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南宋之我主沉浮 >

第252章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252章

小说: 南宋之我主沉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国公说笑了,在下本就是乡野之人,难登大雅之堂,怎么敢与魏国公比较,您操劳的都是家国大事,举手投足之间,关系到百姓的生机,在下就是为自己留下一些钱财,老了不至于饿死。。。”

  贾似道睁大了眼睛,似笑非笑的看着四爷。

  “怪了,你什么时候也学会说这些文雅的话语了,以前说话都是直来直往的,现在也知道咬文嚼字了,可不简单。”

  四爷栅栏眨眼,掩饰了内心的不安,跟着开口了。

  “在下时常到国公的府邸来,总是一口的粗话,不仅仅是怠慢了国公,也辱没了自身,想着这样做不行,故而有时间就多看看书,还央求着到临安府学去听课,跟着读书人在一起,也就学会了这些话语。”

  贾似道笑了,四爷前往府学求学的事情他是知道的,正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想不到四爷说出来了,这让贾似道很是舒服。

  “四爷,你和我不一样,不需要附庸风雅,瓦子和行会里面做事情,要说也这样咬文嚼字,谁会听你的啊,再说那里面也没有多少的读书人,我就不相信了,读书人到青楼去了,脱光了衣服,未必还对着女人之乎者也,这岂不是有毛病。”

  四爷忍了好一会,才让自己没有笑出声来,他想不到贾似道会说如此的话语。

  其实那些读书人到青楼去了,青楼的鸨母一般都不待见的,就是因为不少的读书人穷酸,明明没有太多的钱财,却偏偏要充大方,还自认为身份不一般。

  看来贾似道是完全了解那些尚未取得功名的读书人的。

  气氛因此而缓和下来,贾似道看了看四爷,再次开口了。

  “四爷,我知道你有本事,怎么样,想没有想过,到我的身边来做事情。”

  四爷马上出现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

  “在下没有什么能力,怎么敢到国公的身边滥竽充数。”

  贾似道微微摇头。

  “四爷,你就是太低调了,其实你的能力是不一般的,以前吴邵刚在京城的时候,你与他之间的关系就处的不错,你是生意人,结交一切有利于自身的力量,这没有什么,要说在朝廷里面,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四爷的额头上面冒出了汗滴,不顾一切的开口了。

  “国公,在下的确与吴太傅接触过,不过吴太傅是什么人,根本瞧不起在下,这让在下很是愤怒,想想国公如此待我,吴太傅自高自大,根本比不上国公。”

  贾似道再次笑了,其实他专门派人调查过四爷,得到的调查结果让他安心。

  “好了,四爷,想想我刚刚说的事宜。”

  “国公如此善待在下,在下一定尽心竭力,只是在下的能力的确有限。。。”

  “这些就不用说了,今日你带来了两个姑娘,还是带回去,近段时间朝廷里面不是很太平,我也要注意一些,今后有机会再说。”

  四爷点点头,没有开口说话。

  “四爷,你是怎么看吕文德此人的。”

  贾似道突然的问,让四爷愣了一下,不过他很快恢复了正常的神色。

  “国公,属下对吕制置使不是很熟悉,若是说的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国公不予追究。”

  贾似道点点头,同样没有开口说话,不过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情,四爷及时更改了称呼,说明已经成为他贾似道的幕僚了。

  “属下以为,吕制置使是有能力的,曾经打败过蒙古鞑子,现如今镇守两淮,两淮富庶,吕制置使的责任是很大的,此番蒙古鞑子的入侵,可能让两淮遭遇到荼毒,吕制置使若是能够以民生为重,恢复地方上的秩序,则是做的最好了。。。”

  贾似道的脸色慢慢的变得严肃,他想不到四爷会说出来这番话,其实这是一个异常困难的问题,四爷尽管有能力,但也不可能了解吕文德,故而几乎是无法评价的。

  想不到四爷另辟蹊径,直接说到了两淮的事宜,其切入点是很不错的。

  “四爷说的不错,也难为你能够想到这些了,好了,你回去准备一番,春节之后,就到府邸来做事情,行会的事宜,也可以兼顾,你记住,我需要知晓这京城里面诸多的事宜,这方面就要依靠你了。”

  离开贾似道的府邸,四爷没有耽误时间,将带回来的两个姑娘送回各自的青楼之后,迅回到了府邸,进入到密室。

  密室的桌上,摆着一封信函,这是吴邵刚写给他的信函,今日四爷在贾似道府邸的表现,悉数都是吴邵刚信函之中提出来的,而且吴邵刚还预计到了,四爷将有可能得到贾似道的信任,必须要有所准备。

  一切的事情都成真了,四爷对于吴邵刚,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没有睿智的判断,没有把握全局的眼光,根本不可能做出如此的判断。

  稍稍思索之后,四爷提笔给吴邵刚写信了。

  这封信写了足足一个时辰的时间,四爷有很多话想要说,但写出来之后,又感觉到这些话是多余的,根本不需要说,所以这封不是很长的信,修改了三次。

  写好了信之后,四爷点燃了火折子,烧掉了桌上的信函。

  从现在开始,四爷需要更加的注意了,进入到贾似道府邸,成为了贾似道的幕僚,必定能够了解到一些内部的情况,将这些情况禀报给吴邵刚,肯定是有用的。

  四爷很清楚,刚刚进入到贾似道府邸,成为幕僚的时候,不可能得到充分的信任,一切都要看自身的表现,不过既然进入到了这个门槛,就有了资格。

  四爷曾经提过要求,希望能够到四川去,不过被吴邵刚阻止了,当时四爷有些想不通,毕竟他的儿子都成为了四川的知州,可现在算是明白了,原来吴邵刚早就预料到这一层了。

  厉害之人看问题就是不一样。8



第三百四十六章 以礼相待


  咸淳三年,正月初七。??

  千里迢迢从京城赶赴四川成都府城的四川承宣使文天祥终于抵达。

  一路上文天祥没有耽误丝毫的时间,就连春节都没有停止赶路,在进入四川所辖的重庆府路之后,他开始变得紧张,未来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文天祥无法保证。

  越是接近成都府城,越是有诸多的担忧萦绕在心头,在京城的壮怀激烈之心思,早就在赶路的过程之天祥不是不明白,他已经被当作刺头或者麻烦处置了,贾似道运用了借刀杀人的计谋,让他这个朝廷的麻烦前往四川自投罗网,而且还美其名曰是为了朝廷,这样的**汤,文天祥当然是明白的。

  一路上,文天祥也认真思索了,他提出的弹劾奏折,究竟有没有道理,时机是不是合适。

  进入四川辖区的时候,文天祥是无所畏惧的,也是做好了一切准备的,他认为四川各级的官府,一定会立马扣押他这个没有任何权力的四川承宣使,且将他押解到成都请功。

  可惜文天祥的判断出现了重大的偏差,进入到四川之后,没有任何的官吏为难他,而且在进入各地的官驿之后,得到了与官职相符的接待。

  大宋各地的官驿,几乎都是名存实亡,好多也就是挂名,根本就没有做任何的事情,可四川不一样,各地的官驿都是齐整的,也是实实在在做事情的,外地进入四川的官吏,凭着手中的圣旨或者敕书,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接待,而且若是有重要的事宜,更是能够得到官驿的帮助,迅将重要的事情办理完毕。

  从京城到四川,文天祥走过了不少的地方。

  在进入四川之前,文天祥看到了很多萧条的景象,尽管是春节期间,除开城池里面有春节的氛围,很多的村镇都是冷冷清清的,村镇的年轻人很少,老弱妇孺倒是大量的存在。

  蒙古鞑子入侵两淮的时候,各级官府临时招募了诸多的年轻人,临时组成大军,抵抗蒙古鞑子的进攻,这些临时组建的年轻人,绝非是蒙古鞑子的对手,死伤惨重,不少的军队甚至是全军覆没。

  四川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春节热闹的氛围,不仅仅是在城池之中存在,在村镇也是存在的。

  百姓的脸上都是带着笑容,喜欢刨根问底、带着书生气息的文天祥,甚至进入到百姓的家中,看见家家户户都有村粮、百姓舒心、满意目前生活的时候,其惊呆了。

  这样的情形,正是文天祥一直都追求的目标。

  宝佑六年和天庆元年的时候,蒙古鞑子大局入侵四川,导致了无数平民百姓的死亡,地方上的凋零,用千里无人烟的话语来形容四川,一点都不为过。

  不足十年的时间,四川居然出现了如此欣欣向荣的局面,这是让人难以想象的。

  一边走,文天祥一边观察,经过了重庆府路、潼川府路等地,到处看到的情形,都是差不多的,百姓都是稳定的。

  渐渐的,文天祥的想法出现了细微的变化,他现自身几乎就是与世隔绝了,不了解四川的情形,不知道四川百姓的生活,却贸然的提出了弹劾奏折。

  吴邵刚无疑是杰出的,接手一个千疮百孔的四川,却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力挽狂澜,让四川变得欣欣向荣,让四川成为了大宋王朝的一片乐土,如此的功勋,没有得到朝廷的赏赐,却还遭遇到弹劾,若是天下正直之士明确其天祥还不成为天下人的骂柄。

  越是接近成都府城,文天祥的心情越是沉重。

  看到成都府城的城墙,以及城墙上面悬挂的红色灯笼的时候,文天祥居然有了畏惧的情绪,他害怕自身的到来,会破坏四川稳定和谐的局面,也害怕云川制置使、太傅吴邵刚不会放过他,毕竟他已经在之前弹劾了吴邵刚的岳父李庭芝,让李庭芝辞去了吏部尚书的职务。

  进入到府城,一切都是风平浪静,整个的城池都还在春节的氛围之中,大街小巷很是热闹,进出城门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来到官驿,文天祥递上了朝廷的敕书,这是任命他为四川承宣使的敕书,皇上的圣旨,文天祥则是放在了行李之中,没有拿出来。

  按照规矩来说,春节期间的休沐,一直会持续到正月十六,衙门正式开始署理政务的时间,也应该是正月十六。

  官驿的驿丞看过敕书之后,安顿文天祥暂时住下来。

  一个时辰之后,驿丞告诉文天祥,节度使衙门早就开始署理政务了,承宣使可以到节度使衙门去拜见节度使大人。

  成都府城内没有专门的承宣使衙门,按照惯例来说,文天祥这个承宣使,要么就是在府衙署理公务,要么就是在节度使衙门署理政务。

  严格说起来,承宣使没有什么实际的事情可做,不管在什么地方署理公务,也就是解决了吃住等基本问题。

  洗漱和吃饭之后,文天祥稍稍思索,没有耽误时间,径直朝着节度使衙门而去,这一次他是单独前往的,带来的下人悉数留在了官驿。

  节度使衙门距离府衙不是很远,距离官驿也不是很远,走路不到一刻钟的时间。

  身穿官服的文天祥,选择了走路前去节度使衙门,他不愿意藏着掖着。

  一路上没有多少的百姓关注,也没有谁围观。

  来到节度使衙门,再次做好准备的文天祥,没有遭遇到刁难。

  进入节度使衙门,在大堂等候的时候,文天祥的脸色微红,他不知道即将出面的节度使大人,究竟会是什么样的神态。

  吴邵刚出现在大堂的时候,神情略微严肃。

  跟在吴邵刚身后的郝经与曹文刚等人,脸上则没有什么神情。

  “下官四川承宣使文天祥,拜见节度使大人。”

  “文承宣使,不用客气了,坐下说话吧。”

  吴邵刚的声音很是平和,但却带着一股不容抗拒的力量。

  吴邵刚还在殿前司的时候,文天祥是见过的,那个时候,他就感觉到吴邵刚不一般,但那个时候的吴邵刚,远没有今日的威严。

  抬头看了看吴邵刚之后,文天祥不自觉的低下头,默默的坐下了。

  “皇上和朝廷派遣文承宣使前往四川,这是四川之荣幸,节度使衙门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安排,今后文承宣使就在节度使衙门前院署理政务,若是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可以找到郝节度副使,能够解决的地方尽量的解决。”

  “下官感谢节度使大人的关心。”

  “不用,这是节度使衙门应该做的事情。”

  接下来就是短时间的沉默,文天祥想不出该说些什么,尽管内心有太多的感慨,可是他说不出来,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就在吴邵刚准备再次开口送客的时候,文天祥突然开口了。

  “节度使大人,下官前来四川,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