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乱世宏图 >

第94章

乱世宏图-第94章

小说: 乱世宏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的豪强和乡贤们,先前已经主动向地方官府或者韩重赟等人,缴清了三年积欠。对于这些聪明者,常思就大加慰勉。并且从帐下拿出实实在在的空白告身,让聪明者们自己推荐子侄当官。有冥顽不灵者,试图继续保留自己以往不向官府缴纳赋税,并且能在乡间一言九鼎的特殊地位。常思则该杀头的杀头,该加倍罚款的罚款,绝不手软。很快,第二波“客人”,就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再也不敢起什么侥幸或者对抗心思。
  第三波“客人”等候的时间稍长,有足够的机会从第一波退出来的“客人”嘴里,打听到常思的手段。因此被召见后,不待常思威逼利诱,就主动宣告投降。无论是借高利贷,还是遣子为质,都百依百顺。见他们如此“识趣”,常思也不过分为难。约定好了交清“积欠”的最新期限,然后命人将大伙送出门外。
  如此一来,剩下的其他豪强和乡贤们,岂会不清楚自己到底该怎么做?顿时,纷纷收了犄角和倒刺,向武胜军节度使常思亮出了柔软的肚皮。于是乎,召见“客人”的进程大幅加快,没等到天明,所有在泽州当地排得上号的“头面人物”们,已经完全被常思掌控在握。整个泽潞两州,除了极其偏远闭塞的零星几处堡寨,和山区的土匪窝点之外,其余尽纳入武胜军治下。
  所有手段,常思都是当着麾下的弟子门生们的面,一一施展。期间没让在场任何人回避,也没打发任何一个年青的将佐外出执行任务。把众人看得一个个是目眩神驰,点头不已。就连宁子明这种绝对的新手加门外汉,都受益匪浅!
  待打发完了“客人”,常思却没有立即让将佐和幕僚们退下休息。而是把大伙召进中军帐内,让伙房上了一份宵夜。然后一边吃,一边笑着问道:“都看清楚了?对付恶人,你一定要比他更恶才行。两头狼在一起,谁都不会咬死谁,如果一头狼和一头绵羊在一起,即便绵羊再良善,待狼再客气,最后也难免成了对方腹中一餐!”
  “多谢师父教诲!”
  “谨受教,我等必不敢忘!”
  众将佐和幕僚们纷纷方向宵夜,起身拱手致谢。
  “不必多礼!”常思笑着挥了下手,和颜悦色地补充,“老夫不光是为了教你们本事,而且是为了老夫自己。咱们五百弟兄,想在泽潞这混乱之地站稳脚跟,就必须都打起精神来,一个人当十个人使唤!你们个个都能独当一面儿了,老夫这个武胜军节度使,也就做安稳了。如果你们当中有一成人关键时刻拉了稀,老夫,老夫恐怕非但节度使当不成,想保住妻儿老小的性命,恐怕都很困难!”
  最后一句话,他说得平平淡淡,好像是在开玩笑一般。众幕僚和将佐听在耳朵里,却宛若惊雷滚滚。一个个再度跳起来,七嘴八舌地安慰道:
  “这……”
  “大人这是哪里话来?”
  “我等竭尽全力便是!大人,您切莫如此失望!”
  “大人,浮云蔽日终有散时,您早晚有一天……”
  “没时间了!”常思叹了口气,轻轻摆手,“否则,老夫今日,又何必对那王德痛下杀手。老夫宰了他,并不是因为咱们武胜军现在人马比刚到潞州时多了数倍,本钱充足了,所以才嚣张。老夫宰了他,是告诉某人,不要想把爪子往老夫这边伸。否则,别的节度使敢做的勾当,老夫一样都不差!”
  “这……?”大多数文武都听得满头雾水,不知道最近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令常思的反应如此激烈。只有韩重赟、杨光义、王政忠和宁子明等少数几个,警觉地抬起了头,两眼当中精光四射。
  “师父,是不是二皇子和皇后两个,又玩出了什么花样?!”稍作迟疑,韩重赟低声追问。“您且放宽心,有史枢密和郭枢密两人在,皇上未必就会对他们偏听偏信!”
  杨光义紧随其后,愤怒地唾骂:“那个刘承佑,做事不行,坑人坏心眼,却比谁都多!还有那个郭允明,当初,老子真该偷偷一记冷箭结果了他!”
  “师父可以主动派人去汴梁打点,以您的资历,皇上即便受了奸人蛊惑,也会顾忌其他大臣的反应!”第三个开口的是王政忠,没指责任何人,却替常思想了一个貌似可行的解决方案。
  常思既不忙着纳谏,也不忙着否决。耐心地听完了他们三个的话,笑着将目光转向宁子明,“你呢?子明,你有什么主意可教老夫?”
  “这……,不敢,末将不敢!”宁子明习惯性地发了一下呆,然后才拱手施礼,“末将总觉得,刘,皇上的目光不会太短浅。比起您,李守贞、符彦卿、赵匡赞、侯益等,才是他应该重点提防的目标!除非,除非他已经大权旁落,此刻汴梁由外戚当朝!”
  “这怎么可能?”没等常思表态,杨光义第一个跳出来反驳。“皇上可是马上天子,身子骨结实得很。耳朵也不会像书呆子那么软!”
  “是啊,子明将军的话虽然有道理,却着实有些过虑了!”其他文武也纷纷开口,不认为刘知远有被外戚架空的可能。
  “的确是多虑了!”常思又拍了下手,然后轻声给出答案。“大权还没有旁落,但比那还要麻烦。世子,我说得是现今太子,眼下病入膏肓,已经无力回天了。主公只有两个儿子,马上,刘承佑那小混蛋就要当太子了。以皇上的性子,绝对不会让太子老老实实蹲在东宫准备接位。而是会对其委以重任,然后自己在身后看着他,由着他性子折腾,积累经验,并随时准备出手替他收拾烂摊子!”


第六章 绸缪(一)
  太子病入膏肓。
  对于刚刚建立不到一年的大汉国君臣来说,这消息简直就是晴天霹雳。特别是那些亲眼目睹过后梁、后唐、后晋等朝兴衰更替的老江湖们,一个个竟被打击得六神无主,无论说话还是做事,都完全没有了往日的从容。
  并非他们对太子刘承训的感情有多深。这年头,君臣束甲相攻,兄弟反目成仇的事情屡见不鲜,一个刚刚二十六七岁,从没跟大伙一起上过战场的储君,不可能赢得一群老江湖的真心。然而,如果大汉国的储君换成了二皇子刘承训,众人对未来的所有规划,却都不得不重新考虑,另行安排。仓促之间,未免就有些鸡飞狗跳。
  一个优秀的继承人,意味着国运是否能够延续。对此,众老江湖们个个都深信不疑。而最近短短三十余年里,中原的朝廷,却都像中了诅咒般,没有一位继任皇帝,能延续其开国之君的英明勇武。其所在朝廷,也于短暂的辉煌之后,迅速就走向了灭亡!
  想当初,朱温的大梁国,就是因为没有合适的继承人,被后唐所灭。后唐的国运经历过“邺都之变”,也仅仅延续了十年,便因为同样的问题,被石敬瑭的后晋取而代之。(注1)
  后晋的第二任皇帝石重贵虽然远比第一任皇帝石敬瑭有志气,却不具备与他志气相符合的才能,所以即位五年之后,被契丹人掠为阶下囚,中原大地为此生灵涂炭。如今,同样的诅咒又落到了刘知远的大汉国头上,勉强继承了他大部分才能且已经成年的太子刘承训重病垂危,他的第二个儿子刘承佑,却是个如假包换的纨绔子弟!
  “这天下,恐怕又要乱喽!”不但见多识广的老江湖们,心中对未来充满的悲观情绪。民间一些有识之士,得知太子病危的消息之后,也恐慌莫名。
  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从黄巢入长安到现在的近七十年里,有哪一次改朝换代,不是血流漂杵?虽然在私人编纂的书籍和话本中,这七十年里,遭受家破身亡惨祸的,多是帝王将相。然而在事实上,草民百姓在乱世中所承受的苦难,却惨过帝王将相家十倍百倍。只是草民百姓的凄惨处境,从来引不起太多关注,也没有资格让文人墨客为他们动一下笔而已!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啼!”当年魏武帝的诗作,是对乱世最真切的描述。三国之后,便是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五胡乱华时代,塞外民族轮番入侵,寻常百姓在入侵的胡人眼里,只被视作“两脚羊”。而如今,北方的契丹人正在崛起,其凶残野蛮之处,丝毫不亚于当初的匈奴与羯胡……(注2)
  这时代,从一方诸侯到普通百姓,对走马灯般换来换去的皇帝,心里头都没多少忠诚。但是对那些刚刚被刘知远逼出中原的契丹胡虏,却更是深恶痛绝。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大多数正常人还是希望刘知远的汉国,能多延续几天,至少,让中原的土地和百姓稍微恢复一些元气,顶住契丹人下一轮南进之潮再说!
  当然,一样米养百样人,也并非所有汉家儿郎,都期待中原能长治久安。个别“胸怀大志”,或者“怀才不遇”者,巴不得动荡岁月早点归来。只有在乱世,他们才可能靠出卖和背叛,迅速攫取人生的第一桶金。也只有在乱世,他们才有机会踩着同胞的尸骨谋取个人功业。至于乱世到来之后有多少无辜者会枉死,契丹人会不会再度南侵,父老乡亲会不会再被异族当作“两脚羊”,则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左卫大将军府长史,皇子刘承佑的的心腹谋士郭允明,无疑便是这样一个“胸怀大志”者。因为去年办事不力,并且同时得罪了太原常家和麟州杨家,他的“恩师”苏逢吉也不敢保证他的前程。所以情急之下,他干脆把心一横,直接投靠了谁也不看好二皇子刘承佑,借着对方羽翼,谋取一时之喘息。
  谁料“吉人”自有老天相助,郭允明本以为自己追随了刘承佑这个糊涂蛋二世祖之后,这辈子也只能蹉跎至死了。却万万没想到,这一赌,居然绝处逢生。智勇双全,且素有小孟尝之称太子刘承训,居然被一场小小的伤风,给送到了阎罗殿门口。原本谁都不看好,这辈子顶多做个太平王爷的二皇子刘承佑,则成了大汉国的唯一皇位继承人。(注3)
  几天来,无论外边如何愁云惨雾,二皇子刘承佑的左卫大将军府内,却是喜气洋洋。谁都知道,皇上已经强忍悲痛,在军前召见过郭威、史弘肇、王章、慕容彦超等肱骨重臣,商量新的储君人选了。而作为唯一的选择,只要刘承佑最近这几天别主动去招惹是非,被立为太子简直是板上钉钉。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左卫大将军做了太子,他府中的长史、书吏、侍卫、帐房,怎么可能不跟着水涨船高?
  作为刘承佑麾下的长史,二皇子的“贫贱之交”,郭允明将来的前途,肯定不止一部尚书或者一州刺史。同平章门下事,枢密使的官帽,都隐隐在他头顶上开始放光。
  出路有了保证,人做起事情,自然就干劲儿十足。连日来,郭允明在大将军府里,不停地调兵遣将,把可能影响到刘承佑被立为储君的隐患,都尽全力遮掩消除。成车成车的金银细软,都被他派人送了出去。刘承佑以前费尽心力从全国各地搜罗来的美女,也被他越俎代庖,尽数赠给了留守汴梁的文臣武将。包括平素很少受人礼遇的太医馆和钦天监,都没有遗落。其中几个知名的郎中,个个都抱得美人在怀。众多观星使们,也全心满意足,不断从天空中,发掘出大汉朝国运昌隆,盛世将要重现的吉兆!
  而向来贪财好色的刘承佑,竟然难得地跟郭允明投缘,凡是后者所献的计策,无不欣然采纳。凡是后者认为需要做的事情,无不鼎力支持。甚至在两人私下相处时,抚摸着郭允明柔软光滑的脊背,慨然承诺,“你尽管放手施为,出了事情我自己兜着。反正我阿爷只有俩儿子,我嫂子生的也全是女娃,我就不信,除了我之外,他还能把皇位传给第三个人!”
  “臣拼着粉身碎骨,也要令殿下得偿所愿!”郭允明感动得两眼发红,转过头,退开数步,躬身及地。
  “别,别,别,说那么认真干什么?赶紧,赶紧朝地上啐两口,免得好的不灵坏的灵!”刘承佑的手落了空,也不气恼,满脸堆笑着吩咐。“当不当皇帝,其实对我来说,也就那么回事儿。你看我阿爷,整天忙的要死要活,当了皇帝这么长时间了,连汴梁城啥样都没来得及看!后宫里那么多美人,也全都天天守着空房。我哥更是,天天管这儿管那儿,结果没等即位,就把自己活活给累吐了血。所以你尽管去张罗,不成我也不怪你。倘若老天爷真的让我做了太子,一个二品显爵位,肯定少不了你。若是哪天我真的当了皇帝,枢密使还是平章政事,俩位置随你挑。你要是能找出自己的父母家人,追封也好,实封也罢,我也绝不亏待了他们!”
  “臣,臣,殿下相待之恩,微臣永生不忘。”郭允明听得心中一暖,再度红着眼睛躬身道谢。
  他只记得自己乳名窦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