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南宋之我主沉浮 >

第184章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184章

小说: 南宋之我主沉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和朝廷是什么态度,李庭芝有所想,其实吴邵刚在信函之中也有分析,两人的想法大致是差不多的,现如今,李庭芝就是需要想方设法让吴邵刚的愿望实现。

  刚刚贾似道的态度,看上去是很不错的,但这里面有着太多的虚伪成分了。

  李庭芝进入到府邸,贾似道居然在逗鸟,这个动作本就不寻常,换做以前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贾似道会等候在前院。

  “王爷说笑了,这段时间下官有些忙碌,一直都是在两淮力推公田法,故而很少有时间到京城来,此番若不是王爷的召见,下官还是不会到京城来的。”

  “两淮推行公田法很是得力,我是很相信李兄的,只是这次朝中遇见了一些事情,需要商议和做出决定,我才决定请李兄到京城来一趟的。”

  贾似道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拿出了吴邵刚的奏折,递给了李庭芝。

  “这是李兄贤婿写来的奏折,吴制置副使还真的是不错,居然收复了成都府城,说不定哪一天还会收复开封府城,想来李兄对吴制置副使是最为了解的,不知道李兄对这封奏折,有着什么样的建议。”

  李庭芝看的很认真,他回到京城不过两天的时间,还不是很清楚奏折的事宜。

  很快,李庭芝的脸色变得严肃,在官场上多年,经历了那么多,他迅即明白其中奥妙。

  “王爷,此事下官没有什么意见,一切都以王爷之意见为准,王爷亦知道吴邵刚与下官之间的关系,如此情况之下,下官需要避嫌,不敢随意乱说。”

  贾似道应该是料到李庭芝会这样说,脸上再次显露出来笑容。

  “李兄,你我之间情投意合,关系可不一般了,李兄在两淮忙于落实公田法,如此关键时刻,我还是请李兄回到京城,就是完全相信李兄的,且不管吴制置副使与李兄之间的关系,如此重大的事宜,李兄还是应该说说看法的。”

  其实李庭芝早就嗅出了味道。

  皇上一味的求稳求和,压根不想有任何的风吹草动,这么多年过去,朝廷早就灭绝了打回北方、收复京城开封的想法,能够稳住临安府城,就算是阿弥陀佛,几年前的钓鱼城之战与鄂州之战,曾经让皇上与朝中大臣惶惶不安,甚至想着再次迁都,如此的志向,怎么可能支持吴邵刚收复成都府城的行为,怎么可能会惹怒蒙古鞑子。

  百年之前的岳武穆,其遭遇尽人皆知。

  吴邵刚恐怕也要遭遇这些方面的问题,只是收复成都府城乃是值得高兴的好事情,皇上与朝廷不好发作,再说这也是成都府路军马经略使刘元振主动发起的进攻,吴邵刚不过是被动应战,总不能够说不能够打败蒙古鞑子。

  恐怕正是因为这种矛盾的心理,让皇上与朝廷不知道如何处置这封奏折。

  李庭芝有些失神,他想到了吴邵刚的志向,也想到了吴邵刚的诸多分析,看来吴邵刚看问题是很准的,对皇上和朝廷也是没有抱什么希望的。

  贾似道咳嗽了一声。

  李庭芝抬头,看着贾似道,不紧不慢开口。

  “既然王爷如此的信任,那下官就实话实说,吴邵刚收复成都府城,这是巨大的胜利,朝廷理应表示明确之态度,予以赞赏,至于说失去了成都府城,以及军马经略使刘元振被斩杀的事宜,是不是会激怒蒙古朝廷,那也是说不准的事宜,若是不出意外情况,忽必烈恐怕会派遣大军前来围剿。”

  贾似道的眼睛里面射过了一丝的精光,李庭芝说到最为要害的地方了。

  “下官认为,吴邵刚既然能够率领合州御前诸军打败蒙古鞑子,那就应该要想到后面可能会发生的诸多事宜,就应该有所准备,其奏折之中,没有要求朝廷派遣大军,亦未要求拨付粮草,那朝廷可以应允,如之前一般,让吴邵刚继续负责潼川府路和成都府路的事宜,从王爷的角度出发,下官认为可以拨付一定的粮草。”

  “吴邵刚在奏折之中提出之要求,下官认为可以应允,这也表明了朝廷之态度。”

  “为以防万一,下官建议,朝廷可派遣使者前往泸州府城,一旦战局出现变故,则可以代表朝廷想方设法予以挽回,做出一切有利于朝廷之决定。”

  。。。

  贾似道的脸上,终于露出较为舒心的笑容。

  “李兄认为,这个使者派遣谁去合适。”

  “这个,下官就真的不好建议了,还请王爷做出决定。”

  “嗯,李兄为难,我能够理解,此事就不勉强了,对了,我听闻李兄大公子和二公子同时考中举子,准备要到各地去游历了。”

  李庭芝看了看贾似道,不慌不忙的开口了。

  “的确有这样的想法,两个犬子不争气,未能高中进士,下官也想着让他们出去见识见识,不要死读书了。”

  “不错,李兄此等的想法很好,我看这样,就让李兄的大公子与二公子到潼川府路以及成都府路去看看,如何。”

  “好啊,王爷这等的建议,下官也觉得可行,身为我大宋之举子,自然是要共赴国难的。”

  “李兄说得好,那此事我就来安排了。”

  李庭芝看着贾似道,点了点头。

  按照大宋朝廷之规矩,举子也是可以入朝为官的,只是机会很少,既然贾似道开口如此说了,那肯定是想着派遣李润和李辰孙到潼川府路去做官的,当然也不可能做什么大官,顶多也就是司马一类的辅助性官员。

  其实派遣李润和李辰孙前往潼川府路,这是李庭芝的意思,他已经体察到吴邵刚的能力与雄心,既然对吴邵刚表示了支持,那就需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态度,派遣自己的儿子前去,就是最好的态度,吴邵刚见到这一切,肯定会明白其中意思。

  至于说朝中的局势,李庭芝自然会关注,更是会为吴邵刚争取到应得之利益。

  三天之后,皇上的圣旨与枢密院的敕书下来了。

  李思琦出任潼川府路防御使,兼任泸州府知府,陆秀夫出任潼川府知府。

  吴邵刚以四川制置副使的身份,兼任成都府路防御使、成都府知府,监管潼川府路的诸多事宜。

  李润和李辰孙皆出任成都府司马。

  枢密院令户部调拨二十万石粮食,赏赐给合州御前诸军,对其作战取得之胜利表示赞赏。。

  a



第二百五十二章 力挺


  皇上的圣旨与枢密院的敕书下达的第三天,两封加急的奏折同时抵达京城。

  一封奏折是四川制置使俞兴上奏的,一封奏折是四川制置副使、成都府路防御使、成都府知府吴邵刚上奏的,两封奏折说到的都是一件事情,那就是蒙古朝廷因为失去了成都府城以及利州西路诸多的府州县,派遣大军前往四川征伐,此次征伐的主帅为蒙古亲王爪都,副帅为蒙古万户长兀良合台以及都元帅张柔。

  这两封奏折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成都府路、利州西路的战事,再也无法掩盖,全部都泄漏出来了。

  李庭芝的府邸,书房。

  李润、李辰孙以及李酉孙站立在一边,看着坐在上首的李庭芝。

  李庭芝还没有离开京城,李润和李辰孙也正准备出发前往成都府城,偏偏这个时候,加急的奏折来到了京城,蒙古朝廷派遣大军前来征伐了。

  李润和李辰孙面临选择,究竟是义无反顾的前往成都府城,还是留在京城。

  这是李家的大事情,恐怕需要李庭芝做出决定。

  李庭芝面无表情,正在沉思,他没有想到,蒙古大汗忽必烈这么快就派遣大军前来征伐,若是让李润和李辰孙此时此刻赶赴成都府城,无疑是存在巨大危险的。

  书房外面出现了脚步声,很快,管家进来了,脸上带着焦急的神情。

  “老爷,夫人和二夫人在书房外面。。。”

  “我知道了,让夫人和二夫人都进来。”

  龚氏和熊氏进入到书房的时候,熊氏脸上的泪水都没有擦干净,成都府城的事宜,京城里面早就议论开了,两人算是很晚知道消息的。

  龚氏看了看李庭芝、李润、李辰孙和李酉孙一眼,很快开口了。

  “老爷,成都府城那边危险,奴家看润儿和辰孙还是不要去了,等一等,看看情形如何。。。”

  龚氏还没有说完,李庭芝就摆手了。

  “妇道人家知道什么,这个时候天放和由路是一定要去的,他们若是留在京城,必定会成为笑柄,沧凌乃是我李家的女婿,在前方立功了,现如今遇见一点点的麻烦,我李家的子弟就退缩了,那沧凌还能够得到什么支持,我在朝中还有什么资格说话。。。”

  李庭芝刚刚说完,李润稽首之后开口了。

  “父亲,母亲,二娘,孩儿与弟弟商议过了,准备明日就起身,前往成都府城去。”

  李润已经是二十四岁的年纪,有了自身独立的判断,同时也是怀着一腔热血的,这个时候当然想着能够到成都府去,见识战场上的厮杀。

  龚氏不在开口,熊氏更是不会说话。

  “好了,二位夫人前去歇息,我还有一些话要给天放和由路说,明才,回房去读书。”

  书房的门再次关上之后,李庭芝看着面前的李润和李辰孙,面容严肃的开口了。

  “战场上刀剑无情,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我知道你们一腔热血,希望能够到战场上厮杀,这样的事情,想想是可以的,真正去做,你们还不行,我如此说,你们不要不服气,就算是你们到了成都府城,怕也是没有机会参与到厮杀之中,沧凌绝不会安排你们上战场。”

  “你们到成都府城去,其实是代表我,满朝文武都看着这件事情,已经有人议论,说是你们不会离开京城,要坐等局势再行决定,那些人不知道是什么居心,也太小看我李庭芝,今日再行检查一番,明日卯时就出发前往成都府城,我会派遣军士跟随你们一同前往。”

  “到了成都府城,务必要听从沧凌之命令,好好的做事情,万万不要添乱,至于说这考进士的事宜,短时间之内不需要考虑了,我看沧凌并未参加举子和进士的考试,可你们的能力,比不到沧凌的万分之一。”

  “这做人之道理,大都是悟出来的,你们到了成都府城,一定是能够明白其中道理的,我也不多说,只是要求你们跟着沧凌学习就是了。”

  。。。

  管家再次进入书房,此时李庭芝已经说的差不多了。

  管家禀报,外面有右丞相、枢密使贾似道派遣来的人,请老爷到府邸去一趟。

  李庭芝很快站起身,朝着书房外面走去,贾似道的动作如此之快,倒是他没有想到的。

  贾似道的府邸外面,已经停着几辆马车。

  管家在府邸门口等候,脸上依旧是带着谦恭的笑容,这一次,李庭芝和管家打了招呼,而且从胸前掏出一些碎银子,直接递给了管家。

  管家受宠若惊,连忙在前面带路,带着李庭芝直接来到了书房。

  书房里面只有贾似道一人。

  李庭芝也没有表现出来什么惊奇,他知道在自己的前面,已经有朝中的大人来过,而且还没有离开,可能是在会客室歇息,贾似道署理朝中的政务,有这样的习惯,首先是一个一个单独的征询意见,不会将很多人集中到一起。

  “李兄,俞制置使与吴制置副使的奏折,你一定听说了,看看吧。”

  桌上摆着两封奏折,李庭芝答应一声,拿起两封奏折,仔细看起来。

  贾似道也没有开口,端着茶杯,小口喝茶。

  李庭芝看的相当的仔细,足足接近半个时辰,这期间,他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

  等到李庭芝放下奏折的时候,贾似道开口了。

  “李兄,我看李润和李辰孙,暂时就不要到成都府城去上任了,兵者凶险,蒙古鞑子已经大局进攻成都府城,这个时候前往成都府城,危险太大,你看如何。”

  “王爷,下官已经要求李润和李辰孙做好准备,明日出发前往成都府城。”

  听见李庭芝如此说,贾似道没有感觉到奇怪,也没有吃惊,大概他也是了解李庭芝的。

  “李兄,朝中的事宜,我来处理,李兄不必担心,非常时刻,不必想那么多。”

  “王爷,下官的确是做出了决定,让李润和李辰孙明日出发,前往成都府城。”

  贾似道叹了一口气,跟着开口。

  “李兄,此事都是我考虑不周,本来是想着让李润和李辰孙前去磨砺一番,不想发生这等的事宜,也罢,既然李兄做出了决定,那也行,我看这样,就让李润与李辰孙负责押送粮草,前往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