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乱世宏图 >

第238章

乱世宏图-第238章

小说: 乱世宏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牵连不断。


第十二章 少年(十二)
  两家队伍齐心协力,很快,就彻底锁定了胜局。将埋伏在陶家庄内的两千余幽州军砍死、俘虏了一大半儿,剩下的,则任由其四散逃进了冰天雪地当中。
  随即,太行山好汉和李家寨乡勇们稍事休整,留下百十人看守营地,余者便又踏上了追杀敌军的征程。
  沿途中,不断有发着高烧,体力不支的幽州兵被大伙追上,却根本没有功夫去砍杀。丢下一份干粮,任由他们自己选择返回陶家庄做俘虏,或者留在雪地中被活活冻死!
  饶是如此,大伙一直追出了二十多里路,依旧未能咬住幽州军的尾巴。韩匡美通过两次断尾求生,至少为他自己赢得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撤退时间。而众乡勇和太行山豪杰士气再旺,体力终究有限,追着追着,脚步就渐渐慢了下来。
  “别,别追了。陶家庄的粮草辎重甚多,足够,足够咱们两家用上一阵子了!”呼延琮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将钢鞭杵在地上,大声向郑子明提议。
  “兵法,兵法云,穷寇末追。大家伙都跑不动了,再追下去,恐怕会被敌军反咬一口!”呼延云紧随在其父亲身后,望着地面,红着脸补充。
  她说话的声音虽然不大,却恰恰说中的要害。随着乡勇和太行好汉们的体力下降,对敌军的优势,就会迅速缩小。倘若韩匡献真的在豁出去身败名裂,带着队伍在前方来一个以逸待劳,结果将很难预料。
  “巡,巡检。这一路上,咱们至少已经看到了四千多幽州兵。如果他们都返回陶家庄,我担心,我担心留守的弟兄,弹压他们不住!”陶大春向来谨慎,唯恐郑子明被先前的胜利冲昏了头,也跑上前,压低声音提醒。
  这,是另外一个让郑子明不得不考虑的麻烦。被韩匡美丢在路上的病号,虽然个个都发着高烧。但伤风毕竟不是致命的病。万一他们返回陶家庄之后,突然起了歹心。留守在庄子里那百十名弟兄,还真的未必能应付得来。
  “巡,巡检,弟兄,弟兄们跑不动了!”李顺从不愿意落在别人之后,也跟着跑到郑子明身边,低声凑起了热闹。
  郑子明向来听得进去人劝,发现友军和自己身边的弟兄都已经失去了继续追杀敌军的兴趣,便决定见好就收。笑了笑,果断点头。“那就收兵,大伙收兵会陶家庄!”
  “遵命!”呼延琮、陶大春、李顺儿等人,一边大声答应着,一边抬起袖子抹汗。转眼之间,就都变成了皮影戏中的大花脸。
  唯独陶三春,还追得意犹未尽。皱了皱眉,嘴里发出了一声低低的冷哼。然而还没等她开口,郑子明却忽然又心有灵犀地回过头,笑着吩咐,“大春,顺子,弟兄们就交给你俩。我挑五十名体力还支撑得住的,继续再往前追一段。等弄清楚韩匡美到底跑去了什么地方,就返回来跟大伙汇合!”
  “你,你不要命了!”呼延琮闻听,立刻大叫出声。挥舞着胳膊,试图上前拦阻。
  “我跟郑将军一起去。”呼延赞抢先一步,侧身挡住自家父亲的去路,“我自问身手还过得去,遇到敌军,即便打不过他们,至少全身而退不成问题。”
  “我也去!”“我也去!”“我也去”……
  乡勇与好汉的队伍里,陆续跳出了三十多名精壮汉子,快步走向郑子明,主动请缨。一张张青春洋溢的面孔,令呼延琮顿时觉得自己就老了十好几岁,原本准备劝阻的话,顿时也卡在喉咙处,迟迟说不出口。
  陶三春轻轻夹了呼延云一眼,迈步跟在了壮汉们身后。有些话根本不必说出口,行动是最好的语言。
  她原本以为对方看不见,然而,呼延云的感觉,却远比她想象得敏锐。脸色微微一红,也默默地往前走了几步,默默地跟自家哥哥呼延赞,站了个肩膀挨着肩膀。
  “你,你们。唉!”将自家女儿的小动作都看在了眼里,呼延琮心里忽然感觉有些酸酸的,涩涩的,好生不是滋味。同时,却还涌起了几分温柔。“你们,你们尽管放心去!陶家庄这边有我。记得千万不要逞强,探明了敌军行踪之后立刻撤回来。这一仗咱们已经赢得够多了,没必要再画蛇添足!”
  “如此,就有劳呼延将军!”此时此刻,郑子明好像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客气,隔着人群,遥遥向他拱手。随即,又点了十几名平素训练中就表现优异的乡勇,将麾下弟兄凑足了五十人整,带着大伙风驰电掣而去。
  “奶奶的,老子……”呼延琮没想到对方说走就走,忍不住就要大声抗议。然而,望着那一个个年青的背影,抗议的话,最终却变做了一句低低承诺。“算了!算老子欠你的。老子去替你看守俘虏和辎重。奶奶的,老子就这么一个女儿……”
  那些年青的背影,消失于山路拐弯处,只留下一团团由汗水蒸腾而起的烟雾,盈盈绕绕,久久不散,
  风依旧很冷,但春天已经快来了,水汽在阳光下,散发出梦幻般的颜色。
  “呼——”韩匡美朝天空喷出一道五颜六色的烟雾,随即,猛然回头,“停下,停下来整顿队伍,埋锅造饭!卢绪,你带几个人去前面探路。令狐楚,你带一个都的亲兵,去后面收拢队伍。告诉弟兄们,不要丧气,今天咱们输掉的,老夫早晚带着大伙讨还回来!”
  “是!”被点了到名字的两个将领,喘息着答应了一声,然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去执行任务。
  其余众将领则沿着山路两侧散开,各自寻找各自的嫡系部曲,砍柴、架锅,生火,做饭。尽可能地在下一场战斗来临之前,填饱队伍中大多数人的肚子。
  唯有几个文职幕僚无事可做,将脖子缩进貂皮大氅里,满脸担忧地凑在一起交头接耳。商议了半晌,忽然又彼此相对着点了点头,一起朝着韩匡美走了过来。
  “怎么,你们几个有事?”韩匡美早就把众幕僚的举动看在了眼里,皱了皱眉,抢先问道。
  “没,没有!”众幕僚们齐齐停住脚步,互相张望,谁也不愿意带头儿。又迟疑了片刻,终于,参军韩倬第一个忍耐不住,硬着头皮躬身施礼,“启禀大帅,卑职等以为,我军尚未脱离险境。此刻,此刻其实不宜停下来休整!”
  “你质疑老夫的决定?”韩匡美的眼眉猛地向上一跳,目光瞬间如刀。
  “不,不,不是,卑职不是这个意思。卑职,卑职不敢!”参军韩倬被吓得连连后退,额头上瞬间冷汗滚滚,“卑职,卑职,卑职。大帅,卑职真的不敢质疑您。卑职只是觉得,这里,这里距离陶家庄太近,太近了啊!”
  “小兔崽子,质疑了又怎样?”韩匡美忽然撇嘴一笑,脸上瞬间又洒满了阳光,“你是老夫的参军,当然有资格替老夫拾遗补缺!”
  “卑职,卑职不敢!”韩倬被对方忽冷忽热的态度,弄得脊背处一阵阵发冷。强压着心中的恐惧,躬身补充,“大帅付出了极高的代价,才为我军赢得了两个时辰的撤退时间。此地距离定州……”
  “谁说老夫一定要退入定州城了?”韩匡美的声音陡然提高,听上去就像猫头鹰在寒夜里歌唱,“老夫退到此地,然后整顿兵马,掉头再战不行么?如果那姓郑的,打完了两场仗,还敢带着兵马追到此处,他还能剩下多少力气?他今天不追过来则已,他若是真敢追到这里,老夫定然让他有来无回!”


第十二章 少年(十三)
  “大帅神机妙算,属下茅塞顿开!”韩倬心里虽然不服气,表面上,却硬装出了一幅恍然大悟模样,躬身施礼。
  “你们这样年青人啊,要懂得收敛锋芒!”韩匡美摆了摆手,皱着眉头补充。“不要以为自己读了几本兵书,便可以运筹帷幄。那都是梨园戏里头演来骗人的,真正会打仗的人,有几个不是尸山血海里滚过七八回?随便拿几招出来,都比书本上所传高明许多。”
  “是,大帅教训得级是。属下受教,属下必将大帅的教诲铭刻在心!”韩倬又行了个礼,硬着头皮恭维。
  “但书本上所说的,也非一无是处!你需要懂得活学活用。”虽然打心眼里不喜欢韩倬这个处处喜欢表现,又过于心狠手黑的家伙,念在其祖父鲁国公韩延徽的面子上,韩匡美也不敢对其过于苛刻。因此一番敲打之后,又摆出了敦厚长者姿态,语重心长地教诲道:“兵法有云: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我军从今天早晨到现在,已经走了三十多里。而郑子明如果接连打败了老夫留下的两支部队,还紧追不舍,他和他手下的弟兄,得累到何等地步?甭说能赶过来一半儿,就是三成,恐怕都很勉强。届时,我军饱餐过后,体力正足,人数又足足是其二十几倍。岂有不反败为胜之理?”
  “大帅高明!”这下,非但韩倬一个人彻底心服口服,其余带领兵马的武将,无所事事的幕僚,都躬下身子,长揖及地。
  “唉,老夫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韩匡美却忽然又叹了口气,意兴阑珊,“若是老夫能及时发觉姓郑的利用俘虏,散播时疫的险恶用心,我等何至于狼狈到如此地步?这会在设计擒他,不过是将功补过而已。唉!老夫老了,那姓郑的却如初生朝阳。这次若是不能一战将其擒杀,将来,将来,恐怕此人必会令尔等无法安枕。”
  说到这儿,他的目光再度从众人身上扫过。越看,越觉得自己这边的后生小辈们不成材,竟无一人,能与郑子明比肩。而自己现在情急之下所定之策,终究还是太毛糙了些。万一那郑子明不肯追过来,或者提前派出了许多斥候……
  正心事重重地想着,忽然,耳畔传来了一阵惊慌的喧哗,“敌袭,大帅,敌袭!西南边,西南边岔路上发现大队的敌军!”
  “啊!来得这么快?”韩匡美愣了愣,又惊又喜。惊得是郑子明居然没等自己这边做好准备就追到了近前,喜的却是,自己终于有机会反败为胜,为大辽国,为韩氏,彻底剪除了这个威胁。
  “敌袭,大帅,敌袭!西南方,出现了大队的敌军。”叫喊声越来越急,负责去收拢队伍的令狐楚,连滚带爬地冲上前,疲惫的脸上,看不到半点儿血色。
  “不就是姓郑的追过来了么?慌什么?接连打了两场恶仗,又走了三十里山路,他早就成了强弩之末!”韩匡美狠狠瞪了他一眼,扯开嗓子,尽量让自己的声音被周围更多的人听见。
  追兵虽然来得早了些,但“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这道理却不会错。顶多三百多个乡勇……
  “大帅,不是,不是郑子明,是,是一支生力军。一支从没见过的生力军!”然而,没等他的话音落下,令狐楚的喊声里,已经带上了浓重的哭腔,“是生力军,打的是韩字旗号。就在西南方那个岔路口儿。不是,不是来自李家寨,也不是陶家庄!”
  “韩?你确定来者是敌非友?尔等勿慌,速速整军,老夫先看看来者到底是谁?”韩匡美越听越糊涂,三步并作两步跳上一块巨石,手搭凉棚,朝着令狐楚所汇报方向观望。
  只见两里之外,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上。有一伙四五千人的队伍,正在快速向自己这边靠近。队伍正前方,两面大旗迎风招展。其中一杆大旗的旗面上,绣着斗大一个字,韩!另外一杆大旗表面则绣着头生了翅膀的老虎,阳光下,摇头伏爪,作势欲扑!
  “整军,整军备战!”下一个瞬间,韩匡美终于想起来这一支队伍的来历,扯开嗓子,大声示警。“所有能拿起刀枪的,都向老夫靠拢,整军备战。来的是虎翼军,常思麾下的虎翼军!”
  “虎翼军?虎翼军又是哪个?”众将领一边匆匆忙忙地整理队伍,一边互相大声询问。“常思不是在河中围攻李守贞么,他怎么会杀到这里来?”
  “快,加快速度整队!否则,大伙今天都得死在这儿。”韩匡美额头见汗,气急败坏,一边跑动,一边带着亲兵将惊慌失措的弟兄们往自己的帅旗下推。别人不知道虎翼军的来历,他可是对这支人马清清楚楚。在临带兵南侵之前,他和韩匡嗣两个曾经把把所有可能遇到的对手分析了个遍。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几个人,就有常思,还有其大女婿韩重赟!
  以弱冠之年领兵,与郑子明、杨光义三人一道组建虎翼营。带着区区数百兵马,打得太行山西侧的山贼土匪望风而溃,草木皆兵。可以说,常思能在短短数月之内,就平定泽潞两州,韩重赟在里边至少有一半儿功劳。而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此子在刘知远面前那一句话:子不言父过,却可改之。端的是掷地有声,让人每次听闻,都在心里不由自主的涌起,“为何此子未生于我家”之感。
  “管他哪来的辽兵,敢靠近李家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