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南宋之我主沉浮 >

第116章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116章

小说: 南宋之我主沉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对朝廷里面的事情不明白,可细心的李涵薇,还是能够准确感受到夫君情绪的。

  从未在家中吃饭喝酒的吴邵刚,居然端起了酒杯,脸上带着笑容。

  穿越的吴邵刚,对于家的感受是异常深刻的,不管是有着什么样能力的男人,都必须有一个温馨的家,家的确是一个港湾,是男人能够补充能量的地方,当然他也知道,现如今时代是有些不一样的,毕竟这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男权社会,女性几乎是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的,就是依附于男人生活的,朝廷之中没有女人,商贾之中看不见女性的身影,绝大部分的女性都是相夫教子,都是守在家中的。

  吴邵刚还是相信,贤内助的作用是无穷大的。

  进入卧房的时候,看着显得很是娇羞的李涵薇,吴邵刚突然心动了一下,他想到了郝经的事宜,回到家之后的舒适,达到目的的愉悦,让他的情绪完全放松下来,穿越好些年的时间,吴邵刚一直都是在努力的奋斗,从未放松过,他的神经绷得很紧,好像全世界都是他的对手,或者是敌人,今日这种放松的感受,他还是第一次体会到。

  其实在穿越之前,吴邵刚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感受,心怀坦荡,无欲无求,生活舒适惬意,穿越之后的吴邵刚,有了明确的目标,因为这个目标太过于强大,必须要不懈的努力,必须要严格要求自身,才有希望达到。

  也就是这种放松,让吴邵刚突然体会到以前从未感受到的境界,其实放松之后,他感觉到看的更加的深远,他想到了那句话: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一个成大事者,不可能总是将自身绷得紧紧的,没有丝毫放松的时间,就算是铁人也是无法忍受的,只有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才能够真正的达到巅峰。

  “夫人,你说说,这男人若是总是守在家中,过着清闲的生活,夫妻恩爱,且面对父慈子孝的场景,你会是什么感觉。”

  “奴家当然是愿意的。”

  李涵薇几乎就没有犹豫,顺口就说出了自身的感受。

  也许是觉得如此说不合适,毕竟自家的夫君不可能总是守在家中,李涵薇连忙补充了。

  “奴家的意思是夫妻恩爱,官人是朝廷的人,不可能总是守在家中的。”

  吴邵刚看着李涵薇,笑着开口了。

  “夫人所说的是真话,其实我也想着过上这样的生活,我想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如此想的,没有谁生来就想着劳累辛苦,能够过上安逸的日子,那是求之不得,只可惜这样的生活,只能是想想而已。”

  “官人的意思,奴家不明白,奴家觉得目前的生活很不错了。”

  “夫人,你是没有切身感受的,自小你就在官绅之家长大,从未遭受过生活方面的困顿,更不会为了活下去拼命,很多出身贫贱之家的人,生下来就要想着如何能够很好的活下去,就譬如说我,以前的家境也不是很好,再比如说青娘,小的时候家境肯定也不是太好,只不过有些人努力是能够成功的,有人不管怎么做,都是一辈子的困顿。”

  “官人的意思奴家明白,只是奴家感受不到这些。”

  “夫人不用感受这些,我也就是随便说说。”

  躺在床上,看着带着满足笑容入睡的李涵薇,吴邵刚想到了穿越几年来的奋斗,他从一个最底层的军士,一步步的升迁,如今成为封疆大吏,拥有了娇妻和家庭,在外人的眼中,可谓是功成名就,可这样的光环,这样的安逸,究竟能够维持多长的时间,按照历史发展的步伐,也就是十多年的时间之后,南宋朝廷就将被大元朝廷灭亡,整个的南方都要陷入到滔天的战火之中。

  不管史书如何的评价,历史上的大元王朝,对于汉人是歧视的,对于汉人的镇压也是无情的,而且青史留名的忽必烈,也没有那么大的胸怀,至少他不能够包容汉人,不能够将汉人与蒙古人、色目人等平等的对待。

  轻轻的拂开了李涵薇脸上的头发,吴邵刚内心迸发出来熊熊的烈火,且不说那么远大的目标,至少他需要保护家人,让父母妻儿兄弟姊妹一辈子无忧无虑的活下去,这是男人的责任,不可能推脱的责任。

  没有哪个人生来就是伟大的,都是现实的磨砺让男人崛起,而促使一个男人定下宏伟目标的动力,也许是来自于身边的小事情,甚至是不起眼的小事情。

  此刻的吴邵刚,终于完全想明白了,为什么刚刚穿越的他,回家之后会修建豪宅,会特别关心家人的生活,其实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心目之中的宏伟目标,已经一步步建立起来,而穿越之时明确的目标,也在实际的生活之中,逐渐开始完善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攻心术(2)


  泸州府城郊外,军营。『

  态度一直冷漠和麻木的郝经,看见出现在眼前的吴邵刚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居然不出来脾气,年轻的吴邵刚身上有着一种令他震惊的气息,那是刚强睿智与和睦春风相融合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他人不知不觉就会产生敬仰的情绪。

  郝经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如此年前之人,能够透露出来如此骇人的气息,这不禁让人想起君临天下的威严。

  郝经时常见到忽必烈,从内心深处判断,他感觉到忽必烈身上有君王的气息,但是与眼前的年轻的吴邵刚比较起来,忽必烈总好像是缺了一些什么,究竟缺乏的是什么,一时半会也说不出来。

  郝经对吴邵刚的印象其实是深刻的,上次被擒获之后,见到了吴邵刚,那个时候他的感觉,就是吴邵刚此人有着很强烈的**,以及很强大的自制力,或许是能够成大事者,但绝不会有着太大的出息,可这一次看见吴邵刚,他的感觉不一样了,可以算是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自觉的就将吴邵刚与忽必烈进行了比较。

  就连郝经自身都感觉到吃惊,为什么会冒出如此的想法。

  从真州被押解到偏远的泸州府城,郝经不知道吴邵刚的目的是什么,他这个蒙古使团的使者,已经被秘密关押太长的时间,尽管说关押期间没有遭受到什么虐待,可是被限制自由就是最大的虐待,这期间郝经一直都没有提出什么要求,他知道说了也是白说,不过他随身携带的书籍还是留下来了,失去自由的郝经,每日都沉浸在书籍之中。

  郝经内心一直都有期盼,那就是蒙古大汗忽必烈一定是会过问蒙古使团的事宜,到了那个时候,南宋朝廷承受不住压力,会让他返回蒙古去,也正是在这种念头的支撑下,郝经顽强的坚持,不断的鼓励自身。

  不管被关押在什么地方,都是差不多,反正是没有自由的。

  “郝先生,转眼两年多时间未见,你怕是还在想着蒙古大汗忽必烈什么时候接你回去吧。”

  “败军之将,不敢想那么多。”

  “看来内心还是有怨气,我知道郝先生不服气和愤怒,蒙古使团明明是前往朝廷和谈的,为什么会遭遇到暗算,蒙古使团的使者居然被不明不白的关押,失去了自由,麾下所有人都被无情的斩杀,自古以来,两国交锋不斩来使,难不成大宋的朝廷居然做出这等的事情,郝先生肯定是想不明白,内心也是鄙视我大宋朝廷的。”

  低着头的郝经,微微抬头,看了看吴邵刚,但很快低下头。

  “郝先生,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书上的很多东西,看看还是可以,甚至用来蛊惑大众也是可行的,但真正照着去做,那就是迂腐了,非常时期,蒙古与我朝廷对抗,蒙古大汗忽必烈恨不得明日就灭掉我大宋,难不成朝廷还拿着所谓的礼义仁智信去和其讲道理吗。”

  “大人的话语,在下不敢苟同,所谓人无信不立,国与国之间交往亦是如此,在下身为蒙古使团使者,代表蒙古大汗前来与大宋朝廷商议事情,不明不白遭遇暗算被囚禁,这等的事情,说到哪里都是不行的。”

  郝经开口回到,正是中了吴邵刚的意。

  “郝先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论述道理方面,我是自愧不如的,就说这剿灭蒙古使团的事宜,的确说不通,不过有一点,郝先生应该明白,在强权的面前,本就没有那么多的道理可讲,我要是记得不错,当初大宋与蒙古联合灭金国的时候,蒙古大汗是有着很多承诺的,可惜战斗结束之后,所谓骁勇的蒙古铁骑,还是用实力说话,占据了本不该占领的诸多地方,对于大宋朝廷的承诺,完全作废,那个时候蒙古大汗为什么没有想着兑现和遵守承诺。”

  “此一时彼一时,那个时候正是交战时刻,实力是决定一切的根本。”

  “嗯,郝先生此话不错,说到底,还是谁有实力,谁就能够决定一切,就算是史书,也是胜利者书写的,良禽择木而栖,郝先生怕也是认为蒙古大汗忽必烈乃是人中之龙,能够给与全天下百姓安定之生活,故而才跟随在身边的吧。”

  吴邵刚的话语刚说完,郝经目瞪口呆,无法开口了。

  郝经本是汉人,效忠蒙古大汗忽必烈,这是遭人咒骂的事宜,尽管吴邵刚的话语说的很是委婉,但意思已经表露出来了。

  两年之前,郝经与吴邵刚见面,就曾经为这个问题恼怒,不管从哪个层面解释,身为汉人效忠蒙古大汗,都是说不通的。

  无话可说的郝经,索性低下头,反正他是下定决心效忠蒙古大汗忽必烈的。

  吴邵刚微微摇头,他已经感觉到郝经的想法,看样子郝经是横下一条心了。

  吴邵刚感觉到脊背凉,从郝经的态度上面,他感受到了忽必烈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汉人效忠异族之人,这本就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宜,但若是让一大帮有着很不错学识和能力的汉人,死心塌地的效忠某个异族之人,这个异族之人,定是能力非凡。

  不过吴邵刚是绝不会低头和认输的。

  “郝先生既然不说话,想必是铁定要效忠忽必烈了,这也无妨,他日若是有机会,我还真的想着见一见这位蒙古大汗忽必烈,看看其有什么样的雄才伟略,能够让那么多的汉人效忠,也看看这位忽必烈,是不是真有不一般的胸襟。”

  “对了,我这里有几封文书,郝先生好好的看看,此事怕是也牵涉到你了。”

  吴邵刚将李璮叛乱被镇压以及王文统等人被斩杀的文书,递给了郝经,这里面还有一封全新的文书,那就是王文统及其儿子之所以被斩杀,也是忽必烈身边大臣张文谦、杜默、姚枢、王鄂、刘秉忠等人的建议。

  这是一封让吴邵刚心痛的文书,同为忽必烈身边的汉人,同为得到忽必烈信任的大臣,张文谦等人因为平日里与王文统的不和,关键时刻没有想着保全王文统的性命,而是落井下石,撺掇忽必烈斩杀王文统。

  张文谦等人也不想想,忽必烈怎么可能完全信任汉人。

  忽必烈乃是做大事情的人,压根不可能完全信任某一个人,要知道其亲弟弟阿不里哥都能够起兵夺权,更不用说身边的汉人了。

  也就是几分钟的时间,郝经看完了文书,脸色依旧平静。

  吴邵刚看了看郝经,开口了。

  “我听闻一件事情,在北方以及蒙古草原,忽必烈将麾下的百姓分为了三六九等,其中蒙古人是上等人,有着诸多的特权,色目人等为百姓,地位也是不一般的,唯独汉人是贱民,是处于最底层的,郝先生可否为我解惑,是否有此事。”

  “确有此事,在下也曾经给大汗建议,此等人为之划分,不合情理。”

  “哦,真的有此事了,那我就难以理解了,忽必烈身边那么多的汉人大臣,难不成这些汉人大臣就眼睁睁看着汉人沦落为贱民,难不成他们忠心耿耿,就是辅佐忽必烈来压榨汉人,难不成他们不敢给忽必烈提出任何的建议,不要将汉人列为贱民吗。”

  “这个,就不是在下需要思考的问题了。”

  “郝先生的确不需要思虑这方面的问题,毕竟在郝先生的心目之中,忽必烈乃是盛世之君,有一些瑕疵也是难免的,不能够求全责备,可惜我不是这么看的。”

  吴邵刚的语气突然生变化,让郝经忍不住再次的抬头。

  “将麾下之百姓分为三六九等,这本就不是胸怀宽广之人能够做出来的事情,由此我可以断定,忽必烈对汉人之怀疑是骨子里面存在的,不要以为忽必烈如今相信那些身边的汉人,日后这些汉人就能够善始善终,现如今只不过是需要这些汉人出谋划策,一旦君临天下,秋后算账之时也就到来了,我不否认忽必烈的骁勇和睿智,我亦相信忽必烈的勇猛,草原生活之艰辛,让忽必烈变得异常之顽强,不过忽必烈这拼搏来的荣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