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土豪 >

第386章

大明土豪-第386章

小说: 大明土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炎帝!大明皇帝朱祁钰记得,去年他还亲自批示,要整修炎帝陵,修缮炎帝庙。这不是在大明就有的,在唐、宋等历代都有皇帝亲自,或者派要员去祭祀的记载,华夏正统承认炎帝的帝皇身份,也认这是华夏帝皇。

辽,契丹一族,曾经被蒙元所灭,族人被分派到了蒙元所占各处,经过这几百年的发展,人口也不少,但却因为非汉族,而并没有多少人作大官的。而且也因为他们曾经帮助蒙元灭金、灭宋而社会地位并不高。

朱祁钰回头看了看胡濙,胡濙躬身一礼,意识是他明白了,这件事情他会处理。

一道初升的阳光从地平线上升起,一缕光芒身在承天门前的广场上,正准备给胡濙说一说关于契丹一族之事的朱祁钰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

以前,有人讲过金山、银山。可除白名鹤堆起过一座仓库之外,普通人还真的没有见过。

此时,就在这广场之上,堆起了一座金山、一座银山。

一把把的银币,一块块的银锭,一整箱又一整箱的银子,就在广场之上堆起了近一丈高的一座银子,而且这座银山的高度还在不断的增加,还有抬着银子往上堆。

一位老者向前,跪礼,然后起身,向所有的百姓抱拳一礼。回身面对大明皇帝再跪,然后起身。再跪,高举着一个卷轴,旁边的人抬着巨大的喇叭,这东西在大明已经不是官府专有的东西了。

只听老者念道:

长平一坑四十万,秦人欢欣赵人怨。大风扬沙水不流,为楚者乐为汉愁。

兵家胜负常不一,纷纷干戈何时毕。必有天吏将明威,不嗜杀人能一之。

我生之初尚无疚,我生之后遭阳九。厥角稽首并二州,正气扫地山河羞。

……,(后面的在感言,不在这里占字数了。)

ps:身为大臣义当死,城下师盟愧牛耳。间关归国洗日光,白麻重宣不敢当。

出师三年劳且苦,只尺长安不得睹。非无虓虎士如林,一日不戈为人擒。

楼船千艘下天角,两雄相遭争奋搏。古来何代无战争,未有锋猬交沧溟。

游兵日来复日往,相持一月为鹬蚌。南人志欲扶昆仑,北人气欲黄河吞。

一朝天昏风雨恶,炮火雷飞箭星落。谁雌谁雄顷刻分,流尸漂血洋水浑。

昨朝南船满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昨夜两边桴鼓鸣,今朝船船鼾睡声。

北兵去家八千里,椎牛酾酒人人喜。惟有孤臣雨泪垂,冥冥不敢向人啼。

六龙杳霭知何处,大海茫茫隔烟雾。我欲借剑斩佞臣,黄金横带为何人。

第553节民族二字

“白名鹤成功了,他终于梦想成真了。”大明皇帝朱祁钰在城头上自言自语的说着。

于谦不明白:“万岁,臣不解。”

“记得当年,白名鹤说过一句犯禁的话,他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朕身为皇帝要有作皇帝的责任。朕当时很生气,可后来他胆子更大了,他说延续的不是王朝,而是民族。朕问他民族是什么?”

于谦等几位重臣可以说,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对这个词的理解,此时也在思考着。

“他说岳飞就是民族英雄,民族大义忠的不应该是君,而是魂。我华夏以龙为图腾,天子以龙为尊,龙恩泽天下,怀柔宽和,但龙有逆鳞,为家国天下而起,怒则傲然四海。龙魂则是谦和、仁厚,但触逆鳞则天威降世。起初,朕以为他说的是朕这个皇帝,现在才明白,他说是万民呀。”

朱祁钰似乎有许多话要讲,根本就没有结大臣们说话的机会。

“白名鹤不喜跪礼,因为他说跪多了人就有奴性。人要忠,却不要奴,他一边上报方孝儒是忠良,一边私下骂方孝儒是民族祸害。现在想一想,他没错,忠的皇帝,祸害的我华夏呀。”朱祁钰是在场唯一一个听过完整明末,加上清史的人。

他理解奴性代表着什么,这都是跪出来的。

跪天地,代表人对神明的敬畏,跪父母代表着子孙之孝,那跪上官贵人代表什么,不就是奴吗?

“他成功了,他利用了大儒吴与弼作为他的笔,再利用商帮、马队作为传播,然后是他让大明富了。也让百姓富了。所以他的理论慢慢的被百姓所接受,归根结底朕总结为两个字,就是:气节!白名鹤还有一首诗,却没有现世。”

“万岁……”于谦想说什么,朱祁钰制止了他。

“乐今竟如此;王郎又若斯;自羞秦狱鬼;犹是羽林儿;月白劳人唱;霜空毅魄悲;英雄生死路;却似壮游时。”朱祁钰微微的叹了一口气:“白名鹤从来就没有忠于朕过,他的忠心就象是湛卢那把剑。他忠的是民族二字!”

广场上的金银越堆越多,朱祁钰却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加速。

他有一点怕,怕自己的子孙出一个昏君。因为白名鹤作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一个名君会受万民爱戴,但个昏君呢,万民齐心为民族大义,这是相当可怕的。但也算是给皇权上了一道枷锁。

“传旨,两江那些当年的贱籍,一家愿出一丁。为此次南洋之战出力的,可抬籍。辽东划出一块地方来,给契丹一族留下根。广西、云贵等地,各司,洞愿为此战出力者,视华夏子民,与汉族无异,如有才华者。可登阁拜相!”

“臣等领旨!”众臣高呼。

“即日起,身为皇族不为华夏立有功勋者。夺爵。身为勋贵不为华夏出力者,降爵。重庆公主大婚,当择良婿。身为皇亲,当以身作责,但凡贵族不冲锋在前,胆小畏战者。斩立决!”朱祁钰没有用大明,而是用了华夏。

万岁……

重臣们都不知道应该如何接口了,这圣旨可以说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想像。历代王朝都以稳固皇权,打击所有的可能威胁皇权力量的存在。朱祁钰支反其道而行之,这让臣子们实在不知道应该如何作为。

可他们没想到的是。朱祁钰却这个时候,又下了一道圣旨。

“即日起,改国号为中华。改历法,以黄帝生辰为中华元年,之后历代子孙年号为副历。朱氏子孙但有不尊者,永不入宗祠……!”朱祁钰深一吸口气:“这一道圣旨,现在就发,对着天下万民,发!”

大明改国号!

历朝历代,除了造反的之外,在王朝之中改国号的只有一位,那就是改为大周的武则天。但武则天在大明这个时候,被定义为叛逆。

中华!

普通小民不懂,但却有大儒出来解释:“中”即“中心”之意,以五行定1之为土,色黄。“华”即是“光芒”之意,五行定之为火,色红1。炎黄是中华文明的始祖,土德黄帝即应和中字;火德炎帝即应和华字。

“契丹一族,当为先锋,不中华死战……

民心被挑动了,整个大明都在动,比起当初漠北之战更加的牵动人心。因为那个时候普通小民就是想关心一下国家大事,也没有这个机会。

全国动员之后,仅仅半个月时间,瓦刺、朵颜三卫纷纷派人过来。

瓦刺人找到了一些证据,蒙古一族的祖先是匈奴人,汉匈之战其实就等同于炎黄之战。而且匈奴人的祖先是大夏朝北居部落,也是中华大地的一员。更何况,大明西征,瓦刺派了七万精锐,与古与今,现在都说是一家人。

朱祁钰无所谓,多一个民族加入,中华的人口就会更多,只要团结起来就好。

礼部正在安排各民族代表进京,商讨新的法令,保证减少各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尊重中华律为前提条件,保护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出了皇宫,曾经血战过,也作过战友,算是同族人的朵颜三卫与瓦刺人,站在承天门前的广场上,那里的银山依然在,没有人清理,也没有人过来维护,却依然还有不少百姓在往这里扔银子。

豪商会捐,工坊的坊主也会捐。

与公他们因为大明的崛起而受益,作为大明的一员,他们愿意捐。这比起以前官员们把他们聚集起来安排认捐的任务来讲,这是捐的最让人心里舒服的一次。

与私,他们相信南洋到手,商机无限。

几个小孩子这时出现在广场上,结伴而来。

这广场是真正堆起了一座银山呀,而且没有人管,没有士兵在周围看守。瓦刺人远远的看着,几个小孩子先是在街角的一家点心铺停了一会,都咬着手指看着那里刚摆上桌的糖葫芦,好象都可以看到几个小孩子在流口水。

然后没有任何一个小孩子去买,几个人往广场中心跑来。

在瓦刺人看来,这里堆着有银子,还有金子,当然还有数量相当巨大的铜子,在这里捡上几个铜子就足够买那些粮葫芦了。

几个孩子停下了,他们脚下就有铜子,还有一些银币,银子。

让瓦刺人意外的一幕出现了,几个孩子从口袋里拿出一把铜子,一块喊着一二三,然后用力的把铜子往银山上扔去,扔完之后,几个小孩子欢呼着就往回跑,走到那点心铺子,还有一个孩子停下了。

可以看得出,那糖葫芦对他的吸引力有多大。

另外几个孩子要拉着他走,店里突然出现一位中年大叔,拿了一把糖葫芦:“给,送你们的,不要银子!”

为首的一个孩子伸手拿了一串,几个孩子齐身鞠躬,道谢之后飞奔着跑了。然后几个孩子把一串糖葫芦一边路着,一边给每人分了一粒。

兄道友、弟道恭、史弟睦、孝在中、财务轻、怨何生……

小孩子背着课文跑远了。

“大明不可敌!”瓦刺使者站在那里一动不动,那怕这些孩子的身影消失了,他依然远远的盯着,长久。他感觉到了一个强大民族的崛起。站在他旁边朵颜三卫使者却说了一句:“中华不可欺,这天下怕再无敌手了。”

如果说之前,他心中还有一些加入得利的想法。此时再没有了。

而就在这一天,就在天津卫,李秉接街了来自李氏高丽的几位贵族,其中就有李氏高丽的摄政王。

“大明南征,自然是需要各属国相助的。倭人已经安排了百万大军准备南征,如果不够,可再征调百万民夫,五十万壮妇。大明是不会忘记各属国的功劳,倭岛多海啸,多地震,确实不是一处好的生活之地。所以大明在南北美给了倭人一些土地,不算太大,也就是十个倭岛大小的土地吧。”

“我们高丽,也愿意尽全力为大明立下功勋。”

“大君呀,本官明白你们的忠心,但海外分封是太上皇与白名鹤在作决定。本官是作不了主的。”李秉不动声色的说着。

心中却是默默的回忆着关于计划的细节。

“我们自然是先作出功勋,然后才敢求赏赐!”李氏高丽的摄政王很是恭敬的说着。

“那么,也好。先拿出功勋来吧!”李秉缓缓的捧起了自己的茶杯。

从李秉这里也得不到太多,李氏高丽的摄政王也清楚这一点,所以客气了两句之后,送上一份高丽的特产,然后就起身告辞。

看到客人走出去,李秉拿起一个铃铛摇了摇。

一名师爷打扮的人进来,李秉微微的点点头,那师爷拱手一礼,示意自己明白了。

很快,电报就发到了于谦、内阁、白名鹤处。

白名鹤呢,此时正靠在躺椅上看着天空,今日天空无云,气温也不高。王诚刚刚汇报完京城大捐与南京大捐的事情,这些都是百姓自发的,听说各富裕的州县也有捐款,只有没有两京这么声势浩大罢了。

有东厂的人送来电报,王诚在一旁看过。

“大人,高丽那边开始了。”

第554节高丽之乱

“王诚呀,你说我是会留芳百世,还是会遗臭万年?”白名鹤突然问道。

王诚一下没反应过来,白名鹤这个问题实在太古怪,想了想后笑了:“大人,您在乎吗?”

“传令下去,高丽那边让咱们的人动。然后南京城开门迎客,估计那些王爷们就这几天也会来了,太上皇驾临南京要好好安排一下。”白名鹤正吩咐着,王诚插了一句嘴:“大人,有电报过来说,太后、两位皇后,三位贵妃要过来,却不是与太上皇同行!”

王诚自己都感觉说着绕嘴,正准备解释一下,白名鹤却是听懂了。

“汪皇后与钱皇后?”

“是!”王诚低声回了一句。

“分开,让太上皇住在空出来的白马阁西厢,让宫里的住进南京皇宫之中。咱们去接待太上皇,其余的人交给怀玉了。”白名鹤不知道她们为什么过来,那怕只是过来看一看江南风光呢,也不能不管。

王诚却说了一句:“大人,怕是来防着宗室多事!”

“无论来干什么,先招待好。别动国库的银子,让怀玉自己出钱。”白名鹤心说,现在最穷的就是我白名鹤了,十成家产都没有了,所以怀玉你出银子吧。

王诚笑笑没接话,馍放在那个筐里有什么区别,还是自家的筐。

几天之后,大明太上皇朱祁镇到,没有官员迎接的长队,也没有任何的排场,只有白名鹤一个人,一辆马车。马车上有一壶酒,几盘小菜。而大明太上皇朱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