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王者 >

第101章

三国王者-第101章

小说: 三国王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荆州的安危、为了主公的霸业。应该,立刻撤其兵力,严惩此小人。”

刘磐也找不到说词来辩驳,没办法,流言太过密集,而且处处针对刘备的好,有时候他自己都怀疑刘备到底是仁义的君子,还是无耻的小人。

这时,突然传来刘备的秘信。

刘表神色不安的命人呈了上来,见信上写道:“兄长,愚敌此处战事平稳,孙灿虽誓得樊城,但弟新得一军师徐庶……”

看到这里,刘表的脸色顿时有些不自然,徐庶是他千求万求,费劲心思,才求得的一位贤才。可是,在自己的军中没有呆上十日,就告书离去,没有想到,如今居然投在依附自己的刘备身上,这摆明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没刘备出色吗?

心中突然有种淡淡的不快,他继续看下去:

“徐庶才华过人,一点也不弱于孙灿麾下的众谋士。备借用其智,将樊城上下守卫的固若金汤,孙灿久攻不克,损兵折将。前日孙灿率大军出兵丹河,意向不明。以徐庶猜测,孙灿很有可能奇袭襄阳……”

看到这里,刘表忍不住惊呼了一声,神色很是慌张,再次看下去,信中写道:

“兄长无须惊慌,孙灿此人决非等闲之辈,不可以常人眼光视之。徐庶已经有了万全之法,只要兄长禁闭襄阳城们死守不出,孙灿定然无法对我军造成任何伤害。”

刘表看完书信,轻轻叹了口气,再次后悔起当日的举动,他无力的将书信传递了下去让众人出出对策。

韩嵩看完信后,愤然道:“刘备小儿,果然没安好心。既然已经知道孙灿要奇袭襄阳,为何不趁机两面夹击,将孙灿一网打尽何必说的如此冠冕堂皇。摆明了就是让孙灿攻打襄阳,然后在敌我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坐收鱼翁之利?好卑鄙……”

蔡氏一党,齐声附和。

刘磐却道:“玄德公此举非常合理,孙灿身经百战,大小战役,除个别失利以外,其余都是胜利。可见此人用兵极为得当,不可能如此莽撞。三思而后行,乃最稳健之法也。”

刘氏一党,也同样附和着刘磐的说法。

双方你一句,我一句,僵持不下。

最后,刘表还是看向了蒯良,询问他的意思。

蒯良想了很久,如今荆州局势紧张万分,强敌孙灿步步紧逼,大有一举消灭荆州的意图。内部,夺嫡之争,尚未平息,刘备的忠奸也变的模糊了起来。

襄阳城内流言四起,蜚语连绵。走错一步,就会满旁皆输。

他也不敢妄自定论。

静心思考道:“孙灿率军深入我军腹地,无论他意欲何为,都犯了兵家之大忌。而刘备打算死守不攻,很有可能是韩嵩说的坐山观虎,也有可能另有想法。徐庶此人才智在我之上,也许他已经洞察了孙灿的计谋,只是未说。但无论如何,刘备此刻的名望,已经给荆州带来了危机。

如果再由他打退孙灿军的话,那民心所向的将会是刘备而非主公。因此,刘备的计策绝不可用。

唯一能克敌的方法,就是利用兵力上的优势,前后夹击孙灿大军,以强硬之法,将孙灿击溃于荆州腹地,让他无翻身之力。如此才能解决强敌之余,让荆州不被内患所害。”

于是,便道:“孙灿此举乃自寻死路也,他们长途跋涉,进入我军腹地作战,我军就已经占了上风。只要联合樊城刘备,双头并出,合力歼之,必可获全胜。”

刘表知道蒯良忠于自己,没有什么私心,见他也同意出战,便道:“既然如此,传令下去,准备战斗。我立刻修书一封邀玄德弟出战。”

************

樊城议事厅。

刘备看着眼前的出战书,面色一片尴尬,说道:“军师,看来备要食言了。吾兄既然执意出战,备也无可奈何。”

徐庶并未在意,这情况已经在他的预料之中了,荆州的流言蜚语,才是他最担心的。他和刘备都没有这么干,唯一可能做的也只有孙灿,孙灿的目的是什么?这实在让他忧心不已。眼下刘备还是寄人篱下。一切物质全是刘表供给,一离开刘表他们连稀身之地而没有。

因此,他们不得不服从刘表。

刘表说打。那也只能够打。

徐庶坚决道:“主公,既然要打,就必须速战速决,利用我们的优势压对方劣势,猛攻猛打,一口做气,不胜则败。”

第六部 再战荆襄 第二十八章 出战、断后

同一时间,孙哲、孙灿也回到了孙哲的太傅府里。(

孙哲将在宫中所发生的事情的经过详细的对刘华说了一遍。

刘华听了半响,惊讶道:“什么?你是说黄巾军首领张云攻克了宜阳县,杀奔洛阳而来?”

孙哲难过的点了点头,面庞一片凄苦。

刘华同情的看了孙哲一眼。要说这个世上唯一可以理解孙哲,知道孙哲功劳的人就只有刘华一个人而已。

他知道就是因为孙哲的出现,汉灵帝的许多毛病都改掉了。如:贪财卖官,不理朝政等等大不为的行径都没有发生,在无意中也算是拯救了许许多多的劳苦百姓。可是这并不能阻挡汉朝落败的脚步。因为汉朝在汉恒帝时期,已经是一个病入膏肓的国家。

一个无可就要的国家,仅仅靠着几个贤臣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与其让汉朝苟延残喘,继续**下去,还不如破后而立,建造一个新的理想国度。()()因此,他并没有将“黄巾之乱”的发生,以及以后将要发生的事情说出来。

不过,现在事情还是出乎了他的意料,原本“黄巾之乱”在一年之内就应该结束了,可是,现在却不知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了另一支“黄巾军”,而且还非常有谋略的奇袭了宜阳,并且直奔洛阳而来,并引起了洛阳的震动。(

虽然,历史上并没有发生此事,但他一点也不觉得奇怪。既然大汉可以多出一个孙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出一个张云呢?

张云据说是张角的义子,也许是因为蝴蝶效应的关系,让张角多出了一个继承人吧?

因此,刘华也只是微微的惊讶了下,就再次的恢复了平静,嘴角亦露出一丝笑意。

此刻,这次意外,不但不会对大汉造成什么威胁,反而可以成为孙灿名镇天下的第一步。他先前不让孙灿出战是有原因的。他知道“黄巾之乱”只不过是维持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而抢夺功勋的人却又多如牛毛。有董卓、朱隽、皇甫嵩、卢植、曹操、刘备、孙坚等等等等。

与其跟他们去抢那一点点的功勋,还不如在家里继续研究兵法来的实在。

然而,此刻却不同了,洛阳城中的大汉名将已经走光,留下来的几乎都是无能之辈,想要破敌只有孙灿一人有这个本事。)何况,这战还是关系了皇城的安危,若是胜利了,那孙灿就是解救皇城危难的英雄。

打胜十战,不如一次救驾。只要孙灿能胜,皇甫嵩等人的风头也将会被孙灿的风头盖过。使得孙灿成为大汉的新秀,只要有了名气,日后招募人才就会容易许多。

因此,刘华认为这是一个契机,一个可以让孙灿身价百倍的契机。

他问道:“灿儿,你是怎么想的?敌方有何弱点,假若你是统帅,你会怎么打?”

孙灿将自己的观点重新的复述了一遍。

刘华听后抚掌大笑:“好、好、好!”他连说了三声好后,就对孙哲道:“博渊,灿儿出的计策相当的好,只要依照他的计策行事,定然能够大败黄巾贼寇。不过前提是要灿儿领军,为三军统帅。想要破敌,非孙灿不可。”

对于刘华的话,孙哲是认可一半,不认可一半。

认可的是孙灿出的那个计谋,不认可的是刘华的最后一句,‘想要破敌,非孙灿不能?’他觉得大汉良将辈出,袁绍、袁术、淳于琼、鲍鸿等皆是良将,何必派一个才刚满十六岁的孩童上战场呢。

于是,就上报朝廷,但也仅仅只是极力劝说皇帝刘宏采用孙灿所出的计谋,而并没有说明让自己的孩子孙灿去上战场。然而,那何进却还是不知道悔改,在一旁全力的阻止。

正当刘宏犹豫不决时,突然他看到了他身旁的蹇硕。

蹇硕不同于其他太监,他深通兵法韬略,是先帝也就是恒皇帝身边的重要助手,凡是有需要用兵的时候,恒帝都会先去询问下他的意见。于是,就向蹇硕询问他的看法。

蹇硕经过了上一次贬罚,脾气改了许多,他知道这是一个契机,一个绝对不能够错过的契机,所以在经过仔细分析后,他亦认同了孙灿的计谋。就对刘宏道:“此计处处制敌于死地,是当前能采用的最好的办法。”

刘宏这时才下定了注意,决定采用孙灿的计谋。

当刘宏正准备点将的时候,蹇硕又特意出了一个人选,这个人就是孙哲之子孙灿。

其实他不是不恨孙灿,但是他如果想要再次得到刘宏的宠爱,就不能再出任何的差错。而他知道孙灿武艺高强,此刻又见他在弱冠之年,出了一个如此出色的计谋,心里知道这个孙灿必然是个有真本事的少年天才,远非袁绍、袁术等资质平庸却又自傲自大的庸才可以相比的。因此,他就得需要依靠孙灿的能力重新取得刘宏的宠爱。

然而,他没有如愿。

孙灿只是一个刚刚十六岁的孩子,朝中并没有一个人会支持孙灿率军出征的。

所以最后定下来的人就是任职长水校尉的袁绍袁本初。

得知这个消息后的孙灿心中很是不满,明明是自己所想出来的策略,为什么不可以让自己去领兵。

刘华却在一旁安慰道:“灿儿放心,袁绍是赢不了对方的。”他的理由很简单,袁绍之所以会发迹,靠的就是他的身份和地位,而并非是靠的真才实学。而对方可以想出奇袭宜阳,攻取洛阳的战术,就可以证明对方的将领不是一个泛泛之辈。

此刻,袁绍身旁战无良将,谋无贤臣,只凭着他自己如何能够打败不是泛泛之辈的对方呢?

果然不出刘华的所料,袁绍的大军因为一时的贪功冒进,被杀的大败而回。朝廷又派了袁术、淳于琼、鲍鸿三将齐出,本以为这次应该可以杀败黄巾贼寇了,却不想由于在指挥上的不能统一,逐一被对

第六部 再战荆襄 第二十九章 无赖密探

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孙哲的耳里,孙哲顿时仿佛苍老的十来岁,囔囔道:“难道大汉真的就要灭亡了吗?”

刘华却自信的笑着道:“只要灿儿能够领兵,自然可以大败敌军。(

孙哲此刻就象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道:“此话当真?”

刘华不假思索的回答:“自然不假,是你们自己不信任灿儿而已。其实年岁并不代表一切,关键是在于其所拥有的天赋和能力。你看那曹操如何?说武艺他不如灿儿,可是他照样可以在战场上立下赫赫功勋。你们想什么我都清楚,你们只是不愿看到灿儿在沙场上受伤,不愿让他受到任何的危险。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灿儿的兴趣?他不爱学习四书五经,你逼他学了十年,他又有什么成就,说句难听的就是两个字‘废才’。可是,自从我教他兵法后,他才学了一年而已,现在他的计策就被我们运用上了战场,并且还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过分的对孩子关爱只会害了他,让他成为一个只知道纸上谈兵的无用的‘废才’。既然爱他,我们就应该放开他,放掉一切约束让他走自己喜欢走的路,别让他一辈子都只能活在你们的阴影下。只有这样,你们的孩子以后才不会后悔来到了这个世上。()因为,这一切都是他自己所选择的。是成龙,还是成虫,都需要靠他自己。”

孙哲久久无语,刘华的话带给了他太多的感触。从孙灿出生时开始,他就对孙灿报了很大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成为一个比自己还要出色的大儒,几岁学识字,几岁习四书。几岁看五经,几岁写文章。他都提前计划了出来,但却从来都没有考虑过孩子到底喜不喜欢,只是一个劲的逼迫他。一不听话就动用家法惩治,使得孩子见他有如见了猛兽一样,动也不敢动。

其实,他也想孩子对他可以向对他妻子一样,动不动就抱着他撒撒娇,耍耍脾气。可是,他又怕会因此而惯坏了孩子。从小到大自己还不知道孩子喜欢什么,爱干什么。

“唉,也许我真的错了。”孙哲长叹了一口气,低声说道。

“不,你并没有作错什么,你是灿儿的父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好,只是用错了方法而已。()再说你们本来就是一家人,谁对谁错,有必要分的那么清楚吗?”刘华轻抚着长须,露出了畅快的笑容,他知道他成功了,成功的利用父子之情,劝动了一个可以与顽石相比美的老顽固。

孙哲突然笑了起来,道:“是啊,既然我们是父子,谁对谁错,还不都是一家人啊!”

“爹”一阵轻呼声从墙角边传来。()原来,孙灿听到袁术、淳于琼、鲍鸿几人都吃了败仗以后,就想来求孙哲让他出战,却不想正好听到了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