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乱世宏图 >

第266章

乱世宏图-第266章

小说: 乱世宏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被郑子明拉住的右手,在呼延云的头发上轻轻捋了捋,叹息着回应道:“呼延妹子,你说什么傻话。就凭你这几天衣不解带地给他喂饭喂药,我又怎么能狠下心肠硬把你从他身边赶走?只是,只是他这个人表面上有情有义,骨子里却是未必。你若是嫁给了她,将来少不得要后悔!”
  没想常婉莹竟然肯接纳自己,呼延云顿时又惊又喜,含着泪,用力摇头,“不会,不会,郑大哥是个好人。他这大半年来,身边,身边只有陶家姐姐,陶家姐姐和我,从没,从没拿正眼,正眼看过别的女人!”
  “哼!”常婉莹抬起手擦了把眼泪,对她的观点不置可否。转过头去再看故作坚强的陶三春,顿时也就觉得此女不再像前几天那么扎眼了。于是乎,幽幽叹了口气,低声道:“既然呼延家妹子都可以进门,我再坚持把你挡在外面,就没道理了。更何况,我根本挡你不住。唉,只希望,只希望咱们三个,将来谁也不后悔才好!”
  “怎么会,怎么会!我绝对不会辜负,辜负你们三个!”原本还以为自己需要再花费许多时间和力气才能解决的矛盾,居然就在眼皮底下自动消失,郑子明顿欣喜若狂。一只手继续拉住常婉莹的左手腕,另外一只手热情探向陶三春,随即,目光也把呼延云一卷而入,“有你们三个,是,是我几辈子修来的福分。我,我可以对天发誓,这辈子,这辈子不会再找第四,第四个女人。哪怕,哪怕有人用刀子架在我脖子上,也坚决不会!”
  “想得美你!”陶三春被他逗得展颜而笑,快步走过去,将自己的手放入他的掌心,“如果,如果再有第四个,我,我就跟她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哪怕本领不济,死在她的手上。也要,也要让你难受一辈子。”
  “我们两个,也是一样!”常婉莹迅速将呼延云揽到身侧,握住郑子明的另外一只手,咬着牙发誓。“已经错过一次,我不会再给你第二次机会。无论你拿什么当做借口!”


第六章 帝王(一)
  能获得常婉莹的谅解,把陶三春和呼延云两个接进家门儿,已经令郑子明喜出望外,哪里还敢有更多的奢求?当即,咧着嘴巴连连点头,发誓这辈子绝不再做他顾。
  常婉莹、陶三春和呼延云三女,也个个都是绝顶的聪明。知道以目前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将另外两人从郑子明身边赶走,所以尽管心里还藏着疙瘩,却也都勉强接受了事实。
  接下来养伤日子,郑子明就过上了神仙一般的生活。政务上的事情有常婉莹帮忙出谋划策,军务上的事情有陶三春帮忙全力维持,家里头的事情有呼延云代为出手张罗,里里外外,都不用他操什么心。等到伤口痊愈,整个人看上去竟又粗了一大圈儿,连已经被晒成了古铜色的面孔,也重新白嫩了起来。
  “怪不得那些豪门大户,孩子才十一二岁就张罗着说媳妇呢,这有内宅中有女人照顾和没有女人,就是不一样!”见不得在大家伙都累脱了形之时,郑子明却独自一个人被养得白白胖胖,潘美逮着他伤愈后第一次出来议事的机会,酸溜溜地打趣。
  “那你们家给你说了几个?”郑子明人逢喜事精神爽,立刻抓住潘美的语病笑着反击。
  “我当年忙着读书,不,不是,我们家在当地根本算不上什么大户。嘶,你们别笑,我说的豪门大户是汴梁城内那些公侯之家,比如,比如大人的那两个义兄……,你们,你们笑什么呀你们!我家真的没给我预备媳妇!”潘美被问了个猝不及防,红着脸,大声分辨。
  结果,他不分辨还好,一分辨,反而成了欲盖弥彰。让周围的陶勇、李顺等人,个个笑得连连捧腹。
  大家伙都是乡亲,彼此之间最远不过隔着两道山梁,谁还不清楚谁家里和小时候那点儿狗屁事儿。如果潘家在当地还算不上大户的话,整个定州,恐怕九成以上的人家,都可以视为赤贫。而潘家连续几代,子嗣都不算兴旺,家中长辈,又怎么可能不早早地给潘美张罗媳妇?只是某人当年心里头一直惦记着娶自家表姐,对寻常脂粉都看不上眼而已,否则,恐怕现在早就众美盈门,儿女绕膝了!
  “嗯,嗯哼,嗯哼!”还是陶大春厚道,唯恐自家表弟潘美脸嫩,被笑得无法下台。先用力咳嗽了几声,然后板起脸来提醒:“行了,大伙先别忙着拿军师取乐。先说正经事!最近几天,河对岸的幽州军调动非常频繁。而每年夏末秋初,对咱们沧州来说,都是煮海收盐的最好时节。如果咱们不提前做好防备,万一给幽州军给盯上,恐怕会被打个措手不及!”
  话音落下,众人立刻再顾不上调笑潘美,一个个眉头紧皱,义愤填膺。
  “奶奶的,这群王八蛋,煮盐又不是什么难事儿。他们幽州也不缺柴禾?”
  “才跪了几天契丹皇帝,就真把自己当契丹人了。什么正经事都不肯去做,全指望着抢?”
  “又要砍柴,又要烧水,还得防着老天爷突然下暴雨。当然不如抢得痛快!”
  “来就来,老子正恨上次杀得不够痛快!”
  “问题是,刺客已经确认是朝廷派过来的。万一咱们跟幽州军拼个两败俱伤之际,朝廷……”
  打仗,大伙还真的不怎么怕。去年冬天在李家寨,就已经跟幽州军较量过不止一次。那时大伙的手底下,满打满算只有两千多乡勇,粮草军需也不算太充裕。而现在,吞下了地方团练之后,李家寨乡勇已经变成了沧州军。规模、实力和后勤供应,都令当初的乡勇队伍望尘莫及!
  然而,大伙却无法不怕,自己在前方跟幽州军激战正酣,后方却被朝廷的兵马抄了老窝。毕竟,小皇帝刘承佑连当街行刺这种龌龊勾当都做得出,怎么还会拉不下抄自己人后路的面皮?
  只是,义愤归义愤,按眼下的情形,大家伙还真找不到太好的应对之策。除非立刻扯旗造反,把沧州献给辽国。那样的话,至少能保证自己不会遭到幽州军和朝廷的前后夹击。可是,真的那样做了,大家伙恐怕立刻就要与呼延琮、韩重赟等故交兵戎相见,小皇帝刘承佑以前所做的种龌龊事,都变成了有先见之明,努力防患于未然!
  “要不然,子明你给你义兄写封信,请他帮忙运作一二?”老长史范正来得晚,对朝廷的成见不像大伙那样深。侧着耳朵听了一会儿,忍不住低声提议。
  “恐怕郭枢密如今的日子,也不太好过!”郑子明闻听,立刻轻轻摇头,“义兄原本来信说,最近打算带着郭氏的商队一起到沧州转转。结果半路上,他又写了一封信来跟我道歉,说家中有事,需要他立刻返回去!”
  “是在你遇刺之前,还是遇刺之后!”老长史范正听得心里一哆嗦,本能地大声追问。
  “第二封信的书写日期,是在我遇刺之前。我接到信,则是在醒来之后。”郑子明知道对方为何有此一问,笑了笑,不紧不慢地补充。“因为两封都是私信,所以就没让大伙知晓!”
  虽然在病榻上躺了半个多月,但是在这段时间里,一些比较重要的公务,陶三春和潘美等人处理之后,都会主动向他汇报。因此,今天虽然是他伤愈后第一次召集大伙议事,却没露出半点儿紧张和生疏。
  这种镇定自若的心态,很快就影响到了周围的人。众文职和武将们在发泄了一通之后,纷纷平静下来,陆续说道:“那肯定是在你遇刺之前他就半路返了回去。想必他家中那边,遇到的麻烦事情不小。”
  “郭枢密一个人处理不过来,还需要把郭大哥也调回去,事情怎么可能小得了?咱们这边,这种时候,最好还是别再给郭大哥添麻烦了。”
  “郭枢密院也难,身为托孤重臣,却遇到了一个比阿斗混蛋十倍的小皇帝。”
  “阿斗还好了,好歹不会嫌诸葛亮碍事。汴梁城里头那个混账货,未必忍得了事事都必须通过郭枢密和另外四个老不死的顾命大臣!”
  最后一句,可谓画龙点睛。顿时,就令屋子里的阳光骤然一暗,所有人耳朵,都隐约听到了雷声滚滚。
  “你,你说什么?顺子,你再说一遍?”潘美第一个回过神,三步并作两步冲到说话者面前,大声追问。
  “我,我说,我的意思是,皇上比阿斗还要混蛋十倍!”李顺被问得满头雾水,皱着眉头大声补充。
  近三十年来,皇帝换了一任又一任,诸侯杀帝王如宰鸡。所以,寻常武将也拿皇帝不太当回事儿。特别是刘承佑这种专门给自己人背后捅刀子的皇帝,更是得不到大家伙的办法尊重。
  所以,李顺儿骂起皇帝时,根本不在乎被人听见。更不在乎,把话说得更直接一些。谁料潘美想要的,却根本不是他的本意。用力晃了晃胳膊,大声喝令:“不是这句,你的原话,我要你把刚才的原话再说一遍。”
  “我,我是说……”李顺被逼得额头见汗,皱着眉头回忆了一下,大声重申,“我是说,阿斗虽然混蛋,却不够歹毒。不会想方设法去害诸葛亮的性命。而刘承佑那混账,既然敢派刺客来杀防御使,就敢派刺客暗杀五个顾命大臣。比起防御使,五个顾命大臣更让他觉得碍眼!”
  “轰隆——”众人耳畔,又是惊雷滚滚。
  怪不得郭荣忽然半路返回了汴梁,并且从郑子明遇刺到现在都没有音讯。能让他连结拜兄弟死活都顾不上的,恐怕只有长辈的安危。而郑子明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郭家的倾力扶持。沧州军从诞生那一天起,不管大家伙愿意不愿意,也都打上了郭家的烙印。中原各方势力,无论谁要对付沧州,都必须卡率郭威的态度。想要避免郭威的报复,最好的办法,恐怕就是将郑子明和他同时干掉!
  皇帝派刺客暗杀枢密使!这种事情,恐怕是古往今来的独一份!而郭威与史弘肇,常思两个,都算得上是生死兄弟。史弘肇与常思,又与郭威一样,都手握重兵。
  所以,无论刺客是否得手,接下来的日子里,汴梁城内,恐怕都要血流漂杵。
  汴梁城内一旦乱了起来,紧跟着,才稳定了不到半年的中原,立刻就会动荡不堪。对于辽国来说,这又是一个无法拒绝的南下良机。如果错过,怎么对得起小皇帝刘承佑的一番良苦用心?!
  “子明,把咱们从刺客同伙嘴里问出来的口供,立刻送一份去汴梁。以你刺史兼防御使的名义正式送,直接走驿站,不用再给朝廷留颜面!”没等众人从震惊中缓过神,潘美的声音,再度于大家伙耳畔响起,震撼度,丝毫不亚于外边的风雷,“然后赶紧下令,让所有将士归队。不用再等到收盐的时候了,本月之内,汉辽两国之间,必有一战!”


第六章 帝王(二)
  随着郑子明的职位越来越高,大伙已经很少再直呼其名。即便以官职相称,通常也会自动加上大人为后缀,以示尊重。
  所以,当“子明”两个字,在潘美口中突然出现之时,在场所有文武,几乎俱是微微一愣。旋即,每个人脸色,都变得格外的凝重。
  郑子明本人,也知道潘美能把急得顾不上小节,肯定非同小可。因此,稍作斟酌,便大声做出决断:“好,就依仲询之见。咱们早做提防,也省得事到临头被弄得手忙脚乱。伯阳,你下去后,立刻着手收拢各营兵马。同时朝河对岸加派细作,盯紧幽州军的一举一动。文长公,遣信使将刺客的供状递送朝廷的事情,就麻烦您老!”
  “遵命!”陶大春和范正起身,一并肃立行礼。
  “其他人安排照旧,咱们外松内紧,尽量以不扰民为要!”郑子明向二人点点头,继续大声吩咐。
  “是!”众文武齐齐起身,拱手领命。
  “仲询,你回去后收拾一下,明日起,跟我继续去巡视下面的县城和堡寨。”挥了下胳膊示意大伙自便,郑子明再度将目光转向潘美,沉声命令。
  “什么?”潘美身子打了个明显的踉跄,转过脸,愕然反问:“还去啊?你背上的弩伤可是刚刚结痂!”
  “这回多带些人马就是!怎么也不能因为受了伤,就半途而废!”郑子明笑了笑,斩钉截铁地答道:“况且海边上有几个紧要地方,我早就想过去亲自看看。”
  “那倒是!”潘美知道再劝下去也不会有效果,悻然点头,“去去也好。沧州这地方,据说每年都不少向外贩运私盐,可在账面上却见不到几文钱的盐税。趁着几个大盐枭都被你宰了,新的盐枭还没站稳脚跟,咱们去巡视一圈儿,至少能让府库多一些进项!”
  “嗯!”郑子明也笑了笑,对潘美的说法算是默认。然而,在他内心深处,却再度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
  大海,可不止是光产私盐。木材,也不止是光用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