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南宋之我主沉浮 >

第376章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376章

小说: 南宋之我主沉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蒙古铁骑卯时从沂水县出,前往王家墩而来,他们行军的度不是很快,似乎在节省力气,接近辰时,蔡思伟等人已经能够看见官道上面扬起的黄沙。

  凌坤元年八月初九,辰时。

  漫天的黄沙,让人几乎睁不开眼睛,两路大军在王家墩对峙,没有谁先起冲锋,双方相距不到五百米的距离,就这么静静的看着。

  气氛已经变得令人窒息。

  忽必烈很谨慎,蔡思伟同样谨慎。

  忽必烈的谨慎,来源于莒县之战损失了二十余万大军,损失了哈必赤和兀良合台两员悍将,蔡思伟的谨慎,来源于此番战斗的重要性,以及大元朝廷的皇帝就在对面的蒙军之中。

  骑兵的进攻,最大的威力就来自于冲击过程中产生的气势,但这一次的厮杀,双方都没有率先冲击,而五百米的距离,已经不可能产生骇人的气势。

  唯有势均力敌的双方,在决战的时候,才摆出来如此的架势。

  从这一点来说,双方就是完全的硬碰硬。

  蔡思伟、张珏与吕文焕等人,已经告诫了诸多明军的将士,此番作战重点依靠的就是手中的长矛长枪和自身的能力,至于说轰天雷,恐怕不能够挥出来决定性的作用。

  蒙古铁骑与明军的将士,全部都做好了厮杀的准备,这一次他们完全豁出去了。

  太阳当头照,万里无云,天气还是很不错的。

  终于,蒙古铁骑的军士开始动作了。

  漫天箭雨出现的刹那,蒙军军士开始了冲锋。

  五万人的冲锋,尽管说距离很近,但气势一样是骇人的。

  明军军士同样开始了冲锋,同样是五万人,且是在张珏的率领之下展开的冲锋。

  多年的厮杀,张珏在军中已经有了拼命三郎的美称,每一次作战,张珏都是悍不畏死,都敢于冲锋在最前面,而他这种大无畏的气势,也极大的鼓舞了麾下诸多的明军将士。

  “轰。。。”

  巨大的撞击声音,漫天的黄沙以及晨雾,遮蔽了阳光,瞬间出现的血雾,震慑人的心魄。

  惨烈的厮杀,终于开始了。

  。。。

  吴邵刚亲率的大军,已经朝着沂水县的方向大踏步的开进。

  马龙率领的五万明军将士,负责所有善后的事宜,其余的近二十万将士,跟随大军出前往沂水县,这里面甚至有刚刚加入明军之中归顺的新附军,他们渴望参与作战的心情,比较明军将士更加的迫切,因为他们想着立下功劳,想着今后能够在军中很好的立足。

  吴邵刚绝不会耽误时间,他清楚的知道,蔡思伟等人面临的是一场异常惨烈的厮杀,大元皇帝忽必烈亲率的蒙古铁骑,拼死都要杀出一条血路,让大军迅撤离沂水县,前往济南府,最终回到大都,而负责阻击的蔡思伟等人,拼死也要阻击蒙古铁骑,想要做到这一点,凭借的就是明军将士的血肉之躯。

  当然,蔡思伟等人内心是有着巨大希望的,那就是只要阻挡了蒙古铁骑的撤离,将其留在了山东,被明军大军最终包围,则整个的大元王朝,怕是在不久之后就会轰然倒塌。

  吴邵刚何尝不想着早点灭掉大元王朝,最好的机会就摆在眼前,岂能错过。

  若是不能够彻底剿灭进入山东的蒙古铁骑军士,让其回到了大都,则后面的征伐将变得异常艰难,付出的代价也更大更多,甚至可能让忽必烈以及大元王朝东山再起,若是出现这样的局面,吴邵刚也不会原谅自身。

  跟随行军的张炳辉等人是完全明白这个道理的,几乎所有的马匹都被用起来,大军携带的粮草不是很多,凡是空闲的战马以及其他的马匹,几乎都用来运送鼎坤炮了。

  行军的度是很快的,没有谁耽误时间,就连张文谦等人,都是咬着牙跟随大军行军,整天的行军,消耗是非常大的,到了难以支撑的时候,张文谦甚至命令军士将自身绑在马背上,跟着大军行军,其目的就是不能够拖慢大军的行军步伐。

  不管是命令还是圣旨,都很简单,那就是快的行军,以最快的度抵达沂水县。

  每日里的行军,歇息的时间只有三个时辰,戌时到寅时为大军歇息的时间,吃饭一律都是在马背上解决,军士携带的都是炒面和熟肉,因为气候炎热,熟肉不可能保存很长的时间,故而在后来的行军过程之中,众多的将士都是依靠炒面和清水填饱肚子。

  就连吴邵刚都不例外,因为需要节约时间。

  鼎坤军的将士最为辛苦,携带了四百门的鼎坤炮,一律依靠马车来运输,鼎坤军的将士需要押送,在一些上坡或者是颠簸的地方,鼎坤军的将士需要下马,用力推动马车,有些军士在遇到不好路况的时候,甚至下马跟随在马车的后面,随时都能够帮忙推动马车前行。

  八月初八,大军行军八十里地,八月初九,大军行军七十里地。

  这个度,让吴邵刚都感觉到吃惊,在他看来,携带四百门鼎坤炮的大军,每日里能够行军五十里地,就算是达到极限了。

  这是一股难以言状的士气,凭着这样的士气,吴邵刚有充足的信心,他一定能够彻底打败和剿灭忽必烈麾下的蒙古铁骑。

  八月初十,寅时,大军开始了再一次的行军。

  按照大军行军的度,今日申时之前,就可以抵达沂水县。

  蔡思伟、张珏和吕文焕等人阻击蒙古铁骑的战斗,八月初八就开始了,已经过去了两天的时间,前方斥候禀报的消息,蒙古铁骑依旧被阻隔在王家墩,没有能够突破明军的防线,接连两天的进攻,蒙古铁骑的军士如同疯一般,冲击明军的防线,好些次眼看着就要突破了,可明军总是能够坚持下来,最终打退蒙古铁骑的冲锋。

  斥候没有禀报战场上详细的情况,吴邵刚也没有询问,但他知道,惨重的伤亡不可避免,蒙古铁骑以及忽必烈,都已经被逼入到绝境之中,没有了任何的退路。

  大军出之际,斥候再次来禀报,前往沂水县城的路上,没有任何的蒙军。

  吴邵刚微微点头,看来忽必烈已经是孤注一掷了。

  斥候与传令兵还在等候,吴邵刚扭头对着身边的张文谦开口了。

  “朕看要将消息传递出去了。”

  张文谦努力的抱拳行礼开口。

  “皇上说的是,将大军已经快要抵达沂水县城池的消息传出去,忽必烈及其麾下的蒙军,必定是惊慌失措,其最终的选择就是暂时退回沂水县城池,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办法。”

  “不错,朕看就这样做,朕需要的就是忽必烈返回沂水县城池之内,到了那个时候,他麾下的蒙古铁骑,插翅都难逃了。”

  面对着传令兵和斥候下达命令的时候,吴邵刚的神色是严肃的。

  “快马告知蔡思伟、张珏和吕文焕,朕率领的大军,申时之前可以抵达沂水县城池,他们只要坚持半天以上的时间,蒙古铁骑就面临彻底覆灭的命运,朕知道他们拼的很辛苦,亦知晓他们伤亡惨重,不过这样的伤亡是值得的。”

  “将大军即将抵达沂水县城池的消息传播出去,大队人马迈开大步行军,阵势越大越好,就是要让周遭的人全部都看见。”

  。。。

  圣旨下去,大军随即开始了行军。

  气氛与前两日完全不一样了,诸多的将士,能够看得出来身上带着疲惫,可他们的精神异常的高涨,接连几天的行军,皇上就在他们的身边,与他们一样吃着炒面、就着清水,没有任何的不同,皇上如此做的目的,就是要加快行军的步伐,彻底打败和剿灭蒙古铁骑。

  那些归顺明军的新附军,更是吃惊,完全不敢相信这一切,不过亲眼所见,让他们不得不相信,皇上就在大队人马之中,没有谁专门做饭,没有谁停下行军的步伐,都是在急匆匆的赶路,曾经到他们面前询问行军情况的副帅张炳辉,也是手里拿着炒面和清水,一边吃着炒面喝着清水,一面告诫众人务必要跟上。

  明军的各级军官,行军都是在最前面,他们不仅仅没有特殊,且行军的度还要比其他的军士快,更是要协调整个大军的行军度,说起来他们比寻常的军士更加的劳累。

  这些归顺明军的新附军军士,总算是明白一些道理了,为什么明军的战斗力如此的强悍,为什么明军的军士就是不怕死,这恐怕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部分新附军的军官,转变是最快的,他们没有了以前的架子,行军走在前面,默默的起着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来感染那些归顺的新附军军士。8



第五百一十九章 终极一战(20)


  蔡思伟擦去了脸上的血渍,看着右臂包裹着纱布的张珏,笑着开口了。

  “老张,若是你我都到地下去了,是不是能够被皇上勾魂回来啊。”

  听见蔡思伟如此说,张珏笑了,笑的很是豪迈,一边的吕文焕,脸上显露出来的是敬佩和无奈的神情。

  两天之前,没有谁想到会有如此的一幕。

  十万明军,两天的厮杀之后,保守估计伤亡过半了,蔡思伟和张珏,数次参与厮杀,阻击蒙古铁骑的冲锋,好几次眼看着蒙古铁骑的军士,就要冲破明军的阵线了,蔡思伟奋不顾身的率领将士们上前去拼杀,才生生的挡住了蒙古铁骑的军士。

  蔡思伟扭头看着吕文焕。

  “老吕,你骗我们,不是说蒙古鞑子没有什么战斗力吗,没有想到如此的不要命,不过这也没有什么,老子就不相信了,蒙古鞑子还真的想离开王家墩,今日还有一天的时间,不,皇上说的是三天的时间,老子至少在这里坚持四天以上的时间,我要是倒下了,张兄来指挥作战,张兄要是倒下了,那就拜托老吕来指挥作战,总之,只要我们有一个人站着,蒙古鞑子就不要想着离开这里。。。”

  张珏都习惯这样的话语了,吕文焕听着却不一样,他脸色微红,对着蔡思伟抱拳开口。

  “大帅,今日作战,下官恳请率领将士抵御,下官曾经在襄阳府城与蒙古鞑子作战。。。”

  蔡思伟看着吕文焕,突然哈哈大笑了。

  “说的是说的是,我以为老吕是文官了,其实当年也和蒙古鞑子厮杀,说得好,今日的战斗,老吕首先带着兄弟们抵御蒙古鞑子,接着就是我,最后是张兄。。。”

  张珏不乐意了,马上跟着开口。

  “大帅,这不行,吕大人率领兄弟们拼杀之后,就应该是末将了,大帅坐镇指挥,如此军心才能够稳下来。”

  张珏说到这里,蔡思伟才想起来。

  “对了,下面的兄弟们怎么样了,接连两天的厮杀,兄弟们的伤亡太大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有兄弟畏惧了,要是出现这样的情况,可一定要注意。”

  回答的还是吕文焕。

  “大帅放心,昨夜下官到营地里面巡查了,兄弟们虽然伤亡很大,可没有任何人会退缩。”

  “老吕,你这是说好话,要说兄弟们不害怕,那不可能,我都有些害怕了,蒙古鞑子的人数比我们多,又是如此的强悍,我们除了用命去阻止他们撤离,还能够做什么。。。”

  蔡思伟的话语,让一股子热流在吕文焕的内心荡漾,想想当年的宋军军士,若是有这等的勇气,怎么可能遭遇那么多的惨败。

  敢于承认内心的害怕,但绝不会退缩,这才是真正的勇士。

  “大帅说的是,的确有兄弟感觉到害怕,可他们无人退缩,就算是拼掉了性命,也要阻止蒙古鞑子撤离,就凭着这样的勇气,蒙古鞑子也休想突破王家墩。”

  豪爽的笑声再次响起,传的很远,蔡思伟周遭聚集的不少军官,脸上都出现了豪迈的神情,接受皇上的重托,与主帅在一起战斗,就算是舍去了性命,又算什么。

  害怕是必然的,白天还好好的兄弟,几番战斗厮杀下来,就永远的闭上了眼睛,再也醒不过来了,这样的情形,随时都会出现在自己的身上,不过职责所在,只要能够抵御蒙古鞑子,让他们不能够撤离,就算是闭上了眼睛,也没有遗憾了。

  无畏的气势,在军中逐渐的蔓延,不管是还能够手持刀枪上阵的将士,还是躺在地上无法动弹的将士,眼里里面迸射出来的都是不屈的眼神,此刻就算是天上的神仙,看见这一切,也不得不叹服,遇见了如此不要命的军队,谁都会倒霉。

  忽必烈已经记不清楚自己发了多少的脾气。

  两天的时间过去,他内心遭受到的煎熬,大于任何人,时间的流逝意味着什么,忽必烈非常的清楚,他总以为自己足够重视明军了,可这两天的厮杀,让他彻底看不懂明军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