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南宋之我主沉浮 >

第296章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296章

小说: 南宋之我主沉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节度使衙门也接到了吴邵刚的命令,云川学府派遣一批官吏进入到河南路。

  李思琦也赶赴河南路,按照吴邵刚的要求,日后他将留在洛阳府城,负责对河南路、京兆府路、临洮路、庆原路和凤翔路的统领。

  吴邵刚突然做出的这个决定,就连郝经等人都不是很明白。

  洛阳府城,府衙,厢房。

  郝经的脸有些红,看着吴邵刚。

  “郝大人,该说的你都说了,对我做出的决定很是不满意,这我能够理解。”

  “大人,下官还是这样的认识,蒙军惨败,已经无力守卫开封府城,大人领军攻陷开封府城,将极大的鼓舞士气,届时天下的豪杰,都将归于大人的麾下。。。”

  吴邵刚的脸色很是平静,看着激动的郝经,要知道郝经很少激动。

  “郝大人,你说的不错,这些事情我都想到了,若是我们此刻挥师开封府城,肯定是能够拿下的,至于说天下豪杰归心,也有可能,不过,有三个问题,你若是能够回答到我满意,我就出兵攻陷开封府城。”

  郝经看着吴邵刚,也不管不顾了。

  “大人尽管说就是,下官一定竭力回答。”

  “第一个问题,我们攻陷了开封府城之后,如何对待这座城池,开封府城乃是我大宋朝廷的都城,当初被金国占据,多少人想着能够收复,可百余年的时间过去,朝廷孱弱,无法收复开封府城,也让百姓死心,我们一旦收复开封府城,是不是让皇上搬迁到开封府城,若是不想让皇上搬迁,那我们是不是公开造反了。”

  郝经愣了一下,不知道怎么回答。

  “第二个问题,我们一旦攻陷开封府城,威胁到的是整个的中原,包括山东和大都等地,都无法安宁了,忽必烈会不会坐视不理,会不会派遣大军倾巢出动,与我们决战,若是蒙军选择与我们决战,那我们还能够安然的守卫开封府城吗。”

  郝经看着吴邵刚,还是没有开口回答。

  “第三个问题,蒙古大军正在进攻襄阳府城,他们战略的重点还是襄阳府城,我可以预计,就算是在河南路惨败了,忽必烈依旧不会改变进攻襄阳府城的决心,只不过他可能再次派遣使者,前往洛阳府城而来,与我们谈判,提出让我们动心的条件,放弃进攻开封府城,这预示这忽必烈将承认我们的力量。”

  “我们若是马上进攻开封府城,是不是想着逼迫忽必烈将战略重点转移到我们这里,而放过大宋朝廷。”

  。。。

  郝经的额头上已经冒出了汗滴。

  吴邵刚的意思他完全明白了,所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若是能够做到见好就收,让另外的两方去拼命的厮杀,则可以坐山观虎斗,等到两方两败俱伤,那个时候出击,岂不是能够得到最佳的效果。

  此刻出击,得到好处的无疑是大宋朝廷。

  这不符合吴邵刚的利益。

  郝经略微思索一番,对着吴邵刚稽行礼了。

  “大人的苦心,下官明白了,下官一定会劝解诸多的官吏,不要提及进攻开封府城的事宜。”

  吴邵刚看着郝经,神色凝重的点头。

  郝经这无疑是将责任揽在自己的身上,让吴邵刚能够解脱出来。

  毕竟这样的心思,是绝不能够泄漏出去的。8



第四百零七章 心有灵犀

  

  大殿上面寂静的可怕,众人都在等着皇上的雷霆大怒。

  末哥的奏折已经送到了朝廷,如此惨重的失败,是大元朝廷从未经历过的,皇上派遣了两位亲王,试图稳住河南路的局势,可是结局却是如此。

  近三万的蒙古铁骑,包括最为精锐的五千重装骑兵,就如此的损失了,而且眼看着开封府城也保不住了,一旦开封府城有失,则整个的中原将无法安宁下来,甚至大都也会遭受到威胁,这样的局面真切的出现的时候,皇上怎么可能不暴怒。

  没有人想到,皇上一直都很平静,没有一丝的怒气,只是时常的出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下面的众人也不敢开口询问。

  皇上选择在朝会的时候公布这个消息,这是需要勇气的,也证明皇上是经过了认真思索的,要知道参加朝会的包含了汉人、女真人和契丹人等等,甚至还有西域投奔过来的大臣。

  姚枢一直都是低着头,没有谁会注意到他,作为朝中的大司农,姚枢已经管不到什么要害的事宜,每日里在工部,操心那些人家不爱做的事情,现在正是征伐的时候,农业水利不是朝廷关注的地方,皇上也不会关心。

  姚枢的内心掀起了巨浪,他本来还在担心,看样子朝廷是下定决心了,一定要消除四川方面的威胁,派遣了末哥与哈必赤两位亲王,率领八万大军前去围剿,那个吴邵刚也是,这个时候进攻河南路干什么,岂不是找事情做。

  可结果居然是这样,末哥与哈必赤惨败,不仅仅是河南路失陷了,接下来开封府也处于危险之中,只要吴邵刚愿意,率领宋军大举进攻,马上就能够攻陷开封府城。

  看来,郝经、刘秉忠、张文谦以及张柔等人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他们名义上归顺了大宋朝廷,实际上是到四川去了,归顺了吴邵刚。

  姚枢也有些郁闷,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到四川去。

  “末哥兄弟的奏折,对于朕来说,是晴天霹雳,朕自继位以来,还从未遭遇过如此重大的失败,我大元王朝,也从未遭遇过如此重大的失利,这对于朕和朝廷是很大的打击。”

  “你们都以为朕会大发雷霆,会惩戒末哥兄弟和哈必赤兄弟,甚至会亲率大军,前往河南路与开封府征伐,毕竟中原是我大元王朝的依靠,不能够出现任何的意外。”

  “到了这个时候,朕也不想瞒你们了,漠北的海都,蠢蠢欲动,随时都想着要发兵的,而且朕的哥哥旭烈兀,也选择支持海都,来信斥责朕,说朕被汉化了,排挤了蒙古人。”

  “朕能够怎么办呢,是率领大军,不顾一切的征伐漠北和四川,还是想办法应对如今的局面,你们能够给朕一个很好的回答吗。”

  忽必烈看向了站在前面的塔察儿。

  末哥与合丹等亲王离开大都之后,塔察儿就成为了排名在最前面的亲王。

  塔察儿抬头看了看皇上,扭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子。

  忽必烈一直都是看着塔察儿,他的内心的确是有一些火气的,但不想发泄出来。

  塔察儿见到挨不过去了,迟疑的开口了。

  “皇上,臣愿意领兵,前往河南路征伐。。。”

  忽必烈的脸上陡然出现了怒气,不过怒气很快消失了,他烦躁的挥挥手,打断了还想着说下去的塔察儿。

  “塔察儿兄弟,你常年在外征伐,获取了很多的胜利,为朝廷立下了很多的功劳,不过这朝中的事宜,你也是要熟悉的,你们都有些嫉妒末哥,不过在这朝廷之上,你们都比不上末哥,若是末哥兄弟开口,一定不会如你这样说。”

  忽必烈的话语不重,却让塔察儿的额头上冒出了冷汗。

  “你们难道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吗,那就是已经获取大胜的吴邵刚,并没有进攻开封府。”

  说到这里,忽必烈的声音突然提高了。

  “开封府城是什么地方,是大宋朝廷曾经的京城,吴邵刚完全有能力攻陷开封府城,收复大宋朝廷的京城,可他没有这样做,末哥兄弟的奏折里面说的很清楚了,驻守开封府城的大军,已经无力抵御宋军的进攻。”

  说到这里,忽必烈的眼光开始搜寻汉人大臣。

  可惜他失望了,站在最后面的姚枢,忽必烈也看见了,不过他不耐烦姚枢提出的那些所谓怀柔的策略,而关于权谋方面,姚枢是比不上刘秉忠和张文谦等人的。

  想要对这件事情做出分析,要么就是末哥,要么就是朝中以前那些汉人大臣。

  阿合马无法做出分析。

  忽必烈重重的叹了一口气,挥挥手,示意散朝。

  翌日,一辆马车来到了皇宫外面,赶马车的人拿出一个玉牌,宫中的宿卫迅速出现,带着马车进入了皇宫。

  忽必烈正在大殿旁边的暖阁里面,听到宿卫的禀报之后,脸上竟然出现了笑容。

  很快,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暖阁之中。

  “山野之人拜见皇上。”

  “王翰林,不必多礼,朕曾经说过,有大事情总是要征询你的意见,这些奏折,你先看看,看完之后,说说你的看法。”

  王鄂,曾经出任蒙古朝廷翰林学士,至元五年、也就是咸淳四年致仕,主要是与阿合马等人不和,不愿意继续留在朝中,忽必烈特旨,准许王鄂致仕,继续供给俸禄,凡是朝中有大事情,可随时询问王鄂。

  此事的王鄂,已经是八十一岁高龄的老人,饱经风霜,看透了很多的事情。

  王鄂没有推辞,坐下之后,开始仔细看奏折,毕竟是年纪大了,王鄂看的很慢,一边看一边在思索什么,忽必烈也没有催促,静静的坐在一边。

  这一幕看上去特别的温馨,可惜这样的场景,不知道多少年没有出现过了,要不是遭遇到重大的挫折,忽必烈是不会如此做的。

  大半个时辰过去了,王鄂终于放下了手中的奏折。

  “王翰林,想到什么尽管说就是,朕就是想着听听你的建议。”

  尽管已经致仕,可居住在大都的王鄂,还是知道朝中很多事情的,对于刘秉忠、郝经已经张文谦等人归顺大宋朝廷,他不置可否,但自身绝不会如此做,对于当权的阿合马打击和排挤汉人大臣,他有心无力,说话也没有作用。

  年过八旬的王鄂,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希望得到平静。

  去年底王鄂就上奏过一件大事请,那就是恳求皇上改国号,此事任何人都不知情,王鄂之所以建议改国号,就是认为大蒙古国,听上去就是蒙古人的国家,与其他人没有多大的关系,如此局限太大了,不利于今后的拓展。

  忽必烈采纳了王鄂的建议,改国号为大元。

  现在,再一次到了关键时刻,忽必烈想听听王鄂的建议。

  忽必烈开口之后,王鄂站起身来,对着忽必烈稽首行礼。

  “山野之人,说话不中听,还请皇上恕罪。”

  “朕请你来说,何罪之有,想什么尽管说,暖阁里面只有朕与你两人,没有其他人。”

  王鄂不再犹豫,慢慢的开口了。

  “大宋朝廷不足惧,漠北不过是疥癣,吴邵刚才是大元王朝真正的威胁。”

  王鄂说出这句话,忽必烈的脸色变得舒缓,能够有知音,这也是一种乐趣,做皇上太孤单了,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味道,没有几个人能够体会到。

  “为今之计,唯有首先攻破襄阳,让大宋朝廷崩溃,西面则暂时交好吴邵刚,满足其提出来的一切条件,漠北则要严密监控海都等人,旭烈兀王爷是皇上的亲哥哥,兄弟之情还是在的,皇上只要以情动人,旭烈兀亲王不会有其他的动作。。。”

  忽必烈的脸色变得平静。

  “难道朕就看着吴邵刚这个最大的威胁存在吗。”

  “皇上应该这样做,吴邵刚没有直接进攻开封府城,其实已经是给皇上台阶下,若是宋军进攻且攻陷开封府城,则皇上没有了任何的退路,务必派遣大军进入河南征伐,在下没有接触过吴邵刚此人,听闻此人异常年轻,少年时期曾经有奇遇,不过吴邵刚在河南路一带的所作所为,很不简单。”

  忽必烈哼了一下,没有继续开口。

  “大元朝廷的重点,依旧是襄阳府城,一旦攻陷襄阳府城,则大宋朝廷不足为惧,此刻若是继续两线作战,朝廷或许能够勉力支撑,但若是漠北发生祸乱,不知道皇上该如何应对。”

  王鄂说出来的这几句话,让忽必烈的脸色真正的变化了。

  海都等人历来都会趁火打劫,就算朝廷对他们封锁一切的消息,可四川的吴邵刚,若是有心,能够将消息传到漠北去的,或者说朝中一些心怀叵测之人,也会专门给漠北传递消息。

  真正遭遇三路出击的境况,忽必烈无法长时间坚持下去。

  到时候什么情况都可能出现。

  忽必烈终于开始了再次的沉思。

  王鄂同样是静坐等候,一句话不说了。

  忽必烈再次抬头的时候,看着王鄂。

  “王翰林,你才是朕的肱骨之臣。”

第四百零八章 高兴太早


  云川节度使吴邵刚的奏折,再一次在朝

  合州御前诸军占领了整个的河南路,收复了洛阳府城,由此,整个的西北,几乎都是处于大宋朝廷的控制之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