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南宋之我主沉浮 >

第276章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276章

小说: 南宋之我主沉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爷作为使者,代表朝廷去谈判,大局还是能够把握的,否则贾似道不可能让四爷成为使者,尽管四爷在信函里面说了,贾似道不同意让他成为使者,可我断定,不要多长的时间,贾似道就会让四爷代表朝廷出使了。”

  “我们需要考虑的事宜,就是在蒙古鞑子围攻襄阳府城、劫掠荆湖南路等地的时候,是不是摆出进攻河南路的架势,如此也能够声援襄阳方面,我们若是什么都不做,的确是说不过去的,如此关键的时刻,尽管没有皇上的圣旨和朝廷的敕书,可满朝的大人,肯定都是看着我们的,看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动作。”

  “我们面临的困难的确很大,这一点毋庸置疑,不过如此关键的时刻,我们必须克服眼前的困难,还有一点,我们摆出进攻河南路的架势,也能够试探忽必烈与蒙古朝廷的态度,看看他们究竟如何的应对。”

  。。。

  朝廷与贾似道可谓是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想不到什么好的办法应对了,吴邵刚看透了这一点,河蚌相争,渔翁得利,吴邵刚已经是那个渔翁,只是做渔翁的同时,也要有所动作,这样才不至于遭到太多的谴责,要知道如此关键的时刻,人心也是很重要的,若是因为保全自身的实力,完全失去了人心,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第三百七十九章 老家来信

  吴邵刚得到情报署确切的消息,四爷已经被任命为正四品的中书省中书舍人,代表朝廷前往襄阳,与蒙古大军统帅合丹亲王谈判,因为四爷代表朝廷前往襄阳的事宜没有泄漏出去,导致朝中人都羡慕四爷,没有什么功名、不过是行会的负责人,就能够一跃成为朝中正四品的官员,还不是因为是贾似道的幕僚,得到了贾似道的赏识。

  与此同时,吴邵刚收到了父亲吴启明的信函。

  吴启明不愿意继续留在庐州了,期望能够举家搬迁到四川的成都,而且随行搬迁的还不仅仅是吴启明等人,包括吴氏家族的不少人,留在庐州的吴氏家族的人不是很多,仅仅是为了能够守住祖宗的财产。

  蒙古鞑子围攻襄阳府城、进犯荆湖南路的事宜,早就传到了两淮,而且两淮也遭遇过蒙古鞑子的劫掠,一度造成千里无人员的局面,庐州府城和建康府城等地,已经不是很安全了。

  这个时候,吴启明要求到四川成都,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考虑到了家族的安全。

  信函之中,吴启明的要求很是明确,家中的护卫已经足有一路上保卫,只是吴邵刚需要在成都府城内安排府邸,免得来到成都之后没有地方居住。

  故土难离,吴启明居然想着主动离开,由此可见,京西南路、荆湖南路以及两淮等地,已经陷入到惶惶不可终日的地步。

  吴启明的信函来的有些突然,先前没有任何的征兆,这让吴邵刚有些为难和恼火。

  吴邵刚不是没有考虑过这方面的事宜,只是他认为两淮暂时还是安全的,忽必烈以及蒙古朝廷主要进攻的地方不是两淮,而且拿下了襄阳府城之后,也不会继续朝着两淮进攻,相反可能调准矛头,对准四川方向。

  但这是情报署分析出来的情报,是通过大量的渠道以及长时间分析得出的结果,绝不能够泄漏出去,否则忽必烈与蒙古朝廷就会怀疑,就会改变诸多的策略。

  吴邵刚不能够泄漏这方面的事宜,也就无从劝阻父亲吴启明不搬迁到成都府城。

  其实吴氏家族搬迁到成都府城,也不是坏事情,毕竟辛辛苦苦的拼搏,很大程度上面就是为了家人,若是家人处于危险之中,那就说不过去了,而且吴氏家族很有可能面临两个方面的危险,一方面来自于蒙古大军,一方面来自于大宋朝廷。

  吴邵刚将此事交给了曹文刚去处理,话语说的很是明确,那就是在成都府城内找到合适的府邸,用市场的价格将府邸买过来,绝不要强行的征收,而耗费的钱财,都是吴邵刚私人拿出来的钱财。

  李庭芝对于吴邵刚的做法是很赞同的,他也赞同吴氏家族搬迁到成都府城来,毕竟两淮制置使吕文德对于吴氏家族一直都是虎视眈眈的,自从他离开两淮之后,特别是辞去吏部尚书职位之后,吴氏家族在庐州地方上的影响力是大打折扣的,若不是吴邵刚在四川异军突起,有着不一般的力量,说不定吴氏家族已经遭遇到吕文德的算计。

  曹文刚负责此事之后,本以为简单,不过真正操作起来,才感觉到不容易。

  搬迁到成都府城来的,毕竟是吴氏家族,需要的地方是不小的,想着在成都府城内找寻到这么大的地方,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若是动用节度使衙门的力量,还是能够办到的,可惜吴邵刚是决不允许这等情况出现的。

  最好是能够在成都府城的郊外找到一处地方,重新修建房屋,而且新修建的房屋也显得很是气派,也可以防止外界过多的打扰,要知道吴氏家族的安全,也是必须要考虑的。

  忙活了半个月的时间,秋收季节已经临近了,曹文刚开始着急了,按照信函上面说及的,秋收季节结束之后,吴邵刚的父母以及部分吴氏家族的人,就要出,朝着成都府城的方向而来,可曹文刚提出来的几个安置的办法,都被吴邵刚直接否决掉了。

  终于,秋收季节临近的时候,曹文刚前来禀报了,他已经想尽办法了。

  厢房里面就是吴邵刚和李庭芝两人,这等牵涉到家中的事宜,其他人参与进来也不好。

  曹文刚依旧坚持在成都府城外面购买一处土地,修建房屋居住,至于说时间上面,现在开始修建还是来得及的,毕竟成都府城周遭的商贸是繁华的。

  不过吴邵刚依旧没有点头。

  李庭芝忍不住了,他觉得这个办法不错,曹文刚选定的地方,距离成都府城不到十里地,周遭虽说有一些百姓,可搬迁的难度也不是太大,再说府邸距离成都府城这样的距离,也是很不错的,做什么事情都方便。

  “我看曹文刚提出的这个安置办法很不错了,时间上面也来不及了,必须尽早的确定下来,修建府邸毕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是不是可以定下来了。”

  吴邵刚看了看李庭芝,微微叹了一口气,他之所以否定这个方案,主要还是在钱财方面的考虑,若是在这个时候大兴土木,让众人看见了,会怎么想,若是这样的奢靡之风蔓延开来,那将来就无法收拾了。

  “岳父大人,我以为此举不妥,若是选择在城外居住,则要大规模的修建府邸,节度使衙门已经处于最为困难的时刻,秋收季节之后,情况才有可能改善,此时此刻,吴氏家族应该是带头勤俭,我看还是在府城内购买府邸,不需要很大的府邸,也不需要完全都靠在一起的地方,住的稍微分散一些,问题也不是很大。。。”

  吴邵刚尚未说完,李庭芝就练练摇头了。

  “沧凌,你的意思我明白,无非是想着给下面做出一个榜样来,不过你若是过于的节约了,恐怕适得其反,若是亲家公和亲家母住的地方都是随便将就了,诸多的官吏会怎么看,你现在的身份,可不是该节约的时候,再说了,在府城之外修建府邸,也不会耗费太多的钱财,成都府城米价不高,和南方等地都是无法比较的,修建几处的府邸,如此的耗费,拿得出来,你若是感觉到困难,我出一部分。。。”

  吴邵刚有些无奈,在四川和云南等地的官吏眼里,他早就不仅仅是云川节度使和朝廷的太傅了,至少他已经是独霸一方的诸侯,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朝一日,他也会和大宋开过皇帝赵匡胤一样黄袍加身的。

  君王必须有君王的气度,就和神秘感是一样的,你若是表现的过于的简谱,反而会留下不好的印象,在牵涉到家人的事宜方面,只要不是过于的奢侈,那都是没有问题的。

  曹文刚虽然没有开口,不过也是完全赞同这个办法的。

  商议结束之后,吴邵刚没有马上表态,不过这样的情形,仅仅持续了两天的时间。

  李涵薇、吴绍岚以及阿可察等人,全部都提出来了建议,吴绍岚甚至直接到府邸,等着休沐回家的吴邵刚,明确提出来说,在府城外修建府邸,不要在府城内临时找寻府邸,再说其他人住过的府邸,也不是很好。

  没有办法的情况之下,吴邵刚表态了,同意了曹文刚的建议。

  很快,庞大的队伍在两天之内集结完毕,开始修建府邸,其度之快,让吴邵刚都是目瞪口呆,仅仅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占地近三百亩的一处府邸就成型了,其余两处小一些的府邸,也基本完工。

  若不是吴邵刚开口制止,府邸占地至少过千亩。

  吴邵刚的制止,带来了良好的效果。

  本来还担心官吏有议论的,府邸修建的过程之中,倒是有不少官吏提出来建议,府邸占地面积太小了,不是很合适,但吴邵刚坚持不能够继续扩充,三百亩的面积足够了。

  吴邵刚父母居住的府邸,占地只有三百亩,吴氏家族搬迁到成都府城来,在城外修建的府邸,整体面积不过千亩,这对于众人来说,是无声的教育。

  八月底,吴启明以及部分家人抵达成都府城,九月中旬,徐宗英等其他的家人抵达成都府城,府邸早就修建好了。

  见到吴邵刚之后,吴启明和徐宗英是很激动的。

  吴邵刚抱着才三岁多的妹妹吴启蕊的时候,总是感觉到有些不适应,见到二娘的时候,也很是客气,不过徐宗英对于这一切好像很是适应了。

  让吴邵刚更加吃惊的是,二娘再次有了身孕,只不过尚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妹妹吴启柔的年纪,比自己儿子的年纪都要小,或许这样的情况,在这个时代很常见,毕竟有权有势的男人,大都是三妻四妾的,小妾所生的孩子,年岁自然是很小了,不过穿越的吴邵刚,还是有些尴尬。

  家人安置的事宜,是李涵薇亲自操办的,毕竟是家中的长媳,这也是李涵薇份内的事宜,再说这些年过去了,李涵薇没有在夫家尽孝,这是说不过去的,好在吴启明和吴邵刚等人都很是开通,若是放到其他的家族,肯定是不行的。

第三百八十章 勉力应对

  

  七月底,作为大宋朝廷的使者,四爷秘密抵达蒙古大军的营地。

  尽管事先有通报,可四爷这个大宋朝廷的中书舍人,还是被捆绑起来,押解在营房里面,两天时间没有见到任何人,每天都只能够吃一餐饭。

  饥饿与屈辱,已经占据了四爷的脑海,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是规矩,为什么他这个大宋朝廷的使者,遭遇了这样的凌辱,当然四爷不知道,蒙古大帅合丹派遣进入襄阳府城的使者,遭遇到更大的不幸,若是知晓这件事情,四爷或许会为自身的生命担忧。

  不过这样的待遇,已经说明此番的谈判,将异常的艰难,很难取得什么实际的成效。

  四爷此刻已经顾不上怨恨贾似道,每日里想到的就是如何能够应对此番的谈判,如何能够安全的离开蒙古大军的营地。

  合丹根本想不到大宋朝廷会派遣使者前来谈判,这样的安排在他看来是很可笑的,不管是皇上还是蒙古朝廷,绝不会在如此关键的时刻与大宋朝廷谈判,皇上的目的就是攻陷襄阳府城,彻底打开大宋朝廷的门户,而且三年多时间的进攻,消耗了大量的钱财,付出了重大的代价,岂会与大宋朝廷握手言和。

  合丹没有丝毫的准备,也不想与大宋朝廷派遣来的使者谈判,不过在幕僚的劝说之下,他还是决定见一见大宋朝廷派遣来的使者。

  合丹已经给皇上写去了奏折,禀报大宋朝廷派遣使者的事宜,究竟如何处置大宋朝廷的使者,还要等皇上的旨意,不过这样的时刻,合丹可不会有什么好的脸色给大宋朝廷使者。

  四爷被带到屋内,这一次倒是没有被捆绑,只是身边多了两个看护的军士,他们手中拿着钢刀,虎视眈眈,怕是四爷稍微有什么不对的动作,就可能遭遇到砍杀。

  合丹进入到屋子里的时候,没有用正眼看四爷。

  四爷强迫自己镇定,几天来的遭遇,已经让他明白了,若是稍有不慎,小命可能就没有了,要知道蒙古鞑子杀人不眨眼,可不会在乎他这个大宋朝廷使者。

  合丹走到上首坐下之后,四爷身边的蒙古军士,用脚踢了一下四爷的右腿。

  “我家大帅来了,还不赶快跪下。。。”

  四爷没有看身边的军士,而是抬头看了看一脸傲慢气息的合丹。

  “我奉命出使的时候,皇上吩咐过了,若是见到了蒙古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