刘辩冲貂禅笑了笑,说道:“禅儿姐,放心吧。这些话就连唐姬(刘辩之妻)也没有说过。放眼整个皇宫我唯一值得信任的人就是你了。”

貂禅看了刘辩一眼,问道:“那陛下打算什么办。”

刘辩望着窗外,低声道:“在培养一个董重,一个狡猾的董重。”

貂禅心思缜密,在宫内生活了半辈子,见惯了阿谀我诈,学会了不少的东西,试言问道:“赵忠?”

刘辩点了点头,低声说道:“没错,我要把赵忠扶起来,让他成为可以和何进对抗的势力,甚至于超过何进。”

貂禅的双眸露出了一丝明悟,但是口中却道:“那赵忠大了不服管教,那该如何是好?”

刘辩诡异的一笑,露出了超出他本身年岁的笑容,说道:“放心,我有分寸的。别忘了,何进是大将军,他手握天下半数兵马大权。只要形势不对,他就会立刻向附近调兵,来洛阳襄助。而何进可以叫的人有三个,最近的是孙大哥,再来就是并州刺史丁原,而后就是西凉刺史董卓。

孙大哥有勇有谋,乃世之英才,除张让一案,让他深得洛阳百姓的心。放眼天下,他也是我最信任的人。

丁原屯兵在河内,为人有远谋、武勇,善于骑射,打仗时都身先士卒,对大汉忠贞不二。

而董卓却有着狼子野心,他当年参加过讨伐黄巾起义,不过本领低微,数次兵败,不过因为战报写的好,依然升为前将军,掌管重兵。他拥兵自重,驻兵于河东,在年前就不肯接受朝廷的征召而放弃兵权。董卓之野心,朕明眼就看的出来。

何进乃无能之辈,但他麾下却有能人襄助。因此,只要赵忠一占上风,何进就会立刻向孙大哥、丁原、董卓发求救信。

孙大哥为人非常有义气,若是他得知我需要他。那么他一定会用最快的速度赶来。丁原也会在董卓到来之前赶到。我先让何进和赵忠鹬蚌相争,再让大哥和丁原,渔翁得利,只要他们两人合兵一处,就可以趁势将何进和赵忠一网打尽。然后,在等候董卓,请他入城,合力将其拿下,届时大汉就将不在有宦官和佞臣。

随即朕亲自去请太傅出山。到时,我大汉文有太傅、王允、卢植、蔡邕,武有大哥、丁原、皇甫嵩、朱隽何愁大汉不兴,汉武雄风不现。”

刘辩将一切计划的面面俱到,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十三岁孩子的计谋。

貂禅会心的笑了笑,说道:“辩儿,你这四年真的变了很多。”辩儿这两个字,自从刘辩被任命为太子后,貂禅就再也没有叫过了。这会儿,一时的感情流入,让她不由自主的叫了出来。和孙灿一样,机灵可爱的刘辩正是弟弟的最佳人选,和他相处多了。貂禅也将他看成了自己弟弟一样,对他关怀备至。

刘辩双目露出了感激的神色,正色道:“这全是孙大哥和禅儿姐的功劳。若不是孙大哥的相伴,让辩儿知道许多大道理,也许我还是一个就知道发皇子脾气的废物,若不是禅儿姐教会我如何识人,如何分辨忠奸。那么我也许就是一个只会听信谗言,任别人掌控的傀儡皇帝。如果,没有孙大哥走前送给辩儿的《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辩儿也不会领悟到如此多的真谛。如果,不是有禅儿姐的监督,那辩儿也不会有今日的成就。

禅儿姐,你知道吗?我先前想的法子,就是从《三十六计》里摘要下来的。”

貂禅象弟弟一样摸着刘辩的后脑勺,叹道:“辩儿真的长大了!”随后又在心中想道:“我如此严厉的监督辩儿,无非就是你当年的一句话。现在辩儿如此出色,你应该会高兴了,可是我了……”一想起辩儿在前些日子,偷偷瞒着自己,藏起来的那封秘信,心中就一阵绞痛,泛出一阵酸楚,还有一阵委屈。

刘辩突然觉得一滴凉凉的东西,滴上他的脸上。回头一望,见貂禅双眼绯红,一条晶莹的泪水,挂在眼角,雨带梨花,当真是西施复身,王昭君在世。

刘辩见貂禅在模样,心底没理由的痛了起来,一句话脱口而出:“禅儿姐,我认你为干姐姐,封你为公主如何?”

貂禅苦涩的笑道:“这个公主还是留给蔡姑娘吧,即便你封我为公主他也不会娶我,到不如成全他跟蔡姑娘。”

刘辩吃惊的说道:“你知道了?”就在刘辩当上皇帝的时候,孙灿根据刘华给他想出的办法,写了一封秘信给刘辩。由于,刘辩知道貂禅喜欢孙灿,怕她伤心,就一直没有决定,并且偷偷的藏了起来。却没有想到,还是被貂禅发现了。

貂禅叹道:“你的一切都是我来整理的,那么重要的信笺,你就随手向书札里一塞,我能不发现吗?”

“那么你同意了?”刘辩问道。

貂禅面色一阵凄苦,想了一想,最后点了点头,但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刘辩道:“蔡邕的女儿,我曾经见过了。确实出色和孙大哥也很般配,不过,在我的眼里只有禅儿姐最适合孙大哥。”

第二日,刘辩毫无理由的将蔡邕的女儿蔡琰为义姐,并命为安乐公主并在南阳郡安乐县建造了一座公主府。

何进见刘辩的举动对自己没有任何不利,也就同意了刘辩的要求。

平静和谐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七月。

这天,何进向他妹妹何太后提出解除宦官统领禁卫军的职权。

当夜,刘辩就找到了何太后,说道:“母后,宦官统领禁卫军的职权不能解除。如今,大舅的权力已经无人可以管辖,若在解除宦官统领禁卫军的职权。那么,外臣权势太强,会严重威胁内宫。我这个皇帝连一个手下都指挥不了,那我当他干吗?”

孩子,哥哥这两个选择,相信大多母亲都会选择孩子。何太后也是一样,刘辩是她的骨肉,她绝对不允许自己孩儿的权力被架空,在加上赵忠、郭胜的示好,说:“宫内禁卫军是属于皇帝和太后的,旨在保护内廷不受权臣欺凌。”

何太后相信了赵忠、郭胜的话,也明白了刘辩的顾虑,便向何进说明:“宦官统领禁卫军是大汉章帝流传下来的传统,祖先遗命,不可以随便废除。”

何进也没有继续坚持。

渐渐的在刘辩的刻意宠信下,赵忠越来越得势。皇甫嵩、朱隽等老将也站在了刘辩这一方。

八月初,袁绍大略的评估双方力量,立刻发觉情势在恶化,赵忠的实力已经不在何进之下。

立刻就出了一个荒妙的注意,那就是建议何进召集驻在外各州郡的军团,引兵进入洛阳,以强制性的手段解除宦官的兵权,以绝后患。

何进立刻同意了袁绍的主意,虽然有曹操和陈琳的反对。

但是何进却认为他们一个有私心,一个是儒生之见不加以理会。

曹操无奈的说道:“既然如此,大将军可速速召宛城太守孙灿、并州刺史丁原前来襄助。”

何进却道:“凉州刺史的董卓兵力最厚,他最为合适。”

侍御史郑泰却担心地说道:“董卓豺狼本性,引军入皇城,必食人也!”

何进却不屑的说道:“我们拥有皇权,又有军队,董卓哪敢怎么样?你们这些读书人,事事总是多疑,不足以成大事。”

曹操也反对,“董卓面善心狠,一入皇城,必生祸患。”

就在何进有些犹豫的时候,袁绍的开口锁定了何进的想法:“现在形势比较严峻,必须要有大军才能成事。”

何进同意了袁绍的意见,同时也确定了招董卓入洛阳的想法。

第三部 董卓乱国 第十一章 功败垂成

何进这一决定,立刻寒了麾下许多将士的心。

第二天,郑泰便挂印弃官而去。

郑泰走后,尚书卢植也心灰意冷。因为他和董卓在战黄巾时有过宿怨,现在何进不听众劝,决定重用董卓,董卓必将报怨于他。为了自保,这位老将也难过的归隐田园。

尽管朝中的两位重臣相继离去,但何进并不以为然,他依旧执著于按计划行事。并且,还加快了行动的步伐。

只是,当他准备给孙灿修书的时候,心里就犯疑乎了。他想:“孙哲那个匹夫是我给逼走了,孙灿那个混蛋也是我将他赶出洛阳的。我与孙家积怨已深,此次行动我为什么要叫他参与?难不成让他来抢功劳吗?”

随即又想:“何况他跟我那外甥的关系那么好。为了他,外甥曾经一年多都不理睬我这个亲舅舅。他来了,一定会得到了外甥的宠信。那时,我就不是自讨苦吃了吗?……不行,绝对不能让孙灿来洛阳。不但要阻止他,还要断绝一切信息,阻止孙灿的前来。”

想到这里,他立刻命令心腹,假传圣旨在宜阳、庐氏一线,设下士兵,封锁南下的路线。并下达了死命令,如果有不听硬闯者,可以格杀勿论。

何进的整个行动,自然瞒不过皇宫里的赵忠、段圭,因为他们早就在何进的府中安插了心腹。余下的十常侍无不为何进的动作感到震惊。

赵忠道:“如果我们不想出一个万全之策,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封胥附和道:“既然已经无路可走,我们也就只有背水一战。”

其余宦官,无不气愤至极,纷纷表示赞同。

最后,赵忠想出了一个非常危险,却又非常直接的办法,那就是刺杀何进,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