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王者 >

第13章

三国王者-第13章

小说: 三国王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农畏惧的看了孙灿和袁绍一眼,见孙灿一脸担忧,连忙摇头道:“没事,不打紧,只是挽了一下脚而已。”

孙灿听了笑着道:“那就好,假若你老为此受伤,可就麻烦了。”他向地下扫了一眼,道:“还好这些都是青菜,只要洗洗就没事了。”说者,孙灿就弯起了身子,拣着地上的青菜。

曹操见了孙灿的举动,觉得这个朋友交得不错,他虽然和袁绍等人很是要好,但这只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其实对他们的某些行径还是看不习惯的。现在交了孙灿这个友善,无架子,又谈的来的朋友,免不了一阵欢喜,也弯着身子帮忙拣了起来。

袁绍更是气的是吹胡子,瞪眼睛,他既不好发彪,也不愿同孙灿、曹操一起丢脸,只能尴尬的站在一旁,和忙碌的孙灿、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远处,正有一人满面微笑的看着这一幕,低吟道:“爱民是争霸天下的首要条件,只有取得民心才能成就大业,难怪袁绍会败在曹操的手上。论德行,他们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

第一部 雏鹰展翅 第二十三章 义气高顺

洛阳东街。

孙灿牵着马,缓缓向太傅府走去。刚刚的一幕确实让他的心里很不愉快,袁绍的骄横跋扈让他很不舒服。他不明白都是人生父母养的,袁绍他到底有什么地方值得如此嚣张。

原本,他以为袁绍为人不错,大方,豪爽。虽说有一些自傲,但这并不值得奇怪,人都是弱点,自傲一些也没有什么错。可是,今日一事却露出了他的本性,什么礼贤下士,宽厚仁德都是放屁。

他的礼贤下士是为名声在外的名士开的,宽厚仁德也仅仅对官宦世家来说的,百姓在他的眼里实在算不了什么。

也许是日头太大,也许是正好到了用餐的时候,总之,洛阳东街这条宽阔的街道仅有十几人在这里行走,非常的冷清。

孙灿漫不经心的看着左右不多的行人,脑中思绪万千,一会儿是那不知名的少女娇艳的面庞,一会儿又是刘华那健朗的身躯和学识的渊博,以及许绍口中的那“坐才”。

就在这时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接着就听一人喝道:“站住,站住!”

一人像风一般飞快的冲了过来,路人纷纷为之侧目。

孙灿见来人神色慌张,面貌又是一副獐眉鼠目,猥琐不堪,心中料定此人一定是干了什么坏事,好打抱不平的他,立刻就闪到了来人面前,一手按在来人的肩上,一招“太极推手”借力用力,将那人向前冲的劲道移到了右边。

那人措不提防,向右边摔了出去。

太极现学现用,虽不比刘子静,但也是粗通皮毛,即便刘子静见了这一手,恐怕也要称一句“奇才”。

那人刚一摔倒,追他的人也赶到了他的身旁。

追他的是是位年青汉子,大约二十五六的样子,面条消瘦,冷俊的面容有股不怒自威的感觉。

年青汉子恶狠狠的瞪了地下的那人一眼,对孙灿抱拳道:“在下高顺,草字正忠(高顺字没有流传下来,我见他正直忠义,就各取一个,为正忠,是杜撰的。)多谢兄才出手相阻,若是让此人逃走,在下这几个月的心血就白费了。”

孙灿还礼道:“高壮士不必多理,请勿见怪。在下必须先知道此人犯和何事,才能将他交给你。我不愿错怪好人,也不愿错放坏人。”

虽然,孙灿先入为主的认为那个獐眉鼠目的人不是好人,但也非常理智的要了解事情的经过。

高顺也不见怪,如果是他也会这么做,理所当然的说道:“在下河东闻喜人,自幼父母双亡,幸得隔壁一位好心老大娘接济,才能存活下来。一年前,隔壁老大娘的儿子娶媳,并产得一子。而此人正是那老大娘的远方侄儿,叫刘文。在两月前投奔老大娘。那老大娘心善,接纳了他。可他却丧心病狂趁着男主不在,将那才月余大小的婴儿抢走,逃逸而去。那老大娘愧恨的几欲自杀,顺见老大娘失魂落魄,心中很是不忍。想起老大娘多年的恩德,就下定决心,即便粉身碎骨也要将老大娘的孙儿带回去。可是,这家伙狡猾无比,数次都让他在顺的眼皮底下溜掉。这回终于将他擒住了。”他的语气充满了轻松,在这两个月里,为了擒住刘文他可没有睡过一个好觉。这回抓住了刘文,心中的大石也落了下来。

“可误,竟然有如此丧心病狂的人,真应该千刀万剐。”孙灿听了怒不可揭,世上居然有如此不要脸的人。他见刘文没有反应,神色一片恐慌,已然明白高顺所说的句句是实,不平之余,也不顾身份狠狠的踹了刘文两脚。

高顺抓着刘文的胸口,将他提了起来,喝道:“快说,你把婴儿藏哪去了?”

刘文吱吱呜呜,说不去话来,眼珠却狡猾的直转。

高顺心中生起一股不好的预感,杀气腾腾的说道:“到底藏哪了,在不说我立刻就掐死你?”说着,他那粗大的手已经掐在了刘文的脖子上,越卡越紧。

刘文被掐的呼吸困难,猥琐的脸涨的通红,双手无力的左右摇摆。

其实,高顺这无非是想吓唬他而已,杀了他,高顺自己到哪里找婴儿去?

因此,只是一会儿,高顺就松开了手。但是恐吓还没有结束,只见他拔出了腰间的剑,轻轻一抖,长剑就在刘文的脸颊上割了块小小的裂痕,“快说!”

刘文闪乎其词,依旧说不出了所以然。

高顺好象明白了什么,一剑削掉了刘文大腿上的一块肉,冷声道:“是不是你将婴儿卖了?”

刘文惨叫着,抱着大腿在地上打滚。

“在不说,我将你的右臂砍下来。”高顺已经双眼赤红,如果真得卖了,这婴儿十有八九找不回来了。

刘文见高顺已经猜到了孩子的去处,吱呜了许久,才道:“确实卖了。”

高顺怒不可揭,犹如一只怒火中的狮子,吼道:“快说卖给谁了,不说我要了你的狗命?”

和高顺的暴怒不同,孙灿此刻非常冷静的看着刘文的一举一动,觉得他好象是在推延时间,等候着什么人。心里一动,就道:“既然,你不说,那我只有将你送官了。”他并非真的要将刘文送官,只是试探一下他等的人到底和官场有没有关系。

刘文神色不忧反喜,好象巴不得将他送官查办似的。

孙灿心中一秉,觉得此事非同一般,十有八九牵涉到了朝中的官员,心想:“莫非这刘文在官场有人?可是没有道理啊,一个在官场有熟人的人,没有理由会去干拐卖婴儿的勾当,难不成这个婴儿是卖给官府中人的?”

如此说来就有些合理了。孙灿本就乐于助人,更何况对方是一个重情重义的汉子,心里早就打定主意,要全力帮助于他。

这时,一队士兵冲了过来,他们围住了孙灿、高顺和刘文。

为首一人孙灿竟然认识,郝然就是在狩猎场暗中想射伤曹操的鲍鸿,此刻却以成了洛阳东部尉了,正好和曹操的洛阳北部尉是同等官衔。看来那一箭虽然没有射中,但是张让还是比较器重他的。

鲍鸿显然未想道孙灿会出现在这里,神色不由一阵慌张,好象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一副做贼心虚的模样。

刘文趁着高顺被突如其来的士兵镇住的时候,一股脑的溜到了鲍鸿的后方,在右脚仿佛丝毫没有受伤的模样,快的惊人。

刘文见到了安全地带,立刻就成了一条反咬的狗,他指着孙灿和高顺,喝道:“大人,你要为我做主啊!你们两个混蛋居然当街敲我钱财,实在可恶,快,快把他们抓起来。”

高顺怒火中烧,原本他见自己被一伙士兵包围了起来,摆着民不于官斗的想法,就打算先和这些官兵门说清楚,却不料他一分神,刘文竟跑到了官兵的后面,反咬了他们一口。好在他已经恢复了冷静。刚想辩驳,就听为首的一人大喝:“大胆刁民,既然当街抢劫,实在可恶,来人,将他给我拷起来。”这个他自然是高顺。即便给鲍鸿十个胆,他也不敢动孙灿分毫,更别说是拷他了。

第一部 雏鹰展翅 第二十四章 拜得名师

“且慢”虽然说鲍鸿没敢找孙灿的晦气,但并不代表孙灿会做事不理,他既然已经决定要帮高顺的忙,在这关键时候,自然不能退缩。

他上前拍着鲍鸿的肩膀说道:“老鲍,你说我怎么成了一个混蛋,还去敲诈另一个混蛋的钱财呢?”

鲍鸿尴尬的无语,狠狠的瞪了刘文一眼,直摇头道:“误会、这是个误会。”

“哈!不知道,你鲍鸿是刘文肚里的蛔虫,还是什么?这个误会你都清楚?”孙灿毫不给面子的驳道:“明明是这个混蛋抢了别人的婴儿,现在居然说我们抢他的钱。你这个洛阳东部尉当的可真是好,二话不说,就来抓人了?”

鲍鸿忍着怒气,道:“孙灿,你别太过分了。”假如不是孙灿地位悬殊,又是太傅的麟子,他得罪不起,他早就将孙灿抓起来了。

孙灿得势不让人,冷声道:“到底是谁过分,是谁包藏祸心?为官者,不懂为官之道,不问情由,就随意抓人。你如何能够断定这位高壮士有罪?有何罪?”

鲍鸿答不上来,心中暗自焦急。

这时,一个文弱书生走了进来,说道:“鲍大人性情刚烈,耿直,也许是他在某些地方说的不是很恰当,我想鲍大人的意思是请这位高壮士前去协助调查的吧?”

孙灿一看,这人正是卫仲道。

鲍鸿也趁势改口道:“是在下说错话了,我的意思就是卫公子的意思。”

“这个……”孙灿明显知道卫仲道和他们是一伙的,却又无法辩驳,既然事情发生了,就要经过审讯,调查,这一点是大汉律法明文规定的。

“孙公子的好意,高顺心领了,公子的恩德,高顺紧记于心。洛阳城乃天子脚下,高某不信他们能耍出什么花样。”高顺本就是忠义之人,见孙灿为自己出头,已经的感激万分了,怎么好意思让他为难。

孙灿望了一眼高顺,又看了眼鲍鸿,笑道:“希望老鲍你并秉公处理,事情的经过我都知道,别为了一点利益而丢了一切。你好好审理,等候我就去营房找你,询问结果。”

他这么说也是有想法的,对付人的时候该松就松,该紧就紧。假如他跟随高顺而去的话,鲍鸿一定不知道怎么处理,但他不跟去,鲍鸿就有时间可以和幕后的主谋协商,最后在商量出一个双全的方法。

以免鲍鸿在他的逼迫下,干出什么无法挽回的事情。当然他也警告了鲍鸿,让他秉公办理。

孙灿无精打采的向府中走去,卫仲道的出现是巧合,还是人为?他不知道,但有一点他可以确定,就是在无意中陷入了一个谜局,这个谜局不是针对他的,却又在他的身旁发生,和他息息相关。

回到了府中,意外的发现了府中多了一个人,一个他想也想不到的人,那就是今早才刚和他离别的刘华,刘子静。

孙哲这时发现了正厅外的孙灿,笑呵呵的说道:“灿儿,还不来拜见子静先生。”很意外,向来对文采有些自负的孙哲,居然称刘华为子静先生。

孙灿心中欢喜,恭敬的拜道:“学生见过子静先生。”

刘华笑着扶起了孙灿,他原本就和孙灿聊了一个晚上,对他的一切都相当的满意,唯一让他担忧的就是德行。一个人的德行是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争霸天下的时候。

众观历史,一个君主、诸侯的德行与他事业的成功、失败都有着岌岌相关的联系。

因此,他为了试探孙灿的德行,就让一位受过他恩惠的老人家,前去试探,结果很明显。

孙灿和曹操的德行,要高上袁绍一筹不止。孙灿表现出来的德行也得到了刘华的认可。于是,刘华就来到太傅傅,毛遂自荐,推荐自己担任孙灿的老师。

通常毛遂自荐的人有两个类型,一个是真正有才华的人,一种是无才的傻瓜。

孙灿的娘李氏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为了孩子,她在第一时间就召见了刘华。

李氏原来就是江南第一才女,才学非同一般,经过了半个时辰的文学轰炸,李氏彻底的对刘华服了。

孙哲回来得到了这个消息,也大为高兴,就拉着刘华吟酒作诗。

说起作诗,刘华和差上孙哲不只一点。可孙哲和李白比起来,就没的比了。李白诗句中那潇洒动人的意境和美感,几下就征服了孙哲,同意了刘华的毛遂自荐。

一个王者,即将降临。

孙灿对刘华是由衷的佩服,刘华胸中的韬略也只有他一人清楚,对于这个师傅,他想都没想,就对他行了隆重的拜师礼。

拜师礼行闭,孙哲就拉着刘华叙话,对弈。

孙灿由于放心不下高顺,就向洛阳东部尉的城门营房走去。

不巧,在路上正遇到抱着婴儿笑容满面的高顺,立刻问道:“高壮士,鲍鸿他们没有为难你吧?”

高顺原先不愿让孙灿为难,就自愿跟鲍鸿去城门营房受审,本想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