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乱世宏图 >

第187章

乱世宏图-第187章

小说: 乱世宏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现在,心中已经没有了半点儿紧张,半点儿兴奋,半点儿骄傲。相反,却有些索然无味,有些冷静得出奇。
  所有结局早已经写好。
  不是在今晚,而是在小半月之前。
  潘美终于明白,此战有没有他后来的出谋划策,结果都是一样。
  “郭全,原名李泉,本为衮州县尉。贪图韩家女美色求娶不得,恼羞成怒,趁夜带爪牙潜入韩府,杀韩氏满门,掠韩家女而走。韩家女愤而投河,衮州士绅物伤其类,鼓噪入县衙鸣冤。李泉自知众怒难犯,弃官潜逃,不知所踪……”
  数日前,郭全刚出汴梁,他的名字和履历,就已经被送到了李家寨中。
  “点烽烟,通知山那边,可以收网了!”宁子明的声音再度从山坡顶传来,依旧不待任何情绪波动。
  “腾!”临时用石块堆就的烽火台上,有团烈焰腾空而起。
  “腾!”“腾!”“腾!”“腾!”……
  周围的数座山顶,一团团烈焰陆续跳起来,与宁子明身边的烈焰遥相呼应。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在距离李家寨不远的西南方某处的无名山坡,猛然响起了一阵低沉的画角。
  夜风中,宛若虎啸龙吟。
  “杀!”呼延赞长枪前指,双腿快速加紧马腹。
  “杀!”蓄势以待的骑兵们从山坡冲下,冲入野鸡岭赵家军中,如沸汤泼雪。
  “杀!”“杀!”“杀!”千里之外的汴梁,三司副使郭允明带着几分酒意,在纸上挥毫泼墨,每一个杀字,都写得面目狰狞。
  “杀?这世道,除了杀人,就是被杀,何时是个尽头?”汴梁城,老太师冯道仰起头,大口狂饮。血一般的酒浆顺着白色的胡须,沥沥而下。


第五章 草谷(一)
  雪,纷纷扬扬,从天而降。
  黑色的石头,黄色的枯草,褐色的泥土,红色的血痕,一转眼,就全都被盖成了纯粹的白,干净、整齐,一望无际。
  从涞水到蔡水,从易州到汴梁,纯净的白色,将所有阴谋与罪恶都掩盖得无影无踪。没人再记起,大半个多月前,曾经有一支估摸不小的队伍渡过黄河北去。没人再记起,三、五天前,曾经有十几波信使沿着年久失修的官道行色匆匆。更没有人会记起,在某个寒冷的长夜,曾经有数千兵马在定州境内的某两个偏僻的无名之地白刃相向,血流成河!
  此乃乱世,无一年不战,无一月消停,反正战斗不是发生在东边就是西边,不是发生在北国就是在江南,稀里糊涂地死上千把个人,再“正常”不过。
  史家无暇去记载,官府顾不上去追究,至于当事双方的幕后主使者,都巴不得外界对此视而不见,更不会主动将其摆在台面上。
  打闷棍,下绊子,兑子,打劫,胜负手,一切都在台子下进行。政治争斗向来如此,从古至今,几乎没有任何例外。真的把一切摆在了台面儿上,往往就意味着已经到了最后分胜负的时刻。输者满盘皆输,赢着盆满钵溢,除此,几乎没有第二种可能。
  眼下大汉国新、旧两大阵营之间,显然还没到了最后定输赢的时刻。所以数日之前发生在李寨主外的恶战,就被“交手”双方,默契地选择了忽略。反正对其中一方来说,这场胜利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对于其中的另外一方,虽然伤了些筋骨,从现在开始很长时间内说话时底气都不足,却也不至于彻底一蹶不振。只要发了狠去卧薪尝胆,卷土重来亦可预期。
  只可怜了那伙假扮山贼的私兵,还有另外一伙被重金和官位迷昏了理智的真正山贼,连个响动都没弄出来,就彻底消失不见。
  就像那太行山中的寒鸦,一场大雪下来冻死无数。除了它们自己,这世界上没有任何生物记得它们曾经存在过,更不会在乎他们曾经发出的嘈杂声音。
  雪,纷纷扬扬,落遍太行山两侧。
  对于想要平庸度日的老百姓来说,每年冬天的大雪,既带来了寒冷与死亡,也带来了希望和生命。
  一场风雪下来,大部分以啃咬庄稼为生的虫子都会被活活冻死。树梢上的寒鸦,草地里的部分野兔、狐狸和老鼠,甚至相对赢弱的牛羊,也都无法熬过残酷的严冬。而雪每多下一层,则意味着明年麦子的产量将增长一成,庄稼遭受虫害的可能降低一半儿。若是连续三场大雪都下得高过了人的小腿儿肚子,则明年一定是个丰收的好年景。庄户人家只要勤劳一些,就给儿子娶得上新妇,给女儿扯得起新衣。
  定州的大部分百姓,在这大雪连绵的天气里,内心深处都涌满了对丰收的憧憬。
  发生在李家寨附近的那两场恶战,百姓们几乎每个人都听说过。但是,他们却谁都没兴趣去关注,更没心思去探听其中详情。他们眼下所关心的,只是自家田里的冬麦,自家窝棚里的牲口,还有,还有官府秋末时才推出的开荒政策,是不是对本地人也适用?
  “那些太行山里下来的土匪余孽,真是占了大便宜了!”缩在屋子里猫冬时,几乎每个家的户主都会如此感慨。
  那个寒冷的夜晚到底战斗死了多少人?死者都是谁?跟大伙没任何关系!大伙儿也懒得去理会。但滱水沿岸赶在落雪之前新开出来的大片农田,新收拾出来的数百座茅草屋,却让当地人无法视而不见。
  那大片大片曾经被抛荒的农田,要分,也该分给当地人才对。至少,当地人应该跟外来的土匪余孽们机会均等,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处处优先照顾那群贼娃子!否则,大家伙这些年来,何必老老实实交粮纳税争当良善?也学着别人的样子,先杀人放火当山贼,实在于山里熬不下去了,再出山接受官府安置,日子过得岂不比现在还滋润一倍?
  “这事儿,咱们县的孙大人,有些太心软了!”当几个户主不小心凑到了一处,对着火盆喝上几盏淡酒之后,感慨声,就不知不觉间变成了议论。
  “太行山下来的土匪余孽占了当地人的便宜!”
  “县令大人心忒软!”
  “县令孙山处事不公!”
  “孙山对不起当地父老乡亲!”
  “姓孙的这厮……”
  类似的话,以最快的速度,在定州城内外开始流传。然后在某些“有心人”的推动下,又以最快速度,成为了大部分当地人的“共识”。
  说话的人浑然忘记了,在“土匪余孽”们过来开荒之前,滱水沿岸那些庄子,已经多年没有人烟。浑然忘记了,官府从来就没限制过他们去河岸边开荒,而他们却没用勇气去对付成群的野狗野狼,没有勇气去面对鬼火与一堆堆惨白色的枯骨残骸。
  县令孙山很快就坐不住了。
  若是一个两个平头百姓私下里发牢骚还好,是将对方抓到衙门打板子,还是一笑了之,全凭他的心情。反正自古以来当官儿都是做给上面人看,谁会在乎下面的人说好说坏?
  然而最近议论声越来越高,其中参与者已经不乏地方名流,甚至他的本家长辈,这就让孙山无法继续淡然处之了。
  如果继续装聋作哑,名流和本家长辈们联合起来,很容易就能影响到节度使孙方谏对他的看法。然而想对先前的政令做出一些“适当”调整的话,他脖子后却又开始冒凉风。
  虽然在最初安置太行山下来的流民时,孙山心里还打过养肥羊杀肉吃的主意。但是经历了某个晚上之后,他却发现自己“养”在滱水河畔的,可能根本不是一群绵羊,而是一群长出了犄角的公牛。好好伺候着还能彼此相安无事,万一把对方惹发了毛,一犄角顶过来,足以让整个定县天翻地覆。
  披上铠甲就是劲卒,上了战马便是精锐,呼延琮的儿子呼延赞随便招了招手,便从几个庄子的“流民”中拉出了一支骑兵。又跟宁子明两个互相配合了一下,便令来犯的两支敌军,眨眼间灰飞烟灭!
  “老天爷,孙某人上辈子,到底是做了什么孽呦!”想想自己在事后收到的密报,县令孙山就欲哭无泪。
  俗话说,“前生作恶,今生县令,恶贯满盈,县令附郭!”他孙山这个县令虽然没有附郭,可治下却出了一个杀人不眨眼的五品巡检,一伙割人头如割鸡的“良善义民”!这县令继续做下去,还有什么前途和乐趣可言。都不如早早把印信挂在房梁上,就此拂袖而去。好歹还能落个心里头安生,免得天天受这烈火焚臀之苦!


第五章 草谷(二)
  自己心里头不舒服,就不能让手下人高高兴兴去过年。
  由土匪头目“转职”成县令的时间虽然不算长,孙山却已经揣摩透了官场的种种规则。“出了事情当家的一个人扛着!”“当家的不能哭穷!”这都是绿林道才有的规矩。官场上则要完全反过来!
  有了麻烦,上司如果自己扛着,让手下人落个轻松,非但不会赢得尊敬,相反,只会令手下人觉得你软弱可欺!这样做用不了多久,底下人就会合起伙来糊弄你这个上司。
  正确的官场做法是,有麻烦手下人先顶着,立功由着上司来。所谓“主辱臣死”,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随着外边的议论声逐渐增高,县衙里的官吏们就发现他们的日子越来越难过。每天被县令大人指使得脚不沾地不说,稍有错处,板子就会毫不留情地落下,打得众人一个个屁股开花。
  “大人,这事儿,这事儿您要是觉得为难,何不再去一趟李家寨?”眼看着衙役、班头和各房主事都被发落了个遍,师爷终于支撑不住,抢在板子打到自己屁股上之前,主动给孙山出起了主意。
  “可不是么,大人!”户房主事李英刚好有事汇报,捂着屁股,一瘸一拐地凑上前,替师爷帮腔,“那,那郑巡检跟呼延琮关系再好,也不会对呼延琮在自己眼皮底下藏了一支伏兵的事情视而不见吧!万一将来出了篓子,他这个三州巡检,可是第一个吃挂落!”
  “你懂个屁!”县令孙山一看到李英的脸孔,就压制不住心头怒火,竖起眼睛,大声骂道:“若不是你这目光短浅的家伙当初给老子出主意,说要从流民身上发横财,老子至于把河滩上的好地都优先交给他们开垦么?现在好了,出了麻烦了,你又让老子去求那郑子明!他是不可能对眼皮底下的伏兵视而不见,可他更恨老子当初拿他当傻子糊弄!能坐在旁边看老子跟呼延琮的人马斗个两败俱伤,他高兴还来不及,怎么可能主动给他自己惹麻烦上身?”
  “这,这……”户房主事李英被骂得脑门上白气乱冒,红着脸,半晌没勇气再开口。
  师爷的胆子却比他大得多,稍微迟疑了片刻,继续硬着头皮劝道:“大人您还是跟郑巡检开诚布公谈一次吧!否则,事情拖得越久越麻烦。据属下看,他,他那个人,胸怀很广,未必就真的会计较您当初想在搜刮流民的事情上拖他下水!”
  “唉!有些事情,师爷还是不知道的好!如果只是当初企图拖他下水之事,也就好了!”孙山看了自家师爷一眼,无奈地摇头,“大不了,我来个死不认账就是。反正已经无法付诸实施了,他有什么证据能证明我当初居心叵测?”
  “这……?”师爷闻听,顿时眼神儿也开始发飘。虽然几个月前曾经帮孙山坑死了县尉刘省,但他依旧只能算是孙山本人的心腹,跟义武军的一众首领,特别是跟孙方谏兄弟俩依旧说不上什么话,对义武军的内部机密也了解非常有限。
  “唉——!老大人,老大人他上次,又把事情看简单了!”见自家师爷一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模样,孙山忍不住又长叹了一声,主动透漏:“汴梁那位郭财相派人来杀郑巡检,事先是跟老大人那边打过招呼的。老大人他们经过商量后,误以为这只是郭财相跟郑巡检两人之间的私人恩怨,所以才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料事后才发现,这哪里是什么财相动手收拾一个小小的巡检?这他娘的是如假包换的皇帝和顾命大臣之间斗法,咱们义武军无论怎么躲,都免不了一场池鱼之殃!!”
  “您,您是说,郭,郭财相是奉了皇帝陛下的命令?”师爷激灵灵打了个哆嗦,擦着额头上的冷汗,结结巴巴地追问。
  再看先前还满脸不服气的户房主事李英,脸色雪白,两个股战战,差一点儿就已经趴在了地上。
  “看你那点儿出息,这辈子也就是个刀笔吏的命儿!”县令孙山狠狠横了李英一眼,低声数落。随即,又将目光转向惶恐不已的师爷,苦笑着补充,“可不是么,否则,郭财相即便跟郑巡检之间有仇,多少也得看看枢密大人的面子啊!眼下朝廷里,皇上,郭财相,苏尚书,还有国舅爷他们等一众新晋算是一伙,史枢密,郭枢密、杨丞相他们几个顾命大臣算是一伙,还有冯道等若干其他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