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938章

大明武夫-第938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独立团的名字和就地募兵也让人遐想连篇,除了狭窄的辽西走廊之外,偌大辽东都是敌境,数百万辽镇汉民生活其中,另有和建州女真为敌的蒙古和女真各部,这些都是兵源,都可以就地扩充,一场场打下去,肯定会慢慢扩张,兵源充足,战功赫赫,将来能到什么程度,实在让人忍不住羡慕。

要知道在徐州各处的旅团队中,连正以及相同职级的任命都要经过赵进的确认,粮饷和编制也把控的很严格,处处皆有规矩,大家虽然享受着规矩的便利,但偶尔也觉得束手束脚,以赵家军这等强势,大家心底里都想着放手做事,如愿的人却不多。

按照赵家军内的说法,做到加强团的团正方能畅快些,做到旅正才能自专,不过旅正和加强团的团正却未必会这么想,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而赵松这边和徐州隔着山东和大海,这自主权就被放得很大,齐二奎这边以己度人,自然羡慕无比。

“谨遵将令!”赵松肃然领命,他没有像齐二奎所想的那么兴奋,赵松站起后却是看向漫山遍野追击女真兵卒的青壮们,二十余天的血战,自己这个营剩下了一半。

听收拢的皮岛东江镇军民讲述,打到这么惨烈只剩一半已经是很幸运了,辽镇多少传承百年几十年的营头早就全军覆没,留下一半,杀伤女真兵马者不多,这不是幸运,这不是够本,又是什么?可有些熟悉的面孔永远也见不到了,赵松知道战场上生死无常,可赵家军打了这么久,一向都是少数伤亡的大胜,从未想过这么多的生离死别。

再看看那些原本是畏缩百姓的青壮们,赵松又觉得他们幸运,跟着自己拼死战斗这么久,总算给他们一个交代,也可以带着他们收复辽东。

想来想去,感慨万千,赵松突然想到,若是自己不在、营不在、皮岛不在,任何一个因素出现,进爷的处置又是什么,不过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结局是这般,那就不要去想其他的可能了。

“咱们就来了这十个连队?”赵松开口问道,到这个时候,下船装卸的只有水手了,连带港口值守的都是武装水手,再不见赵家军的士兵,这才明白只来了十个连队。

齐二奎嘿嘿笑了,开口说道:“十个连队就足够了,咱们这三十余艘大船上,可足足有几十门炮,不管岛上有什么牛鬼蛇神的,直接用炮轰他娘的就是!”

在赵家军的火炮优势面前,即便是建州女真的强悍兵马也不值一提,说完这个,齐二奎又是说道:“赵团正,这些船上大都装着兵器和粮秣,到时候就可以补充你们定辽团,这才是这次来的要紧事,只是火炮要给别处运去,只能给你留六门了!”

“一窝火可以多给吗?“到这个时候,赵松自然是斤斤计较。

“那个占地方威力又寻常,会在下一波送来。”

赵松点点头,低头沉思片刻,再抬头时候双眼似有火焰燃烧,盯着齐二奎说道:“什么时候可以上船,用船队送我们去鸭绿江边,到那边打鞑子去!”

齐二奎笑着连连摆手说道:“不急,进爷嘱咐过,让营正你们在皮岛这边好好休整,编制补充完毕再去辽地。”

听到这里,赵松有些明白了,不过还是问道:“这近三千人在岛上,吃用耗费都是大数目,如果要靠船队转运输送,那可不是小事。”

“不必那么麻烦,向高丽这边征发就好,他们难道敢不给吗?”齐二奎说得豪气,赵松先是愣了愣,随即缓缓点头,以赵家军的强大,收敛低调时候还好,一旦强势霸道起来,其他人只有附从和灭亡两条路选择。

船只次第靠岸,岸上的兵丁青壮和水手们奋力劳作,将船上装运的物资搬下来,很快就在码头处堆积,要塞里的女人和孩子们都出来帮忙,年纪小的孩子帮不上忙,笑哈哈的在给养装备之间走动,虽然给人添了麻烦,可大家都是笑着对待。

就在这装卸的过程中,对建州女真溃兵的清剿已经接近了尾声,新到赵家军连队配合上恨意滔天的皮岛队伍,杀戮高效之极,真正的屠杀总是发生在追杀溃逃中,现在就是这样。

女真溃兵只有少部分逃进了皮岛深处,其他人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得到,被杀了个干净,这也是现世报,几天前还在要塞阵地前屠杀东江镇俘虏,到现在谁还会放过他们,涕泪交流,跪地求饶,崩溃失禁都是有的,都是逃不掉一刀一枪。

山上血流满地,杀声震天,山下港口处有条不紊的忙碌整备,在海船甲板上的人倒是能看到全景,只觉得微妙怪异。

港口区域的尸体和垃圾又被整理了一次,被收集起来堆积焚烧,还有几口大锅被架起,船上运来的食物已经开始炖煮,本来船上还有些腌肉之类的,可皮岛这边的士兵和青壮闻到味道都觉得莫名恶心,所以只是多做了些粮食,先让大家多吃些稠粥咸菜之类的。

就在这一边紧张一边放松的场面下,齐二奎和蔡行给赵松讲述了来龙去脉,来到皮岛的救援船队不是从山东登州军港出发,尽管那边生意距离最近的港口,而是直接从海州港口那边出发前来,所以才会这个时候才到。

“不怕你笑话,这还是我老齐第一次走海路,原来以为风大浪大凶险,却没想到这么快,从海州到这边才走了十几天,要不然就误事了!”齐二奎感慨说道。

“其实还有些风不对,要是赶在风好的时候跑,还能更快些!”那蔡行更明白些。

虽说来这边救援,不过齐二奎并没有掌握具体太多细节,他是在海州港口接到将军府的急令,直接在港口那边就地筹集物资和征发雇佣船只,然后启程北上,港口里的船只充足,物资同样不缺,援军直接动用了海州港守备部队和附近的独立营。

“……其实登州那边还可以更快些,听李家和余家人讲,那边有不少大船……”话说了半截,却被齐二奎戳了下,立刻不出声了。

这一幕自然落在赵松的眼里,他笑了笑没有出声,刚才卸下来的十余门火炮只留下六门,其他又是重新被运上船,有十艘船甚至没有靠岸,等到火炮被运送上船后,直接扬帆而去。

新组建的定辽独立团还要在皮岛上休息整编,何况海船的装运量都很大,剩下十余艘大船的物资也足够这个新编团的使用了,看着远去的其他船只,赵松心里也有自己的计较。

船队来这边只怕没指望皮岛营还能存在,靠着这些火炮和赵家军一个团的力量,歼灭皮岛的建州女真兵马也是足够,船队物资应该是有别的方向要去,那边才是这次的重点,不过有些事想通了就好,没必要去深究。

一直忙着安顿安排的罗晨已经被任命为辎重大队的大队正,原有职务保留,实际上就是定辽独立团第二号人物的意思,定辽独立团从皮岛方向向西出击,沿海岸前进的时候还好,一旦跨过鸭绿江,后勤补给自筹的部分就要增多了,搞不好还要自设田庄,经营商务等等,算是重任,也算是前途光明的重任。

赵松能想到的,罗晨自然能想到,不过他根本就不去想,只是私下里和赵松说了句“本以为咱们徐州能休养生息两年,没想到这时候就要做大事了!”

“挺好,这件大事我们参与其中,别人只能眼巴巴看着,这是我们的福气!”赵松说得很直接,二人对视,都是忍不住笑了出来。

第1349章济南莫家

济南城的六月,是一年间最热的时节,白日里整个人都好像被蒸熟了,晚上太阳落山,也不见丝毫凉快,每年间这个时候,中暑的人都不少,富贵闲人们都讲究去历山避暑消夏,但那毕竟要出城,即便士绅豪强这一等,也不是能随时离开城池。

若是在城内,能在一处泉水附近,喷涌的泉水带走溽热之气,借着绿树荫凉,这惬意享用可不比历山那边差了,只是这济南虽然号称泉城,可城内泉眼也就是那么几处,省、道、府各位大员,归乡致仕的官员都不够分的,分到了也圈在官署和府邸内,寻常百姓怎么分润的到。

倒是有一眼泉水例外,是在济南西南角上的柳絮泉,南城本就是贫苦百姓居住的所在,那柳絮泉附近又有几个集市,达官贵人们自然不愿意过来,倒成了寻常百姓的乐园,每逢夏日,大家凑在泉眼跟前,吹吹凉风,喝几口冷冽甘甜的泉水,苦夏也不是那么难熬了。

但最近这十五年却没这个乐子享受了,围着这眼柳絮泉起了座大宅院,规制气派比起衙门里大老爷的也丝毫不差,几进几出很是了得,莫说这眼泉水大家靠近不得了,就算这宅院也不行,有不懂事的孩子玩耍跑到五十步内,都被吊起来鞭打示众,还有外来商贩牵着骡子过来,想在墙根歇歇脚,结果骡子直接被抓走,商贩也被暴打一顿。

开始还有气不过的青壮来争执,被这大宅院的护院打得流血伤残,这下子犯了众怒,济南城西南近千人过去找个说法,没曾想去了那宅院外面,却被宅院里的过百护院打的落花流水,接下来非但没有人救治,衙门里的捕快差役又抓了一批人进去,直接定了个啸聚作乱的罪名,各家各户都是割肉吐血凑出一笔钱才能赎人。

事情到这里还没有完,召集大伙的几个人在接下来都不明不白的死了,这里面还包括一个热心肠的秀才,连秀才老爷都敢下手,这可真是天大的胆子,那可是读书人,几家死人的重伤的和那秀才家人一起去衙门告状,这秀才的同年同窗也是义愤填膺,没曾想状子递进衙门就好似泥牛入海,再也没有声息。

杀了人,还杀了读书人,然后官府居然还敢包庇,这样的人物谁敢得罪,经过这几次事情之后,那大宅院周围已经是龙潭虎穴,再也没人敢去了,这大宅院的名气也渐渐传遍了济南城,不管谁提起莫家大院来,都是下意识低声几分。

莫家的当家人莫应龙,济南城内官面民间都称呼为莫员外,而这市井江湖和绿林草莽,都尊为“莫大爷”,因为这莫应龙使唤银子让小儿子成了秀才,又捐了个贡生,这里里外外的又称呼作“莫太爷。”了。

虽说被人叫做太爷,可这莫应龙才四十出头的年纪,身材壮硕,看起来也就是三十几岁人的样子,那张脸长得倒是和善,看起来和个老实乡绅一般。

可谁也不敢认为他是老实憨厚,这勾结官府、欺压良民的事情,大家都在做,杀个秀才童生的也算不得什么,这莫应龙之所以被人叫做“爷”,是因为他的官府靠山和狠辣手段。

他在官府里的靠山是位刑名师爷莫培生,这师爷是莫应龙远房堂弟,济南本地秀才,却已经在县衙府衙里做了二十年的幕僚,莫培生是本地土著,上下熟悉,开始几年或许不起眼,到了后来,衙门常务政务各项关节没有他不清楚的,从巡抚官署到府县衙门没有不卖他面子的,任谁来这济南做官都少不了他的参赞。

更有一桩巧合,从这莫培生第一任东主到如今这一任,五任东主彼此都有点关系,也因为这关系,前任离职推荐给下任,一直这么轮到了现在,大老爷们寒窗科举,四书五经八股文章是通的,地方政务却是不熟,这莫培生懂得进退分寸,熟悉各项大事小情,在他手里就没什么难题,自然越来越被倚重。

在地方上看来,官员来了又走,流水一般,可这莫培生莫师爷却是铁打不动,自然当成是地方上的头号实权人物看待,而这莫应龙却不是济南本地人士,真正本地老住户还能记得,这莫应龙刚到济南城的时候很落魄,身边跟着十几号人,因为太过扎眼还被捕快官差盯上,还是被那莫师爷保了出来,还有人恍惚记得他们说得官话辽东口音很重。

那莫应龙一在济南落脚,就把南城各项江湖生意抢了过来,本地市井江湖人物相斗,持刀见血已经是好大事情,可这莫应龙一伙直接灭人满门,事后连个苦主都没,加上人人知道他们是“莫先生。”的亲戚,官差也捏着鼻子认了,但这莫应龙也不是莽汉,抢了地盘,该给的供奉都会给,对于官面上的人物来说,供奉孝敬不断,别的也就不理会了,也有觉得被冒犯的吏员官差什么的想要动手,可在这济南城内,怎么斗得过莫先生。

如果只是这城南地面倒还好了,本就是穷汉们的地盘,没什么在意,十几个人也不放在真正的强豪眼里,谁家凑不出百多人厮杀汉,可这莫应龙的属下越来越多,而且都是敢杀敢拼的亡命徒,彼此还知道结阵配合,几十人敢硬碰百余人,丝毫不落下风,打到后来,甚至还用上了军弓。

硬碰不是对手,官面上也比不过,这城内赚钱的营生也渐渐被这莫应龙抓了去,到这个时候,那莫先生也感觉出这门亲戚的好处,且不说每月收上来的供奉,这外面有什么不方便的事情,现在都可以很快解决,而且平白多了几分敬畏,耍笔杆子讲斤头的莫先生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